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y ◎ 历史园地    板主: medium
阅读文章: 第 1015/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armed.bbs@bbs.badcow.com.tw (天哪,社会科竟然15级分勒), 看板: history
标  题: 杨照评龙陈笔战
发信站: 不良牛牧场 (Wed Mar  1 10:50:47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isu!News.a6Crazy.twbbs.org!news.au!zoonews.ee.ntu!

哪一个中国是真实的? 【杨照】【2006/02/23 联合报】

  中国太容易让人家「各取所需」,要訾骂中国的人,何愁找不到
让人愤慨、甚至让人惊骇的材料?要赞美中国的人,也绝对不乏可以
拿来表扬的事例....

多年以前,十几岁的时候,意外的机缘接触到一本《政大青年》,
政治大学的校刊,读到一篇深撼我心的文章。文章写的是义和团,
不算是严格的历史陈述,没给什麽义和团拳乱的史实叙述,毋宁
是对历史的感怀发抒吧。作者申述: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义和团,
不要习惯性地将义和团看成是「腐败满清」的劣行之一,或拿後
来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的结果反推证明慈禧的昏庸与无知,改从
中国与西方霸权交接的脉络看,那麽义和团就不再是闹剧,而是民
族巨大而悲愤的史诗一环了。想想:一个民族被欺压侮辱到宁愿相
信赤手空拳能够打赢火炮,相信血肉之躯可以抵挡枪弹,这是何等
的无奈!

年少时「悲剧」的感动

年少的我一次又一次阅读那篇文章,眼睛贴著一个个方块字,
久久无法离开。多年之後,我可以确认,那是我成长期中华
民族主义情绪的重要起点。脑中挨了一记思想敲击,被迫去想:
我们从历史课本里学来,关於中国过去的种种,对吗?不需要
提供什麽新鲜的材料与事件,只是用了不同情感立场去对待,
义和团就可以、也必须变成另外一回事,完全不同的一回事。
而且我自己的心绪,毋宁比较接近文章里的「悲剧」感动,
完全无法反驳文章的论点。
换句话说,我只能选择放弃,或至少是动摇原本视为天经地义
的课本历史知识,导致天经地义瓦解的力量,正是一种民族主
义的信念,以及信念背後的强烈感情。
从那时开始,我追索阅读大量中华民族主义史学的著作。钱穆
、唐君毅、梁漱溟、牟宗三……尤其是钱穆的《国史大纲》,
如此清楚揭示了看待「自己的」历史的温情原则,书前一篇
〈阅读此书应该具备之信念〉,曾经是我们少年友朋间彼此
流传背诵的文字。

也是这个时候,意识、观察了当年浩浩汤汤席卷台湾的中华
民族主义潮流。那个社会、那个时代,如果要选择关键字来描
述的话,一定是「我们的」、「中国的」、「中国人」。写中国
的诗(不是西洋诗的移植翻译)、唱我们的歌(不是美国「热门
歌曲」的无意识翻唱)、寻找中国的社会科学以及中国的道路。
在如此时代气氛下,我放弃外文系,进入历史系就读,胸中继续
燃烧著对於中国历史、中国传统的热情。内中有一种天真的英雄
主义情绪作用著,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多麽落难倒楣啊!被欺负被
侮辱被践踏还被轻视遗忘,正因为中国文化那麽苦涩,所以我们才
要跟它不离不弃,要不然我们跟那些现实功利的人有什麽两样?站
在富人、权力者旁边的,永远成不了英雄,只有选择和倒楣可怜的人
并肩共其痛苦的人,才有机会当英雄。我年少的心灵中一直有著这
样素□的正义感为其基底啊!

转化成一种点滴式 理解的知识态度

不过四年大学教育下来,我对中国历史的态度大大改变了。大学四
年级,自觉折磨却又无法逃避地,在准备研究所考试而重读《国史
大纲》时,写了长篇的阅读札记。我必须对自己承认,钱穆的想法、
钱穆的整个史学架构,不再能满足我,不再能说服我了。《国史大纲》
一开头就谈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没有别的文明曾经保留这麽久又这
麽完整的史料,这是钱先生认定的中国史学最大的光荣、最深刻的价
值。然而,我察觉了,「完整」这两个字,正是钱穆史学,甚至整个
民族主义史学最大的盲点。我在札记中挣扎地写下:钱先生相信中国
历史都在那两千多年的史书文字材料里,让他看不见两样东西,第一是
看不到没有被记录在历史书里的,其他的中国历史活动。第二是看不到
中国史书传统有其强烈的偏见,那基本是文人的纪录,带著文人的价值
判断,但中国历史不应该只是文人的历史,更不应将中国历史化约成文
人建构的「大传统」,拒绝、否认了其他「小传统」的存在。

我必须告别《国史大纲》、告别我曾经深情投注学习的中华民族主义史
学,因为我想认识「真实的中国」,不只是文人大传统里呈现的那个中国
,而是包括藏在考古、民俗、田野材料中,各式各样「小传统」交织而成
的复杂中国图像。我们过去说。「大传统」中整理归纳的中国历史、中国
文化特色,往往不适用於众多繁杂的「小传统」事实,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
样,就用「大传统」概念否认「小传统」的存在事实。

告别《国史大纲》的同时,我热情地阅读、吸纳波普(Karl Popper)的哲学
著作,在《历史主义的困穷》里我学到了波普主张的「点滴式改革」(piecemeal
reform),并将之转化成为一种「点滴式理解」的知识态度,尤其是看待中
国历史的态度。我努力说服自己,任何对於中国的全称式理解,都不可能对。
我们需要保持「拆解」的习惯,把中国拆开来一块块地理解、一块块地描述
,或许有一天,「点滴式理解」累积够久了,能有机会重新拼凑一个巨幅中国
图像;不过反正我们当下没条件想到那里去。现实当下,真实中国只存在
於「点滴式理解」、碎片小图像里。

两个巨幅中国图像的冲突

花那麽多篇幅叙述自己过往的转折,为的是要说明:我看到龙应台和陈映真
的论辩,发生在两个巨幅中国图像的冲突上。

请循其本。事情的起源是中国大陆近来连续几桩媒体言论紧缩的变化,以及
为了袁伟时的文章,导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遭到停刊。

在一件事上,我完全同意龙应台,那就是用政治力量箝制言论,以及用政治力
量传播仇外的意识形态,是件错误的事,这样的作法违背了两三百年西方启蒙
理性主义,好不容易建构起来,并说服许多人信服的文明标准。而且,不管是
什麽国家的什麽人(美国总统布希),为了什麽缘由(遂行攻打伊拉克的侵略
意志)做同样的事,都同样该被反对、被谴责。

这是再清楚不过的是非价值与文明理性,对我而言,相信对龙应台也是一样
的。

可是另外一件事,龙应台雄辩行文中也显得如此理直气壮的,对我就没那麽明
白了。那就是:《冰点》事件等同於胡锦涛与胡锦涛路线,因此「『胡锦涛』
三个字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历史里,仍代表一种逆流」。

龙应台问:「中国为什麽极力争取主办奥运和世博?目的不就是企图以最大的
动作向世界推销一个新的中国形象:你看,中国是一个充满发展能量、爱好世
界和平、承担国际责任的泱泱大国!如果对外面的世界推销的是这样一个形象
,关起门来教下一代的,却是『中华文化至高论』、『外来文化邪恶论』以及
义和团哲学,请告诉我,哪一个中国是真实的?」

文章中的问句,是「修辞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问法本身也就预示了
答案就是中国是虚伪的,中国做不到或不愿做自己对外推销的进步形象。
於是《冰点》事件先上纲成胡锦涛路线,又再度上纲成对中国的评断了。那当然
是严厉的评断。作为一种书写策略,我能体会龙应台的用心,上推到胡锦涛就可
以把对《冰点》的评论,个人化感情化为对胡锦涛的喊话;严厉指责中共「虚伪」
,可以刺激中国「假戏真做」,从假进步变真进步,假文明开放变真文明开放。

差异的背後 惊人的相似

不过,让我不安,或许也同样让陈映真不安的是,这样的策略就架空了、扭曲了
非常核心的问题,龙应台自己问的:「哪一个中国是真实的?」

陈映真文章一开头就不客气明言,他认为龙应台「被对中国的刻板成见所蒙蔽」
,而他接下来提出的是他自己认定的另一种中国面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
济生长点的一部分。她的经济发展,早已发展成世界和平、多极、平等、互惠
发展与秩序的推动者,努力团结爱好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小民族与国家,制衡
力主自己单极独霸的大国,而卓有成效。」

换句话说,陈映真不满龙应台批判、刻画的中国图像,而他表达不满的方式,
是提出另一个中国图像对抗龙应台,说:「你为什麽看不到这样的中国!」
反覆阅读龙、陈两篇文章,我确认了两件事。第一件,龙、陈两人的差异,其
实不是据以评价中国的标准的差异,而是对现实中国描述上的差异。第二件事
,藏在两人差异的背後,是惊人的相似,两人都用「整体」的眼光在看中国,
试图刻画描述一个「整体」的中国。

因为有自己过去在中国知识上的挣扎历程,我无法用这样的「整体」理解中国
、讨论中国。中国,尤其是目下变动如此快速,却又沈积众多历史弊病的这样一
个中国,不可能「非此即彼」。如果关键真正在「哪一个中国是真实的?」那
麽我只能有一种态度:中国,可能既是龙应台忧心的,也是陈映真歌颂的,更
可能在他们忧心与歌颂的之外,还有更多不同、甚至矛盾冲突的面貌。

在最古老与最前卫之中,点滴聚拢复杂的中国图像

这正是今天中国议题带来的最大困扰,却也是我们不能逃避的知识课题。和其
他社会其他国家(包括台湾、美国)相比,今天的中国最缺乏一致的、可掌握
的形象。我们可以同时在中国找到最古老与最前卫、最落後与最先进的现象。
中国太容易让人家「各取所需」,要訾骂中国的人,何愁找不到让人愤慨、甚至
让人惊骇的材料?要赞美中国的人,也绝对不乏可以拿来表扬的事例。正是这种
多元多样的复杂混乱,让对中国的讨论,常常鸡同鸭讲,对不上话头。
怎麽办?我能想到的毕竟还是只有回到耐心的「点滴式理解」路子上。我们必须
学习压抑用全称、巨视角度谈中国的冲动,必须学习牺牲部分透过全称、巨视行
文能够达到的修辞效果,具体、明确地将要讨论的中国现象定位清楚,不让它漫散
飞扬。一点一滴,让我们累积对中国的区域知识(local knowledge),再看看未来
这些区域知识会□排成什麽样的新拼图。

如果不扯胡锦涛,不用单一事件规□中国社会个性,那麽我们需要怎样的背景来
了解「冰点事件」?把这些背景点滴聚拢了,会不会我们可以有不一样的,有限
但扎实的「冰点事件」区域观点呢?

这是我希望从龙、陈对话中可以刺激出的中国讨论风格。
--
    由於易於理解的原因,敝人就不引陈映真的文章了.
--
铁流两万五千里,只向著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敌犯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游击战,敌後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後方,坚持反扫荡,钢刀插在敌胸膛。
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收复失地,除强梁,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
这伟大的重任都担在我们肩上
                              http://www.wretch.cc/user/armed
--
□———— Origin:<不良牛牧场> bbs.badcow.com.tw (210.200.247.200)—————□Welcome to SimFarm BBS -- From : [210.69.13.1]□□□ □□不良牛免费拨接→电话:40586000→帐号:zoo→密码:zoo □□□ —□
阅读文章: 第 1015/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