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阅读文章: 第 4304/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rlai000 (rlai000)
标题: Re: 阿罗汉不等於小乘行者
时间: 2011年 9月11日 17:04:44 星期日

在网上搜了一下,「不受後有」可能要从新作思维思考。

巴利文是nāparaṃ itthattāya

在此讨论串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2040 中的
注(6)有这麽说:

6.北传经文「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为描述不再生死流转的解脱
情境之定型句,南传经作「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
了。」北传经文的「不受後有」,意思是没有下一生的「有」,而这个「有」应该是「十二缘
起支」中的「有」支,南传经文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nāpara? itthattāyā),菩
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再有这生命的状态」(there is no more for this state of being),
另外也与「不再有再生」的意义相当,参看《杂阿含403经》「经文比对」。

而於此文中 http://www.fuyan.org.tw/download/FBS_vol5_01.pdf (页13)所引【相应部】
的译文是「不更受此有」。(解脱时,解脱智生,他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
皆作,不更受此有」。)

又翻查网上一此字典,paraṃ 有further, away (from), beyond, absolute, after 的意思,
而itthatt 有this life, in this way 的意思。

不难看到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再有这生命的状态」(there is no more for this state
of being)。

若持平来看侍诸译文,就发现不一定是不受「後有」或不「轮回」(注意巴利文中没有轮回的
句子)。或应是当下阿罗汉所现证(了知)的境界,不是「预言」,只是「解脱智生」,相对
就「不再有这生命的状态」体验(因为巳解脱智生)。

所以果任师兄所说也不无道理。

还有,「败种」是出於【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第六》:
[0547a03]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於盲
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
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於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
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若有菩
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大迦叶说是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说是大迦叶的「自谦词」,这是近代论师所下的注脚。而且这样一说(理解)就可能昧於经
义(此品是说「不思议」的法义),更失去大迦叶的苦心。

再者,若是「自谦词」,那整本【维摩诘所说经】都是佛弟子和菩萨的「自谦啓白」,所以他
们「不任诣彼问疾」。这样七失掉了宝积赞佛的「能善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法义。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74.116.191.213
阅读文章: 第 4304/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