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456/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Rick Cheng 标题: 在现今互联网里 时间: Thu Nov 28 12:42:40 2013 在现今互联网里,为什麽出家人的法名要加(释),有需要吗? 在世尊佛陀的家族族性不是(释),而是(Gotama~乔达莫’) 请问各位法友,有无请示诸位法师如理探讨? > -------------------------------------------------------------------------- < From: Daniel Liao Time: Thu Nov 28 15:10:26 2013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7%8B%E5%A7%93 > -------------------------------------------------------------------------- < From: Joe Lin Time: Thu Nov 28 15:16:04 2013 上A下B 又是什麽呢 > -------------------------------------------------------------------------- < From: Rick Cheng Time: Thu Nov 28 15:32:57 2013 即然要统一,就要了解佛陀正名是悉达多(sidarttha),族性是乔达莫(Gotama') 法师统一也要跟正(乔达莫),而不是(释)了。 > -------------------------------------------------------------------------- < From: Rick Cheng Time: Thu Nov 28 15:35:16 2013 即然佛陀名是悉达多(sidarttha),族性是乔达莫(Gotama)。 为何要更改族性是释,而不跟正确的族性(乔达莫)。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Thu Nov 28 16:20:29 2013 在阿含经中,一般人称呼佛陀的出家弟子为沙门「释子」(sakyaputtiy?) 是「释迦 的徒弟;佛弟子」的意思。而不是用 Gotama- 开头。 这是印度已有的习惯,并非中 国人的发明。 中国人依阿含经「出家学道,无复本姓,但言沙门释迦子」,而进一步改姓释。这是 延伸自阿含经的意思。 > -------------------------------------------------------------------------- < From: Rick Cheng Time: Thu Nov 28 18:04:41 2013 北传僧侣也是时候如理思维,出家也不需要用改性(释),世尊的初法,出家的弟子都 可用回自家名。出家就是出家,法名就是法名。如不察觉,连经典都可以自我制作。 比丘也变成法师。(怪怪) > -------------------------------------------------------------------------- < From: RG Shi Time: Thu Nov 28 18:26:18 2013 Rick Cheng □要不要来当北传僧侣,以身作则,好让我们知道你到底讲的是什麽东 西? > -------------------------------------------------------------------------- < From: Rick Cheng Time: Thu Nov 28 19:41:53 2013 凡僧云水,你也应该反应过敏,在世俗里学佛法就要如理探讨。而不是跟你口舌之争 。只是深入探讨原始初法,佛陀所教是什麽,什麽不是佛陀所教?至於出家和不出家 也是因缘和合。 > -------------------------------------------------------------------------- < From: RG Shi Time: Thu Nov 28 20:09:27 2013 你讲话很奇怪,我怎麽都听不懂列? > -------------------------------------------------------------------------- < From: Rick Cheng Time: Fri Nov 29 12:22:33 2013 凡僧云水,看回贴文,出家人是否需要加释。这是谁允许的? 凡僧云水,再提点?僧侣念诵经文的意义是什麽?需要法器,木鱼,鼓耒伴诵吗? > -------------------------------------------------------------------------- < From: RG Shi Time: Fri Nov 29 20:02:07 2013 虽然我不太懂你要提点的是什麽,我很谢谢你的提点。我在猜,您是不是在南传出家 的法师呀? > -------------------------------------------------------------------------- < From: Rick Cheng Time: Fri Nov 29 21:10:31 2013 凡僧云水,南传出家人是跟著佛陀的脚印修行,是比丘(Bikkhu'),是舍下出离(出家 舍下修行接受众生布思的乞士),不是法师。 凡僧云水,出家僧侣念诵经典是否需要木鱼,法器,鼓耒伴诵?是谁允许的? 现在学佛法,人数越来越多,如果在学习理拿不到正确方法耒学习而是导向不是佛陀 所教之法,请问在网络里开辟学习园地,意义何在?是鼓吹迷信,还是希望还原佛陀 所教之初法(四圣谛)。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Fri Nov 29 21:21:17 2013 插花一下! 关於法师的义意,可以参考杂阿含经: 「若於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於受、想、行、识, 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依照佛陀的定义,南北传比丘应该都算是佛陀所说的「法师」。 我不是很了解南传比丘使用俗家名的情形。Rick Cheng 所认识的南传比丘都使用俗 家名吗?我所认识的几位知名的南传法师似乎都不使用俗家名。像阿姜查系比丘、佛 使比丘、帕奥禅师系的比丘、马哈希比丘、菩提比丘...。使用的都不是俗家名。但 不知这几位法师是特殊情形,亦或是普偏的情况? > -------------------------------------------------------------------------- < From: RG Shi Time: Fri Nov 29 22:13:11 2013 Rick Cheng 我是不知道谁允许的,所以你的问题可以去请教别人。我只知道,我学 习佛陀的教法,是透过历代修行人努力的结果。这些修行人的榜样,让我想跟著他们 学习、想跟著佛陀的教法来继续努力。我只知道,我自己学佛,是心甘情愿的。 Rick Cheng, 我从来没有遇过一开始学习就学到「完美」「没有错误」教法的人,也 许你遇过、也许你就是这样子的人,我只能说,真是好!我只能说,我自己还需要努 力。迷不迷信,对佛菩萨来说,对第一义谛来说,我们凡夫都是很迷信的。我们迷迷 糊糊的相信著:有著一个实在存在的人需要解脱。我们迷迷惘惘地相信著:我们离佛 还很遥远,没有一丝ㄧ毫的接近。我从迷信,开始走上学佛的路,然後我努力修行, 修正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反省,从佛法的经教中,努力了解并去 实践。没有了实践,没有了错误,我从来就不明了,「意义何在?」 我修行的意义就是在於我不断地改善自己的错误,不断地朝向自利、利他的方向。希 望这样子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 -------------------------------------------------------------------------- < From: Joe Lin Time: Fri Nov 29 22:55:28 2013 我今天亲见郑石岩老师上了二个小时的课 他刚上课礼佛很虔诚,上课都一脸微笑,这是我首次上他的课 那麽我们为什麽不能拥有老前辈的修养,学佛的目的在哪? Rick Cheng 你的语气似乎....,讲归讲都不要这样 今天即便没有佛也做个和蔼可亲的人给这个世界光明 待人谦让彼此进退应对,不要冲不要对立,ok?有意思吗? ?????????????????????????????????????????????????????????????????????????? ?????????????????????????????????????????????????????????????? (? □?) ?????????????????????????????????????????????????????????????????????????? ????????????????????? > -------------------------------------------------------------------------- < From: Ji-Fuh Liang Time: Sat Nov 30 07:08:56 2013 我们的程度还不到那个层次,所以常在我们的言、语、意中做论断,以一己的观点做 论断。 > -------------------------------------------------------------------------- < From: Cathy Huang Time: Sat Nov 30 10:55:32 2013 宗毅兄...你用的图我第一次看到..哈哈 > -------------------------------------------------------------------------- < From: Joe Lin Time: Sat Nov 30 10:59:36 2013 哈~40几岁的中年男装可爱,那是文字啦!COPY别人的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Sat Nov 30 12:58:40 2013 我还以为是我的 Nexus 7 快挂了 :D > -------------------------------------------------------------------------- < From: Rick Cheng Time: Sat Nov 30 17:01:47 2013 在佛陀的时代,佛陀给于出家弟子名(比丘)。比丘有两个意思;乞士和彻见轮回和执 著的危险之人。没有听说给于出家弟子名(法师),法师的义何在? 在佛陀已圆寂之後,多位阿拉汉的结集的开始的经典都是这样说,举列 非佛法:比丘们!那些比丘如果把非法指为佛法一这样的行为将是众人的损失,众人 的不幸;天人和人类的损失,不幸和损害。此外,这也是那些比丘的大过失,因为这 将是真正的佛法毁灭。(增支部1.10.33) 当加进网里,後学认为每一部经典的结集都需要如理探讨,是不是佛陀所教,都需要 查正。 > -------------------------------------------------------------------------- < From: RG Shi Time: Sat Nov 30 17:54:36 2013 加油! Rick Cheng 加油! ^_^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Dec 04 00:38:08 2013 Rick Cheng 您好像漏了 Ming-Hong Bai 根据《阿含经》及《尼柯耶》所作的回覆了 :-) 其实不管是姓「释」或是「法师」也都可以说有《阿含经》及《尼柯耶》依据的 ,虽然说佛陀也没有规定一定要怎麽样,这些不过是各国不同的习惯罢了。 其实,就《阿含经》来看,称呼佛陀为「瞿昙」(乔达摩)的人通常是外道,外道称 佛陀为「沙门瞿昙」,而佛弟子称佛陀为「世尊」,现在很多人为了表示佛陀平易近 人,称佛陀为「瞿昙」或「悉达多」,没什麽大不了的,但并不会比较「原始」 :-) 反而「沙门释子」在《阿含经》来看是比较正统的一种说法。 佛陀曾要求比丘到各国传法时,用当地的语言,而不坚持用佛说的语言甚至印度官方 文字,正是因为名相只是指月指,文字是方便沟通用的,重点是修证了什麽,不是吗 ? :-) 我能体会 Rick 对於佛教世俗化的不耐,其实不只北传,南传也一直有这样的反省声 浪,但反省还是要基於经、律来自我反省为优先,很多市面上的宗派斗争却都不是基 於经、律的,这是我们要避免的,以免沦为宗派斗争之下依人不依法的工具。也不能 因为和南传的习惯不同,就攻击北传,宗派间的互批是佛陀不管在阿含还是律部所斥 责的。到头来,我们自己先好好读经,依戒定慧实修得证,才是亲证佛法最好的方法 。 > -------------------------------------------------------------------------- < From: 王尚智 Time: Wed Dec 04 19:44:33 2013 佛教与经典的传布,做为人类文明与文化传播必然经历不同的融合及变异,若从符号 学与传播原理的角度来看,各自解读、各自诠释、各自印证是很自然的事! 「释」不释与否,这是汉传佛教文化的变迁所致。如今很多出家众的身分证若不保留 俗名,都是以「释**」改名登记。 而要以释字标明出家人的身份证,主要也是因为有法律登记、资产继承等现实生活各 种规□的需要。这需要从阿含经开始讨论起吗? 从这也就是身为「佛弟子」,无论称谓或样貌的差异,倘若我们没有努力从「本质上 去探索」、「从生活上去印证」,现实生活与人际周遭搞的歪七扭八,也是毫无意义 ! 从来没有人,能真正透悉别人的「再理解与再诠释」。经典的学习和解译也是如此。 成熟的习法者,都应该懂得「各自表述」的基本道理。 事实上,一个无聊的「符号形式」,往往就可以引发各自差异幅度更大的讨论,完全 没有达成「信息传递」的意义。 大小乘乃至密教修行的差别,倘若将其拆成千万亿的「语言、语境、语意」的符号结 构,其实往往也只是文化语言及符号系统的表述差异。 我自己身为传播资讯的领域专业,对於有些人总爱「凸显差异」经常觉得不可思议! 那不是随便也可以找出千万亿个吗? 更多的,其实每个人对於同样符号,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也会有所差异。年轻时读阿 含,与现在简直完全天壤之别!两个人当中,对於与自己的不同符号体系,更容易因 为落於「自己不懂对方的符号语言结构」产生微细的「自我防卫」而再三揣想、批判 ,甚至动怒。 我经常对藏传佛教的朋友说,因为藏传体系中对於「吉祥天女」的造像,大多都是极 其恐怖的愤怒像,完全与我在经典内读到并认定「菩萨璎珞清丽」的形象不同! 我竟然因为一个「吉祥天女」造像,而後来对於藏传体系敬谢不敏的导火线,也未免 夸张。 但这就是我一种符号的「审美本能」与敦煌文化「佛教美学」的薰陶所致。其实也没 啥了不起的原因就是。 明辨差异,但超越「差异相」,这是符号学与佛法当中,趋同且相通的旨趣。 > -------------------------------------------------------------------------- < From: Alex Ding Time: Wed Dec 04 23:41:49 2013 我是遥望佛门的南传( The Dhammayuttika Nikaya )末学,浅见: 读了前面诸位前辈大德的种种说法与观点,觉得是否 Kleshas(障 ?????)稍重了些 ?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hu Dec 05 19:28:46 2013 丁法友所说也值得我们自省,古德说「业不重不生娑婆」,《中阿含经》卷18〈2 长 寿王品〉:「若现世欲及後世欲,若现世色及後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则是魔饵, 因此令心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增伺、□恚及?诤等,谓圣弟子学时为作障碍。」 (CBETA, T01, no. 26, p. 542, b7-11) 我们学佛者在言行上最好是也修出些解脱味出来,也是烦恼减少的徵兆吧 :) 共勉。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456/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