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6585/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grace (善护念) 看板: BudaHelp 标题: Re: 三道 [Re: 禅修一问] 时间: Wed Jun 16 04:38:50 2010 ※ 引述《magelinus (巫师)》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我补充我所学习到的观点: > > 行者先依定(至少近行定)後修观, 依定力故, > > 定中所观的形象已不是一般的概念法, 而是将之分解至最细微的真实法, > > 也就是五蕴 : 色受想行识. > > 在定力协助下, 才能真正亲见五蕴, 依此观察五蕴的真实相 : 无常, 苦, 无我. > > 当观智成熟时, 就能证入圣道. > 世尊也强调定是一定要有的,因为定道止诸漏,观道就是加分(能俱 您说"观道就是加分"的"观道"是指观禅吗? 释尊尚未成佛之前已经修得非想非非想定(修止禅来的), 发现这不是解脱法,於是舍弃, 後来释尊就是由"观(□婆舍那)"而证悟的。 因为止禅是"心一境性",心是不动的,无法观生灭法, 必须靠"观(□婆舍那)"才能真实见到五蕴的无常、苦、无我,从而证悟。 由此可见"观(□婆舍那)"的重要性。 所谓慧解脱阿罗汉,就是跳过止禅的禅定,直接从"观(□婆舍那)"证悟。 这些观念,Heaven在前面也讲得很详细。 > 修当然最好) 进一步证涅盘境。 > 关於禅定的相关经典,以行法而言阿含是实做简介,禅经部是实做广解。 > 而共同理论广说就在解深密经部相关诸经中,有志於止观道者不可不研读。 > 如果同学觉得读禅经或是解深密经会碰壁者,个人建议先从『修行道地经 > 』以及四阿含读起,观念实在是很重要。如果将例如观不净以为是观道, > 而把一开始的影像以为是□婆奢那,或是以为纯观道就是不修止道,这 > 误会可就大了。 mage的读经精神令人赞叹! 不过在止、观的理解上,您可能有一点认知上的误会。 止、观的区别很简单,没那麽复杂, 经文所描述的内容,有时候实修过更清楚。 还有,不同修行方式所经历的定境不一样, 梦识法所见的不能套用在所有禅修上(包括安般)。 总之,读经很重要,实修也不能少, 大家都加油! -- 始从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决您学佛的疑惑 BudaHelp |
阅读文章: 第 16585/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