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4305/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dhism 标题: 阿罗汉不复受生 时间: Mon Sep 12 02:33:00 2011 阿罗汉是一切烦恼灭尽,这点看来大家有共识,就不谈这部份了。 至於不受後有是否为不受生的部份,我举一些经文给大家参考: 先由十二缘起谈起,十二缘起其中有 …爱->取->有->生… 何谓「有」?《杂阿含经》卷12:「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CBETA, T02, no. 99, p. 85, b10) 何谓「生」?《杂阿含经》卷12:「云何为生?若彼彼众生,彼彼身种类一生, 超越和合出生,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 (CBETA, T02, no. 99, p. 85, b11-13) 所以阿罗汉圣众断尽无明,无复渴爱,无有四取,因此不再於三界存有,不再受生, 这样看起来是很明白的。 由道理来看,大家应该都知道初果圣者是极七返,最多七次转世;二果为一往来; 三果为不来,意即不再回到欲界受生。试想,连三果都不还欲界受生了,四果阿罗汉 又怎麽可能受生欲界? 再参考《长阿含经》的经文:《长阿含经》卷16:「生死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即成阿罗汉。」(CBETA, T01, no. 1, p. 104, c13-15) 它是用「生死已尽」,我想「生死已尽」的意思也是很明白,就是不会再受生了。 再看《增壹阿含经》的用词:《增壹阿含经》卷20〈28 声闻品〉:「生死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是时,梵志即成阿罗汉。」 (CBETA, T02, no. 125, p. 652, a5-7) 这里更明白写著「不复受胎」,意思应该也很明白了。 之前大家提到的《维摩诘所说经》,刚好也有一段经文如下: 《维摩诘所说经》卷2〈7 观众生品〉:「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 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 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 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CBETA, T14, no. 475, p. 547, b6-12) 这些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其中包括阿那含入胎,即前面提过三果圣者不返欲界受胎。 也提到「灭度者受身」,意即阿罗汉入灭後就不可能再受身了。 在维摩诘经中,似乎阿罗汉是无法成佛道,但到了法华经,阿罗汉众又被授记 成佛了,这些不同的说法要如何取舍?这都是要学习的功课了。 我个人目前是以阿含的说法为主,其馀就先放下了。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 狮子吼站 相关资源: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电子三藏结集中 http://www.cbeta.org |
阅读文章: 第 4305/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