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3642/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chanz.bbs@bbs.cs.nthu.edu.tw (晨星)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讨论] 文法与训诂 发信站: 枫桥驿站 (2011/01/18 Tue 06:48:54) 训诂学讲话 「研六经以训诂;括万妙而为师。」 文法,不是作文的方法。当然有一本书,叫《文法津梁》(宋文蔚编,民 77.10 高雄复文出版),那是教你作文的,可以解释作「文章的作法」。 可是一般讲文法,是指英文的葛郎码 (Grammer),意思是「表达一定意思时 ,所应遵守的语言规则。」所谓语言,口说的,称为「口语」;写出的,称为「 文语」。例如,当你要表达「我不吃牛肉」这一意思的时候,在中文,我、必需 放第一;其次、放「不」,再其次、放「吃」,最後、放「牛肉」。尽管字、词 都对,次序不对,规则不对,就不行,就不能表达那特定的意思。 而在英文,则说 "I do not eat beef." (我作不吃牛肉)日文则作「我牛 肉把吃不」。所以,语言不同,文法或语法也就不同。 训诂学是研究字义的学问,但是要明白其原理、讲明其体系,了解其与相关 学问的关系,尤其是,应该知道,学训诂的目的是要通经、明白经书的道理;不 是为训诂而训诂、不是会查字典就行的。 在文法上,不是每一个字都有字义的。因为一个字的词,通常都有意义,那 就叫「单词」。两个以上的字构成的词,而有独一的意义,就叫「复词」。有的 「复词」因意义结合而成,其每一个字都有意义。若是声音结合而成的「复词」 ,称为「衍声复词」,那其中的每一个字可能就没意义。例如,「葡萄」,两字 在一起,有意义;单独一个「葡」或「萄」,什麽意义?说不出了。以前,梁启 超用一个词,「烟士披历纯」 (Inspiration, 即「灵感」 ),其烟、士、披、 历、纯,分开来,每一个字,都无意义。只有合在一起,才有意义。 中文的单字,表面是看不出词性的。不像英文,不同的词性,词尾就不同。 中文同一个字,可有不同的词性。你要会看。例如:「我们到夏天喜欢吃冰」。 那「冰」字,是名词。「请把这块肉冰起来」。那「冰」字,是动词。「北国都 是冰天雪地」。这里的「冰」「雪」,都是形容词,形容那名词「天」「地」。 「风」「雨」,是名词,但是「春风风人、春雨雨人」第二个「风」「雨」,是 动词。当「吹」「淋」解释。好玩吧!有意思吧! 在句子中,哪些字是一个词,要搞清楚。有一首歌:「落花无主任飘零」, 如果你认为「主任」非当一个词不可,那你就错了。这里是「落花无主」」为一 个单位,「任飘零」又是一个单位,不可不知,知道了,就不会误解。 另外,一个字可能有许多种意义,在这句话中,究竟应该采用哪一个意义? 这要凭经验、智慧。电脑的翻译机,就是因为人工智慧不足,所以在挑字时,往 往会闹笑话,或译得莫名其妙。然後,字义懂了,还有问题,那就是句子的结构 。我觉得学文法,最主要是获得分析句子的本领。懂得句子的结构 (Sentence Structure),就能正确地把握句子的意思。所以,自己要真懂,甚至要当语文教 师,让别人懂,不会分析句子,是不行的。 白话文的句子结构往往非常麻烦,尤其是受西方文学影响、翻译的东西。 分析句子,难在非常复杂的句子,不好分析。多年来,我体会到一个方法。 就是遇到这样的情形,先挑出词群 (Groupes of the part of speech)。就是不 可分割的一群词,作为一个单位。如此,不管多麽复杂的句子,就变成几个简单 的词群。再去看它们的关系,就容易了。兹举中、英例子各一: 国家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先生去年在香港以「中华文化」和「王道」为主题 演讲,揭示两岸目前虽然「殊途」,但终将在文化上「同归」。万一将来双方对 谈文化议题,我们可要先检视一下自己的作为,预为准备。(联合报之文) 把词群括起来: (国家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先生(去年在香港以「中华文化」和「王道」 为主题)演讲,揭示(两岸目前虽然「殊途」,但终将在文化上「同归」)。( 万一将来双方对谈文化议题),我们可要(先检视一下自己的作为,)预为准备 。(联合报之文) 英文的: The entertainment, countdown, and fireworks will echo across the Taipei sky this New Year's Eve at the city's two big party venues, joining the chorus of joy that goes up in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把词群括起来: (The entertainment, countdown 倒数计秒, and fireworks) will (echo across the Taipei sky) (this New Year's Eve) (at the city's two big party venues), (joining the chorus of joy)(that goes up in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是否容易懂得多了? 中文的文言文,句子结构反容易看出,但是因为字义不易把握,所以也有一 定的难度。兹举例如下(均见潘安仁《西征赋》): 教敷而彝伦叙,兵举而皇威畅。 「教敷」,是「教化施行」,教、名词,敷、动词。用「而」联络。 「彝伦」是一个词,伦理、伦常。「叙」,有秩序。「彝伦」名词,「叙」 ,动词。 「兵举」,举兵争战。「兵」名词、「举」动词。用「而」联络。 「皇威」,一个词,皇帝的威严。「畅」,通畅。「皇威」,名词;「畅」 ,动词。 扬清芬於上烈,垂令闻而不已;想佩声之遗响,若铿锵之盈耳。 这句话的意思: 以极强烈的形式,发扬清高与芬芳(可能是好行为)。不停止地留下美好的 名声。 想像他们佩玉留下的声响,就像现在仍然在我的耳边回□著一样。 括起词群: (扬清芬)於(上烈),(垂令闻)而(不已);想(佩声之遗响),若( 铿锵之盈耳)。 是否容易懂了呢? 另外,还有典故的问题。就是运用古书或重要书籍中的故事,精简化,代替 自己要说的话,大半是比喻。像是成语,其实也是用典。只是比较简单罢了。你 不知道这些故事,就是不懂。以前胡适他们,提倡白话文运动,反对用典。当然 文章是容易懂了,可是学问也变成浅薄了。人人都是非常浮浅,不知道自己祖国 的历史文化,甚至忘记自己是哪一国人。这是学术的浩劫。西方有学问的人,写 文章,希腊、罗马的神话、圣经的资料,都进入文章之中,以示有本有据,学有 根底。可是中国人用自己的典故,就有人认为那是冬烘。这是受帝国主义思想的 欺骗,自己也失去主张。用典属於修辞,当另外讨论。 -- ******************************** 基督教网路传道中心」欢迎参观: 用滑鼠左键点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进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 ※ Origin: 枫桥驿站<bbs.cs.nthu.edu.tw> ◆ From: chanz @ 123-195-26-128.dynamic.kbronet.com.tw |
阅读文章: 第 3642/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