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Magazine ◎ 期刊文章随缘张贴区    板主: grace
阅读文章: 第 197/39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wenju (南无阿弥陀佛) 看板: BudaMagazine
标题: 灵性照顾与觉性照顾之异同
时间: Wed Jan 12 09:22:02 2005

■ 释惠敏(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中华佛学研究所副所长)

身、心、灵V.S.身、受、心、法

  今年9月11日到12日,本人受邀参加在东京 之大正大学召开的第39届日本佛教社
会福利(日本采用「福祉」的用语)学会学术,在「亚洲诸国之佛教社会福利□佛教
如何因应社会福利工作者的养成?」论坛中担任讲者,介绍台湾佛教界参与社会福利
现况与代表性事例、如何养成社会福利工作者,并且说明其思想、价值、伦理等理论
基础。

  本人介绍1998~1999年,「佛教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委托国立台湾大学附属医
院缓和医疗病房陈庆馀教授、邱泰源医师等医护人员,与释惠敏等佛教法师共同研究
「佛法在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应用之研究」,以及2000年开始,佛教「一如净舍临终
关怀协会」为培训佛教宗教师之安宁疗护、缓和医疗的专业能力,并且建立本土化佛
教宗教师的灵性照顾模式,资助台大医院缓和医疗病房,参照医护人员的养成过程,
进行的「安宁疗护、缓和医疗佛教法师养成计画」。

  众所周知,在1967年,英国圣克里斯多福安宁医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
,以医疗团队合作方式,全程照顾癌症末期病人,并辅导家属度过丧亲(bereavement)
时期。如今,Hospice的名称引用於现代的医疗机构,作为照顾癌症末期病人设施的通
称,在世界各地发展。此种起源於基督宗教文化为背景之安宁疗护(Hospice Care)
运动,传到东方宗教文化圈时,东方国家除了接受、引进其理念与方法之外,同时由
於本土化的需求,也会发展出适合该国文化背景的用语与模式。例如,在日本佛教界
,田宫仁教授则以古印度梵语Vihara(休养所、僧坊)来取代渊源於基督宗教的
Hospice(安宁院)的用语,并揭示「体会无常、尊重意愿与生命」三项理念,表达佛
教临终关怀(Terminal Care)的特色。

  一般说到「全人照顾」时,大都是指「身、心、灵」完整的医疗照顾,起源於基
督宗教「身、心、灵」全人观点之「灵性照顾」(Spiritual Care)的理念,是建立
於「离」身心之外,别有超越身体与思想之「灵性」永恒存在的主张。对此,本人提
出「觉性照顾」(care of awareness)身、受、心、法之「四念住」,使「觉性」
(念,awareness)敏锐且稳定(住),可作为佛教临终关怀的参考模式,同时也符合
「自觉觉他」佛教要义。因为,「即」身心之断灭说,或者「离」身心之「灵性」说
,都是与佛教「不即不离」身心之「无我论」、「缘起论」教义不同。

  日本佛教社会福利学术论坛之後,田宫仁教授邀请我加入日本「佛教看护、Vihara
学会」的发起人。有一位日本年青学者问我:在西方安宁疗护运动时,为了避免一般
人对宗教的抗拒,或避免妨害信教自由之嫌,故采用「灵性照顾」模式,此与「觉性
照顾」有何异同?我回答:「觉性照顾」之身、受、心、法(真理、义务)的模式,
除了不需要任何宗教信仰的条件也可施作的特点之外,并且是依现实的身心经验为观
察对象,比较不会为体验「离」身心之「灵性」而追求「通灵经验」,为「灵媒」所
惑,受制於人,有时会遭遇骗财骗色之危险。  例如:「灵性照顾」(Spiritual Care
)的先驱者、被尊为生死学大师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
1926~)医师在她的自传《天使走过人间》(The Wheel of Life : A Memoir of Living
 and Dying,天下文化出版)中提到:她中年时期(约1976年时),圣地牙哥一对自
创天灵教会(Church of Divinity)的夫妇杰伊与马莎(Jay and Martha B.),连络库
伯勒—罗斯医师,宣称可以引介精灵(Spiritual entities),为她回答生死问题。她
也因此召唤到她所谓的灵魂伴侣萨林(Salem)、守护灵马里奥(Mario)、皮德罗
(Pedro)等,并且成立医疗中心,每月一次以为期一周研讨会的方式,帮助医学院和
护理学院的学生、绝症病人和家属,面对生死问题,请杰伊与马莎夫妇协助,马莎负
责心理戏剧课程,杰伊以通灵术,在暗室的精灵召唤,为此医疗中心最叫座的活动
(P. 249~259)。

  但是,在1978年,几位经常参加通灵会的朋友发现杰伊,和他召唤的精灵教导信
众的那一套东西在勒纳·辛绍(Lerner Hinshaw)所撰写的《伟大潜能》
(The Magnificent Potential)中都可找到,而且女信众也指控杰伊在暗室通灵时,
提出要调理她们的性潜能的要求。接著,地方检察官因许多性骚扰的指控,也对杰伊
展开调查。到最後,库伯勒—罗斯医师只好开除杰伊夫妇,但是她也付出了惨痛的代
价(P. 283~300)。我想此案例也可作为从事灵性照顾者的前车之□。

  「觉性照顾」之身、受、心、法(真理、义务)的模式, 除了不需要任何宗教信
仰的条件也可施作的特点之外, 并且是依现实的身心经验为观察对象, 比较不会为
体验「离」身心之「灵性」而追求「通灵经验」, 为「灵媒」所惑,受制於人,有时
会遭遇骗财骗色之危险。

本文摘录自《人生杂志》第255期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教育板, 关怀教人成人的百年志业 (本站精华区完备欢迎参阅)         Education
阅读文章: 第 197/39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