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381/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Linus Hsao 标题: 这几天放假期间刚好和几位朋友讨论到入初禅及之後? 时间: Mon Sep 16 09:14:46 2013 这几天放假期间刚好和几位朋友讨论到入初禅及之後的升进,如需今人详解,这方面 我个人推荐圣严师对於禅修的教学。但毕竟圣严师著作等身,朋友要去 找大概得花 点时间翻阅。刚好几年前在杂志上读过圣严师教禅定的节录,我把该页扫描後放在云 硬碟上请点击下载。该页来源出自法鼓山人生杂志210年 第327期,封面大标题是『 大家来读经』。 连结如下: http://goo.gl/yRBNTs 如下是法鼓电子报的相关简说 http://goo.gl/TLXMza 网友如阅之觉得不过瘾,请详阅上述杂志或圣严师相关禅修著作。甘温蛤~ > -------------------------------------------------------------------------- < From: Rushin Liu Time: Mon Sep 16 11:21:26 2013 pdf 怎麽好像还有下一页?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Mon Sep 16 11:47:32 2013 共2页扫成ㄧ页pdf > -------------------------------------------------------------------------- < From: Rushin Liu Time: Mon Sep 16 11:49:52 2013 "第三层次 需要老师指导" 那一段好像没有结束, 不过那是第二页了吧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Mon Sep 16 11:56:50 2013 喔,是那个,拍随没附。提供该,pdf主要是让同学比较ㄧ下圣严师的说法,和现今 流行说法的差别。 > -------------------------------------------------------------------------- < From: Chien-Kai Wang Time: Mon Sep 16 14:38:47 2013 这里可以看到圣严法师这篇文章的全文 http://www.lifetv.org.tw/search/view.asp?RecordNo=1906&KEY=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Mon Sep 16 16:00:34 2013 甘温楼上。 > -------------------------------------------------------------------------- < From: Jiss Ye Time: Tue Sep 17 00:04:22 2013 . 看了圣严法师的这篇文章. 个人只能表示尊重.而无法认同这种禅法. 或许.这就是[默照禅]的[四层次]吧?~ ^_^ 圣严法师是教导[禅宗]的禅法.而不是教导[四禅八定]的禅法. 这篇文章所说明的[四层次].与阿含经所说的[四禅].是不同的两件事. 最後.圣严法师说: [根据小乘佛法修行的进程,此是证了阿罗汉果,但证得了阿罗汉果後,还要继续长 养它。 为什麽?因为将来还是有退转的可能,因此必须不断努力修行。] 这一段话.我只能说:[根本违背阿含经的说法].~ ^_^ 感谢您的分享~ ^_^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Sep 17 00:31:15 2013 阿罗汉有没有可能退转,在部派佛教时期就争议了,但也要看「退转」的定义为何? 是指定力的退失,还是再起烦恼? 例如『俱舍论』表示阿罗汉「永拔烦恼种」而不可能退转,但『顺正理论』、『大毗 婆沙论』则认为有些状况阿罗汉在未入涅盘前有可能退转,细节我没研究过,印象中 比较接近定力的退转之类的。但各部派都认为阿罗汉要不就不退转,若有退转则只是 极短时间内,在命终前「必复证得阿罗汉果」,因此结果是一样的,只是过程不同。 我个人认为阿罗汉不退,不过《杂阿含经》卷39第1091经: http://buddhaspace.org/agama/39.html#一○九一 记载尊者瞿低迦「时受意解脱身作证,数数退转;一、二、三、四、五、六反退,还 复得,时受意解脱身作证,寻复退转。」(CBETA, T02, no. 99, p. 286, a5-7) 最 後第七次自己了结生命证阿罗汉,并得授记。这段在『大毗婆沙论』是用作阿罗汉可 能退转的例子。南传《相应部尼科耶》〈4 恶魔相应〉第23经瞿低迦经是相对应的经 文,记载和北传一致。个人是猜测解释为是定力的退转,但不影响解脱。 这种讨论差我们程度太远,瞎子摸象仅供参考 :) > -------------------------------------------------------------------------- < From: 蔡伯峰 Time: Tue Sep 17 00:44:27 2013 基於转世的缘故 持中间立场可退也可不退 证涅盘应有这个能力~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Sep 17 00:46:38 2013 至於圣严法师说连悟境都要打破不能执著,否则反而成为障碍,这我不知道经文的对 应,不过在经中是有提到类似的概念,但由於太抽象了,可能真的很难用语言文字来 区分了。 [连舍也不能执著] <中阿含、十八、七、七五> <<<<<<<<<<<<<<<<<<<<<<<<<<<<<<<<<<< 若比丘如是行,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 若本有者,便尽得舍。 阿难!若比丘乐彼舍、著彼舍、住彼舍者,阿难!比丘行 如是,必不得般涅盘。 >>>>>>>>>>>>>>>>>>>>>>>>>>>>>>>>>>> [不起涅盘之想] <增一、四十、四十四、六> <<<<<<<<<<<<<<<<<<<<<<<<<<<<<<<<<<< 若彼比丘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舍於重担。尽生死原本。平等解脱。彼能分别地种 。都不起想著。地种.人.天.梵王。乃至有想无想处。亦复如是。至於涅盘。不著 涅盘。不起涅盘之想。所以然者。皆由坏□.怒.痴之所致也。 >>>>>>>>>>>>>>>>>>>>>>>>>>>>>>>>>>> 不管南北传,都曾有高僧大德自以为证果,几十年後才发现搞错了。所以大家都还是 多加努力吧!还好我们程度还太差,还不须要对这种问题伤脑筋 :p > -------------------------------------------------------------------------- < From: 古添旺 Time: Tue Sep 17 00:49:53 2013 初禅的关键在:离诸欲及诸染法,断除疑惑烦恼之想。二禅是圣寂然。停止内在对话, 以寂摄内外一切。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ue Sep 17 01:06:41 2013 杂阿含259经: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共摩诃拘□罗在耆□崛山。 摩诃拘□罗晡时从禅起,诣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摩诃拘□罗语舍利弗: 「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时摩诃拘□罗问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杀 ,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 陀洹果证。」 ......(省略)....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 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省略)....欲得阿那含果证者 ,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 ......(省略)....摩诃拘□罗又问舍利弗: 「得阿罗汉果证已,复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摩诃拘□罗!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 空、非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故"。」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ue Sep 17 01:11:36 2013 最後.圣严法师说: [根据小乘佛法修行的进程,此是证了阿罗汉果,但证得了阿罗汉果後,还要继续长 养它。 为什麽?因为将来还是有"退转的可能",因此必须不断努力修行。].....可能;或许 会,因此必须不断努力修行。(很符合阿含讲法...我个人认为)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Sep 17 01:24:22 2013 关於《杂阿含经》卷39第1091经所载尊者瞿低迦六次退转,其实有二种可能的解释方 法: 1. 尊者瞿低迦的「心解脱」是指三果,他是在三果退转了六次。但为何佛陀授记他 已证涅盘?若就北传来说,「中般涅盘」解释为「在中阴阶段证般涅盘」,也就是说 在中阴阶段有机会从三果证四果而般涅盘,因此可衔接为何突然从三果变成涅盘。但 南传的部派主张没有中阴阶段,因此不可能死时突然从三果跳至四果,就不会有此种 解释。 2. 尊者瞿低迦的「心解脱」是指四果的定力,由於某些疾病影响定力,而会暂时退 转。就我所知南传应该是偏向此种解释,但另一方面经中又有载四果只须要初禅即可 证入(吧?),因此将「心解脱」解为某种四果的定力似乎有点模糊。 以上补充供作参考。瞎子摸象报告完毕。 > -------------------------------------------------------------------------- < From: 蔡伯峰 Time: Tue Sep 17 01:26:37 2013 记得看这篇时 先是心中打个问号持保留的态度....自杀还能授记 我想等我修到能看 到黑色识神应该知道了= =...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ue Sep 17 01:27:42 2013 大刚兄,你确定是摸到象?!(我来乱的,别翻脸啊!)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ue Sep 17 09:05:56 2013 圣严师是不著佛字白话说四禅,这是禅宗的习惯,也是狮子吼一直提出的白话解经不 打高空。比起古早时打屁股的禅师,圣严师温合多了柳。定力是可能因病因年纪大了 没体力而退失,因入定是控制大脑的技术,而入定时得到的观察慧不会退。所以世尊 说阿罗汉不会退转指的是解脱慧,就像我们如果受伤无法开车一样记得怎麽开车,道 理是一样的。一样米养百样人,少数弟子因特殊因素无法长时间保持定力一直要砍掉 重练,或是因病痛的观系活著只有痛苦。该弟子如果特别厌离世间,就可能自杀。只 要是死後能不受後有,世尊并不干涉。像有些阿罗汉本身没特别问题,也没特别的渡 众愿,也会在报告世尊後直接入涅。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ue Sep 17 09:12:18 2013 心解脱是走到解脱的门槛前,请见杂阿含第ㄧ经。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Sep 17 10:50:48 2013 乔兄,的确涅盘的象没人摸得到 :D 涅盘如果可以用摸的,就不是涅盘了。 不过就瞿低迦经来说,此经在学术界是无法否认的一经,因为各宗派的传承都一致, 不只是《杂阿含经》、《相应部尼柯耶》、还有《别译杂阿含经》,加上早期不管是 上座部或大众部的各论,都有一模一样的此经记录。如果不是各方记录都完全一致, 这经早就成为另一个南北传吵到翻的议题了,而不像现在没太多异议,顶多存而不论 :p 蔡兄提到的「黑色识神」的原文是「□身黑□烟起」(而不是「识神」),经中佛陀 解为「此是恶魔波旬於瞿低迦善男子身侧,周匝求其识神」,不过波旬找不到瞿低迦 投生到哪了,因为他已证阿罗汉涅盘了。 可注意的是,波旬是他化自在天天主之一,也就是欲界最高天,他的神通很厉害,经 中有载波旬可以随意变化身形,变出有三十二相的身形,假装为佛。我猜波旬或许也 可以隐身,就像隐形战机一样,让层次不够高的天眼见不到。 隐形战机可吸收雷达电波,减少电波反射,因此雷达无法根据反射的电波而看到隐形 战机。那要怎麽找出隐形战机?可以侦测气流扰动,也可以观察隐形战机下方的影子 。气流扰动+影子,似乎有点像「□身黑□烟起」呢。哈哈,这真的只是□聊八卦了 :D > -------------------------------------------------------------------------- < From: Heawen Chou Time: Tue Sep 17 11:47:18 2013 杂阿含经 1091 的 「时受意解脱身作证」 可参考庄春江居士的解释, 看起来是指禅 定而言.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091.htm 「时受意解脱身作证」,别译杂阿含经作「得时解脱,自身作证」,南传作「达到暂 时的心解脱」(s?mayika? cetovimutti? phus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达到暂时 性心的释放」(he reached temporary liberation of mind),并引注释书的解说, 这是「世间等至」(lokiya-sam?patti),也就是禅定与色界定,所以被这麽称呼,是 因为在专注(appan?,安止)的那一刻,心从相反的状态解脱,并且在其所缘上聚焦 (胜解),但他因为生病(慢性风病、胆病、痰病)而从这样的心解脱退失,不能使定的 状态圆满,每次一进入等至(an attainment),很快地就又从那个状态退失(soon fell away from it)。 > -------------------------------------------------------------------------- < From: 黄识文 Time: Tue Sep 17 12:05:31 2013 Linus Hsao师兄说:心解脱是走到解脱的门槛前,请见杂阿含第ㄧ经。 末学看到的杂阿含第ㄧ经却说: 「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 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不知这是否是Linus Hsao师兄所说:心解脱是走到解脱的「门槛前」? > -------------------------------------------------------------------------- < From: 锺□隆 Time: Tue Sep 17 12:09:59 2013 尊贵的阿罗汉,怎会有退转的问题呢? 这是苦的完全止息.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无学者 若阿罗汉还退转,那佛陀又何必传此正法呢? 何必教导证果呢? 无学者又如何去完成八正道呢? 可请参考,尊贵的无学者,不识字的近代宣隆大师证四果阿罗汉自述过程... 会让真正向於解脱道者,更加深具信心... 参考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Sep 17 12:24:49 2013 不知道要不要换到「读经班」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digest/ 讨论,要不然太多经文和名相怕吓到人 :p 《杂阿含经》第1经说「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其中「心解脱」一词有三种解释: 1. 色界以上定力。若要对照《杂阿含经》第1经,把「喜贪尽」解为「离欲」,脱离 欲界,因此最少是色界定。南传一般是这种看法,参见以上 Heaven Chou 引用南传 注释书。 2. 三果。若要对照《杂阿含经》第1经,把「喜贪尽」解为「断贪」,这是三果圣者 的能力。而有三果能力後,「若欲自证,则能自证」到达四果。我没记错的话大愿法 师似乎是这麽解释。 3. 阿罗汉的定力。这是以阿罗汉是「心解脱、慧解脱」的俱解脱来讲的。这种说法 也很常见,不过也有人觉得似乎比较打迷糊仗 :)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ue Sep 17 12:33:11 2013 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也就是说得心解脱後要不要"自证"是可以选择 的。阿含经字字珠矶千万不要跳过。另,如果行者不证解脱呢?又为了什麽?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ue Sep 17 12:48:44 2013 或许麻烦大德们集思广义,ㄧ起帮忙想想心解脱的 心 为啥,以及 何处 没有心?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381/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