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阅读文章: 第 16752/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chakwos (五五)
标题: Re: 略谈四念处
时间: 2010年11月25日  9:54:27 星期四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只是有个疑问在於有没有可能是修四念处不配合七觉支的情形?
> > 还是只要立心正住於四念处,就是在修七觉支,这两者是一体的?
> 我是觉得不太能分开来谈,彼此都是有关系的。
> 正如修习四念处,起初略为得定,可生出定根。
> 定力再增长,成为定力,有能力对抗散乱。
> 再搭配正见等智慧,又成为定菩提分(定觉支),朝向菩提迈进。
> 最後修行有成就,成为八正道的正定。
> 所以这样算修四念处配合七觉支?或是修四念处等於修七觉支?
> 以上我也没有答案,念觉支原本就有平衡七觉支的作用,也就是若察觉有所不足,
> 就应该去平衡,有不足的,就会补上,至於补上的算不算是四念处,只是如何去分
> 类归纳的问题而已。
谢谢 heaven 师兄,上述这一段让我觉得颇受帮助,因为三十七道品间有什麽
相互的关系及差别,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很模糊。^^a

同样是定,有定根、定力、定觉支、正定。
同样是念,就有念根、念力、念觉支、念如意足及正念。
同样是精进,也有四正勤、进如意足、进根、进力、精进觉支、正勤。

彼此间是一样的吗?还是有层次性的不一样?或是完全不一样?
( 重覆性越高表示越重要(?) )

因还没看到蔡大之前的讲法,但还满想了解的,
所以不知师兄有空时可否分享一下心得? ^^

此外,关於四念处,有个观念想确定一下:

不知四念处中的身、受、心、法是需要有次第的在修,还是可以不依次第?
这两种说法都有人在说,但不确定何者较为合理。

如身念处不满足,就先修法念处?这样行不行?还是要视情况:

如入坐後修四念处,需是由身、受、心、法一层一层的满足,不可跳级;
而在平时的行住坐卧中修四念处的话,则可视当时的情况,来进行观身乃至於
观法等,可不用次第?


--
戒律,是对我们尚不稳定的心予以保护,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控,而是让我们随时保持觉知和观照,
所以,犯戒非关道德的惩罚,而是显示自己的正念还不够。 ~ 阿姜查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40.96.185.153
阅读文章: 第 16752/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