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阅读文章: 第 16660/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Melon888 (melon)
标题: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时间: 2010年 8月 6日 13:01:48 星期五

今天小的我忽然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也可能这些大家
早就知道了,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正小的的观念,互相漏气求
进步,谢谢 <(_ _)>

经中提到,有无量三昧,大家最熟知的就是 1-4 禅。但被世尊
认可和解脱直接有关的,好像就只有三三昧:

空三昧 → 无想(相)三昧 → 无作(愿)三昧。

 1-4 禅,是单纯的「止」,通外道,能发神通;但每一禅也
都有可能直趣漏尽。差别就在於能不能从这些「止」中,思惟
「解脱慧」,也就是需要从「止」中起正「观」。

而三三昧,就是从「止」中起正「观」。举例来说,例如我们
现在证到了初禅,就能依初禅的这个定力起观。若选择观空,
就叫作入於(初禅的)「空三昧」,若选择观无想,就叫入於
(初禅的)「无想三昧」。依於二、三、四禅,也以此类推。

也就是说,三三昧的重点,可能较偏重於「观」什麽,而非
「止」於哪一禅境。

或者也可以说,1-4 禅接近於某种「单纯的能力」,而三三昧
则接近於某种「综合的状态」?

这也许是为什麽有些阿罗汉并没有神通的原因?因为虽证得漏
尽解脱的智慧,但禅定力不一定很强?例如妙贤尊者刚证阿罗
汉时就完全没有神通(不过後来尊者成了比丘尼中宿命通第一)。

当然,三三昧是有次第的,一定要观空成功了,才能进行之後
观无想等等步骤,只是定力倒不一定非得要证到四禅才行(所
以说半天我还是想偷懒只练习 1 个禅定这样吗 XD)。

这样?

Ps. 顺带一提,我曾听法师说过,若有了四禅的定力,再回三
      禅而入慈心三昧会更得力。提供大家参考。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Hinet61.220
阅读文章: 第 16660/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