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y ◎ 历史园地 板主: medium |
阅读文章: 第 2643/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OTTOVONBISMA.bbs@bbs.ntu.edu.tw (悠然本尊), 看板: history 标 题: 国府劫收台湾与二二八事件 发信站: 椰林风情 (Tue May 8 22:04:29 2007)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news.ee.ttu!news.ntu!Palmarama Origin: bbs.ntu.edu.tw 第一节 蒋介石的台湾接管设计 一、中央设计局与台湾调查委员会 1939年 1月18日,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全体委员 会决议,组织「国防最高委员会」,取代国防最高会议及中央政治会议两机 构之职权,并统一指挥国民党中央党部各部会、国民政府暨五院所属机构、 军事委员会暨所属机构,集党、政、军於一体,为最高权力机构。同年 2月 1 日,国防最高委员会开始工作,蒋介石为委员长,张群为秘书长。该组织 可谓因应战争状态而生的战争体制,调度全国力量从事总体战的工作。 1940年 7月,蒋介石於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提议於国防最高委员会之下设置 「中央设计局」,为国防最高委员会之幕僚单位,代表该会主持全国性政治 经济建设计划之设计与审议工作。 易言之,国防最高委员会乃是总体战的 大本营,而中央设计局则是大本营的参谋本部,为其运筹帷幄。 1943年12月 3日,中、美、英三国领袖发表「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 条件投降,「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 还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开始著手准备接收台湾及东北。1944年 5月12日, 中央设计局设立「 台湾调查委员会 」及 「 东北调查委员会」,分别由陈 仪、沈鸿烈主持。陈仪曾留学日本、福建省主席任内常与日本人交涉,是国 府中有名的日本通,又曾到台湾考察,堪称少数了解台湾事务的人士之一, 因此雀屏中选,负责接收台湾。 「台湾调查委员会」初设主任委员一人,委员五人。分别是主任委员陈 仪、委员沈仲九、王□生、钱宗起、周一鹗、夏涛声。沈仲九、周一鹗、夏 涛声都是陈仪当年担任福建省主席时的部属:沈为省府顾问、周为省府委员 及粮食局长、夏为莆田县长。陈仪的意志乃得以在台湾调查委员会中贯彻。 就省籍分布而言,陈仪是浙江绍兴人、沈仲九也是浙江绍兴人、王□生 是湖南人、钱宗起是浙江人、周一鹗是福建人、夏涛声是安徽人,竟无一人 出自台湾,对台湾情势未免膈膜。 1944年 9月25日,始加派黄朝琴、游弥 坚、丘念台、谢南光、李友邦等台籍人士为台湾调查委员会委员。然而这些 台籍人士都另有要公,大多不曾与会。黄朝琴任职於外交部,丘念台在广东 从事敌後工作,谢南光任职於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李友邦则在浙江 金华山区组训「台湾义勇队」,都很难分身参与台调会事务。(郑梓, 19 91: 221)授与他们委员的职务,其实只是虚应故事而已。 另一位委员王泉笙的聘任,则是政治斗争的结果。陈仪本人隶属於政学 系,主持台湾接收则表示该系又多一个地盘,对其他派系形成威胁。1944 年11月18日,CC派首脑陈果夫(控制国民党)致函陈仪,要求让台湾省 党部主管人员参加台湾调查委员会。陈仪回函表示已请示蒋介石,「请俟该 党部主任委员正式派定後再请增加本委员会名额派充委员」(陈果夫, 36),委婉予以拒绝。国民党乃派定王泉笙为台湾省党部主委。1944年 12月19日台湾调查委员会聘任王泉笙兼任台湾调查委员会委员。也许是 由於派系上的芥蒂,王泉笙并未发挥什麽功能,仅只参加过一次党政军 联席会议 由於这些後来添上的委员鲜少参加台湾调查委员会会议,该委员会实权 落在陈仪集团手中,而这群人又以陈仪的意旨为依归。台籍委员的意见,并 未受到重视。 1945年 3月14日, 蒋介石核准台湾调查委员会所提「台湾接管计画纲 要」,比较重要的项目有: (3)接管後之经济措施, 以根绝敌人对台民之经济压榨,维持原有生产 能力、勿使停顿衰退为原则(其违法病民者除外),....。 (8)接管时正式成立省政府。 (12)接管後之省政府,应由中央政府以委托形式赋以较大之权力。 (16)警察机关改组後, 应注重警保组织, 并加强其力量。 (26)接管後应由中央银行发行印有台湾地名之法币。 (32)敌国人民在台湾之所有工矿、交通、农林牧、商业等公司之资产权 益一律接收,分别与以清理或改组。 (82)日本占领时代之官有、公有土地....一律收归国有。 其中第(12)条,是日後成立台湾长官公署的张本,而被讥为「台湾 总督府」;第(16)条,保留了荼毒台湾民众的保甲制度; (32)、 (82)两条则未曾考虑这些财产中,颇多原属台湾人民所有,而被日本人 巧立名目夺取者,「一律接收」、「一律收归国有」,而不发还原主,其实 与盗贼无异。这些条目所产生的政策後来引发台湾人民无穷的反感。 而第 (3)条,在实践上反而出现贸易局、专卖局等「经济压榨」、「病民」的 机构;第(26)条是发行台币的张本,本意是隔绝法币通货膨胀的效应, 後果却是独肥国营企业,加速通货膨胀,可谓为德不足。如此这般的「台湾 接管计画纲要」,已经埋下台湾接收失败的因素。 为求日後顺利接收台湾,台湾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仪以兼任「中央训 练团」教育长之便,於该团设置「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招考各机关人员 一百二十馀名,施予四个月的训练,只招收一期即因终战而停止。 (戴国 □、叶芸芸,93) 「该班之主要工作为搜集并翻译日人接管台湾之法规资 料,了解台湾当时之社会状况,藉以研拟政府日後收复台湾之步骤与重建方 案。」(刘绍唐, 207)该班学员於光复後成为接收主力,其中最重要的是 连横之子连震东。他是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生手下第一组少 将组长,因王□生同时也是台湾调查委员会最主要的几个委员之一,再加上 连父与党国元老张继交好等因素,使连震东得以在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光 复後担任台北州(包括内湖、南港、北投等六区及宜兰全部地区)接管委员 会主任委员,随即正式接管原台北州。其他学员大多在接收後充任中下级干 部。 除了「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外,陈仪还在福建永安设立「台湾警察干 部训练班」,由胡福相主持。光复後,胡随陈仪来台接收,担任警务处长, 率领其所训练人员负责台湾治安问题。接收专家邵毓麟说他「一团和气,满 面福相,厚道忠实有馀,但於拨乱处危,似应多予注意。」(邵毓麟, 114)证诸光复後台湾治安大坏,其才能平庸可见一般。而陈仪予以重用, 实无识人之能。 「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与「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的学员构成接收台 湾的骨干,然而在他们却与上级人员沆瀣一气,上下其手,分而食之。正当 他们敲骨吸髓,大快朵颐之际,民众的生活愈发不堪,未能分食大饼的派系 也愈发眼红。局势一塌糊涂,终至不可收拾。制度的乖谬、接收的偏差,使 台湾累积一股强大的民怨,在忍无可忍之际,爆发冲突,又经有心人炒作, 遂酿成二二八事件的惨剧。含冤戴垢者,委屈多年;始作俑者,富贵依旧。 令人浩叹,其果无天乎? 二 台湾接收始末 国民政府接收东北,对外要应付苏联远东派遣军总司令,对内要面对中 共武装部队的窜扰,情势十分复杂。相较之下,台湾的接收显然单纯多了。 美国虽然垂涎本岛的战略地位,并力图扶持傀儡势力;在光复之初毕竟不敢 太过明目张胆。中国共产党在此地也没有什麽活动。 在接收官员来台之前,不安的阴霾,笼罩台湾各阶级。 前台湾总督府 主计课长盐见俊二日记: 「(1945年)9月13日,台湾本岛人徐坤 泉、陈逸松、骆水源、刘明及其他台湾人与高桥知事会谈。这些人意外地显 得意气消沈。 大概是因为不知道即将来台的中国政府会采取什麽方针所 致。」(盐见俊二,46)有些人怀疑,「若说台湾人是中国人的同胞,昨天 尚还与日本人一道,用枪指向祖国,中国政府果真会如此宽大,无条件接受 那些台湾人吗?」(富泽繁,79 - 80) 「等到国防部长何应钦在湖南前线 声明台湾人对战争没有责任以後,台湾人民害怕中国报复的恐惧心理才一扫 而空,纷纷感谢祖国的宽大为怀。街头巷尾人人欢呼说:日本统治下我们也 是战胜国,日本败了,还是战胜国。 台湾人最幸福,永远是一等国民。」 (林衡道,7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台湾省 行政长官陈仪才代表国民政府主持中国战区台湾区受降典礼。相隔近两个月 的时间,台湾岛上没有政府组织。「欢迎国民政府筹备会」以及「三民主义 青年团」肩负起维持地方治安的任务。 「欢迎国民政府筹备会」是由陈□所发起的组织,林献堂、业荣钟等名 流都是该会的重要成员。 由於各地流氓殴打日本警察、民众,乃致盗伐林 木、破坏公共设施,筹备会乃予以劝戒疏导。除此之外,他们的工作还包括 订制国旗、教唱国歌、建造牌楼等。 「三民主义青年团」是第一个来台发展的蒋介石旗下派系。1945年 9月初,张士德上校找上台北律师陈逸松,要他出面筹组「三民主义青年团 台湾区团」组织青年保护国家财产安全。(陈逸松)由於张士德向台湾民众 灌输「党外无党,团外无团」的观念,表示台湾人若自行成立其他团体,政 府一定不会同意,加入组织非党即团(吴新荣,189 - 190) ,一方面基於 民族情感与热诚, 另一方面「误认『 三青团 』为真正三民主义的青年组 织」(庄嘉农,110) ,该团的筹组工作受到热切的响应,各地方组织纷纷 被吸纳进入该团。日据时期文化协会、台共、农组等台湾人团体的活跃份子 大多参与该团活动。一个月之内,台湾各地都可以看到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分 支机构。 「欢迎国民政府筹备会」和「三民主义青年团」致力於维持地方治安; 一些流氓却自动自发组成所谓的「自警团」,私自设立盘查所、讯问通行路 人、见到日本人即不问情由地抢夺财物、甚至对台湾同胞也一样找碴,强盗 行为无所不至,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富泽繁,99 - 101) 日本政府也充份地利用这段空档。1945年9月,日本银行印刷钜额 台湾银行券,由前台湾总督府主计课长盐见俊二负责运送来台湾。盐见的日 记记载:「其间,我匍伏在台湾银行券之上」(盐见俊二,43),可见所运 前来的钞票数量之大。盐见将在台日本公教人员至翌年三月份的薪水及退休 金,以及战争末期建造要塞工事人员的薪水,及其他一切必要经费,全数付 清。至於滥印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则留给台湾人民和来台接收的台湾省行政 长官公署承担。 1945年10月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前 进指挥所人员由主任葛敬恩率领,抵达台北。「当五架专机降落在松山机场 时, 总督府谏山参谋长等高级官员与台湾士绅,还有挺著闪亮军刀的日本 兵,都在那里列队相迎,葛主任竟躲在飞机上,推著王民宁先生出来露面, 这是什麽汉官威仪?」(叶明勋,47) 1945年10月17日,警备总司令部、七十军、一○七师「在美海 空军掩护下於基隆附近顺利登陆」。(台湾省参议会第一届第一次大会台湾 省行政长官公署施政报告, 7)「军舰开进船坞,放下旋梯,胜利的中国军 队,走下船来。第一个出现的,是一个邋遢的家伙,相貌举止不像军人,较 像苦力,一根扁担跨著肩头,两头吊著的是雨伞、棉被、锅子和鞋子,有的 没的。大都连枪都没有。 他们似乎一点都不想维持秩序和纪律,推挤著下 船,对於终於能踏上稳固的地面,很敢欣慰似的,但却迟疑不敢面对排列在 两旁、帅气地向他们敬礼的日本军队。」(彭明敏,64)台湾民众虽然欢天 喜地的迎接,但诧异、失望的感觉,至今还可以从老一辈口中听到。 10月24日,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抵达台湾。 「沿途老百幸扶老携 幼,黑压压的一片人山人海。我(邵毓麟)在车里向陈长官说:这样的欢迎 行列,要比何(应钦)总司令抵达南京的情形,更为热烈。」 (邵毓麟, 105 ) 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战区受降典礼在台北公会堂举行,中方代 表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日方代表为前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台湾省行政长 官公署正式成立,前进指挥所撤废。 「陈仪抵台後的首要措施是笼络台湾的资本家。他就职没几天,便宣布 财产所有权以日据时期登记为准,绝无变更,这是保障有财产的人的方法。 另外,在日据末期,税金加重,日本政府为鼓励有钱人多纳税,日本政府为 鼓励有钱人多纳税,准许台湾银行借钱给有钱人, 因此台湾的地主、资本 家,如板桥林家各房、基隆颜家等,向台银借贷几百万元以付税金者比比皆 是,大家都市为纳税借了巨款的。陈仪为讨好地主、资本家,宣布可以用旧 台币归还欠债,此举有似用破纸还钱,等於不用还债,便宜许多有钱人,这 一措施在当时曾博取好评。」(林衡道,74 - 75) 当时台湾的士绅中,不乏对台湾未来与大陆关系及自身所将扮演角色充 满幻想者。据林衡道先生回忆: 值得一提的是前进指挥所尚未设立前的某日,台中某大绅士来 到台北,当时的台北火车站前是一片瓦砾之地,大绅士由仆从 扶持,进入一家由日人经营的某大旅馆,宣布要接收该旅馆, 并叫老板当天搬到後院。当时政府还没来接收,他就先来接收 了。这件事轰动全台北,大家争相传说有位中部来的大先生接 收日本旅馆。 好奇的市民都去围观,我听到消息後也去看热 闹。到了旅馆前,一看人很多,我只好先在码路上脱下鞋子, 拎在手上,才得以顺利进入旅馆。到了旅馆二楼,每间房间的 纸门都已经打开。 有个房间内,大先生大模大样地坐在藤椅 上,随从二人分站左右,俨然关老爷後面也站有关老爷周将军 般。有人忧心地问大先生台湾的情势会变成怎麽样?他说,台 湾与中国的关系会变成加拿大与英国一样,中国在此地拥有宗 主权。又有人问他,国府派陈仪来接收後会如何?他说,陈仪 来了当长官,我们大家来当家。(林衡道,73) 陈仪很快地使这样地幻想破灭。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一级首长中,仅教 育处副处长宋斐如一人出身台湾;长官公署直属单位十六个主管中,台籍的 只有省立台北保健馆王耀东和天然瓦斯研究所所长陈尚文两人;十七个县市 首长中,也只有前後两任台北市长黄朝琴和游弥坚、代理台北县长连震东、 新竹县长刘启光、高雄县长谢东闵等人是台湾人。这些人士中,除了王耀东 之外,都是半山。(陈翠莲,56) 陈仪还进一步著手打击台湾有名望的士绅。1945年10月27日, 立法院通过汉奸处里条例。11月21日,立法院修正通过惩治汉奸条例。 整个中国大陆如火如荼地抓「汉奸」。戴笠还下令查抄「汉奸」财产,「凡 其动产、不动产、汽车、洋房、金钢钻、金条、银元、金银首饰、珠宝证券 衣服家具等等,一概没收。」(王安之,76)於是许多人都被套上「汉奸」 的帽子,以便讹诈索贿。台湾省警备总部也不落人後。1946年1月15 日,公布台湾省汉奸总检查规程。1月31日,台湾省警备总部公告:台湾 省(不含澎湖县)汉奸检举数目达三百件。(台湾新生报,1946年2月 2日二版)逮捕的对象甚至包括日据时期对日本政府采取不合作态度的陈□ 和林献堂。後来虽在丘念台的奔走下不再扩大,嫌犯(除参加草山会议预谋 台湾独立者外)也依司法院1946年1月25日院解字第三○七八号函「 凡台人被迫应徵、随敌作战,或供职各地敌伪组织者应受国际法之裁判,不 适用汉奸惩治条例」无罪开释,还是留下极恶劣的印象。 1945年10月27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招开第一次行政接收委 员会议,议定11月1日起开始各项行政接收。10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 署成立台湾省接管委员会,接收总督府官有部份企业、财产。 10月30 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成立「军事接收委员会」。10月31日,台湾省 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11月1日,台湾省行政长官 公署各单位开始接收,日军开始缴械。 11月6日,成立各州厅接收委员 会。11月8日,州厅以下各级单位正式接收。11月18日,澎湖地区开 始接收。12月5日,海空军接收完毕。12月25日,台湾省行政区域改 制,分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花莲、台东、澎湖等八县。将旧制 郡改为区,街改为镇,庄改为乡,州厅改称县政府,郡役改称区署,街庄役 场改称乡镇公所,其下设村里邻等办公室。12月底,除军事之外,各单位 悉数接收完毕。1946年1月31日,军事接收完毕。(台湾省参议会第 一届第一次大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施政报告, 8) 台湾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接收工作仅只花费三个月的时间即告完竣, 比起中国大陆其他各地要有效率得多。究其原因,前总督府的合作可谓十分 重要。天皇甫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军参谋长谏山春树便於1945年8月 22日率同西浦、杉浦两为参谋及总督府农商局长须田一二三,携带第一次 军需品接收目录,赴南京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会见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 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主任葛敬恩,听候差遣。同年9月9日,支 那派遣军投降,谏山参谋长再次渡海,与前进指挥所联系。日方选任接收委 员:杉浦负责总务、西浦负责军事及运输、涩谷负责航空、安藤负责接收及 後勤、中村负责对美军联络及俘虏关系。在国府进驻前,做成确实详密之全 目录。负责接收的各单位只要按图索骥其可,因此颇为迅速。 前日本总督府之所以愿意如此合作,主要是为谋在台日人的利益。「在 开始接收之前,安藤(总督)曾向葛敬恩提出『叹愿』(即呈文)。据传, 这『叹愿』内容是:(一)除军队以外,在台所有日人不遣送,使其留台, (二)制糖技术人员及工人,全部雇用日人,糖厂农场也由日人耕种....。 据说,葛敬恩答应可以考虑,但须候陈仪到任之後才能做最後决定。台湾日 人官吏中,不乏所谓『支那通』熟悉中国官吏之贪污习性,於是对葛敬恩及 有关官僚,大量行贿,不但黄金台币,而且许多日本姑娘或已失了丈夫的太 太,都成了送给接收大员的礼物。葛敬恩这一班家伙,在大批黄金钞票每人 之前,就昏了头,对安藤的『叹愿』也就随便答应,不但同意留用日人,甚 至答应在台湾不检举战犯,所谓黄金一百二十公斤,是安藤亲手送给葛敬恩 的。」(庄嘉农,99 - 102) 接收官员自葛敬恩以下贪污横行,而日本人也随「中国方面接收大员之 意,制造清册时,要记载就记载,不要记载就不记载,要既多少就记多少。 我们( 日本官僚 )这样做, 是相信陈仪、葛敬恩会答应我们的诺言。」 (ibid.)1946年1月6日, 盟总(GHQ)发表前台湾总督安藤利吉 大将为战犯。以往的努力徒然便於中国官吏遂行贪污。4月20日,前台湾 总督安藤利吉大将在南京狱中自杀身亡。 第二节 陈仪行政长官的人脉与治术 一、陈仪的经历与人脉 陈仪,本名陈毅,字公侠,後改为公洽,号退素(取其我行我素之义),一八八三年五月生於浙江绍兴。其家族世代经商。叔祖父为前清秀才,於杭州任教,陈幼年由其大伯父带至杭州私塾求学。其母令之弃学从商,进绍兴怡丰钱庄为学徒,期满又回杭州读书。一九○二年,考上□□翱□x费留学,前往日本,与鲁迅、许寿裳、邵明之(铭之)等人同船,结为知己。赴日後,先进入中学、陆军测量学校,然後考进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第五期。一九○四年,浙江的反清人士於上海组织「光复会」,会长蔡元培。陈仪也响应参加,而与蔡元培、秋瑾、徐锡麟、蒋方震 (百里)、蔡锷、章太炎、陶成章等结识。一九○七年,陈仪毕业回国,於陆军部任课员,後调任陆军小学堂监督。此时,他与沈蕙结婚,领养了一个侄女。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一九一二年,浙江都督任命陈为都督府军政司司长。一九一四年任袁世凯政府政事堂统率办事处参议。□@九一六年,袁氏称帝,陈离职。 一九一七年,北洋政府陆军部选派陈仪赴日本陆军大学留学,成为中国留日陆大第一期学生。一九二○年回上海定居,担任裕华垦殖公司(日资)常务董事,上海丝绸银行总经理等职务。一九二二年赴日筹款,娶日籍女子古好月子为妻,改名陈月芳。 一九二四年,江苏与浙江军阀为争夺上海开启战端,地方人士担心战火殃,乃推派陈仪等人欢迎孙传芳入浙。(陈文瑛,p.p. 2 - 4)孙传芳是陈仪在日本士官学校晚一期的学弟,此时相见,便任命陈为浙江省第一师师长。(杜伟,p.p. )该师参谋长葛敬恩为陈仪日本陆军□j学的同学。一九二五年,陈仪奉命击败奉军张宗昌部,攻占江苏徐州,以战功擢升五省(浙闽苏皖赣)联军徐州总司令。 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向武汉逼近。陈仪第一师参谋长葛敬恩建议陈与蒋介石联系。陈仪乃建议孙传芳派葛敬恩为□密代表,前往武汉了解北伐军。葛敬恩表面上是孙的代表,其实是去替陈仪与蒋介石协议。十月二十二日,蒋介石任命陈仪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军长。 然而,在葛敬恩尚未返回徐州时,发生一些变化:十月十六日,孙传芳旗下浙江省长夏超叛孙易帜,响应北伐军,为孙部宋梅村攻破诛杀。二十九日,孙传芳派陈仪为浙江省省长仍兼第一师师长。陈仪以夏超前车之□,不得不暂缓行动。事为孙传芳所侦悉,乃派孟昭月出其不意率□□□J杭州,将陈之第一师分别包围缴械,逮补陈仪,解送南京。孙传芳本欲取其性命,然以总参议蒋百里(陈仪光复会旧友)缓颊,得以脱险。陈仪自南京返回上海时,其第一师已被击溃。其旧部第一旅旅长余宪文收容散兵,投靠北伐军东路总指挥何应钦,被任命为第十五师师长,而 後又改编为第六军第十九师。 一九二七年八月三十日,孙传芳部於龙潭被歼,全军覆没。国民党中央任命陈仪为江北宣抚使,收拾孙之残部。然因何应钦掣肘(陈系浙江人士,何最忌浙人得势),旧属中最有实力的余宪文不予合作,陈仪不但未能就任江北宣抚使,连其原有之军权也一并失去。 蒋介石对陈仪这位留学日本陆军大学的前辈,颇感兴趣。一九二八年初,邀请他前往南京,商讨国防建设等问题。三月,命其率团前往欧洲考察,主要目的地为德国。在德国,结识俞大维、张果为、包可永等留学生,他们後来都在陈的引介下回国服务。一九二九年四月,陈仪接替张群□鬼x政部兵工署署长,启用俞大维、陈介生等留学生。因其作风受蒋介石欣赏,五月,令其兼任军政部常务次长。未几,复升任政务次长,兵工署长职缺由俞大维接任。 在这一段期间,张群、杨永泰、熊式辉等积极壮大政学系。(王又庸, p.57)陈仪既接替张群的职位,又是张群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前五期的师兄,便常有来往。而政学系大老黄郛,则是陈仪的同乡(浙江绍兴)、留日学友,此外还是其於浙江第一师时参谋长葛敬恩的亲戚。陈仪遂与 这些人士接近,而被归类为政学系的巨头之一。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陈铭枢等人於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抗日反蒋,旋於一九三四年一月被剿灭,是为「闽变」。 该年春天,陈仪出任福建省主席,直到一九四一年九月离职,主持闽政共七年有馀。其最主要的幕僚为李择一(流日同学)、沈铭训(陈仪元配□H蕙的堂弟,留学德国及日本)及徐学禹(陈仪光复会旧友徐锡麟胞侄,留学德国)。陈仪在德国所结识的留学生包可永及张果为等也都来福建省服务。沈铭训替陈仪招募了许多左派人士及青年党人士。徐学禹则引荐了严家淦。陈仪在福建以强悍的作风推行统制经济及其他政策,成果却 未见理想:「民穷、财尽、兵弱、官贪」,终於在闽籍侨领陈嘉庚的激烈抨击下被攻走,由CC派刘建绪接任。 一九四一年底,陈仪於重庆□居。蒋介石一度欲派其为後勤总司令,为其婉拒。十二月三日,任命陈仪为行政院秘书长兼国家总动员会议主席。行政院长由蒋介石自兼,副院长为孔祥熙,实际院务由孔主持。前任秘书长魏道明较为圆滑,深得孔之欢心;陈仪则与孔祥熙格格不入,□祝□ㄩD孔的作风,孔怕大权旁落於陈,两人常在会议上拍桌互骂。一九四二年一月,陈与张励生对调,改任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秘书长。其後,又兼任中央训练团教育长、高级班主任及陆军大学代理校长。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六日,蒋介石、罗斯福、邱吉尔召开开罗会议,十二月一日发表开罗宣言,宣言中规定,日本战败投降後,需将满州、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一九四四年十月,国民政府於「中央设计局」之下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以陈仪为主委,陈仪治□□Z底沈铭训为委员,夏涛声为常委,预备接收台湾。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投降。二十九日,国民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九月一日,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七日,任命陈仪兼任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长官公署各重要职缺,大多由其治闽时期的僚属出任。陈仪治台约一年半的时间。一九四七年爆发「□G二八事件」,五月十一日陈仪黯离台。 陈仪返回上海□住了一段时间。一九四八年七月,蒋介石再次起用陈仪,任命他担任浙江省主席。沈铭训为之草拟「浙江省建设十年计画」,预备重整旗鼓在自己家乡有一番作为。一九四九年一月,蒋介石「引退」。陈仪认定国民党大势已去,起意投靠中共。当时镇守长江沿岸的□□酊C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勒有重兵,早年曾受陈仪大恩,与陈关系密切,在陈的心目中,「他简直就是我的儿子」(胡允恭,p.20),陈想拉他一起投共。汤却向已「下野」的蒋介石报告。二月十六日,陈仪免职。二月二十二日,遭到软禁。四月二十九日,被押解来台,幽禁於基隆要塞 司令部。六月十八日,枪毙。 二、陈仪的治术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陈仪代表中央政府接收台湾,担任行政长官,不仅是「中华民国台湾省」第一位省级首长,也是台湾民众所接触到的第一位祖国官员,其动静观瞻,举措施政,本就足以留下难以磨灭的刻版印象;二二八事件在其主政之下爆发,更是馀波□漾,迄今未能平息。陈仪□熔□v,对台湾造成极大的冲击,其治术如何,值得吾人深省。 纵观陈仪一生,一九二六年底曾暂任浙江省主席,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四一年任福建省主席,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七年四月任台湾省行政长官,一九四八年七月至一九四九年二月第二次出任浙江省主席。四度总绾方面,前後将近十年,其中经略之道,是否内在一贯?如果是的话□A又是如何在台湾施展开来的呢? 陈仪首次统管一个行省,是在预备背叛孙传芳的状态之下,仓皇接事,又突然被撵下台来,无可观之处。真正较为从容,有所发挥,乃始於福建省主席任内。此时他集大权於一身,不仅以省主席身分,为一省最高行政首长,又兼膺绥靖主任,名义上得以为该省最高军事指挥官。(戴国□k,叶芸芸,p.89)大权独揽,亦力图大有作为。他延揽了一群留学德国及日本的人才到福建省服务,这些人大多为统制经济的信徒。他的三个最重要的幕僚李择一留日,沈铭训(仲九)留日、德,徐学禹留德。一九三五年,陈仪率领李择一、沈铭训等人到台湾参加「台湾始政(割让给 日本)四十周年纪念博览会」,结束访问以後,沈铭训曾主编<<台湾考察报告>>一巨册。徐学禹留学归国後,到福建省担任建设厅长,因贪污案辞职,乃保荐严家淦继任,自己则躲在幕後操纵一切。为了进行统治经济,也企图掌握财政、粮食,与沈铭训系的财政厅长张果为大起冲突,□b其一番活动之後,张离开福建省,徐系的严家淦调任财政厅长,原建设厅主任□书包可永升任建设厅长。福建省的经济建设控制在徐学禹手中。徐乃建议陈仪设贸易公司,实施专卖制度,甚至成立「公沽局」,进行粮食专卖,成立「运输局」,管制货运。(严家理,p.p.73,86) 福建 省推行统制经济声势之大,还引起日本人创办「福大公司」,统制日方有意在华南从事经济活动的各个会社,以布署日本与福建省政府的经济合作。「福建省以陈仪为首,全省热衷於福建经济发,此时我方对於这样的形势,确信有必要重整阵容以为统制,筹设以台拓和兴中为中心,且□P福建有密切关系之″民间性质″的响导(领导)会社。」(台湾拓殖株式会社档案-福大公司设立关系书类一括、第四号)陈仪主闽,本来就有替蒋介石「对日缓冲」的□密任务在(余钟民,p.84),透过统制贸易与日本互通有无,彼此结纳,是很容易理解的。 沈铭训在张果为被挤走之後,专门负责教育及人员训练等民政工作。(钱履周,p.p.42 - 45 )他引进不少青年党人及左派人士来负责相关工作。再加上陈仪本来就很重视文教事业,请来黎烈文和郁达夫分别负责出版物以及省府公报,这个原属CC派禁脔的领域,就全由陈仪和沈铭训□狺仄N的人马包办啦! 陈仪在国府的派系属性,被归类为政学系的巨头之一。 该系原本就与CC派结有深仇大恨,斗争至为惨烈;陈仪又破坏默契,以「外党」及「左派」来阻碍「正宗国民党-CC派」的仕途,CC焉能束手待毙? 福建省CC派首脑为省党部主委陈肇英,其派驻福建原本就有替蒋介石监视陈仪的意味。(戴国□,叶芸芸,p.89)陈仪本有「亲日」的恶名,卢沟桥事变之後,又不动员抗日。陈肇英乃鼓动福建省民情绪,制造舆论,攻讦陈仪,甚至当众予以指责,使其声名益发不堪。(余钟民,p.8 4) CC派以「不抗日」的罪名攻击陈仪之所以能够产生效果,其实与福建省在统制经济下所累积的民怨有甚大的关连。陈仪欲以统制经济大搞一番事业,却因人谋不臧,致使「奸商趁机囤积,贪官从中渔利,米荒严重,物价飞涨,民怨沸腾。」(戴国□,叶芸芸,p.85)一九四一年□|月二十二日,日军攻占福州时,当地民众因贸易局人员贪污狼藉,大肆屠杀陈仪浙江同乡,以为报复;福清人民,甚至杀死县长,枭其首级悬於长竿之上以迎日军入城。(吴世昌,p.9) 怨毒之深,可谓甚矣。同年九月,陈仪终在闽籍侨领陈嘉庚及南洋一带闽籍华侨的强烈反弹之下, 失掉省主席的宝座, 遗缺由CC派的刘建绪取代。 一九四四年十月,陈仪出任「中央设计局」所属之「台湾调查委员会主委」。此时徐学禹已转任中华海员特党部执行委员、招商局董事长;沈铭训成为其最主要的幕僚,为其草拟「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根据这个条例,新收复的台湾省将不采行通行於其他各行省的「省□D席制」,而独创「行政长官制」,行政长官不仅综理台湾全省政务(第一条);更得以发布署令,制定台湾省单行规章(第二条);受中央委托,得办理中央行政,对於在台湾省之中央各机关,有指挥监督之权(第三条),必要时得设置专管机关或委员会(第五条)。又加上「台湾省 警备总司令」兼衔,形式上为台湾省最高军事首长,其权势之大,超过大陆上各省省主席远甚,直追日据时期的台湾总督。再次握有大权的陈仪,又企图大有作为了。他在省参议会第一届第一次大会上致词时表示:「要实施民生主义,必须从事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必须有全盘的整个□p划。....本省,省,县,市的五年经济建设计划,已在草拟中,本省施政目的,....必须实行民生主义与经济建设。」(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施政报告,p.25)为了制定五年经济计划,特别於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成立「台湾省经济委员会」,自兼主委,实际上主其事者 为沈铭训。其於福建省实验失败的贸易公司及专卖制度,也在台湾死灰复燃。日据时本有「台湾战时物资团」,他将其改制为贸易公司,又改制为贸易局,垄断进出口贸易及配销管道(以合作社及特约承销商取代日据时期的大批发商-小批发商-零售商制,使大小商人纷纷破产)。日□畲□N的专卖局也被留下来了,樟脑、烟草、酒、火柴以及度量衡由该局专卖。另设盐务管理局专卖食盐,石炭调整委员会统销石炭。资源委员会接收了台湾大部分的工矿事业,行政长官公署则将剩下来事业收归省营,企图建立一个以「生产、交通、贸易、金融」「四大公营支柱」为主 的公营经济体系。(C.K.Hsu,p.p.74 - 123)台湾大大小小各种事业,不是被收归国营,就是被收归省营。而专卖局与贸易局则牢牢控制一切民生必需品。所有的生产与贸易都掐在国家手中,社会被彻底穿透、吸乾。 一九四五年九月,陈仪刚被指派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尚未抵台接收时曾经指出,其首要任务为「政治教育问题」。他一直认为台湾人民忽视国语、不了解三民主义,是极端危险的。清除敌伪影响,实施国语及三民主义的再教育,是其重点所在。(W. C. Kirby, p.6)而这方面的工作,□L依然交给青年党人与左派人士去负责,又刺激到CC派。 陈仪表面上掌握军政大权,大力实行统制经济;实际权限却甚为薄弱。他搞统制经济;财政和工矿却握在资源委员会手里。名义上是警备总司令;实际上却指挥不动军队。这些事实都大大削弱其实践理想的能力。再加上他用人不当,贸易局局长余百溪、专卖局局长任维钧皆大肆贪污,□j小官员走私横行,将管制起来的物资盗卖到中国大陆,使台湾物资匮乏,经济动□不安;更逢资源委员会过度吸取台湾银行资金,引发剧烈通货膨胀,台湾人民在此内外煎熬之下,终至破产。 就在这种水深火热的状态中,因专卖局缉私纠纷而点燃二二八事件,再加上派系运作使事件复杂化(详见第五章),而至血腥收场,陈仪也被免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的职务,赴上海□居去也。 一九四八年七月,陈仪东山再起,担任浙江省省主席。其幕僚沈铭训又帮他拟了「浙江十年经济计画」;然而这次他只有半年的时间。一九四九年二月,陈仪因诱降汤恩伯不果而被免职、禁锢,六月被枪毙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再也没有机会施展他的治术。 总括陈仪一生四度封疆,除了两任浙江省主席因任期过於短促,没有什麽作为之外,其於福建省及台湾省所作所为大致相同:「大权独揽」,大搞统治经济。结果都搞得民不潦生、经济崩坏,也都导致民变。下场都是授与敌对派系攻击的把柄,灰头土脸的离职。一之为甚,岂可再焉?□粉□□□□□2□□A不知反省,复败於台湾省,固其人格使然;所可怜者,陈氏治下的台湾老百姓,尤其是那些二二八事件的冤魂,却得为他付出天大的代价,怎不令人掩卷太息! 参考文献: 1. 藤井志津枝,<<近代中日关系史缘起: 1871~74台湾事件>>, (台北,金禾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一刷)。 2.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香港,中文大学,1980年二刷)。 3. 吴景平,<<宋子文政坛浮沈录>>,传记文学,六十一卷第五期。 4.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台北,时报出版社, 1994年1月初版一刷)。 5. Robert E. Sherwood, <<Roosevelt and Hopkins>>, Harper Brothers, N.Y., 1948, 6. 吉田一彦,『□□□□□□□□□□.□□□-□』,德间书店。 7. George E. Kerr 著,佚名译,<<被出卖的台湾>>。 8. Romanus and Sunderland, << U. S. Army in the World War II. >> 9. Harris Forman, << Report from Red China >>, N.Y.,1945. 10 .□□□□□,<<延安日记(上)>>,□□□□出版会。 11 David D. Barrett ,<<Dixie Miss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2 海峡评论杂志社编辑部,<<台湾命运机密档案>>,(台北,海峡评论杂 志社,1991年初版)。 13 U. S. National Archives. 14 庄司万太郎,< 美国人□台湾领有计画 >,<<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史 料科研究年报>>第一辑,台北。 15 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 China (Microfilm). 16 费德廉( Douglas L. Fix ), << U. S. Wartime Intelligence Re- garding Taiwan >> ,1993年9月10日至11日,台大历史系主 办,「台湾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 17 张希哲,<< 记抗战时期中央设计局的人与事 >>,传记文学,第二十七 期第四卷。 18 <陈果夫关於台湾省党部参加台湾调查委员会之工作与陈仪往来函>,陈 鸣钟、陈兴唐编,<<台湾光复和光复後五年省情>>(上),(南京,南 京出版社,1989年8月)。 19 郑梓,<<战後台湾行政体系的接收与重建>>,思与言第29卷第4期, 1991年12月。 20 戴国□、叶芸芸,<<爱憎二二八>>。 21 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十二册, (台北,传记文学出版 社,1991)。 22 邵毓麟,<<胜利前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 23 美国国务院编,中华民国外交部译,<<美国与中国之关系--特别著重 1944至1949年之一时期( 即 The China White Paper )>>。 24 郭荣赵,<<美国雅尔达密约与中国>>,(台北,水牛出版社,1978) 25 张嘉□日记,姚崧龄辑,<<张公权日记中有关东北接收交涉经过□>>, 传记文学,第三十六卷第二期。 26 田雨时,<<东北接收三年灾祸罪言--大陆一角初陷自省录□>>,传记 文学,第三十六卷第三期。 27 盐田俊二,<<秘录:终战直後□台湾--私□终战日记>>,(日本高知 县,高新企业出版社,1979)。 28 富泽繁,<<台湾终战秘史--日本植民地时代□□□终焉>>,(日本东 京,□□□出版株式会社,1984)。 29 林衡道口述,陈三井、许雪姬访问,杨哲民记录,<<林衡道先生访问记 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12月出版)。 30 陈逸松口述,林忠胜执笔,<<台湾光复的时候--陈逸松回忆录>>,自 立晚报,1992年11月25日,第19版。 31 吴新荣,<<吴新荣回忆录>>,(台北,前卫出版社,1989年)。 32 叶明勋,<<後世忠邪自有评>>,传记文学,第五十二卷第五期。 33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秘书处编印,<<台湾省参议会第一届第一次大会台 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施政报告>>,1946年5月。 34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忆录>>, (台北,前卫出版社, 1988年)。 35 陈翠莲,<<二二八事件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36 王安之,<<军统策反周佛海的经过>>,传记文学第六十卷第五期。 --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锤,在汉苏武节。 -- ☆ [Origin:椰林风情] [From: 59-120-143-115.hinet-ip.hin] [Login: 94] [Post: 0] |
阅读文章: 第 2643/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