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阅读文章: 第 16740/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sici2 (爱做梦的小孩) 看板: BudaHelp
标题: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时间: Sun Nov 21 09:33:32 2010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呢?
> > 谢谢大家!<(_ _)>
> 我是觉得一般经文上有很多提某一法直入涅盘或趣入涅盘,
> 但这中间可能有省略,例如上文经文就有
> "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 这十处是定学,或许也可以生出新的问题 "如何修十处而不修慧却能断无明"?
> 我觉得可以参考中阿含七车经, 每一车都不是唯一的方法,
> 却都又是必要的方法. 南传的七清净就是依七车经的次第,
> 不管如何修定, 转修慧略说就如经文所言 "观五蕴无常苦空无我",
> 但细节是如何, 或许又有许许多多的方法要学, 我自己也还没深入,
> 我遇过一位法师, 他们希望我们四十业处都要学, 若查一下清净道论的
> "十四行相调心" , 就知道要学的实在太多了.

      整理了一下「一行佛学辞典」中的「四十业处」提到是:
1.十遍处: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虚空遍、光明遍,名为十遍处。
2.十不净: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
          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聚相、骸骨相,名为十不净。
*3.十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止随念、
            死随念、身至念、安般(出入息)念,名为十随念。(melon提到)
*4.四无量:慈、悲、喜、舍,名为四无量(又名四梵住)。(chakwos提到)
5.一想:食厌想,名为一想□6.一差别:四界差别,名为一差别。
7.四无色:空无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名为四无色。
七类四十种,叫四十业处。

    至於「十四行相」是「十六行相」去掉「空」、「非我」二相。
    亦即:

(1)苦谛四相∶{1}非常(anitya):观一切法为因缘所生,念念有生灭,
                                无恒存性,故非常。
             {2}苦(duhkha):有逼迫性故苦。
             {3}空(sunya):假存在故空。
             {4}非我(an-atmam):无唯一之本体,即无实体性故非我。
(2)集谛四相∶{1}因(hetu):观一切惑业为生苦果之因故。
             {2}业(samudaya):招集苦果而令现故。
             {3}生(prabhava):使苦果相续不绝故。
             {4}缘(pratyaya):为苦果之助缘故。
(3)灭谛四相∶{1}灭(nirodha):观灭谛为尽五蕴系缚之真理故。
             {2}静(santa):无烦恼之扰乱故。
             {3}妙(pranita):超越三众而无一切过患故。
             {4}离(nihsarana):脱离诸厄难故。
(4)道谛四相∶{1}道(marga):观道谛为入灭之道故。
             {2}如(nyaya):契於正理故。
             {3}行(pratipad):行趣涅盘故。
             {4}出(nair-yanika),永超生死故。

    我个人会把这些背下来,当成以後整理修行次第的基本大纲,
    因为目前理解到「四十业处」都属於「三界」内的事物,也就是不出欲界、
    色界、无色界,而「十六行相」<-->「十四行相」,会让我觉得南传的教法
    比较不唱高调(意思是不会动不动就说「空」、「非我」)
  依「十四行相」去修行自然可证得「空」「非我」,感觉比较踏实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大家来读经板 - 共同深入经藏, 以期智慧如海                      BudaDigest
◆ 修改: 10/11/21  9:34:56 <59.115.49.154> 
阅读文章: 第 16740/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