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Sitting ◎ 禅与静坐    板主: prajna
阅读文章: 第 209/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egofree (ToiletWasher)
标题: 慈、悲、喜、舍 (二)
时间: 2003年10月25日 10:00:38 星期六



 讲题:慈、悲、喜、舍
 演讲者:葛荣居士
 时间:1998年8月10日晚上

 传佛教丛书编译组 译



再次欢迎在座各位。昨天我曾经说到慈、悲、喜、舍这四种质素的重要性,这是佛
陀所强调的四种美好质素。根据佛陀的教导,当我们培育这些重要的心灵质素时,
我们就像天界的众生一样,这就是它们有时称为“四梵住” 的原因。我喜欢视它们
为我们四位美好的朋友。当我们的心内有这四位朋友时,会使我们美好,会使我们
体会更多喜悦及轻快,而且也能熏染及影响你周围的人。

昨天我说到这些质素中的其中两个:慈心和悲心。简略地说,修习慈心可视为学习
使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之後也学习成为别人的好朋友。慈心帮助我们开放自
己的内心来对待自己,也能使自己开放内心来对待别人。悲心是当你看见自己受
苦,及当你看见别人受苦的时候,去做一些事情来解决自己的苦恼及做一些事情来
解决别人的苦恼,这便是悲心质素的培育。

在现代这个世界□充满很多苦恼,各种苦恼在不同的情况之中出现。所以,去培育
这种悲悯的质素去对治别人及对治自己的苦恼是极为重要的。关於这点,佛陀曾
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自己就是帮助别人。” 最终,你会看到自己和
别人是没有鸿沟的。

在今天,我想谈谈有关第三及第四个质素:喜心和一种平等、不作情绪反应的舍
心。这是有趣的一点,悲心是当你看见各种苦之後的回应,而喜心是当你看见别人
快乐时,你自己也因别人快乐而感到快乐。有时候随喜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跟这
个质素相反的是妒忌和嫉妒,尤其是当你看见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时,我们可否在
别人快乐和喜悦时也真正感到快乐和喜悦呢?

喜心的另一方面,就是去做一些事情去使别人快乐。在某角度上,我们能把它和悲
心连系起来,因为当你看见别人受苦而你去做些事情令他们得到喜悦及轻快时,你
会因此而感到非常快乐。

喜心还有另一个有趣的方面,正如我昨天所说,就是学习去对自己的快乐而随喜快
乐。这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对有些人来说,这是不容易的。我认识一些
人,当他们遇到快乐及喜悦时,他们会说:“这不是我应得的,我是一个那麽坏的
人,我不应得到快乐。”也有一些人会说:“我如何能觉得快乐呢?我只有觉得内
疚,因为在我的周围有那麽多人受苦,我岂能自己去感受喜悦呢?当我感受喜悦
时,我会对此产生内疚。” 因此,学习去培育这种质素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一个很
有意思的句子:“随喜自己的快乐,随喜自己的善行。” 随喜能找到自己越来越多
的正面质素。而当你看到自己越来越多正面的东西时,你亦会看到别人越来越多正
面的东西。

正如我昨天所说,在座各位应感到欢欣随喜,因为你们已发心去行践心灵上的道
路,发心去成为禅修者。你应随喜自己发心去过一种无害的生活:学习不去伤害自
己及不去伤害别人。你也应随喜自己能够修习禅修来对治苦恼——有时或大多数的
时候,禅修就是去对治我们无论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愉快经验的。在这世界上,有
多少人能发心去修习禅修呢?所以,我们应随喜自己的发心——我们已著手去对治
自己各种不愉快的经验及尝试从它们当中去学习。

我很高兴看见一些人定期到来这讲座。你们也应对自己的发心随喜,如果你没有这
种决心,没有这一个兴趣的话,你便不会这样做。所以,随喜你有一个坚强的决
心,随喜你发心去听闻佛法及行践佛法。

对自己严厉、对自己挑剔、给自己减号对有些人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我们需
要相应地去培育随喜这种正面的质素,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那样。

有时我这样想: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解脱的潜能,这些解脱的质素都在我们的心中;
禅修可视为认知及体会这些质素的方法,禅修就是给予这些觉悟的质素在我们的心
中生起。

希望大家明白随喜这种美好的质素——天界质素的喜心——用以对待自己及对待别
人。

最後的质素是舍心,一个不以情绪反应的心。它也是一个我们需要去培育,去下功
夫的质素。当我们在禅修的时候,无论在我们的身心生起任何事情,如果是愉快
的,若你有一个不以情绪反应的心,一个平等的舍心的话,便应学习不去给它一个
加号,不去执著它,也不生起渴望想它延续下去;如果是不愉快的感受,无论是身
体或心理的苦受,我们不去给它一个减号,不去厌恶它,也不抗拒它。所以,若有
一个平等的舍心,无论遇到任何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时都不加以加号,也不加以减
号;都不加以喜好,也不加以厌恶——学习如实地去观察事物。

我常常强调:当我们还是凡人的时候,我们便有喜好和厌恶的时刻,情绪的反应亦
因此而生起。所以我建议你如果有情绪反应的时候,只需知道你有情绪的反应,然
後去找出——这是你个人的亲身体会——当你喜好某些东西,当你抓紧著它不放的
时候,它是怎样制造苦恼给你自己;同样地,当你抗拒某些东西,当你厌恶某些东
西的时候,它又是怎样制造苦恼。所以,我们也同样能从我们的情绪反应当中来学
习。因此,在某角度来说,这个修习是十分简单的。

当我们作出情绪反应时,只需知道自己正在作出情绪的反应,运用它作为一个学习
的机会;我们也学习不去作出情绪的反应,当你在不作出情绪反应的时候,要知道
你没有作出情绪反应及去观察这为自己所带来的益处和成果。所以,如果我们能学
习以开放的态度来面对事物的话,我们可以以开放的态度来面对有情绪反应的内心
和不作情绪反应的内心,还有平等地看待这两种不同的内心,这是很重要的一种修
习。这种修习可以在我们禅修时来修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来修习。在日常生
活之中来修习这方法也许比较困难,但这正是修行的一种。如果你善於观察,如果
你在日常生活有正念的话,当你遇到喜欢的东西时,你可以抓著自己:知道自己喜
欢这些东西继续下去,给予它们加号。但当你遇到一些不喜欢的东西时,便想摆脱
它们。在禅修中和在日常生活中都一样,当你喜欢某些东西,当你执著某些东西
时,看看自己会发生什麽事情?看看它对自己有什麽影响?你将会有一个很重要的
发现,你会体会到,人生有很多事情我们是不能主宰控制的。但我们偏对自己作出
各种的要求:自己应该要怎样,自己一定要怎样。对别人作出各种的要求:他们应
该要怎样,他们一定要怎样。我们也对生活作出各种要求:生活应该要怎样,生活
一定要符合我的所想等等。要求是一回事,但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就是这麽简单的
原因我们为自己制造苦恼。因此,去明白我们怎样因自己的要求而制造苦恼给自己
是很重要的。这把我们带引到佛陀所发现的“四圣谛” 之中。我有点好奇想知道大
家有没有听过四圣谛呢?。如果没有的请举手。

关於四圣谛,简单来说,第一圣谛便是苦谛。没有人不会不熟悉第一圣谛的。在座
每一位包括我自己,都体验过第一圣谛,也许在现在你们当中有人也正感受著它。
这□生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麽苦是一个圣谛?苦有什麽崇高呢?这是一个有趣
及有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的。我认为苦圣谛称为圣谛的原因,是从受苦当中可
使我们找到第二圣谛,我们能找到脱离苦恼的方法。所以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苦
的时候,若你能这样告诉自己:“我正在体会著第一圣谛。” 这是一个有趣的方式
去认识苦谛。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是在第一圣谛□卡住,只有受苦。

去了解第二圣谛有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你需要找出自己怎样替自己带来苦恼——
从自己的喜好和厌恶之中,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之中而令自己受苦。明白到苦恼是由
自己所制造出来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如果我们明白到是自己在令自己受苦的话,我
们亦会明白到只有自己才能从自己所制造的苦中解脱出来。那时候,会带我们到第
三圣谛及第四圣谛之中。

如果你对四梵住或是我所简述的四圣谛有任何问题,请随便发问。你们亦可发问在
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我要告诉大家,在过去几天□,你们提出了很有用,很
实际的问题。


问答部分

听众:我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老师。这是关於舍跟慈、悲、喜的关系的:舍心
是不去分别事物、舍弃它们,而慈、悲、喜都是牵涉入事物之中,例如在替人高兴
时。这两种质素是否矛盾呢?

葛荣:非常好的问题。我喜欢用实际的例子,让我们拿一个实际的例子,例如当你
在走路的时候,你看见有人跌倒在路上。如果你有慈心及悲心的话,你会感到迫切
及有需要对这件事情作出反应。而在这□有两个很重要的词语:“情绪反应” 和
“理性回应”。情绪反应是有情绪牵涉在内的,例如恐惧、不安等,你甚至会叫
喊。如果是情绪反应的话,你便不能清楚地知道怎样去帮助那个跌倒的人。如果我
们运用舍心,便会学习以一种理性的回应而不是情绪的反应来处理这件事情。可见
这四种质素是怎样紧连在一起的。希望这解释能令你清楚明白。还有什麽问题呢?


听众:我有一个问题。正如老师刚才说的,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时,我们冷静地去处
理它,但是如果一直都是用这种态度来处理事情的话,内心会不会逐渐变得很冷漠
呢?

葛荣:这就是我回应上一个问题时的例子,当你见到有人在路上跌倒时,你必须有
慈心和悲心,如果没有慈悲心的话,你看见有人跌倒在路上时,你只是走过而不理
会他。而正因为有慈悲心,你才会觉得有需要做些事情,有所行动,对那人作出关
心及关怀。而从那关心别人的情操中,那种舍心的理性反应亦自然生起。当遇到需
加援手的情况下运用这些质素,当中只有理性的回应,这就是培育这些质素的美好
之处。希望能清晰地回覆你的问题。


听众:师父,我们应该怎样在禅修之中修习慈、悲、喜、舍这四种东西呢?

葛荣: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实用的问题。是这样修习的,有时我会像昨天那样,
昨天我选择的是慈心质素的修习。如果你想去培育悲心的话,例如,当你的身体在
坐禅之中生起痛楚时,你便会感到受苦。当你感到身体或内心在受苦时,你尝试对
它做一些东西——学习对它友善,学习放下它。这就是在禅修之中来修习悲心。当
你这样修习的时候,你也许即时感受到喜悦,感到快乐:“相当好。原本我在受
苦,我对它做些东西後现在转变了过来。” 因此你能体会到喜悦和快乐的喜心。之
後,你可以体会到最後的一种质素——明白到我不应抓著这些喜悦不放,应该对喜
悦有一个不作情绪反应的心。所以,你能看到在一个简单的情况中,我们都能培育
慈、悲、喜、舍这四种质素。也许今天在我们坐禅时,我作出包括修习所有四种质
素的导引。



听众:我想回到刚才的问题——慈、悲、喜三种质素。当我们看见一个小孩子跌倒
在路上时,我们不是会有反应,会有感受的吗?

葛荣:我再次重覆同一点及用小孩子作为例子。当你在走路时,你见到一个小孩子
跌倒,而不是一个大人跌倒,道理都是一样的,你会对这个小孩子作出情绪反应,
可能会叫喊,甚至你会觉得难过:“噢!看看那孩子多麽可怜!” 当你这样被卷入
情绪之中的时候,你将没有能力去帮助那个可怜的小孩子。跟看见大人跌倒的情形
一样,你可以用理性的回应来作出行动、作出关怀来帮助那个小孩子。所以我分别
用了这两个词语,请分清楚这两个不同的意思:情绪反应 (reaction)及理性回应
(responding) 。

正如我之前说过,如果我们有情绪反应时,同样地,我们也能向这种反应学习:是
什麽使我这样难过?是什麽使我这样忧愁?是什麽使我这样不安?这可能是因为你
有一个联想:“也许我的孩子也会这样。”所以,我们可能会从路上所看见的一件
细小事情中,制造一个巨大的故事出来。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你可以反思一
下:“噢!为何我作出情绪反应呢!”因此,这可成为一个禅修的修习对象。

也许在一些场合之中你能作出理性的反应——十分清楚,十分冷静,十分平稳地去
作出必须的帮忙。之後你会很清楚看见两者的分别:“呀!看看当我在作出情绪反
应的时候是怎麽样,在作出理性回应的时候又是怎麽样。”看看两者有什麽不同的
地方。

我们也会在面对自己内心的事情时作出情绪的反应。若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惯常对
事物生起情绪反应的话,当他在坐禅的时候,也很容易会对禅修时所发生的东西生
起情绪反应。举一个例子,假设你的膝盖在痛,你可能会想道:“我的膝盖在痛,
说不定我的膝盖也许会断掉,我认识一些禅修者,他们的膝盖断了。” 所以,从膝
盖痛楚的事情当中,你能制造一个巨大的故事出来;从膝盖痛楚的事情中,你能生
起焦虑、你能生起恐惧、你能生起不安。你能生起全部这些不愉快的情绪。若是理
性的回应,你将会观察到痛楚只是痛楚而已,你能学习与它交个朋友,到痛楚难以
忍受的时候,你可以更换姿势。

很多谢各位的发问。现在让我们在坐禅之前休息一会。在休息期间,请尝试保持正
念地慢慢走动及保持肃静。一些朋友告诉我,他们感到这□的气氛非常宁静及详
和。我听後很高兴,所以请尽量尝试保持这种气氛。

[休息]


坐禅部分

[在坐禅中的导引]

让我们由修习慈心开始。……

我们尝试向每个方向散发、扩展我们的善意。……

愿众生健康,愿众生快乐,愿众生平静,愿众生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现在让我们想一想一些我们所认识的人,他们现在是受著身体上或心灵上的苦恼
的。……

让我们对那些受苦的人生起感受,让我们对那些受苦的人生起关怀。……

愿他们能从所受的苦恼中解脱出来。你能否真正地发自内心来生起这个善愿
呢?……

现在你能否为自己在尝试培育慈悲心的质素而感到快乐呢?……随喜自己能够去关
心他人。……

你能否为自己尝试去培育这些内心质素而感到快乐呢?……

现在让我们尝试去培育舍心这个重要的质素。无论现在这一刻我们的身心在发生什
麽事情,你能否不加以喜好,不加以厌恶地去对待它呢?……

如果我们感受著身体上的痛楚,身体上的不舒适,我们能否对它不作情绪反应
呢?……

如果你的内心不平静,你能否只是知道内心不平静而不对它作出情绪反应,不给它
一个减号呢?……

如果你在经历著愉快的感受,你能否对它不生喜好?而如果你在经历著不愉快的感
受,你能否对它不生厌恶呢?……以开放的态度来接受任何发生的东西。……学习
如实地去观察事物。……

[磬声,出定]

让我们看看自己能对身心所发生的东西持续一个不作情绪反应的心多久。现在让我
们来做些美好的念诵。


念诵部分

在我们念诵之前,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佛殿的平静及寂静,来替我们的内心制造一些
空间。

[念诵完毕]

愿在座每位健康,快乐,平静及能从苦恼中解脱出来。当你睡觉时,愿你睡得安详
及安详地醒来。多谢。


--

  任凭天上云卷云纾
          我只给个倒影
             心中不起一丝涟漪
     永远是静水一潭…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Hinet61.230
阅读文章: 第 209/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