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4343/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purify (净心) 看板: Buddhism 标题: Re: 第一义空 时间: Wed Nov 16 20:47:24 2011 标 题: Re: 第一义空 >发信人: goodman@Lion (愿为善男子), 信区: BudaHelp >==> 於 Post Gateway (abstsai@ms1.hinet.net) 文中述及: >: 同学们思考一下四圣谛,「苦集灭道」正是俗数法的因缘观,但是在这 >: 里世尊提出一个全然不同的空义,它是 "无因" 无作者的 "空" 义。这正是 >: 後来的般若经的基本立论点,也是禅宗所以是佛法的立足点。我们由阿含经 >: 可以印证像般若经的经典确是合於佛说,但也同样的可找到非佛说的伪经部 >: 份,读阿含真的乐趣多多。 > > 原来这是进阶班的教材 :) 谢谢老师! > 但我仍对「无作」的适用□围不很清楚 > 可否请老师举几句般若经的经文来对照著思维 > 我想这对您应该是易如反掌!(越不通俗的越好) 当然我们会搞不懂,只可怜我们生离世尊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否则要由世尊 亲口宣说的话咱们就 "果位" 有望,而且不用交六万美元。 《阿含经》是记载世尊当时的点点滴滴,所以对课程的内容当然不会说得多, 详细的内容当然要看另外的学术论著才是。这就好像,书上记著: " 如是我闻, 一时爱因斯坦在 MIT讲相对论,他说时间非实有,空间非绝对,在座学生五十六 名咸大欢喜,信受奉行。" 咦?相对论是啥?当然得看专书了。如果只读这两句 就会明白相对论是不可能的。 空义也是如此,阿含的这一经的确提到空义的基本原理是 "无作者"。那专书 何在?我说《般若部》诸经就是了,当然也包括了我常抄几句来吓吓後生小小子 们的金刚经..顺便一提:被我用立正法吓过的同学们,老身的在此发露忏悔 :~( 这个 "无作者" 真是第一义空吗?没错。请同学找找《大般若经》(600卷)的 第七十六卷。(不知线上有无电子档) 我以前介绍过大般若经,谈到过由一卷到七十六卷都是在讲「大菩萨法」的, 也就是菩萨摩诃萨法门。在七十五卷以前都谈到大菩萨法的六度..如何如何,其 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 "菩萨念兹在兹都是为了众生"。 所以经上记著: -=-=-=-=-=-=-= 须菩提对舍利子说道:「..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住是如住、不离作意,意欲救护一 切有情,常不舍离一切有情,大悲作意。」 -=-=-=-=-===-= 这里 "作意" 就是 "作者的本意"。也就是 "主动、控制、发动..",大菩萨 为了救护一切众生常常以众生为念,而去救护。这个 "以xx为念" 就是「作意」。 以 xx为念的人,就是 「作者」。 舍利弗也不是省油的,他马上发问.. -=-=-=-=-=-=-= 时舍利子谓善现(须菩提的名)言:「菩萨摩诃萨住是如住、不离作意,则一切有 情亦应成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以一切有情亦常不离此作意故。」 -=-=-=-=-=-=-= 是啊,一切众生包括人畜神鬼..也是念兹在兹的不离作意啊,为何他们或我 们不是大菩萨呢?这一问也就是大菩萨法门的最後一问。成了大般若经中大菩萨 法的总结--也就是第七十六卷[净道品]。同学们,这一品就是般若经大菩萨法 的最後一个馒头。 须菩提赞舍利子能解他所说的意思。把要点给问出来了。於是须菩提就说明 "大菩萨法" 的不离作意和众生的不离作意有何差别。 他说:(加上标号) -=-=-=-=-=-=-= 1.舍利子,有情非有故,当知作意亦非有。「我、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 伽罗、意生、童儒、作者、受者、知者、见者」非有故,当知作意亦非有。 2.有情无实故,当知作意亦无实。「我」乃至「见者」无实故,当知作意亦无实。 3.有情无自性故,当知作意亦无自性。「我」乃至「见者」无自性故,当知作意亦 无自性。 4.有情空故,当知作意亦空。「我」乃至「见者」空故,当知作意亦空。 5.有情远离故,当知作意亦远离。「我」乃至「见者」远离故,当知作意亦远离。 6.有情寂静故,当知作意亦寂静。「我」乃至「见者」寂静故,当知作意亦寂静。 7.有情无觉知故,当知作意亦无觉知。「我」乃至「见者」无觉知故,当知作意亦 无觉知。 -=-=-=-=-=-=-= 这七点就是须菩提对第一义空所作注解。这里和《阿含》相互辉映。阿含不但 非 "不念众生的小乘" 甚且是 "大乘的出处"。 因为世尊在阿含里已说出了大菩萨 法。只是可能古时经典不像现在那麽方便(有一切经的集结),无法像我们这样对照 参看,因此才会有大小的误解重重。 现代自命为佛弟子的人若还有大小乘之分,那就有三种可能,一是他没有深入 经藏,二是他未深入经藏,三是他无深入经藏。 □话少表,回说须菩提为了进一步说明这 "空、无作者.." 的意思,他再把世 尊所说过的比喻再拿来说一次。 -----(1)----------------- 发信人: abstsai@Lion (老小子),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第一义空 : : 这里同学们搞迷糊的是 "除俗数法",这一句:"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 : : 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是说「有业报而无作者」而 "此阴灭已" 接著另 : : 一阴又来(异阴相续)" 同样是 "无作者"。这个现象并不是世俗的(因果)观点。 : : "俗数"就是 "一般人所认知的"。 : 原来是这样子,谢谢!! 我这边一直没搞清楚地大而化之, : 昨天还解错,谢谢 goodman 的提出及蔡老师的解答!! :) 您并没有解错。因缘观是对治人们(身、心)的方法。空观是为了入赤儒@意亦远离。「 我」乃至「见者」远离故,当知作意亦远离。 6.有情寂静故,当知作意亦寂静。「我」乃至「见者」寂静故,当知作意亦寂静。 7.有情无觉知故,当知作意亦无觉知。「我」乃至「见者」无觉知故,当知作意亦 无觉知。 -=-=-=-=-=-=-= 这七点就是须菩提对第一义空所作注解。这里和《阿含》相互辉映。阿含不但 非 "不念众生的小乘" 甚且是 "大乘的出处"。 因为世尊在阿含里已说出了大菩萨 法。只是可能古时经典不像现在那麽方便(有一切经的集结),无法像我们这样对照 参看,因此才会有大小的误解重重。 现代自命为佛弟子的人若还有大小乘之分,那就有三种可能,一是他没有深入 经藏,二是他未深入经藏,三是他无深入经藏。 □话少表,回说须菩提为了进一步说明这 "空、无作者.." 的意思,他再把世 尊所说过的比喻再拿来说一次。 -----(1)----------------- 发信人: abstsai@Lion (老小子),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第一义空 : : 这里同学们搞迷糊的是 "除俗数法",这一句:"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 : : 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是说「有业报而无作者」而 "此阴灭已" 接著另 : : 一阴又来(异阴相续)" 同样是 "无作者"。这个现象并不是世俗的(因果)观点。 : : "俗数"就是 "一般人所认知的"。 : 原来是这样子,谢谢!! 我这边一直没搞清楚地大而化之, : 昨天还解错,谢谢 goodman 的提出及蔡老师的解答!! :) 您并没有解错。因缘观是对治人们(身、心)的方法。空观是为了入到另 一个境界的准备。只要有人身,就必需要用因缘观,因为人身无法摆脱业报 因果。这也是空观不会是断灭空的原因。 可惜那些自命空空上人的大得们以为卖弄卖弄名相就可了脱生死轮回, 这也就是为何世尊说这种人为 "□胀死□" 的原因。 : 我还有个一直没了解其间关系的,就是 "十二因缘" 及 "无因无作者的 : 空义" 之间的关系是如何? 二者是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前者由较窄及通俗的 : 角度,後者由广而深入的角度)吗? 还是说前者只是通到後者的一个初级的 : 方便解释呢? 这在下篇会介绍。以空观来看菩萨的轮回和以唯识来看菩萨的轮回有 很大的不同。只是由於六道有轮回的事实,因而唯识古来较受重视。但是唯 识的基本立点--有作者,它有根本上的困境。 这一论题又是研究所的好题材。不太适宜在 help 版上来论。 : 我得反省及好好思考了... 刚好前天才突然想好好再读一遍大般若经 : 76 卷.. 偷懒还没去翻.. : 谢谢!! 您还年青,有的是时间,老身的再不努力努力就得进到无间客栈去了。 发信人: abstsai@Lion (老小子),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第一义空==>报身与法身之别 : : : 我还有个一直没了解其间关系的,就是 "十二因缘" 及 "无因无作者的 : : 1)报身佛所说: 十二因缘乃从报身之立点所出,为报身佛所说。 : : 2)法身佛所说: 第一义乃从法身之立点而出,为法身佛所说。 用 "法身" 或 "报身" 这样的名词对这一版上的同学来说可能难理解 一点,我补充说明一下。 1.佛说第一义空的场合有两个: 1是在地球上,说给四众们听的。世尊这 时用的是人的声音,人的肉身才能发出人的声音,这时的肉身的世尊 就叫报身。(2)在地球外说法,通常是在诸天说法。这时世尊用的语 言是非人声,他的身体也非肉体,这就叫 "法身世尊"。 2.世尊在谈诸法时,从没有说过 "我现在是用法身..或用报身" 的声明。 这些分别法是後人加以分类的。 3.佛就是佛,佛也是人 "变" 的,佛是 "一个觉了的人" 又叫 "觉者"。 释迦佛的伟大在於他告诉我们 "佛一点都不伟大"。 4.第一义空就是在告诉我们 "何以佛点都不伟大","何以人人有成佛的 可能"。 5.因此由「因缘法」导入到「无因无作者」的过程很微妙。这些在般若 中详细的说明。等待同们有朝一日去发觉。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狮子吼读经班,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BudaDigest |
阅读文章: 第 4343/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