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Xfile ◎ 佛教 X-FILE 板主: root |
阅读文章: 第 6496/864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teems (灰色马桶) 站内: BudaXfile 标题: Re: 可否开演准提法门? 时间: Tue Mar 15 21:45:16 2005 ※ 本文转录自 [BudaHelp] 看板 作者: 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看板: BudaHelp 标题: Re: 可否开演准提法门? 时间: Tue Mar 15 10:53:19 2005 ※ 引述《flysunday.bbs@ptt.cc (哈哈哈)》之铭言: > 非也 非也 > 一行大师入灭於公元727年,杨贵妃死於公元756年 > 一行大师入灭时,杨贵妃才九岁。 > 所以,一行大师的札记中,怎麽可能出现这个「长恨歌的秘辛」呢?? > 学佛当依佛经为依据,不可道听途说,乱改一行大师的札记。 白非白同学已经回答您的问题。 一、是正史、野史、真史、民间传说所牵涉的真实诠释 (Fact & Truth and interpretation)问题。 二、是佛法和道法在唐朝的问题。 一行大师的札记? 您是指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释氏稽古略对於一行大师的记载吗? 如果是,那麽,这些史学著作确实没有提及这段秘辛,而是著重在一行 大师的在历法、佛法上的贡献以及不想介入政治的行谊。 这些著作唯一的八卦就是皇帝要选妃,请一行大师游览花名册一遍,一行 即过目不忘,如实诉出这些美女的名,而被皇帝大赞为「圣人」。 除此之外,便无其他。 如果不是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释氏稽古略,请问你所指的一行大师札 记所指为何? 现在我们回题,即所谓的Fact & Truth and interpretation的问题上,你 知道的,中国人写史总是不会「执中以书」,执中以书,即古「史」字的原 义,史,是象形字,即一只手拿著一只笔的样子,但那只笔,即「中」字, 後来引申为「执中以书」即「史」的原义。而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执中以 书」的例子便是「崔杼弑君」,有空您可以查一查这个典故。 换句话说,写史你不能太八卦,加油添醋,而孔夫子的所谓「春秋笔法」, 已经是加入道德判断在□头,後来的史记,也隐含司马迁的主观意识,比如 他就封孔夫子为「素王」,即虽然孔子不是皇帝,但他的地位跟帝王没有什 麽两样,所谓的「素」,就是「假」的意思,也就是说孔子是「假王」。 这些春秋笔法、司马迁的主观意识以及以修辞隐喻的方式来抒发己意(如侠客 传)影响後来中国人的治史方式。 这也是为什麽白非白同学会提正史、野史、真史的问题,引申而论,就是 Fact & Truth and interpretation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史学界长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後来,西方的年□学派认为, 研究一个人,应该从他的笔记、信件、日记、帐单……等等日常生活所遗留 下来的东西来了解这个人,而不是单从依据某一史学资料来论断。 白非白同学始终提倡以经解经的方式来求佛真义,这种方式,也连带影响他 对事物的判断上,即从多方面的资料来交叉比对,以求真相,因此,连带的 在读唐朝史时,他也会把野史、其他传说列入考量,甚至是宗教史来研读。 虽然我前面批评司马迁把主观意识带他的史记中,但我们可以发现,司马迁 在治史时,也是去采访地方耆老把民间传说纳入考量,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舜和 项羽有「双瞳」的记载。 但舜和项羽有没有「双瞳」呢?史记是正史,我们要不要信呢?这个问题就 见仁见智了。 我想,白非白同学想表达的就是一点,因此,一行大师是否在西元727年去逝, 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相同的,十几年前也有日本人在日本发表说,杨贵妃其实当时并不是死在马崽坡 ,而是死在日本,在中原死的那一个是替身,不是真的杨贵妃,还登出杨贵妃的 坟墓,那麽,你要相信哪一个呢? 第二、佛法和道法在唐朝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李唐时期大抵是尊道贬佛,也有佛道共容的时期,也因为佛道共 容,才影响後来宋朝理学「三教合一」的调和论的出现,而调和论的出现,也 使得後来的佛法和道法混淆不清。 因此,在佛道共容时期(或者两教相互斗争的时期),两教的交流互动是可以 理解的。因此,在一行大师受托教授道教人士道法是有可能的,目前道教人士 只愿意承认吸收观音信仰将观音大士变成慈航大士,但对於一行大师的评断则 是认为,他吸收了道教北斗的观念,而造出一部「北斗护摩法」。 但是不是这样呢?恐怕又是一场混战。 第三、学佛当以佛经为目的。 确实如此,白非白所述之准提法门乃是依经而教,这个我有比对过。 同时,白非白长年皆提倡以经解经的方式来求佛真义,这一点无庸置疑,说他 不依经来教,那是错的。 至於杨贵妃之例,根本不在佛经中,白非白同学只是举例让我明白而已,是不是 真的有这一回事,可能不是重点,因为这□是BBS站,在说法上不是那麽的严谨, 因此,总是会带点幽默、轻松的口气来说明佛法的原理。 我和白非白有认识一段时日,已经比较能理解他的行文脉络和表达之意,况且 这个问题是我提问的,有些行文我才看得懂,他人只能略知一二,就像旁人不 会懂你和朋友之间的不完整的句子对话一样。 而那层长恨歌的秘辛,是可以让你换个角度看待事情,嗯…算是创意思考吧? 我知道仁兄很好心,怕我「误入歧途」,但我很清楚我在接收什麽讯息,所以, 我想,这个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边就好了。 祝 道业精进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 BudaHelp |
阅读文章: 第 6496/864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