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3557/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AmitaBuddha ( David Chiou SUCKS BIG TIME ) 看板: Buddhism 标题: 佛教未来发展方向刍议 时间: Tue Mar 3 13:24:01 2009 佛教未来发展方向刍议/陈清惠(北佛青第五届会长) 「四门出游」是一个经常用来说明释迦牟尼佛出 家动机的故事;释迦太子因为在四城门见到了老、 病、死以及修道人,从而感悟生命的无常,产生出家 觅道的念头,开始了一切以解决生老病死为问题核心 的佛法思惟与行动。他在菩提树下证悟了「缘起性空」 的真理,正是解决此一问题之不二法门。 由於佛教「缘起性空」极富弹性的思想特质,在 各种不同的时空流布中都能做到最好的方便与适 应,因此佛教历史的发展,都有其多元的拓展及特 色。从地域的流布看,南传佛教继承了上座部的保守 风格,保存较多佛教原始的风貌。北传的佛教,则接 受了大众部的菩萨道思想,开展出多样创新的大乘佛 教思想。而佛教发展到今天,流传的地域已不再拘限 於亚洲,而是遍布五大洲,而且在思想上,不管是南 传或北传,都能普遍的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这个时 候,我们不禁要好奇与思索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佛 教特色究竟是什麽?佛教的发展在今天最好的适应 样态为何? 近几百年来,历经工业革命和资讯革命的二次冲 击,整个人类的思想与社会生活型态随之产生剧烈的 变动;物质的高度发展与人际的相对疏离,导致了人 类精神生活的空虚与迷惘,人类的精神疾病如传染病 般的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而作为一种治疗精神疾病 的心理学就顺势产生了。心理学建立以来,距今不过 百馀年,已有长足的进展,而心理学流派也从精神分 析学派、行为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发展到超个人心 理学派;从早期精神分析学派将宗教超体验的心理现 象视为是一种精神疾病,到超个人心理学派肯定其为 人类心灵的「高峰经验」,并加以研究发展来看,心 理学与宗教的关系可谓越来越密切了。 其实,心理学所处理人类心理疾病的□畴是佛教 开发心智所面临烦恼课题的一部份。心理学医治心理 疾病的方法,除了用药之外,有透过治疗师的催眠、 引导、对话等「介入」方式,帮助□清病患心理问题, 藉由思想、行为的「改变」达到医治的疗效。而佛教 的禅修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对话」:一种与「所缘」 境界及「自我」的对话。禅修者藉由「止」、「观」的 工具性「介入」,深入观见自内心的知性与感性烦恼 障碍,并用「缘起性空」的佛法思惟打破这些障碍。 在佛教经典,如《杂阿含经》、禅师语录或藏传佛教 的辩经活动,师父与弟子的对话当中,我们彷佛见到 治疗师与病患的医患关系身影。 目前在欧美地区,已有不少心理学家或心理治疗 师,有感於当前心理治疗方法的有限性,纷纷在宗 教,尤其佛教领域寻找支援与突破。有不少人研读佛 教经典,有些人甚至有禅修体验,希望透过佛教的修 持方法增加心理治疗的疗效。也有人,将佛教的禅修 方法应用在临终关怀上面,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佛教 当然有远大的目标,希望众生都能早日成佛,而佛陀 是大医王,他所教导的方法当然也能够救度有情的生 老病死苦。但毕竟每一个人的根性不同,有的人甚至 处理日常生活上的情绪困扰都应接不暇,遑论其他。 因此,如何将佛教修持方法与心理治疗结合,救济当 前人类普遍流行的精神疾病与临终的恐慌,怕也是不 容刻缓的事情。佛教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希望能在 这个世俗的基础上,迈向彻底解决有情众生生死苦患 的远大目标。 -- ★ 祝您早日成佛 ★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禅与静坐板 - 禅修的心态与调适讨论 BudaSitting ◆ 修改: 09/03/26 19:06:25 <59.112.133.19> |
阅读文章: 第 3557/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