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cine ◎ 医疗保健 板主: dave5 |
阅读文章: 第 3483/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bluemilk.bbs@redbbs.cc.ntut.edu.tw (矛盾的日子), 看板: medicine 标 题: 周围性颜面神经麻□症 发信站: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B (Tue Jan 2 16:54:10 2007)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cu!ctu-peer!news.nctu!nctumenews!news.ind.ntou!ne Origin: redbbs.cc.ntut.edu.tw 环台医疗联盟 资料来源:嘉义基督教医院 嘉义基督教医院 中医部 洪培修医师 小李昨天晚上与同事到KTV欢乐地喝酒、唱歌。今天早上起床……完了!怎麽右脸麻麻 的,照镜子一看,更发现不能作鼓颊、皱眉、蹙额、露齿等动作,用力闭眼睛,右眼 睑不能闭合,额头上的皱纹消失,口角被牵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说话漏风, 嘴角流涎,吃东西时食物会嵌在口齿颊之间。小李和家人都担心会不会是脑中风,赶 紧到医院检查,医师说是「周围性颜面神经麻□症」,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颜面神经 缺血或水肿。 中医学把「周围性颜面神经麻□症」称为「面瘫」或「口眼□邪」,属於「中风中络 证」,认为致病原因是患者体质气血亏虚,以致外风乘虚入络所致,病程发展大致可 分为发病前十天的早期阶段,十至一个月的中期阶段和发病三十天後的晚期阶段,若 超过六十天则归於面瘫後遗症期。 中医的治疗常采针药并治,早期的著重在祛风解肌,依风热或风寒证型选用清热药或 辛温解表药,或者配合西药治疗,针灸治疗则采远端取穴或健侧取穴为主,或采轻刺 激手法;中期著重在搜风通络,常加用□类药如全蝎、僵蚕、地龙等,针刺面部患侧 穴位如下关、颊车、地仓、阳白、迎香和手部合穴等为主;晚期病情虚实夹杂,治疗 除通络缓急外,宜加养肝血药,针刺宜采透刺面部穴位,再配合证型针补合谷、足三 里等;而後遗症期则多以虚证为多,著重补固本和祛瘀通络药,针刺仍以透穴和补法 为主。 临床经验显示配合中医针药治疗周围型颜面神经麻□症,再加上患者脸部按摩复律, 往往可缩短病程。 -- ※来源 : 台北科大计中红楼资讯站 redbbs.cc.ntut.edu.tw ※FROM : 140.116.78.93 |
阅读文章: 第 3483/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