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769/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标题: 有众多法友需要理解六入处的意处与六根的意根 时间: Tue Dec 26 20:16:07 2017 有众多法友需要理解六入处的意处与六根的意根,在此请教通达此法向者为大众分别 解说。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Dec 26 22:31:08 2017 这个问题,只有对唯识有一定认识的法友,能够解说了。期待中??????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Dec 31 14:19:38 2017 唯识早已指出根身乃至六识都是赖耶所变,也就是说意根是心体(阿赖耶识)的相分, 更直白地说意根的本质性存在就是心体(赖耶),不知您能否信受唯识的观点。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Dec 31 14:34:42 2017 一般人回应问题喜欢引用经典却不见得真的理解所引用经典真正的涵义,结果疑问还 是没解决,或者仍一知半解。说到赖耶,绝大多数学佛者乃至唯识学者(未证唯识者 )还只能是少分了解。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Dec 27 20:05:44 2017 「六入处」又称为「六内入处」、「六根」,相对於「六外入处」的色、声、香、味 、触、法 这六境。六根就好像是六境的入口,所以才称为入处。 举「意入处(意根)」来说,对应「六外入处」的「法境」,意根与意境缘生意识, 彼此辗转相依;根、境、识三者和合触,并俱生受、想、思。 可以参考《杂阿含经》「六入处相应」的内容,卷八、卷九、卷四十三、卷十一与卷 十三。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Dec 27 21:14:42 2017 参考这□,第四帖upasaka(莱特贺尔)师兄 [..六内入处指称六种认识能力,六外入处 指称六种认识对象…]~ 我在想,如果绕过许多针对[根]种种纷杂的说法(色法.心法 .能依.所依...),对[佛法]的理解是否真的会有很大的缺漏?ps说实话,莱特贺尔师兄 是我的偶像,部份原因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少学了不少东西...~仅供参考 https://www.oba.org.tw/viewtopic.php?f=5&t=1109&start=10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Dec 27 21:37:42 2017 如果说六根是六种认识能力,那就等於六识了,但六入处并不是六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Dec 27 22:24:27 2017 Russ Wang你提得很好,莱特贺尔师兄是说[六内入处](不说六根)指六种认识能力,我 的粗浅理解他的意思也不是说[六内入处]就是六识~我在想,有些佛法的书把五蕴 .12处.18界用等号连起来,并且要把他们各部份指出谁是谁(例如眼入处是哪一蕴),或 许有时反而成了路障~浅见仅供参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Dec 28 01:53:01 2017 十二入处与十八界皆摄一切法,这二者的关系,就是十二入处的意处 = 意界 + 六识 界 色声香味触法 6 外入处 = 色声香味触法 6 界 眼耳鼻舌身 5 内入处 = 眼耳鼻舌身 5 界 意内入处 = 意界 + 6 识界 而十八界就是 6 根 + 6 识 + 6 境,所以意根就是意界。 所以理论上,意处 = 意界(意根) + 6 识界 不过这只是理论,因为并不是每一法皆只有一个角色。 《瑜伽师地论》解释的蛮清楚的: 《瑜伽师地论》卷52: 「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即施设此名为意根。亦名意处亦名意界。」 (CBETA, T30, no. 1579, p. 584, b29-c2) 因为心识是无间生灭不断,前识灭,後识生,所以因此将前识名为【意根】。这是很 合理的,因为意根可以生起意识。 既然【识】是【意根】,所以意处 = 意根 + 6 识,等於 意处就是意根,也就是六 识了。所以《瑜伽师地论》才说【此名为意根。亦名意处亦名意界。】 简单来说,意根、意处、意界,说穿了都是【识】,只是在不同的角色,施设了不同 的名称。 例如我是一个人,但我是我父母的子女,也是我爷爷奶奶的孙子,同时我也是我小孩 的父母,所以同一个人,其实是同时可以有很多称谓的。 同样,大家都是识,但对於後识来说,前识就是意根、意界,而意根+识界又合称为 意处。 再看杂阿含经,也是一样的教导。意内入处就是心、意、识,这些都是一样的。 《杂阿含经》卷13: 「意内入处者,若心、意、识非色,不可见,无对,是名意内入处。」 (CBETA, T02, no. 99, p. 91, c8-10) 底下这些论藏的教导,也都同样指出无间灭的六识为意界。 《阿□达磨大□婆沙论》卷127: 「六识身无间已灭立为意界。」 (CBETA, T27, no. 1545, p. 662, a2) 《阿□达磨俱舍论》卷1〈1 分别界品〉: 「即六识身无间灭已。能生後识故名意界。」 (CBETA, T29, no. 1558, p. 4, b4-5) 《阿□达磨顺正理论》卷3:「颂曰。 由即六识身无间灭为意 论曰。即六识身无间灭已。能生後识。故名意界。」 (CBETA, T29, no. 1562, p. 342, b10-13) 有一点要特别指出,有些人说上座部立意根为色法,这应该是误会,或是只是某个我 所不知道的上座部,至少目前我所知的南传,也是认同意处=意根=识蕴。 以上是我对此议题粗浅的理解。 ps. 还是补充一下,其实南传论中对意界有额外的说明,主要是在意义上要区别识界 ,但再说下去就有点复杂了,至少先知道 意处=意根=识蕴=(意界+识界) 就可以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Dec 30 13:12:38 2017 参考一下经典的说法:[缘眼.色,生眼识..缘意.法,生意识] 杂阿含218经SN35.106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18.htm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Dec 30 19:14:58 2017 有本书很不错:[原始佛教的实践哲学]~和?哲郎,以前只看了电子版的一部分,□面谈 六入处跟我们经常看到的说法很有不同(刚刚去订书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Dec 31 13:56:46 2017 如此用心实属少数,值得赞叹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769/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