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stronomy ◎ 天文知识    板主: vega1
阅读文章: 第 231/25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LupinLin.bbs@bbs.ee.ncu.edu.tw (龙猫小侠), 看板: astronomy
标  题: Re: 密度波与旋臂
发信站: 中央大学松涛风情资讯站 (Sun Jun  8 01:14:25 2003)
转信站: Lion!news.ntu!news.mcu!newsfeed.nthu!ctu-gate!news.nctu!news.ncu!news.c
Origin: @u95-142.u203-204.giga.net.tw

> ==>发信人: EPS.bbs@crux.chem.nsysu.edu.tw (观测如作战), 信区: Astronomy
> 【 在 barry8@yam.com (barry8) 的大作中提到: 】
> : http://bbs.sky-webs.com//index.php?act=ST&f=3&t=702&s=482e7cad198c2039a50e32927f562ad2
> 陆秉林同学,有人在讨论密度波喔,做为密度波专家,你要不要出个声?


  关於网页上"旋臂结构不会产生在5000光年以内的区域..."
  呵呵~
  小弟一年前所用密度波理论做的星系结构,正是在星系中心附近,
  我们group所研究的最远的OLR(outer-Lindblad Resonance)产生处
  为1.5Kpc..1pc=3.26光年,这个距离就差不多是5000光年,
  而其他的OILR和IILR都只有0.25Kpc以内..所以旋臂形状不会发生在5000
  光年以内的区域,这句话会让一狗票做Astrophysics simulation的
  天文物理学家跳起来吧!
  大家可以上中研院天文所的网页看MHD group的一些模拟成果,其实这类
  的研究在国外也不少,而且并不是每个天文物理学家都倾向用密度波来解
  释spiral galaxy,但是我相信能苟同上面那句话的,少之又少..

  另外不只Zaritsky,MHD group应用了wavelet的技术观测了非常多的
  星系影像,透过这些影像分析技术,"绝大部份"(不是全部!!)的galaxy
  中心不但是棒旋,也都有旋臂结构,基本上Zaritsky的影像对从事密度
  波理论研究的人非旦不是个打击,更是极大的鼓舞...

  而且我套某研究员的话,他相信"如果观测技术更好,说不定还能看到AGN
  周围有leading-spiral的影像,如果没有,必定还有其他的原因造成这样
  的状况,不过这个原因我大概已经知道了...",不过什麽原因,他从来没跟
  我说过..*.*..

--
 ◎ Origin: 中央松涛站□bbs.ee.ncu.edu.tw  From: u95-142.u203-204.giga.net.tw
阅读文章: 第 231/25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