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cine ◎ 医疗保健 板主: dave5 |
阅读文章: 第 3208/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bluemilk.bbs@redbbs.cc.ntut.edu.tw (~努力拼学业~), 看板: medicine 标 题: 认识腹腔镜手术 发信站: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B (Wed Nov 8 19:42:39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Spring!news.nctu!feeder.seed.net.tw!news.ntu!news.ntut! Origin: redbbs.cc.ntut.edu.tw 环台医疗联盟 资料来源:嘉义基督教医院 「腹腔镜」这个名称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仍旧是个陌生的名词,远不如胃镜、大肠镜为 一般熟悉;其实腹腔镜在妇产科上的使用已颇有历史,只不过近百年的发展,由「诊 断性」腹腔镜突破到「手术性」腹腔镜,还是最近几年的事。1970年代,腹腔镜就大 量使用在女结扎手术上,80年初已进步到处理卵巢、输卵管的病变上,一九八九年 美国发表第一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至今也只不过七年的时间。这中间最大的改变乃在 腹腔器设备的与改良由於影像摄影系统、热力光学系统、电烧止血系统、二氧化碳充 气系统、溶液冲洗系统、手术特殊器械的不断进步,造成了妇产科手术技术上的大革 命。至今,在所有妇科手术中,有将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剖腹手术,已经被这种几个 小的技术所取代。美中不足的是国人对医疗资的获得及了解并不充足,在此愿藉篇文 章向大家简介腹腔镜手术,使大众有所了解,且能接受到最好、最进步的医疗。 腹腔镜手术是如何进行的?一般人所认知的剖腹手术过程是将肚子打开一个大伤口, 以容纳手术医师手的其至助手的手,待操作完毕,再将伤口缝合起来,均是在医师目 视著自己的双手之下操作的;但腹腔镜手术,医师却是注视著电视萤光幕,而非看著 自己的双手,将体内操作方式改成手术者、助手均在体外操作,再藉由器械延伸入体 内完成手术。一般腹腔镜手术是采全身麻醉的方式,先是做“气腹”的操作,所谓“ 气腹”是用一支细长的导气针将二氧化碳气体打入腹腔内,让病人的腹腔鼓张起来, 以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手术。而後在肚脐下方划出一个一公分的小伤口,插入一支窥 视镜,以光纤电缆外接冷光系统,再加一个摄影镜头,使腹内的病变情形能够清楚地 呈现在电视萤幕上。另外再开一至三个0.5公分的小伤口以便纳入器械。此时可以请家 属进来看电视,由於病变组织放大了五到二十倍,医师可依著电视萤幕的呈现,一一 解释病变位置、程度以及即将进行的手术操作。而传统剖腹手术,由於开腹过程血淋 淋的镜头,一般医师较不愿病患家属亲眼去面对,也因此有时候会造成病人及家属心 中的疑虑。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在伤口小,操作过程不会破坏原本正常的组织。以卵巢肿瘤手术来 说,一个一、二十公分的卵巢瘤,可藉著几个0.5及1公分的小伤口将之移除,而原本 需剖腹二十公分之伤口可免除。腹腔镜医师的理念是除了有恶转移的考量外,没有必 要「牺牲无辜的肚皮」,不必打开十几、二十公分的伤口,将肿瘤「整团」抱出,而 是利用器械将这些肿瘤体积尽可能的缩小,再由这些小伤口移出体外。由於伤口小, 病人的恢复速度特快,过去往往需要住院五到七天的手术,在腹腔镜的使用下,许多 手术已改成门诊手术,病人可当天手术,当天回家,即使要住院,也缩短至一、二天 ;小伤口甚至不用缝合,以美容胶带贴上可痊愈,因而有人称之为「ok绷手术」。 传统的开腹手术,腹部伤口大,因腹部痛觉神经密布,疼痛常限制了病人的活动,加 上开腹手术许多微细的出血,无法用肉眼看清楚,进而彻底止血,常造成术後腹膜受 残存的血液刺激,引发术後疼痛,甚至发烧,加上手术过程肠子的推挤,非得等排气 ,否则无法进,手术後的恢复当然就较慢了。相对的,腹腔镜手术由於影像系统的放 大作用,使得止血可达到完全的程度,再加上大量溶液的冲洗,使残存血液几乎完全 消失,术後的疼痛或沾黏现象就可以减轻到最低的程度,且肠管拨动程度轻微,术後 可立即进食不需等排气,如此一来病人的恢复就相当快了。 在妇产科方面,凡是良性的妇科肿瘤,包括:卵巢、输卵管或全子宫的切除,均可以 腹腔镜手术进行,另子宫外孕的治疗、骨沾粘剥离、子宫内膜异位、慢性骨疼痛、结 扎、不孕症的的诊断与治疗,甚至尿失禁,均适用腹腔镜手术,至於恶性肿瘤,除了 子宫颈原位癌外,目前仍建议以传统剖腹手术为宜。 -- ※来源 : 台北科大计中红楼资讯站 redbbs.cc.ntut.edu.tw ※FROM : 140.116.78.93 |
阅读文章: 第 3208/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