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6720/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elon888 (melon) 标题: Re: 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时间: 2010年11月16日 9:59:22 星期二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南北传对读可参考庄春江居士的翻译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43.htm > 我倒不确定四念处是不是佛法特有,有相关经文参考吗? > 我只会想到缘起、无我、四圣谛等是佛法特有的。 > 四念处是一种方法,或许其他宗教也可能会借去用用吧。 chakwos 对四梵住比较有兴趣,我对四念住比较有兴趣,难得刚好有机 会这两组一起讨论呢 :p 在 chakwos 所引的同一卷的 713 经,也有提到外道也有修行四念处: ------------------------------- 诸外道问比丘言: 「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法,断五盖覆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转趣 涅盘,住四念处,修七觉意。 我等亦复为诸弟子说断五盖覆心,慧力羸,善住四念处,修七觉分。 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俱能说法。」 ------------------------------- 虽然这一经的下文中,世尊有将上面提到的五盖、七觉支扩大来说,不 过倒是没有将四念处扩大来说。可是我们知道,七觉支的第一个「念觉 支」,一般多是指「四念处」(当然也有些经文当中是指十善、六念等 等)? 不过我一直不了解四念处到底算是「定」?还是也包括「慧」? 例如《杂阿含经》卷 29 第 810 经提到:修习安般能满足四念处。 810 经有将安般的十六胜行分别与四个念处相呼应,其中第 12-15(对 不起我即使对照 803 经之後还是拆不出第 16 个 >_<)个,呼应到「法 法观念住」,而这第 12-15 个,其实似乎就是慧观的部分: ------------------------------- 《杂阿含经》卷 29 第 810 经: 「「若圣弟子有时观 (12) 无常(入息?)、 (13) 断(入息?)、 (14) 无欲(入息?)、 (15) 灭(入息), 如无常、断、无欲、灭观住学,是圣弟子尔时法法观念住异於法者, 亦随法比思惟,是名修安那般那念,满足四念处。」」 (CBETA, T02, no. 99, p. 208, b9-13) ------------------------------- 那麽这样一来,看来似乎外道也有可能有在修习四念处当中前面三个 和禅定相通的念处,而「法法观念处」可能不太有办法修到很透彻? (毕竟修四念处最快可是 7 天就能达到涅盘的呀~) > 庄居士在其「经文对比」是认为: > 北传经文的「四念处」,疑为「无量心三昧」(慈、悲、喜、舍)之误。 > 我想外道并不是没经验,毕竟四梵住是通外道的,我想应该是他们没有修到顶点, > 所以所知有限。 看来 743 经当中,若标点点在不同地方,似乎会影响这边的意义到底是指 「四念住」还是「四梵住」的样子呢?:p 目前的标点比较像「四念处」是「四梵住」的误植: ------------------------------- 『不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盘。尽摄其心,住四念处【,】 心与慈俱,无怨无嫉, ------------------------------- 若改成以下这样,就比较像「四念处」和以下所提的「四梵住」是两件事: ------------------------------- 『不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盘。尽摄其心,住四念处【。】 心与慈俱,无怨无嫉, ------------------------------- 这样吗??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5.43.146.152 |
阅读文章: 第 16720/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