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阅读文章: 第 1259/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chuit@kkcity.com.tw ( ), 看板: Buddhism
标  题: Re: [佛教] 慈诚罗珠关於大乘和小乘的差别的开示
发信站: KKCITY (Thu Nov 23 22:19:30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ctu-peer!news.nctu!netnews.chu!Leo.mi.chu
Origin: bbs.kkcity.com.tw

※ 引述《Jack0.bbs@bbs.wretch.cc (知母、念恩、报恩)》之铭言:
>                           慈诚罗珠关於大乘和小乘的差别的开示
>   
>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是什麽呢?就是有没有菩提心。
>   什麽是菩提心?说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会说: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这就
> 是菩提心。但是要做起来就非常不容易了,即使是修行多年的出家人,有些还是没有真正
> 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却自诩为是大圆满的瑜伽士或密法的修行者。

    首先,这里有一个观念是不正确的
    所谓的菩提心,乃是勇於追求正觉、解脱的精进心
    我们常说菩萨发菩提心,乃是因为菩萨原本就是此世成佛、最後者
    因此菩萨的定义即是勇猛精进、追求无上智慧、解脱者

    而所谓的小乘没有菩提心,这是很矛盾的
    如果没有追求正觉、解脱的精进心,小乘者又如何产生此世入灭呢?

>   当阿底峡尊者在西藏时,有一次,他和他的徒弟在用早餐的时候,尊者说:“今天,
> 在印度的一个修大威德的修行者,已堕入了声闻的灭定(灭定就是所有的粗分感受及思维
> 都间断。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就是进入了一种很清□的状态,并於此状态保持很长时间)
> 。”尊者的弟子就说:“修大威德的行者,有可能落入声闻的灭定吗?这是什麽原因呢?
> ”尊者说:“大威德本来是无上密法,但他没有修好,就成了小乘的法,从而堕入此灭定
> 。”所以,是大乘的法还是小乘的法,是出世间的法还是世间的法,全都要看自己的发心
> 如何,也就是最初修这些法的目的是什麽。

    这里关於灭定认定为声闻者的说法并不正确
    实际上,四禅八定,都属於共世间法,外道亦有。

    而在有馀涅盘之中上有灭定,
    根据经典记载这是释迦牟尼及极少数大阿罗汉所成就的,
    根据杂四七三经记载,佛说尚有超越灭定的境界,
    是殊胜、无上的止息,是无馀涅盘。

    如果以上述所讲,那麽释迦牟尼住世、有馀涅盘之时证入灭定,
    是一种堕落的话,如此真是毁谤佛宝,对於三宝弟子来说真是大逆不道!

>   比如说我们天天都在放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利益众生的事,但是很多人的希求就是
> 为了自己避免一些痛苦,或是得到一些现世利益。这样去放生,他能不能达到一些目的?
> 目的能够达到,但这不是大乘的法,因实际上没有真正利益众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这样
> 的放生不属於大乘的法。


    五戒当中第一戒乃是不杀生,这是大小乘的共法。
    然而放生一事,只出现在後期之後的经典
    说得更明白点,在根本三藏之中只要求弟子不杀生
    却未要求放生。

    而放生,乃是由粱武帝所制定,并非佛制。
    而大乘经典中又不断的以功德说来宣传放生,重点还是用来利益自己
    现今的放生已经流於形式,将动物抓来之後在放生,
    这是利益众生还是利益自己?

    又即使当真没有抱持利益自己的想法,
    然这种抓生放生当真是利益众生?

    这恐怕是令人难以□同的。


--
诸行无常 Anicca vata sankhara,
是生灭法 Uppada vaydhammino;
生灭灭己 Uppajjhitva nirujjhanti,
涅盘无我 Tesam vupasamo sukho.

从菩提树下走过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
--
┌—————KKCITY—————┐        KKBOX 可立刻 听音乐    
         bbs.kkcity.com.tw            ■■所有想找的歌通通不必等 ■■  
└——From:59.112.168.163     ——┘ http://www.kkbox.com.tw
--
阅读文章: 第 1259/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