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4306/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golzen (果任) 标题: Re: 阿罗汉不复受生 时间: 2011年 9月12日 11:22:48 星期一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阿罗汉是一切烦恼灭尽,这点看来大家有共识,就不谈这部份了。 > 至於不受後有是否为不受生的部份,我举一些经文给大家参考: > 先由十二缘起谈起,十二缘起其中有 …爱->取->有->生… > 何谓「有」?《杂阿含经》卷12:「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 (CBETA, T02, no. 99, p. 85, b10) > 何谓「生」?《杂阿含经》卷12:「云何为生?若彼彼众生,彼彼身种类一生, > 超越和合出生,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 > (CBETA, T02, no. 99, p. 85, b11-13) > 所以阿罗汉圣众断尽无明,无复渴爱,无有四取,因此不再於三界存有,不再受生, > 这样看起来是很明白的。 > 由道理来看,大家应该都知道初果圣者是极七返,最多七次转世;二果为一往来; > 三果为不来,意即不再回到欲界受生。试想,连三果都不还欲界受生了,四果阿罗汉 > 又怎麽可能受生欲界? > 再参考《长阿含经》的经文:《长阿含经》卷16:「生死已尽,梵行已立, > 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即成阿罗汉。」(CBETA, T01, no. 1, p. 104, c13-15) > 它是用「生死已尽」,我想「生死已尽」的意思也是很明白,就是不会再受生了。 > 再看《增壹阿含经》的用词:《增壹阿含经》卷20〈28 声闻品〉:「生死已尽, >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是时,梵志即成阿罗汉。」 > (CBETA, T02, no. 125, p. 652, a5-7) > 这里更明白写著「不复受胎」,意思应该也很明白了。 > 之前大家提到的《维摩诘所说经》,刚好也有一段经文如下: > 《维摩诘所说经》卷2〈7 观众生品〉:「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 > 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 > 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 > 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CBETA, T14, no. 475, p. 547, b6-12) > 这些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其中包括阿那含入胎,即前面提过三果圣者不返欲界受胎。 > 也提到「灭度者受身」,意即阿罗汉入灭後就不可能再受身了。 > 在维摩诘经中,似乎阿罗汉是无法成佛道,但到了法华经,阿罗汉众又被授记 > 成佛了,这些不同的说法要如何取舍?这都是要学习的功课了。 > 我个人目前是以阿含的说法为主,其馀就先放下了。 Heaven师兄引《杂阿含经》卷12:「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说明甚详,不错 〈不受後有〉也可说包含不再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这样好像在三界再也找不到阿 罗汉也好像阿罗汉没有了。如此解释,这也是为甚麽很多人不能相信大乘经典之所在。但我保 留一点文字解释空间,〈不受後有〉我认为具有选择性。〈不受後有〉具有不再接受三有的能 力,但未必然要不入三有。如能如此阿罗汉才有机缘再入世救度无边众生,舍利弗才能於未来 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 佛,号曰华光如来,成就离垢佛国土。我如此说法,请Heaven师兄不要认为是在咬文嚼字强辩 才好,我只希望能以另一跳脱大家思考的方式看能否讨论出佛的真实义。我始终认为佛所说的 法是初善、中善、後善都是一味,如果法华经确是佛所说,阿含经、法华经应是互相圆融而不 冲突。我提出此解説或许是此二经的连接处。我并不站在欲圆融阿含经、法华经,而硬掰出此 道理,但也请根本排斥大乘经典者客观看待。 下再引《杂阿含经》(一○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尔时。有比丘 名焰摩迦。起恶邪见。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时。有众 多比丘闻彼所说。往诣其所。语焰摩迦比丘言。汝实作是说。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 坏命终更无所有耶。答言。实尔。诸尊。 ※这段指出比丘名焰摩迦。起恶邪见。认为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便一无所有。 时。诸比丘语焰摩迦。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 ※这段众比丘指出比丘名焰摩迦。认为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便一无所有。是起恶邪见。 诸比丘不能调伏焰摩迦比丘。即便舍去。往诣尊者舍利弗所。语尊者舍利弗言。尊者。当知彼 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邪见言。………. 我即语言。汝勿谤世尊。世尊不作此语。汝当舍此恶邪见。再三谏彼。犹不舍恶邪见。是 故我今诣尊者所。唯愿尊者。…………. 入舍卫城乞食。食已。出城。还精舍举衣钵已。往诣焰摩迦比丘所。时。焰摩迦比丘遥见尊者 舍利弗来。即为敷座洗足。安停脚□奉迎。为执衣钵。请令就座。尊者舍利弗就座.洗足已。 语焰摩迦比丘。汝实作如是语。我解知世尊所说法。 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耶。 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实尔。尊者舍利弗。舍利弗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焰摩迦。 色为常耶。为非常耶。答言。尊者舍利弗。无常。 复问。若无常者。是苦不。答言。是苦。复问。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於中见 我.异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问。云何。焰摩 迦。色是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识是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 利弗。复问。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 舍利弗。复问。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答言。不也。 ※此段指出色、受.想.行.识中是找不到有如来。〈非我〉 尊者舍利弗。复问。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 问。非色.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如是。 ※此段指出如来中找不到色、受.想.行.识〈非我所〉 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说。 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为时说耶。答言。不也。 ※此段指出焰摩迦终於明白如来讲的见法真实性,也就是心是住无所得。无所施设。非漏 尽阿罗汉身坏命终一无所有。 焰摩迦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於五受阴作常想.安隐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於此五受阴保 持护惜。终为此五受阴怨家所害。如彼长者。为诈亲怨家所害而不觉知。焰摩迦。多闻圣弟子 於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於此五受阴不 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 焰摩迦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尊者舍利弗为焰摩迦比丘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这段指出愚痴无闻凡夫於五受阴作常想.安隐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所以 《受》此受阴怨家所害,所以有受後有。而圣者於此五受阴不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 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可见不去空、舍、不著色.受.想.行.识五阴就不能出三界〈三有〉。但请注意 漏尽阿罗汉虽空舍、不著色.受.想.行.识五阴,但身坏命终不是便一无所有。这《不是便 一无所有》便值得好好去体悟是甚麽? ※另引一段杂阿含经里记载一位阿罗汉自杀後,魔罗遍寻他的去处皆不可得。魔罗当然 不可能找得到这位比丘的踪迹,因为这位比丘已彻底断除对色、受、想、行、识的贪爱、追 求、抓取,已经不再有「集」,不再有「积聚」。而魔罗尚在五蕴当中,当然任凭魔罗神通广 大,又如何能发现及寻找到这位阿罗汉死後去了哪里?但如换佛陀寻他的去处,应可找得到。 ※※最後一句话,「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相不相信在个人,如果阿罗汉不是一无所 有,如阿罗汉还是有心〈觉〉,有何不能在幻化的三界救度众生。如此大、小乘有何相冲突。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240.230.137 |
阅读文章: 第 4306/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