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4262/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bv4pr (BBCALL) 标题: 如来与阿罗汉的差异?Tathāgata , Arahant. 时间: 2011年 8月12日 15:42:17 星期五 主要是以SA.75/SN22.58作为探讨主轴。 一、前言初探: 阿罗汉,巴利语是arahant,为值得领受、应供〈arahati〉的现在分词,直译是「正在值 得领受者」。本词在印度,用来表达值得受到应供的圣者,故通用於各宗教,如耆那教的 圣典《SamanSuttam》15.Atmasutra中所说明: 「Paramappa vi ya duviha, arahamta taha ya siddha ya.」 中文试译: 「神圣的灵有可应供〈阿罗汉/ arahamta〉及成就〈siddha〉两种特性。」 又说, 「Sasarira arahamta, kevalananena muniya-sayalattha.Nanasarira siddha, savvuttama-sukkha-sampatta.」 中文试译: 「阿罗汉〈arahamta〉藉由它们的遍知及人类的躯体成为全能,成就〈siddha〉则是天赋 的拥有躯体之知识与极乐。」 因此,阿罗汉,在佛教中,亦使用此词来表达世尊的解脱成就,成为如来十号中最早的尊 称,如AA 24.5中:〈同南传Vinayapitake 1,Mahavaggapali,1.6 Pañcavaggiyakatha〉 「世尊告五比丘。......尔时教诲。此时成无生涅盘法。亦成无生.无病.无老.无死。 是时。五比丘尽成阿罗汉。是时。三千大千刹土有五阿罗汉。佛为第六」 这便是世尊初转法轮时,渡五比丘成正果的纪录,所以,在那时当时,可以知道五比丘与 世尊同是阿罗汉,且共计有六位。 二、解脱一致: 作为一个宗派的创始者,其称呼应当与其弟子有所区分,故另以觉悟者〈buddha〉来辨别 其不同,并藉以表达与强调自行觉悟的特徵。问题是,区分的称呼,还是很容易造成这其 中有何不同的遐想。在世尊的年代,便已经有弟子对 buddha 与 arahant是否有所不同而 迷惑,而世尊也给予了答案。於 SA.75经中,世尊说此两种差别是在於「未曾闻法能自觉 法,通达无上菩提,於未来世开觉声闻,而为说法」,是故,这是 buddha 与 arahant的 最重要差别处所,也代表著佛与阿罗汉除了在「自觉」有所不同外,在解脱生死的成就是 为一致而无差异。 在《瑜伽师地论》中,论述本经时,开头就说:「由一种相,说名同分,谓解脱等故」。印 导於《如来藏之研究》〈 P.125〉也说:「三乘圣者的涅盘,是没有差别的。」而代表最早 圣典之一的MA.145中,阿难尊者更早有直言: 「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及慧解脱.阿罗诃解脱。此三解脱无有差别。亦无胜如」 这些纪录,与後期出现的论述,完全不同而令人震撼,也还原了圣者的究竟与神圣的面貌。 但本经中,其圣者类别,有需要□清的地方。.... 出处:http://agamatime.blogspot.com/ -- 净∵☆.。∴★·.∴☆∵丰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http://edharma.info/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218.162.241.31 |
阅读文章: 第 4262/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