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阅读文章: 第 4286/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golzen (果任)
标题: Re: 阿罗汉不等於小乘行者
时间: 2011年 9月 9日 11:01:54 星期五

※ 引述《purify (净心)》之铭言:
>  标题  阿罗汉不等於小乘行者
> 

   新世纪福音战士菩萨:不管是声闻、菩萨大家都是佛子,各有个的因缘、法住於法位,看
法就会有不同。尽量不用以理直气壮与对方想讨论出真理,多用柔软语。 佛不也仅仅把譬
喻、道理摆在面前让对方信服,并不在屈服对方。

>     另外得澄清一下,佛陀没有说过目犍连是 "小乘",那都後代论师封的,
> 有谤佛之嫌。佛弟子全是「声闻弟子」,以闻佛说法故得道,无关大小 :)

    此称大乘、小乘其实并不是後代论师或汉传佛教所封的,在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起信
论义记卷上等所载,由於根机利钝之别,已入无馀涅盘之不定性二乘,其起心回向(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之心)之时间,有七种迟速不等之位,称为「回心七位」:
  另依法华经:就有大乘、小乘之分,引文如下:
 譬喻品第三
T09n0262_p0010c03(12)□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
T09n0262_p0010c04(06)□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伤,失於如来无量知见。世尊!
T09n0262_p0010c05(01)□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
T09n0262_p0010c06(02)□『我等同入法性,
T09n0262_p0010c07(11)□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T09n0262_p0010c08(08)□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T09n0262_p0010c09(00)□必以大乘而得度脱。

> :          4.阿罗汉可否在涅盘之後回小向大?
>     「回小向大」这个词并不是佛说,也是後代论师论出来的,各家说法
> 也有天渊之别,所以无法置喙。
> :--
>     补充一下,不管是什麽经典,只要是佛所说的经,
> 那麽的确都没有「回小向大」说法。大正藏的电子档
> 加以比对,佛陀说法诸经,的确从来未曾有「回小向
> 大」此词。乃至其同义或类似词亦如凤毛鳞角。
>     佛说法有「回向」,而没有「回小向大」。
>     「回小向大」此一误解最先出现於史上,是在像
> 法时期之後,论师互批的著作上,而非佛所说法。
>     末法时期之後才有少数经典於传抄中被灌水,而
> 出现此类看法,但是多是由於论师误解,才使得原义
> 被扭曲。

法华经:譬喻品第三
T09n0262_p0010c03(12)□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
T09n0262_p0010c04(06)□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伤,失於如来无量知见。世尊!
T09n0262_p0010c05(01)□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
T09n0262_p0010c06(02)□『我等同入法性,
T09n0262_p0010c07(11)□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T09n0262_p0010c08(08)□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T09n0262_p0010c09(00)□必以大乘而得度脱。

T09n0262_p0012b10(07)□『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
T09n0262_p0012b11(06)□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

    在此舍利弗表明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他们的错,要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者,以大乘而得度脱。这就是指「回小向大」。

另就楞严经卷九
T19n0945_p0146c06(00)□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
T19n0945_p0146c07(05)□其间复有二种岐路。若於舍心发明智慧。
T19n0945_p0146c08(06)□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
T19n0945_p0146c09(07)□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若在舍心舍厌成就

也指出「回小向大」这件事。


>     试举一例: 现在许多自命大乘的人,批评阿罗汉
> 的「焦芽败种」一词出自何处? 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
> 罗汉迦叶尊者自谦之词。该经中连弥勒菩萨都被 k,
> 与大小乘无关。
>     简言之,阿罗汉是修行者应具之能力,与大小无
> 关。

   其实大乘、小乘,说大说小并不在比优、劣,不要会错其义。乘者载具之义,大乘者指能
乘载渡脱更多众生,小乘者指能乘载渡脱众生较少或只渡脱一人。佛与大阿罗汉所证的解脱境
界是平等无别,同是根除所有烦恼。但是在大乘、小乘发渡脱众生心量是有其大、小的。一般
我们称能发广大心量救度无边众生者为大乘,一般我们称未能发广大心量救度无边众生,只发
小小随缘救度有限众生或只渡脱自己者为小乘。所以大乘、小乘的区别只在救度无边众生发心
大小的区别,不在比优、劣。
像我有些法师希望我出来帮忙他们领众作些事情,但我不喜欢被绑住。所以我都会跟他们说我
是缘觉、声闻根性,等那天我发大心再来承担。因此我就可说是小乘。

   另「焦芽败种」一词出自何处? 其实这是《维摩诘经》中,迦叶尊者自谦之词,表示所有
佛弟子与维摩诘大菩萨相比,如同焦芽败种。这句话根本不是佛陀说的,而是自谦之词。
「焦芽败种」四字唯一同时出现的场合是在论藏《妙法莲华经玄义》第九卷。
「作者(天台智者大师)说」。
    而且该段的重点并非什麽要不要成佛,而是在於大小乘之争,也就是说,「是否普渡众
生」才是这里的重点。对大乘佛教来说,小乘的「渡一己」思想无疑是自私的,因此大乘僧侣
认为即使到达阿罗汉或者缘觉,还是应该学习「菩萨」去普渡众生,而不是自己一个人解脱就
算了。
草芽枯焦,种子腐败。意指不能发无上道心之声闻乘与缘觉乘。《龙藏.1593.141册;永明
心赋注.卷二》指出:「二乘如焦芽败种,不能发无上道心。後於法华会中,深入一乘,得受
真记。重发圆信之芽,结菩提之果。」

《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不思议品第六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於盲者
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
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於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
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
法。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大迦叶说此语时,三万二千天
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观众生品第七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於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
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
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
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谷【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
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
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
此。」

      由以上知「焦芽败种」并不是在贬低阿罗汉声、闻乘与缘觉乘,也不要会错意。意指声
闻乘与缘觉乘急於入涅盘便息灭於发无上道心的种子,使菩萨心不能发芽。因此是针对发菩萨
心来讲不是对其智慧来讲,不能发无上道心就是「焦芽败种」。
我想大小乘、「焦芽败种」表面字义之争,可休已。究竟学佛要依义不依语,要解如来真实
义,不要与不真实入经藏者起舞。当然有些就是不相信大乘经典的固执者,那麽我引的法华
经、楞严经都会被视为伪经,那就没啥好谈了。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240.236.100
阅读文章: 第 4286/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