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Xfile ◎ 佛教 X-FILE    板主: root
阅读文章: 第 6549/864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vimal (ViMal)
标题: Re: 【长恨迷踪(三、一不四没有)】
时间: 2005年 3月23日 22:15:16 星期三


、《长恨歌》及其孪生姊妹《长恨歌传》
《长恨歌》是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写成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其
时白居易还是一个闯入文坛不久的年轻人,但这篇长诗却是他艺术成就最高、思想
最深刻复杂、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三人携游仙游寺,谈及开元、天宝间李
杨事迹,相与感叹,在王质夫的倡导下,由白居易作诗,陈鸿作传,一并“歌
之”。这些过程在陈鸿的《长恨歌传》中有清楚记载。由此可见,《歌》与《传》
是针对同一题材,在相同时间,相约共同创作的作品,是一对孪生姊妹花。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内容,是记载并歌颂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
爱情。关于李扬爱情,历史记载颇多,新旧《唐书》、《天宝遗事》诸书及数不尽
的杨妃本传、外传,都记载了这段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情逸事。不过,这些记载
多数热衷于杨妃的秽事,宣扬“红颜祸水”的陈腐观念。白居易的《歌》与陈鸿的
《传》则与此完全不同。
究竟有哪些不同呢?首先是隐去了一些东西∶一是隐去了杨贵妃入宫前曾是寿王
妃、即唐明皇儿媳妇的历史,相应也隐去了从寿王妃向皇妃过渡期间,曾当过一段
女道士以避人耳目的历史,把她写成了“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
待字闺中的“窈窕淑女”。二是隐去了杨贵妃同安禄山之间的暧昧关系,对“认
母”、“浴儿”等淫秽情节俱不予采信,未加录入。三是隐去了唐明皇与杨氏姊妹
“三国夫人”之间的丑行,以及在杨、梅二妃之间依违双方的故事,相应删去了杨
贵妃为吃醋曾经两次被逐出宫的村妇嘴脸。
其次是增加了一些东西∶一是根据民间传说和稗史野史,增加了杨贵妃死後,时已
退位为太上皇的李隆基思念不已,请“临邛道士鸿都客”来“致魂魄”,结果“上
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情节。二是增加了“忽闻海上有仙山”,“其
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的神话情节,让太上皇在“海外仙山”找到
了思念的情人。三是增加了仙子太真与太上皇重新相会的愿望成空,只好以当初的
定情物“金钗”、“玉合”各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寄将去”表达心情的情节,完
成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绝唱!
从《歌》和《传》掩饰和增加的情节,明显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取舍倾向。
白居易和陈鸿,有意识地对历史事实进行了筛选、甄别、剪裁和改造,剔除了那些
不利于表现李杨爱情的情节,选取了那些最能表现爱情缠绵悱恻、真挚纯洁的情
节,增加了那些更能表现李杨爱情悲剧性质的情节,使历史上具有严重争议的李杨
爱情具有了合理性和令人同情、歌颂的感情基础。



※ 引述《sici (七月)》之铭言:
> > 奇怪的气氛罩顶,诗里连楼阁宫舍都清清楚楚的描写,彷佛是居易先
> > 生所亲见的,偏偏此事:“不知谁去、皇上没有去、道士没有去、方
> > 士没有去,其它人没有去”,居易先生这一千多年前的“一不四没有”
> 引第一篇《长恨歌》,看得仔细又清楚,这字里行间难道又另有玄机? 
> 著实令人好奇 :) 比如,汉家天子使、九华帐、小玉? 花冠不整?....?> 上穷碧
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 > 成了千古迷踪,只能留给後生小子们淡而忘之。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220.188.187.21
阅读文章: 第 6549/864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