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y ◎ 历史园地    板主: medium
阅读文章: 第 782/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Tak To <takto@alum.mit.edu.->, 看板: history
标  题: Re: 明代皇帝是否信奉回教?
发信站:  (Tue Feb 14 09:22:43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isu!gem.nstdc.nthu!zoonews.ee.ntu!bbs.ee.ntu!news.
Origin: 69.249.47.2

原作者或真的曾到中国一游,但似乎对中国社会的认识甚浅,错误颇多。

> [...]
>   就中国皇帝(指明室而言)之信仰言,彼确为信仰「安拉」 (Allah)独
> 一之人士; 但彼亦相信「释迦牟尼」(Sakyamuni) 。彼等认为「释迦牟
> 尼」,为一位圣先知 (peygamber);
>
> [...]
>    ………中国皇帝,相信安拉,但属释迦牟尼派,更系释迦牟尼派之教
> 宗 (Mezhep Reisi),且认为崇拜偶像为一种愚昧之行为……。

显然这人对佛教毫无认识,才会以为是回教派别。

>   在北京城外建有皇帝私人清真寺(Mesjid)一所,专供皇帝祈祷
> ((Ibadet)之用,皇帝并在该寺院中,将一年来被判处死刑之犯人予以处
> 决。因此,中国皇帝每年必须离开皇宫外出一次。

中国传统自春秋以来,行刑地点就是在市曹,并非在甚麽寺院之外。所谓
「刑之於市,与众弃之」,斩首又叫「弃市」。明朝多在刑部附近的西市
(今西四牌楼),清朝改在宣武门外菜市口,都离开天坛很远。(译者认
为天坛就是「皇帝私人清真寺」。)

另外,皇帝到天坛祭天不是每年一次,而是三次:所谓「三孟」:孟春(
正月上辛日)祈谷,孟夏(夏至)祈雨,孟冬(冬至)祀天;而处决犯人
则在秋後,所以日期和次数都不相符。

> [...]
>   皇帝於前往该寺之前数日,即行开始斋戒,然後持戒上辇,由御林军列
> 队前导……所有各部大臣以及高级官员均系徒步随行,惟有伊斯兰信士二
> 人,乖骏马在辇前导行,用以表示明室皇家对於伊斯兰信士之礼遇与信任
> ……中国皇帝在如此显吓之场面下,抵达上述之清真寺後下辇入寺……。

有特级卫士两人信奉回教,并不就是对回教的特别礼遇。很可能这两人是
非汉族,身材特别魁梧而已。

> [...]
>    …….皇帝以哀告之声调,向「安拉」祈祷(Dua)谓:「余之安拉,赐
> 我以智慧,赐我以宫廷,赐我以掌国之权衡,并赐我以处决如是重多死囚
> 之权能。一切处置,概依法度实施未敢陨越。」皇帝作祈祷後,仍面对书
> 有「安拉」之方向,自认无能力之外,并作忏悔(Tovbec),祈求安拉宽宥
> 。

既然当时的皇帝尚不敢公开自己回教徒的身份,那有提及安拉的祷文,自
然应该是十分机密的了,何以竟让区区一个外国人得知?

> [...]
> 当时朝廷之七大重臣,自始至终,均系由伊斯兰信士所充任。

朝廷大臣谁是回教徒?

> [...]
> 又宫廷以内之伊斯兰重臣,其地位远较非伊斯兰重臣之地位为崇高,家财
> 亦为豪富。

对宦官的宠信,未必後後者的信仰有关。

     -----     -----

> [...]
> 译者注:

翻译者也不够 critical。

>   译文中之主要部分为:「在北京城外,建有皇帝私人清真寺一所[...]
>
>   迄至民国初年时,凡土生土长之北平人,以及出生於北平之他乡人,大
> 都熟知,清朝皇帝於每年冬至夜前往天坛(该坛建於明永乐十八年,即西
> 元一四二0年),将全年内所处决之人犯花名册,予以焚化,用以祭告上
> 苍,此即所谓之「皇帝於冬至夜,在天坛内,举行之『缴天数九』大典也
> 」。
>
>   明朝皇帝之私人清真寺与天坛之位置、用途及每年所使用之次数,完全
> 相同。其所不同者,仅前者於寺内处决犯人,後者在坛内焚化已伏法之人
> 犯花名册而已。

处决犯人和祭天,时间、次数、地点都不同外。见前。

> 此一不同点之造因,试说明如下:
>
>   回教世界之刑场,原多设於清真寺前之广场上,[...] 如是,明朝时代
> 在清真寺内处决犯人之制度,系取自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之传统习惯,
> 似无可疑。

中国的刑场在闹市,历史比整个回教的历史还长,何以说是外来习俗?译
者似乎连中国历史常识也没有。

>   待至清朝一代,皇家已非伊斯兰信士。因此,再无沿用此种阿拉伯习俗
> 之必要,故将祭天时之仪节略加变动,将刑场移至宣武(顺治)门外菜市口
> ,而以当场行刑,代替焚化伏法犯人之花名册,此或为近乎事实之推断。

三孟祭天,也是历史悠久。译者的解释舍易取难,真令人气结。

> [...]
>   伊斯阑文化,在建□工程上之突出处,为「穹」; [...] 故就「天坛」
> 之建□形式言,「天坛」即「天房」,亦既清真寺,似属可信。

天坛的设计主题,据说是「天圆地方」,与阿拉伯建□确有点相似,而跟
中国传统风格回异;但不一定就是从彼而来。不过,即使设计者是阿拉伯
人,顶多说皇帝喜欢外来风格而已,不能说是入了教。
Tak
--
----------------------------------------------------------------+-----
Tak To                                            takto@alum.mit.eduxx
--------------------------------------------------------------------^^
 [taode takto ~{LU5B~}]      NB: trim the xx to get my real email addr
阅读文章: 第 782/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