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cine ◎ 医疗保健 板主: dave5 |
阅读文章: 第 3757/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gogostbin@kkcity.com.tw (GOGO圣兵), 看板: medicine 标 题: 台湾中部医疗宣教先驱卢嘉敏医生 发信站: KKCITY (Sun Mar 18 21:27:43 2007) 转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ctu-peer!news.nctu!netnews.chu!Leo.mi.chu!zoon 台湾中部医疗宣教先驱卢嘉敏医生 作者: 潘稀祺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历史委员会主委 卢嘉敏医生(Dr.Gavin Russell,1866-1892),1866年10月4日出生於英国 BathgateM,是家中的独子。1888年医学院快毕业时,听闻有关马雅各医生与巴 克礼牧师在福尔摩沙宣教的故事,深受感动,决心投入海外宣教的工作。 1888年12月22日,卢医生受英国长老会宣道会派遣来台,到达府城。22 岁的他先在台南学习语言,同时在新楼医院学习跟诊。 1890年2月15日,甘为霖牧师与卢医生到彰化地区视察,准备在中部建 立医馆。他们先到彰化教会,又转往台中勘察;因这两处场所太狭窄而觉得不妥。 最後到神冈乡大社教会,与当地会友商议後,众人同意将礼拜堂开放作为医馆, 後面的房子作为医生的宿舍。1890年4月28日正式开设中部第一间医院——大社医 馆,设有病房,可容纳30多人。 卢医生曾在1891年1月教会公报中发表一篇报告说:「我从今年3月间去 大社开设医馆,住在那里,11月20日停诊,就到台南过年。我在大社共有8个月 之久,在这期间来就诊的人数如下:新来就医的有2315人。这些人中有190人住 在医馆内,有366人是用手术的方式治疗,有的来好几次。若算新的及旧的病人, 共有13847人。 医馆所设的规矩,就是每日早上、傍晚要礼拜,下午医馆学生若有空□, 常喜欢和病人议论道理,教导他们念教会的诗,……。今请教会兄弟姊妹替大社 医馆祈祷,使那里生病的人所听的道理,会感动他们的心,让他们知道他们灵魂 也有病症,要就近耶稣来得著医治。」 卢医生医术精湛,很快就受到平埔巴宰族人及中部人民信任。虽然大社 医馆工作繁忙,他也在彰化市总爷街(今成功路)成立医疗诊所,定期来彰化巡 回门诊。 1889年4月卢医生曾前往厦门,协助宣道会做短期事工。1892年4月23 日,不幸罹患伤寒症(Paratyphus),被人从大社抬送到彰化接受诊疗,住在彰 化礼拜堂,由新楼医院院长安彼得医生与涂为霖牧师治疗、照顾。 身体孱弱的卢医生,心里一直挂念著大社医馆的事工,他吩咐身旁的人 说:「我若死在彰化,要把我埋葬在大社,因为我的工作在那□。」他还感慨的 说:「若是主的旨意要召我回去,我顺服,可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见 医馆的病人来信主。因为我的目的不是治病,是要引导人来信救主」。 卢医生病情起初有点好转,但後来日益严重,众人想将他从彰化转送到 87哩外的台南新楼医院治疗。1892年6月30日,一行人从彰化出发,由於沿途颠 跛,卢医生不堪如此劳累,7月3日清晨6时30分抵达嘉义之时,不幸逝世了,享 年只有26岁。葬於现今台南市基督教公墓内。 卢医生临终前,心里挂念著英国老家的母亲,其内心的思念与孤寂之 感,令人非常不舍。 卢医生在台宣教只有短短3年多。逝世之後,大社医馆关闭。一直到1897 年,梅甘雾牧师及兰大卫医生来台,大社医馆才得以重新经营,再次开启医疗宣 教之门。 泰戈尔曾说:「生命因为世界的需求而丰饶,因爱的需求而发现它的价 值。」卢嘉敏医生的宣教精神与贡献丰富了他的生命与价值: 一、宣教精神 卢医生以自己生命为实践,他「不畏艰苦,挑战未来」,毅然放弃舒适 安全的生活,远渡重洋,投身於不可知、甚至危险的陌生环境中。他在台湾「医 治肉体,也拯救灵魂」,除了在大社、彰化地区的医疗宣教之外,1890年3月24 日,甘为霖牧师亦曾陪同卢医生由东石前往澎湖,访问教会,实践耶稣基督的大 爱,宣扬上帝国的福音。他所散发出来的宣教精神,期望我们能有所省思、学习。 二、对台湾的贡献 卢医生在台只有三年多,但他的贡献与影响却是长远的:(1)他「设 立医馆,造福中台湾」,不但开启台湾中部的西式医疗之门,守护人民的身体健 康,也用基督福音来安慰人的心灵。(2)他「带领平埔族人信耶稣」,大社医 馆的开设,不但让中部巴宰族人接受西方医疗,连宗教信仰也改变了,让平埔族 人的生活方式、生命礼仪有了很大的转变。 当笔者站在卢医生墓碑前,内心除敬佩,还有一份感动与不舍。他真是 活出了生命永恒的价值! 约伯记1:21 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戴德生说: 「我们花了太多心思在可见的、会消失的事物上,反而疏忽了那不可见、永恒 的事、物。」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短,但可以让生命的内涵更丰富。虽然不舍 卢嘉敏医生「英年早逝」,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所展现出来的永恒价值,是物 质主义挂帅之社会中的我们所应深思与反省的。 参考书目: 1.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1892,Aug.1,Dr.Gavin Russell,of Formosa:In memoriam,The Presbyterian Messenger, No.550, p.6. 2.William Campbell, 1910, Handbook of the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in South Formosa, Hastings: F. J. Parsons ,LTD. 3.甘牧师,1890年3月,〈澎湖的消息〉,《台湾教会公报》,59张,页30。 4.卢医生,1891年1月,〈大社的医馆〉,《台湾教会公报》,69张,页3。 5.潘万益,1991,《大社教会120周年特刊》,台中:大社教会。 6.长老教会总会历史委员会,1995,《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百年史》,台南:台湾 教会公报。 7.连玛玉,1998,《兰医生Dr.Lan》,彰化:彰化基督教医院。 8.潘稀祺,1998,《新楼情、旧相簿》,台南:台湾教会公报社。 9.赵令及,2001,《台湾中部宣教130史暨台中中会设教70禧年纪念特刊》,台 中:台中中会。 10.潘稀祺,2004,《台湾医疗宣教之父-马雅各医生传》,台南:人光出版社。 11.潘稀祺,2004,《台湾盲人教育之父-甘为霖博士传》,台南:人光出版社。 路加月刊 期数: 216-06 http://211.20.140.84/magazine/listview/magazine1view.asp?key=689 -- ┌—————◆KKCITY◆—————┐ □ □ ★ 线上音乐新震撼 ★ □ □ │ bbs.kkcity.com.tw │ ^_^ / 随选随播免等待 KKBOX□ ^_^ / └——《From:220.143.167.94 》——┘ □ http://www.kkbox.com.tw □ -- |
阅读文章: 第 3757/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