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Sitting ◎ 禅与静坐    板主: prajna
阅读文章: 第 21/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meditator (出太阳了) 看板: BudaSitting
标题: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2)《禅修菁华集七、活用》
时间: Mon Jul 22 12:46:36 2002



四、禅是什麽?

这是从「现代人的生活」这个观点而讲禅。

佛学上的最高境界是「不可思议」,意即无法用头脑去想像、推理,无法用嘴
巴说明。这是佛法最高的层次,或者是佛法体验的最高层次。

禅是什麽?刚才一开始我就告诉了诸位,禅没办法说明,它不可思议,没办法
讲、没办法想,所以不必讲、不必想。但我还是要讲,那只有配合实际的生活
来讲,旁敲侧击的讲,根据前面所提的六项,配合讲,看看禅对现代人的生活
,是否有其重要性或必要性。

(一)不反对知识而超越知识

今天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禅不反对它,但若说要充实学识至「汗牛充栋」、「
学富五车」的程度,或把耶鲁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全部读完,那也不必。

禅宗史上的六祖惠能并不识字,至少识字不多,不像现代的人要读几十年的书
。在禅师之中,有读书人,不读书的人更多,知识分子占少数。禅宗斥知识为
葛藤络索。相信知识、倚赖知识的人,凡事都要追根究底,这种人不可能了解
禅。

我说知识、学问不离思想、语言,而离开思想、语言,才能得到禅,因此仰赖
知识理解禅是困难的!可是我又说禅不反对知识,那怎麽说呢?知识有其功能
,像六祖惠能开悟後,仍要听经,这样他可以知晓佛学上的名词、理论,他可
用那些逻辑、名词,化度其他人。如果他仅仅开悟,而嘴巴不能说,如何化人
?如果没知识,他不可能有一部《六祖坛经》传世。《六祖坛经》充满智慧,
也利用知识。而且有好几部经对六祖来讲是很熟悉的,这是知识。

知识是用之於对外的。同样的,知识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的----理解如何体验
禅,如何进入禅的境界。所以禅不反对知识,但也不倚赖知识,而是超越乎知
识。

(二)顺乎科学而不受科学限制

科学能改善、运用物质生活的条件,以及人与人之间事务的处理,因而类分出
自然、社会、人文的科学。

禅不反对科学,因为禅并不是一样东西,也并不否定一样东西,它并非是什麽
。

从《六祖坛经》看,六祖惠能涅盘前,召集弟子说:「我有三十六对,能了解
它,可教化人。」三十六对就是生、灭,烦恼、菩提,明、暗,清、浊等。这
都合乎逻辑,逻辑本身就是科学,从科学精神来求证。胡适说:「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禅法也要证据,因此禅宗重视印可、印证。不管你自己的禅修有
多深的体验,一定要有老师证明。老师是过来人,他知道新入禅境,或得到禅
的悟境的人是什麽程度。闭门造车,自以为是,便不科学。

曾有一位科学家跟我说:「佛法的道理很好,我可接受,但我重视经验的逻辑
。仅仅是逻辑上讲得通,不一定是事实上能够通。所以今天科学有理论,理论
之後,要讲实践,要实验。如果理论讲通了,在实验上通过了,那证明你这是
正确的,这是科学的精神。如果你说这是在佛法道理上讲得对,我可接受,但
是在实验室里实验一下,才能让我信服。」我告诉他:「这是精神的,实验室
里只能用放大镜、显微镜,或方程式把它套出来。禅的修持,一定要靠自己切
实地从事,等於说我们有了理论,尚要你到实验室去从事实验的工作,你愿不
愿意去实验?」他回答:「我现在信都不信,怎麽去实验?」我说:「你这就
不是科学的精神。比如有一位理论家,把一种理论说明了,说这是可以行得通
的,那要有人愿意到实验室去实验,而实验室那个人说我不想实验,因你还不
能证明它是行得通的,这就本末倒置,不是科学。如果要讲科学,就照你说的
,有理论你愿意去实验,实验以後才可以证明。精神的部分,是不可思议的,
就是已经体验过的人,他没有办法写成文章,或者拿给你看,就是要你亲自去
体验。然这绝对没离开科学精神。」

(三)从时间的支配到时间的消失

时间一秒秒的过去,刚才两点半开始演讲,现在已快到四点钟了,大家都可以
感觉到时间的滑动。现代人的生活,时间缩短了,因时间缩短了,所以更需要
用禅的方法来拉长时间。

时间缩短的原因是,诱惑太多,使人们产生兴趣的事物太多,以致时间不够支
配。禅就是要我们不受种种外境的诱惑,认定自己的兴趣、专长,专心一意地
努力,不要学这学那的。宜把兴趣的□围缩小。禅首先教我们把心看住,心看
住了,就不会受外境的诱惑。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出家人把钟撞好
就够了;在座诸位各人也有各人的钟可撞。我们要安分守己,认定自己要学的
东西、要做的工作,努力发挥,不要三心两意,朝秦暮楚。

人的时间有限,一个人的才能有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试验上,认识自
己最要紧,要安於自己所走的路。可是人是很愚痴的,没有失败之前,不甘心
,非要试一试,今天学这,明天学那,结果一事无成。

我们要珍惜时间,警觉时间的可贵,好好支配时间,把每一秒都作最有效的运
用。只要我们从内心减少欲望,减少攀缘心,就不难做到。

如何来使时间消失?那就应该把自己的心放在一个特定的念头上,这个念头就
会变得无限长;如果不能系心於一念,东想西想,时间过得特别快,事实上,
时间浪费更多。时间的长短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比如说良宵苦短,而在苦
难之中,则度日如年,这是主观的。

但从佛法或禅的修行,开始注意我们心念的活动,了解念头怎麽在活动,究竟
在想些什麽?如果你发觉无事可想,则念头渐渐减少;如果你对所想的事兴趣
浓,则念头渐渐多而乱,这样就把时间浪费掉了,把生命浪费掉了。

我常劝人,摄心专注於所做的事上,如此可节省时间,提早完成你所做的工作
,而且比你胡思乱想时做得更好,这是一定的道理。禅的锻□,就是在日常生
活中,学习集中注意力。不论听什麽,就是听,清清楚楚的听下去;不论做什
麽,就是做,清清楚楚的做下去。这样绝对比胡思乱想时做得更好,工作效率
更高,时间也就经济多了。

我常劝没有时间玩的人学打坐、参禅,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了。为什麽?

工作时间减少,而工作效率反而更好,这就是善於支配时间。但支配时间以後
,在打坐过程中,如果念头停留在同一个念头上,则没有时间存在的感觉。我
常测验打坐的学生,经过打坐一个小时以後,我叫他们参禅,过了十分钟,我
问他们:「你们感觉到刚才有多少时间?」心很乱的人可能说十五分钟,为什
麽?因为他想了很多事,腿也有点痛,身体也不大自在;心比较专注,坐得情
况较好的人说五分钟;有的说一分钟;有的说好像才刚刚坐下去嘛。时间的感
受不一样。所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心理上感受的时间。

以人的寿命来讲,每一个人都应该活到八百岁,但世上的人顶多活到一百岁。
为什麽?因为劳神伤脑,身体发生问题。如果心理没有问题,经常保持轻松愉
快,身体不会有病,即使有病也会好。因此对於时间不够,觉得时间太短的人
,禅的方法可使他的时间拉长,可以活的时间长,可以利用、支配的时间长,
直到最後,时间的感觉消失。

明末憨山大师,常坐在庙前溪上的木桥桥墩上,听流水声。一日,他一坐下去
以後,忽然忘掉了自己。先是动念即闻水声,不动即不闻,众响皆寂,也失去
了自己。又有一次,他在打坐时,突然间坐忘如睡,五天之後,有人以引磬,
在他耳边连敲数十声,他始微微醒觉,开眼视之,不知身在何处?来人对他说
:「我行,师即闭门坐,今五日矣。」憨山答:「不知道啊!我刚刚呼吸了一
下而已啊!」

对憨山大师来说,五天的光阴,只是刚刚的事情,那麽这时间有没有?时间消
失。因此可用禅的方法,使时间拉长或消失;既然时间能自由的拉长或消失,
故对时间没有长和短的感受,已经不在乎,也不会紧张了。

(四)从空间的阻碍到空间的粉碎

这个演讲室位子,只有两三百个,还有很多人进不来。因为有位子,而有阻碍
,位子在空间里,有空间一定有阻碍。一般的观念认为,空间一定是没有阻碍
的,空间就空间,怎麽会有阻碍。事实上,我们知道有空间,是因为有阻碍,
才知道有空间。没有阻碍,不是空间。这个演讲室这麽小,怎麽知道它小?因
为来的人太多,位子太少,所以觉得空间太小;因为有阻碍,所以有空间的感
觉。空间存在吗?空间是不存在的,而是我们人感觉有空间。为什麽?因为有
阻碍。这是佛法的讲法。因为空间有阻碍,则感觉空间有大小,距离有长短,
这就是不自在。有空间存在,则不自在。人们觉得地球很小,我们到太空去,
到太空去那里?到月球去,月球到那里?到火星去,到太阳系以外的星球去,
到宇宙的深处远处去。宇宙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有障碍,为什麽?我们本身就是
一个阻碍。因为我们的身体占空间位置,阻碍了空间,才感觉到空间的存在。
由於有阻碍,所以我们要想突破空间是不可能的。要想超乎空间,征服空间,
征服太空,都不可能。只能一步步地发觉阻碍到什麽程度。

空间的位置,从阻碍而产生,也从时间而产生。例如从甲地到乙地,虽没有阻
碍,却花费了时间。坐上飞机,从美国到台湾,天上没有阻碍,可是一飞飞掉
那麽多时间。这是时间告诉我们,空间距离的存在,如果时间消失,空间就没
有。

有一篇文章说,如果我们乘坐火箭,以超过光速的速度,飞向太空深处,则时
间的感觉便近於零,而人可继续生存。因此如果乘坐等光速的火箭,从很远的
太空转了一圈回到地球,可能地球已不见了,我们这里的人也早已不见了,可
是他们还活得好好的,年纪轻轻地回来了。

停止运动及快速的运动,均能使时间的感觉消失,时间消失时,空间的感觉也
没有。不过,空间的感觉消失并不等於我们要介绍的「虚空粉碎」。

虚空粉碎,是禅的体验或经验。禅的体验里,有一个层次叫虚空粉碎、大地落
沈。

我们之所以会有烦恼、痛苦、矛盾、冲突,是因为有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在时
间上,前念和後念的冲突,昨天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互相矛盾;在空间上,你
和我,气候和我,一切人、事、物和我,发生相应或相反的种种关系,而产生
喜、怒、哀、乐的情绪,给我们带来困扰。

但我们可以从修行的方法,而达到忘记身、心以及所处的世界。首先不要理会
声色货利的诸多诱惑,只管我自己个人,我的所作所为,再看看我正做的是什
麽,再往内缩小,看我的心在想什麽,再把焦点缩小,看我正在想的那一个念
头,一直想下去。因为念头停止在一点,时间即停止,空间亦不存在,对周遭
的一切都很清楚,但不在乎;这一念前後的一切的一切,我都不想----不想过
去,不想未来----即可没有烦恼、困扰,身心自在,身体从舒畅而消失。因为
你一直停止在这一个念头上,最後这个念头本身变成毫无意义,既然失去意义
,这个念头就不存在,这时身、心、世界都不存在,但有空旷、自在、无限的
感受。

通常修行修到这个程度已有成绩,很多人认为到这程度已是开悟、解脱。其实
没有,因为他「感」还在。这个情况不是空,而是虚空。空是空间,是普通日
常生活的感受,虚空则在禅或定时开始感受到。在此情形下,要把它粉碎,之
後才能进入真正禅的体验,否则他会走上消极、遁世、厌离。很多有修行的人
,因此而在山里,终其一生不想出来。他不想再接触红尘,他讨厌安逸、快乐
的尘世生活。

这个情况不是禅,禅不希望停留在此阶段,如停留在此阶段,有悖佛法,因此
要用方法。在禅宗,通常是用公案或话头。修行人如果说他很自在,师父就问
他:「你在那里?」他回答:「我很自在呀!我遍虚空都在呀!」师父又问:
「什麽东西遍虚空在呀!」他答:「我呀!」师父再问:「你究竟是谁呀?」
那他可能就起了一个大疑情:「我究竟是谁?我遍虚空在,那我这个身体究竟
有没有遍虚空呢?」那等於一个幻觉,是主观感觉上的一个幻觉,是虚妄的,
不是真的。他如果产生这种反应的话,马上感觉到自己的修行不够,要百尺竿
头更进一步地参禅。

参禅的结果,因人而不同。有的人很快就得到结果,有的人要费多年的工夫,
才能得到结果。如果经常用这个方法,一直用下去,可能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
,使他虚空粉碎,而由宗教经验落实到实际生活。

所以禅定或是宗教的一种超脱的经验,都不是禅;禅是要落实到平常的生活里
。这时虚空对他来说,已不存在:他不贪著虚空境界,而又回到自然的人间;
他已很落实,他叫过来人,他从人间的虚妄,从宗教上的虚妄,又落实到人间
的实在。这时他才是真正的人,活泼泼的活人。他已离凡夫心态的人格,而发
现、成就、成功了实在的人格。这时他不再虚骄、自卑、怨天尤人、悲天悯人
。禅师心里没有悲切,因他落实到生活,他更亲切、更明白、更积极。他生活
在真实里,让人有安全感,如遇活佛、活菩萨。豺狼虎豹不伤害他,狗不会咬
他,蛇遇到他会驯服。

(五)从急如星火到彻底悠□

由於繁忙和紧张,现代生活的步调急促,因此必须修行禅定或修行禅的方法,
以舒缓这种压迫感。

禅的方法有二种:一是北宗的渐,即用温和缓慢的方式修行;一是南宗的顿,
即当下明心见性。

禅的修行必须脚踏实地,勇猛精进。比如临济宗采棒喝的训练方法,逼迫弟子
修行,所谓「香板头上出祖师」。师父对弟子逼得越厉害,成就越大!不堪造
就,何须逼?禅宗的寺院都是选人修行,故称禅堂为「选佛场」。资质优秀者
,采逼迫的方式,让他感悟时间不够,生命短促,再不用功,就没有机会。因
此他们往往激起大奋志,将全生命投注到参禅的方法上去。

当然不论我们的禀赋优秀或愚鲁,禅的方法都可用上,我们也由此而警觉生命
的短促,必须珍惜时间,努力修行。

禅宗的禅师常问弟子的一句话:「你到年三十夜,作什麽交代?」从前大陆上
民间的习惯,以年三十夜为清偿一年债目的限期,所以禅师也这麽问弟子,意
思是,修行人平时不努力,到临命终时怎麽办?当你一口气不来时,你能躲到
那里去?你有自主生死的把握吗?

能够於生死之间,自在、无碍,谈何容易;也就因为不知道死後的去处,才会
恐惧死亡,因而使得弟子生起一种迫切感。

禅宗寺院每天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
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警诫大众精勤修行,有如燃眉之急。
我们在日常生活也当如此,因此我们不知何时死亡?因此要争取时间,努力修
行。只要努力修行,一定会有成果,所以不必担心未来。但问现在,不问将来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禅的修行是急的,但从急中得到安全感、安定感,这是起步,然後继续修行,
修到我刚才所讲的层次,若能够定於一念,时间、空间便会消失,然後虚空粉
碎时,完全落实到人间的生活,这时你什麽都不在乎了!因为时间太长太长,
已长得消失了计算时间的度量。所以什麽时候死都无所谓,死後到那里去都没
关系,到这种境界,你还会紧张吗?

(六)从捡回自我到自在无碍

所谓捡回自我,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修行禅的人,一定要相信自己与佛无二
无别,佛是什麽,我也是什麽。孟子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
是。」这就是自我的信心。我们相信自己与圣人无二,就是看我们自己是否朝
这个方向走。佛与我们无二,我们本身具备佛的一切,只是我们本身没有把佛
的功能表现出来。如果我们有这个信心,我们就不会□徨无助。自信心建立,
落实下来,便会勇往直前的努力去做应做而能做的事。

生命落实,则渐渐由短时间延长为长时间,由小小空间扩展为大的空间。先讲
时间的延伸,如果透过生命的过去和未来、生死的过去和未来,生命是无限。
如果时间消失,根本无须讲生命的有限或无限,时间还不够支配吗?在空间,
我们感觉活动□围太小,那是因为我们的心量小,所以感到空间的阻碍和狭隘
。如果心量大,你为一个家想,你对这一个家自在;你为一个国家想,你对这
一个国家自在;你为这个世界想,你自己就是这整个世界。

太虚大师从小所想、所说的,都不是他自己,不是他的小庙,而是全体佛教,
而是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因此,任何一个庙,都是他的庙;任何一个地方,
都是他的家。

我在美国还能感化一些洋人,因此我在美国时,我没有想到我是中国人,我没
想到我是黄种人。我不因我是法师而自傲,我不因我是黄种人而自卑。他们是
人,我也是人,我关心的是所有人的问题。因此在我的地方,有黑人、白人、
黄人,大家在一起时,水乳交融。

心里无界限,心外则无界限。我们要深信自己与佛无二无别,一切众生与佛无
二无别,不卑不亢,即自在无碍。

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禅

现在的人生活在前述的紧张、忙碌、压迫、迷惘的情况下,如果再不从禅法中
得到安全、安定、安慰,实在太可怜!

近世有一位日本人叫作铃木大拙,他用英文写了好多关於禅的书,他在纽约哥
伦比亚大学演讲,他的书也在英国出版,他的书在欧美畅销风行,因为西方人
需要它。今天我到美国,还有一些洋人欢迎我,因为他们需要我教的禅。台湾
也走上现代化的社会和生活,因此我们也需要禅。

禅并不是要我们遁隐山林,逃避现实。惠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
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他又在说出无相颂时,告诉韦刺史:「在家
出家,但依此修。」「若欲修行,在家亦得。」禅的修行不须逃避现实,逃到
深山,没有佛法,只有兔角。修行应落实到日常的生活。

在今天日本的社会,禅的训练已受到若干工商业的重视,以之训练新进员工,
使他们得安定感、落实感,奋发进取、敬业乐群。禅的训练可以产生这样的效
果。

今天的台湾,禅尚未蔚为风气,相信总有一天,将会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接受。


(选自《禅的世界》)

====================================================================

     本系列电子文件由法鼓文化(http://www.ddc.com.tw/)授权於
     台大狮子吼站上刊登,以兹佛子精进禅修。为尊重智慧财产,
     并避免未授权之盗用,不论是书面、电子、或网路等任何型式
     的转出版、部份引用、摘录行为,皆必须经法鼓文化之书面同
     意授权方可,违法者将予以追究。

     关於本著作权声明若有语意不明、或有其馀未竟事宜,请联络
     台北市北投区大业路260号6楼 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或 E-mail: idpt315@tpts1.seed.net.tw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教X档案 - 世界搜奇, □谈梦、奇谭、外星、新知                 BudaXfile
阅读文章: 第 21/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