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阅读文章: 第 438/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gogostbin@kkcity.com.tw (GOGO圣兵),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耶稣的脚印
发信站: KKCITY (Sat Oct 28 22:20:43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news.ee.ttu!news.ntu!bbs.ee.ntu!news.kkci
Origin: bbs.kkcity.com.tw

耶稣的脚印
殷颖


伯大尼—耶稣的休憩处

一个可爱的小村庄伯大尼

  伯大尼是一个可爱的小村庄,位於橄榄山东方的斜坡上,距耶路撒冷东边约
二哩,在往耶利哥的路上。耶稣和门徒每次到耶路撒冷时,多半会路过这儿,歇
一歇脚;接受住在这儿的马大,马利亚与拉撒路的招待。主与这一家情感十分融
洽,这家中的三个人,个性各有不同;马大是个好客的主妇,马利亚是一个沉静
而热心学道的人,拉撒路则沉默寡言。但当主使拉撒路由死□复活之後(约一一
章),拉撒路便名闻遐迩,自第四世纪以後,伯大尼村又称为拉撒路村,以纪念
这件伟大的复活神迹。

  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主曾多次为这一家举行家庭礼拜,但这个简单的家庭
中,只有马利亚是主忠实的“听众”(也许还有拉撒路,但圣经中没有记载),
大姊马大却在厨房□忙个不停,并且怨声盈耳,耶稣告诉她说:“马大!马大!
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
分,是不能夺去的。”(路一○:41)主曾以马大为例,教导基督徒要懂得选择
最好的福分,而放弃次好的,在这□主为我们定下了基督徒价值观的准则。

   在这个小村落□,还发生过一个诗一样美的故事,即在长大麻疯的西门家
□,马利亚以极贵重的香膏浇在耶稣的头上(太二六:1-13;可一四:3-9),当
屋内充满了香气的刹那,是多麽美丽的一刻。


拉撒路坟墓

  伯大尼最著名的,当然要算是拉撒路的坟墓,拉撒路的坟墓是在石穴□凿出
来的,这与当时的许多坟墓相同,连主的坟墓也不例外。圣经上说:“那坟墓是
个洞,有一块石头挡著。”(约一一:38)在当时犹太人的坟墓型式大致都如此,
墓门口的石头是一块如车轮状的圆石片,大约一个人的力量足以把它移开,拉撒
路坟墓的门很小,要佝偻著身子才能进去,下面黝黑的山洞□有几处石床,拉撒
路的遗体,当初应该就放在那□。犹太人传统整个家族葬在一起,而且多半要葬
两次;第一次将□体放在石床上,等到若干年後□体风化,只留下骸骨,再装在
石匣□作第二次安葬。我们曾去看过几个坟墓,在他泊山下有一处巨墓,□面有
几十具石棺,另在一处地下的骨灰墓中,有几百个骨灰穴,密密麻麻的排在一起。那天我们下去时,要用手电筒照明才能看到石阶,普通人死後在炎热的中东,多
半要立刻下葬,否则□体便会发臭,所以当主耶稣来到拉撒路的坟墓,要挪开石
头时,马大便加以拦阻说:“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
(约一一:39)但主耶稣能化腐朽为神奇,他来到墓前喊:“拉撒路出来。”一
个活生生的人便跳出来了。

   如今,拉撒路的墓门上有锁,为附近一家阿拉伯人管理,游客要付钱才能
进去参观。

  在拉撒路的坟墓上,建了两座拜占庭教堂。第一座毁於地震,第二座在主後
614年,被波斯人拆毁。十二世纪十字军在其上建了第三座教堂。拉丁王国没落
後,伯大尼被回教徒占领。十九世纪天主教方济会士买下该地。在1949年把旧房
子拆掉,挖掘该地,发现了历代教堂及十字军修道院的遗迹。在庭院□,可以看
到第四世纪教堂美丽的镶嵌图断片,及十字军教堂的拱壁。目前这座教堂,是1952
年,在古代教堂的遗址上重建的。


和散那

  主耶稣在最後一次进耶路撒冷,是以凯旋的王者的姿态出现的,他首先来到
橄榄山的小村伯法其,在那□他找到了一匹驴驹,耶稣便骑上进入耶路撒冷。一
时耶路撒冷全城哄动,人们前拥後呼,高唱“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
当称颂的!”群众将衣服铺在地上,手舞棕树枝,高喊口号,在群众的心目中,
耶稣是一位革命的政治领袖,而棕树枝便是一种革命的象徵,这显然并非耶稣的
目的,所以他从激动的群众中隐藏了(太二一:1-11;可一一:1-11;路一九:
29- 44;约一二:12-19)。今天在棕枝主日,游行的行列照例由拉丁教会出发,
经过汲沦溪,由圣司提反门进入耶路撒冷,而在圣安那教堂前停止,以纪念主骑
驴进京的往事。

  主耶稣在棕枝主日进入耶路撒冷时,当他站在橄榄山上,遥望圣城耶路撒
冷,想到它未来的劫难,不禁悲从中来,浩叹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
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因为日子将到,你的
仇敌必□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并要扫灭你和你□头的儿女,连一
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侯。”(路一九:41-44)耶稣
为耶路撒冷哀哭的地点,到十二世纪,十字军才在上面建立了教堂,但十字军撤
退时,该堂被毁掉。目前的一座教堂是1891年建造的,教堂的设计好似一颗泪珠,
圣坛是由一面可以眺望耶路撒冷全景的玻璃窗构成的。


圣殿山与哭墙

橄榄山日落

  由橄榄山上俯瞰耶路撒冷圣城,最高最显著的两个目标,便是两座金顶与银
顶的回教清真寺。这就是当年圣殿的遗址,是耶稣每逢到耶路撒冷时,一定要参
拜的地方。他曾经用绳子做成鞭子,将圣殿□一些奸诈的买卖人赶出去。因为“我
为你的殿心□焦急,如同火烧。”(约二:16)当时主耶稣洁净圣殿的激怒可以
想见。其实,今天的耶路撒冷也并没有怎样改善,满街都是拦著观光客叫卖明信
片及纪念品的小贩,用以色列币换美钞的黄牛,也到处皆是,将圣城的气氛破坏
无遗。不知今天主耶稣看了会有甚麽感想。

  圣殿山相传就是摩利亚山,也就是亚伯拉罕献以撒的地方。大卫晚年买下了
这座光秃秃的山头,它原先是耶斯列人亚劳的禾场(撒下二四:18-25),大卫
买下後,在上面□了一座坛。但他想为上帝建造圣殿的愿望,却在他儿子所罗门
手□才实现。所罗门王用许多进口的木材,铜及金器,建造了一座极其华丽的圣
殿,主前 587年尼布甲尼撒王毁掉了所罗门的圣殿,且将城□的犹太人掳到巴比
伦。五十年後,犹太人重返圣城,所罗巴伯领导犹太人重建城墙与小型圣殿。

  主前37年,希律王为收买犹太人心,在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更华丽宏伟的圣
殿,他动员了一万工人重建两个广场,圣殿又开始发出辉光,这殿由主前20年开
始兴建,到主後64年才竣工,但六年後再度被毁。这就是耶稣时代的圣殿。主後
70年,提多攻陷耶京後,将圣殿区夷为平地。提多本想保留圣殿,因它是世界建
□史上的奇迹。当时圣殿的情形,在约瑟夫的犹太战争中,有详细的描绘。有一
个士兵,向圣殿的窗子投掷了一支火炬,整个圣殿就燃烧起来了。提多凯旋回罗
马时,只带回一个在烈火中抢救出来的有七个灯盏的金灯台。主後135年,犹太
人第二次反叛失败後,哈德良在圣殿遗址上建了一座献给邱比特的庙宇,以亵渎
圣地。早期的基督徒视摩利亚山为受上帝咒诅的地方,致该山沦为一片废墟。主
後636年,回教徒征服耶路撒冷,他们将碎石瓦砾清除乾净,乌马在上面建造了
一座回教寺。相传穆罕默德在这□骑著飞马升天,主後691年马尔丸将乌马寺重
建为现在之大型清真寺。

  这座金色圆顶清真寺内,有著名的圆顶石,在圆顶之下的这块摩利亚山亚伯
拉罕献以撒的岩石,长五码,宽十二码,离地约二码,回教徒则相信亚伯拉罕在
这□献的不是以撒,而是以实玛利。十字军时代,岩石的四周围以铁屏,以防人
们将岩石敲下当纪念品卖掉,1959年易以木栏,寺内部在美丽的圆顶下,彩色玻
璃窗以及华美的地毡,构成了一派庄严华丽的气象。

  在过去十三世纪中,圆顶岩石寺经多次修整,但外观始终保持691年的样子,
圆顶岩石寺是目前最古老最美丽的清真寺,是拜占庭时代设计师的作品,但一切
装饰则完全是东方色彩,寺的外表为八角形,每边六十三□,直径一百八十□,
圆顶高一○八□,直径七十八□,八角墙壁上,有十八□贴了大理石,以上饰以
美丽的波斯磁砖,圆顶是用铝版镀金,在阳光中闪闪生辉,气象万千。


哭墙

  据说昔日的圣殿要比现在的清真寺小,但圣殿山的广场却很大,入口处有员
警负责安全,携入的手袋都要搜查。广场上有老松数十株,地上趺坐著缠头的阿
拉伯人,朝圣客与观光客一批批地涌入。我们曾多次到这□,坐在多风的山边上,
沉思研究圣殿的种种。由圆顶岩石寺下来,到西边残留的一片石墙,就是举世闻
名的西墙或哭墙,是圣殿仅留下来的遗迹,是犹太世界中最神圣的地方。西墙是
希律王在主前20年沿著第二圣殿所建的护壁的一部分,提多在主後70年摧毁圣殿
时,特意留下这面用巨石砌成的墙,以显示罗马军队之强大,能毁掉如此宏伟的
建□物。罗马统治期间,不准犹太人进入耶京,拜占庭时代,才允许犹太人每年
在圣殿被毁追思日,进入耶京,哀悼纪念在异邦的犹太人,及擦拭整修圣殿,这
就是西墙称为哭墙的来由。犹太人在西墙祈祷的习俗持续了几个世纪,但自1948
年到1967 年,西墙成为约旦国的一部分,犹太人不准进入哭墙区哀悼。我曾参观过以色列国会,他们在大厅中有一幅巨幅的哭墙照片,足见以色列国对哭墙的
重视。六日战争後,犹太人收复圣城,西墙遂成为全国欢欣庆祝及崇拜的地方。
他们在西墙前开拓一个大型广场,可容纳数千朝圣者。

  广场被铁栏分成两边,男左女右分别入场,进到哭墙前祈祷者,必须戴帽子,
如未戴帽者,门前桌上有黑纸制的小帽,你可以取一个覆在头上。哭墙右边楼层
下有一条长廊,不少长须拉比驻在那□,指导年轻的犹太教徒各种祈祷的仪式,
如何按照犹太人传统将皮带系在手(臂)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申六:8),
如今犹太人戴在额上的是一个塑胶制的小盒,作为象徵。这□出现的是一批批的
青年与老年的拉比,有的在两腮留有几络长须,像发辫一样,有的是飘胸的白髯,
一律穿黑长礼服,戴黑礼帽,道貌岸然,令人肃然起敬。

  我曾经花了一个下午坐在长廊的长凳上,为这些朝圣祈祷者拍照,发现这些
教士们手持经卷,面对墙壁,口中喃喃,先是有节奏的上下摆动头部,再继以左
右摇动,往往一个人站在烈日下祈祷良长久才离去。也有些年长的犹太人手抚著石墙即悲恸不已,涕泪涟涟,令人心恻。
  每礼拜五晚上七时,在哭墙前有例行的宗教仪式,一些青年的教士们,排成
长长的队伍到哭墙前唱歌跳舞,他们手臂搀著手臂,一路歌唱而来,哭墙前灯火通明,观光客们都坐在圣殿前的斜坡上参观,但官方严格禁止照相,认为摄影是不敬。

   这堵由主前20年留下来的西墙,实际上已经成了以色列国魂的象徵,看到
他们的虔诚,激动与悲恸,不禁也会触动内心的隐痛,一股爱国的情操便会油然
而起。

   耶路撒冷有两个水池与耶稣所行的神迹有密切关系,一个是西罗亚池,另
一个是毕士大池。

  西罗亚池

  西罗亚池可能是希西家王,为了贮存由基训溪引来的水,而在隧道南端建造
的贮水池。基督徒尊西罗亚池为圣,因为耶稣曾叫一个瞎子往西罗亚池去洗眼上
的泥, “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约九:7)第五世纪,在西罗亚池上建
有一座教堂,但主後614年,被波斯人毁掉,从此一直未重建任何教堂。

  西罗亚池的北边,连接了希西家隧道。希西家隧道建於主前700年,耶路撒
冷王希西家,为顾虑亚述人入侵时,耶京的饮水能自给,而在坚硬的岩石上,开
凿出一条隧道,该隧道能将城外基训溪的水源引到城内的西罗亚池,入侵者由城
外无法看出隧道口。亚述军曾因口喝而士气消沉,无功而退,耶路撒冷得以保全。

  状似S形的隧道长六百码,工人分别由隧道两端对挖,终於在中间离两端四
□处相接,工程技术极为成功。1880年,发现工人记载凿通隧道时之欢欣的铭文,
该铭文以古希伯来文撰写,记述两组工人如何由岩壁两端设法会合之过程,铭文
现收藏於伊斯坦堡博物馆。

   基训溪又称圣母溪,为耶京最古老的水源之一,耶布斯人曾利用一条地下
道引用基训溪水,大卫王的军队即利用该地下道攻入耶京,所罗门王在基训溪被
膏立为以色列王。

  毕士大池

  在耶路撒冷城内,距离司提反门数码处,有一个毕士大池。耶稣的时代,它
刚好在耶京北墙之外,靠近通往圣殿的羊门。残废的人都聚集在该处,因人们相
信池水可以治病。这在当时颇含一些迷信的色彩,毕士大池虽近在圣殿咫尺,但
人们还在那□拜假神,说明了当时犹太教的没落。耶稣曾在那□主动地治愈了一
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瘸子(约翰福音第五章)。并且告诉他“不要再犯罪”,意即
不要再拜假神。

  毕士大池数百年来一直埋在砂石□,最近才被怀特神父将大部分的池子挖掘
出来。水池为长方形,长约三百五十□,宽二百□,深二十五□,四周都是廊子,
中间被第五个廊子分开,此一发现,证实了约翰福音的记载:“毕士大旁边有五
个廊子。”(约五:2)池子中有一个是用来洗牵到圣殿献祭的羊。拜占庭人在
第五世纪建造的教堂,於主後614年被波斯人摧毁,现在已发现许多遗迹。十字
军又在拜占庭人所建的教堂遗址上,造了一间教堂,该教堂之正面及主要入口,
仍可在毕士大遗址上看出。

大卫塔

画家笔下的大卫塔

  当你走进耶路撒冷旧城的雅法门时,你一定会看见旁边有一座高高的塔,那
就是著名的大卫塔,大卫塔是大希律王建造的行宫,与耶路撒冷西面的防御工
事。堡上有三个巨塔,希律王各依其兄法赛努,其友希皮库,及其妻玛利安妮而
命名,玛利安妮为希律王所谋杀。主後70年,提多皇帝将这座壮丽的城堡宫殿作
为罗马第十军团的军营,以显示罗马军队的强大英勇。在城堡下面,仍可看到希
律时代的遗迹,在十二及十四世纪,十字军及埃及回教徒曾分别重整该城堡,目
前残存的碉堡,是 1540年土耳其苏利曼王所修建。

  这座城堡又称为大卫塔,据说希律的行宫是建在以前大卫的堡垒上。这座城
堡是我们最熟悉的,因为我们在耶路撒冷住的两处招待所,都在这塔的附近,每
天我们都由雅法门进出,也多次登临城头看耶路撒冷西天的晚霞。城堡的附近有
一家邮局,一家银行,和许多卖纪念品的小店,以色列军队巡逻的吉普车,不停
地在这附近驰骋;以色列的士兵多半不戴帽子,服装不整地倒提著步枪,在人丛
中穿来穿去。缠头的阿拉伯老人,推销画片的小童,黑袍的教土,也有街头音乐
家,坐在城门洞□奏琴,和坐在城墙旁边讨饭的盲人,这就是大卫塔旁的一幅图
画。

大卫之墓

  大卫王之墓是以色列人尊为仅次於西墙的圣地,传说的墓地所在处离大卫塔
不很远,是在一间地下室中,用一块红布覆盖,布上绣著大卫之星。旁边放置许
多不同形状的王冠,并且有妥拉的经卷,但对大卫王是否埋骨此处,考古家的说
法颇不一致,闪博士就持异议,认为真正的墓穴应在城外,靠汲沦溪的地方,那
□有许多废置的墓穴,我们曾探访了几处,闪博士指著其一说,这□很可能就是
大卫王之墓,四顾荒冢青烟,倍觉凄清,“固一世之雄也”无论大卫王的墓穴在
哪□,大概在这附近应不会错。这位不可一世的战功彪炳的君王埋骨之所,如今
也不过只是供人凭吊的一座荒山而已。

锡安山日落

   传说中的最後晚餐的房间,就在大卫王墓穴之上,相传主在这□设立了圣
餐,并且复活後在此向信徒显现,门徒也在此受圣灵。但这间房子与大卫王墓穴
一样的不为人所接受,认为在此设立最後晚餐的可能性极微。

最後晚餐的房间

   而四福音书中设立最後晚餐,与第二天钉十字架的时间也不一致,符类福
音书认为主是吃了逾越节的筵席才到客西马尼去祷告,约翰福音则记载主被钉
时,才正是逾越节羔羊被杀的时候。

  早期的基督徒以锡安山为中心,第一世纪就在这□建了一座教堂,这座教堂
在主後70年与135年,两次逃过劫难,未遭毁坏,似乎此处远在武力辖区之外。
拜占庭时代将该堂扩大,并称之为“神圣锡安”,使早期的信徒和先知以赛亚的
预言相关连,“因为训诲必出於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於耶路撤冷。”(赛二:
3)很可能该山被称为锡安山,是由於这座最後晚餐的遗址。

  主後614年,波斯人拆毁该堂,十字军在十二世纪重建的两座教堂,一直存
留至今。1176年,大卫王之墓在下面教堂□被发现。1552年土耳其人把基督徒由
上面的教堂逐出,并在该堂上面加了一个回教寺的尖塔及一个祈祷用的壁龛,就
成为回教的清真寺了。

客西马尼园

   客西马尼是一个令人心疼的地力。因为我们的主在那儿大声哀哭,流泪地
祷告(来五:7),是主肉身与心灵最痛苦的时候,是天人交战的场所。

主大声哀哭,流泪祷告

  客西马尼园在橄榄山脚下,今天与两千年前无太多差别。汲沦溪对面的山丘
上,房屋如雨後春笋般林立著,但客西马尼园的景色依旧,与主耶稣的时代一样。
主曾无数次到这□来沉思,祈祷,而在受难的前夕,他在这□虔诚地祷告说:“父
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路二二:42)

  关於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地方,今天有许多不同的争议,主要被认为主
最後祈祷处,是在万国教堂内。主後379年,拜占庭在客西马尼园建了第一座教
堂,主後614年为波斯人毁掉。十二世纪时,十字军重建教堂;但後来又被毁。
目前这座教堂是1919年到1924年所建,为耶路撒冷最美丽的教堂之一,由十六个
国家联合建造,在教堂的圆顶及壁画上,可以看到这十六国家的国徽。圆顶上装
饰了美丽的镶嵌图画,窗框是用半透明的似大理石的白石做成的,由紫色的窗子
透进来的朦胧的微光,使整个的教堂内呈现一种适於祈祷及沉思的气氛,人们一
进入教堂便会静下来。在圣坛前有一块白色巨石,周围绕以铁栏,人们在栏的周
围跪下来祈祷。我第一次来到这□的时候,想到主耶稣在受难前夕的伤恸,曾情
不自禁地将眼泪滴在那块石头上。

   教堂的正面,有四座四福音作者的雕像,手上各持一卷书,在教堂上方的
三角壁上,镶嵌著一幅基督奉献自身及世界的苦难与父上帝的图画。

  在万国教堂上面数十码处,是橄榄山上最美丽的俄国东正教堂,在数十株苍
松围绕中,呈现在晴空中的是七个金碧辉煌的洋葱式的教堂塔尖,这就是圣抹大
拉的马利亚堂,教堂为1888年亚历山大三世所建,以纪念其母后,而为白俄修女
们所修护。教堂地下墓中安葬了伊利莎白公爵夫人,她是亚历山大母后之妹,1918
年於西伯利亚为布尔雪维克党人所杀,遗嘱要葬於耶路撒冷。

  在俄国教堂的入口处,立了一座石碑,碑文说明该处为耶稣最後祈祷之处。
但我们的闪博士却另有说词,他认为这两处均非主的祈祷之处,而领我们在橄榄
山的乱石堆中找到一处地方,肯定主应在该处祈祷,在橄榄山的客西马尼园中,
很清楚地可以看到城中的圣殿,与大祭司的寝宫。

  那天晚上我们约在十时左右由旧城出发,到橄榄山去,大家都携带了手电
筒,作为照明的设备。闪博士领我们走到一处乱石丛树之间,席地坐下来,默想
主在客西马尼的祷告,那晚上刚刚轮到我主领灵修,我们读了主在客西马尼的攸
关记载,唱了一首非洲的灵歌,然後思想主在肉体与心灵上的伤恸,再一同低头
默想祷告。然後闪博士领我们走上主被逮捕的路,一路往汲沦溪谷走去。

  客西马尼园中,有八株古老的橄榄树,有些植物学家说可能已活了三千年,
约瑟夫说,如果主後七十年提多毁耶路撒冷时,这些树没有砍掉的话,则它们当
与主同一时代,如当时已遭砍伐,则今天活著的,应是当年老橄榄树所抽的新芽。
这些树现在仍旧结橄榄。橄榄树是圣地特有的树木,一切圣地的纪念品,多半是
用橄榄木制成的。

汲沦溪谷

   汲沦溪谷是在耶路撒冷与橄榄山之间的一条通道,耶稣与门徒经常来往於
该谷,他们由此谷上圣殿,或到橄榄山去客西马尼过夜。或到伯大尼拉撒路的家,
汲沦溪皆是必经之处,现在已建□成一条柏油马路。

   汲沦溪谷今天是一个广大的墓场,因据当地的传统,汲沦溪是最後审判之
地;因之基督徒,回教徒与犹太教徒,皆选定此处为埋骨之所。在该谷尚有四座
古墓,据传是押沙龙,约瑟夫,雅各及撒迦利亚的坟墓,坟墓的建□为希腊式。

  耶稣和门徒们在受难的前夕,先经过汲沦溪到客西马尼去祷告,被捕後又被
带著经过汲沦溪到大祭司的院中去受审。那天晚上,当我们在客西马尼祷告默想
之後,也经过汲沦溪再回到耶路撒冷。汲沦溪谷高高低低,而且有水流过,我们
要不断亮起手电筒,才能找到路往前走,一路上我们读经,大家轮流祷告,回想
当年主被逮捕时的心情,以及门徒们心中的凄惶;牧人被击打,羊就分散了。门
徒们的丧魂失魄可以想见。

升天教堂内

  橄榄山是主耶稣生前留恋最深的地方,主每次上耶路撒冷,除了圣殿之外,
就是到橄榄山来沉思默想,甚至在树下或洞穴中度过中宵。橄榄山比圣城高出三
百□,在上面可以俯瞰犹大丘陵的全景,甚至连死海都可以看到。主耶稣在这□
预言耶路撒冷的被毁,教导门徒最标准的祷告——主祷文,他并且最後在这□升
天。

  使徒行传第一章记载“有一座山,名叫橄榄山,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安息
日可走的路程。”(徒一:12)安息日可走的路程约有一千码,相传耶稣升天的
橄榄山顶,约略有此距离。第四世纪,在升天的地点建了一座拜占庭式的教堂,
但614年为波斯人毁掉。十二世纪十字军重建一座教堂,在教堂庭院□,再建一
座小教堂,传说□面有一块印著耶稣升天时脚印的石头。

主祷文教堂

  主祷文教堂据说是建在耶稣教导门徒主祷文,预言圣殿被毁,主的再临及世
界末日的地点上。君士坦丁大帝,在伯利恒耶稣诞生的地方及圣城耶稣的坟墓上
建了两座华丽的教堂,他亦在橄榄山顶上建一座教堂,纪念耶稣的训诲及预言。
君士坦丁大帝所建的教堂,在主後614年毁於波斯人。十二世纪,十字军重建该
教堂,後来回教徒击败十字军,教堂又被毁。1868年,奥理琳公主将该地购赠法
国;1875年,奥理琳公主又在那□为圣衣会修女建了一座修道院,在修道院的圣
堂□及回廊上,分别以六十二国文字铭刻主祷文。奥理琳公主就葬在这回廊□。
1910年到1911年,考古队在该地挖出历代教堂的遗迹。1918年,法国人发起一项
捐献运动,在橄榄山顶建一座世界性的教堂,以完成逝去众圣徒的未竟心愿。

以马忤斯

  主後33年的一个晴朗的上午,耶路撒冷的天空仍然像一块蓝绒布那样平整地
剪贴在圣城的穹苍,但下午天忽然黯下来,大地开始颤抖,震央由各各他山向四
周伸布,圣殿山上的圣殿也摇摇欲坠,惊惶的祭司们,正在扶起倒在地上的圣器
时,忽然至圣所发出慑人心魄的一声裂响,圣殿的幔子竟由上到下裂为两半,这正是主耶稣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断气的时候。

  耶路撤冷的地震与黑暗不久就过去了,但门徒们心中的阴霾却正浓,耶稣的
□体埋在坟中的第三天,一群妇女们传出了主复活的消息,但大半的门徒们半信
半疑。一对垂头丧气的门徒由耶路撒冷出来,嗒然若失地向西走去,走了二,三
十哩到了以马忤斯的路上,他们正在叹息著,议论这两天耶路撒冷的种种,有一
个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和他们一同讨论耶稣的受死与复活(太二四:13-34)
到日落西山的时候,两个门徒建议与这人住下来一同用餐,当这人在席上为他们
擘饼祝福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他像极了主耶稣,而事实上他就是复活的主,在
他们认出主的瞬间,耶稣竟不见了。

  主复活向门徒显现的以马忤斯,今天的圣地考古学者们,一致认为是离耶京
西北十一公里伊尔古贝世的罗马古道,该处建有一座圣堂以纪念耶稣向两位门徒
显现。教堂是1901年建在十字军教堂的废墟上,我们造访的时候,圣堂中正在进
行弥撒,我们走到圣堂旁边的罗马古道上,道的两旁摆了许多压橄榄油的石碾,
颇似中国大陆北方的石碾。当我们徜徉在树下石道上的时候,不禁想起主对门徒
说的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

马利亚教堂内

  马利亚逝於耶路撒冷,据传说被葬在汲沦溪谷,目前这座教堂,是十字军在
拜占庭教堂的遗址上重建的。又据说该址是马利亚的圣墓及升天的地方。圣母升
天在 1950年,正式成为天主教信仰的一部分。该教堂的所有权由方济会士在1757
年转给希腊正教及阿美尼亚教会。叙利亚教会,科普替教会及阿比西尼亚教会,
也有部分管理权。回教徒也有权来此崇拜。

   我们曾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来访,然後坐在圣堂上面的石阶上,举行我们的
灵修,那天是迦纳的杨主领,引来了一群阿拉伯儿童在旁看热闹。

初审之夜

  耶路撒冷圣城内,除了圣墓堂大家都同意是主被钉的地方,其馀的圣迹都有
一种以上的传说。考古学家也各有论据,但却无碍於朝圣者的信心,因为一切的
争执不过是几十码的距离;即以耶路撒冷的城墙来说,圣地考古家就有种种不同
的说法,但进进出出也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大祭司该亚法的房屋也是一个争议
的地方。由汲沦溪到耶路撒冷的上坡处有一所鸡鸣堂,可以俯瞰汲沦溪谷,1931
年天主教在该处建堂,认为是传说中的大祭司该亚法逮捕审讯耶稣之处(太二
六:57- 63;可一四:53-65;路二二:63-70;约一八:12-14),并且彼得在这□三次不认主(太二六:34;可一四:66-72;路二二:54- 62;约一八:15-18),
等到天亮鸡叫,彼得想起主的话,便出去痛哭。这就是鸡鸣堂的来由。

  由於考古队的发掘,更确定鸡鸣堂是建於大祭司该亚法的房屋上,他们发掘
出一套近乎完整的希伯来量器,一座石磨,一间地牢,一个庭院,另有仆人的住
所及拜占庭教堂的遗迹。在教堂的左边,发现一段阶梯似的古老脚印,这些脚印
被□定属於耶稣的时代,因这□是由客西马尼园去上城最近的道路,所以极可能
印有耶稣的足迹。

  但闪博士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大祭司的庭院,在目前锡安门附近阿美尼亚学
校内,那□才合乎当时的地理位置,所以当夜引我们走到阿美尼亚学校的大门
外,在那□我们再读经祈祷,然後闪博士对我们说:“今夜耶稣被囚在□面,一
定彻夜无眠,但你们如果能睡得著,便可以回去休息了。”闪博士说完了迳自离
去。在圣地相处一段时日後,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怪人,也只好见怪不怪了。
“看这个人”

  主耶稣在大祭司该亚法的庭院□呆了一夜之後,被送往彼拉多处去受审定
罪,据说当初彼拉多的宫殿在今天的锡安女修道院内;锡安女修道院是由一位从
犹太教改信天主教的法国人亚壹索.雷蒂斯柏神父所建造。
  雷蒂斯柏神父於1855年到圣城,在古老的艾琪.霍曼拱门前买下这块地,他
在1859年至1864年,建造了锡安女修道院,该院是为向犹太人传福音而建立的。
1931年至1937年葛德琳修女及敏施神父发掘该她,掘出了约翰在二千年前提及的
“铺华石处”,“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
石处’,希伯来话叫厄巴大”(约一九:13)这□是耶稣受公审的地方。彼拉多
将耶稣带到靠近安东尼亚门外等候的暴民处,让他们看看受了鞭笞的耶稣,说:
“看这个人!”就是在这□彼拉多洗自己的手,并将耶稣交给暴民去钉十字架。
   铺华石处,在耶稣时代是安东尼的庭院.耶稣就是从这□开始背上十字架,
走上苦伤道。被主踩过的铺华石路,都刻有沟痕,以防止马匹失足滑倒,上面还
有许多沟渠,以便将雨水引到地下的贮水池中,这□可贮存数百万加仑的水。

  在这些粗糙的石板上,今天仍可清晰的看出当日罗马士兵掷骰子玩游戏,以
处决囚犯的圆形图案,这种图案按十二星座分成十二份,他们用丢铜板决定点数
的多少,点数多的赢家,可以去戏弄待决的囚徒,为囚犯戴上王冠,穿上紫袍,
最後的赢家则执行死刑。故耶稣当日也很可能被兵丁们在这□戏弄够了,戴上荆
棘冠冕,披上紫红袍,然後才背上十字架向各各他出发。

安东尼城堡

  安东尼城堡是希律王重建第二圣殿时,将圣殿西北角的城堡重新整建扩大而
成,希律为了纪念他的朋友马可.安东尼而将该堡命名。据约瑟夫的记载,堡的
内部是一座设备齐全的宫殿,西边是一片铺设石板的广场,罗马军队用作训练,
游行及竞技的场所。

  主後70年城堡被彻底破坏,数世纪以来为沙砾所掩埋。目前在安东尼的遗址
上建有一间回教学校,一座是方济会修道院及一座锡安女修道院。方济会的修道
院内有两间教堂,一间是鞭笞教堂,替耶稣受鞭挞的地方作标志;当时的刑鞭上
带有倒刺钩,所以每鞭打一下,便会有一些皮肉被撕下来,而呈血肉模糊的惨状。另一间为判罪教堂,是主被宣判定罪的地方。

苦伤道

   当我走到两千年前的耶路撒冷的窄巷中,那些古老的石阶,那些曲折而阴
暗的巷弄□,好像仍然蹒跚著圣者基督的足迹,仍然散布著自创世以来最浓郁的
哀伤气息。

   在巷子□半圆形的拱门下,走著匆忙的观光客,与阿拉伯的向导,头上顶
著菜篮硕健的阿拉伯妇人,腰缠白带,身著褐色架裟的方济会士,以及戴著圆顶
黑帽,披著宽大黑袍,满腮於思的东正教神甫们。

  巷子的两旁是阿拉伯人的商店,肉摊上挂著整只的羊,一串串金黄色的圆
饼,以及挂得琳琅满目的纪念品的商店,每走几步便有一个阿拉伯人上来搭讪,
要做你的向导,或是阿拉伯小童向你兜售圣地的画片。在路旁的石墙上刻著一个
十字架,下面有一个光滑的小圆孔,想是经过无数朝圣者们用手触摸过,上面刻
了一个罗马数字的“八”,在这□主耶稣曾第三次跌倒在地上。凝视著这堵墙
壁,心灵感到极大的震颤,我低下头来,看著这曾经染红了主的血迹的石路,两
千年前那幕悲惨的景像,立刻呈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沉重的十字架,从主的肩膀上滑落,重重地击在石路上。他脸上流下
的血滴,是那些荆棘的刺造成的。血与汗迷糊了他的眼睛,他用两只手吃力地扶
著十字架的一端,努力想爬上最後几层石级,走到髑髅地的刑场。但他失败了,
他用尽了气力,他的双肩,都被十字架粗糙的木头擦伤了,露出了一条条的血痕。
罗马兵丁挥舞著带钩刺的皮鞭,每一个弧形,再造成一条新的红色的图案。他不
停地喘息著,想稍微停下来休息一下,但每一次短暂的停留,他的身上会再绘上
几条血的纹路。巷子的前後拥挤著一些欣赏的群众,他们哗笑著,赞叹著,残酷
的眼神,贪婪地饮著耶稣身上流下的血滴。而每个罗马兵丁挥舞一次皮鞭,群众
中便会爆出一片喝采声,使本已垂下的罗马兵丁的手腕,由於喝采声的鼓舞,不
能不再度抬起来,在半空中舞一个有力的花式,使重重的一击再落在主的背上。
一声声凄惨的呻吟,满足了两旁的观众。後面一群无助的耶路撒冷的妇女们,搀
扶著半昏厥状态的马利亚,每一声皮鞭的爆响,都好像抽打在她的心上。主耶稣
第三次倒下去了,他的手扑在石头上,他的膝盖碰在石头的棱角上,鲜血染红了
石阶,重重的十字架再由背上滑下来,砸著了他的臂和腿,接著是一片皮鞭的响
声和叱吆。随著皮鞭的脆响,窄巷中落下了一片血雨。耶稣努力挣扎著企图要站
起来,他的头一阵昏厥,又跌在地上。他再试著想爬起来,并用双手去扳动地上
的十字架,但他的一切气力都用尽了,再也无法移动它。耶稣匍匐在十字架上,
听任皮鞭交织著落在他的背上,腿上,好像无数条毒蛇在咬著主的身体。呻吟,
哀号,怒喝,哗笑,和妇女们的啜泣,在这窄巷中谱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悲惨的
交响乐。那些绝望的妇女们由啜泣而变成哀号了。耶稣却抬起头来,用镇静而慈
祥的眼睛看著她们说:“不要为我哭,当为你们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

第一站-"鞭打堂"
第二站-耶稣被定罪之处
第三站-耶稣第一次跌倒
第四站-耶稣遇见母亲马利亚
第五站-西门替耶稣背起十字架
第六站-Veronica抹去耶稣的汗水
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
第八站-耶稣安慰为他哭泣的妇女
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
第十站-耶稣的衣服被脱去及拈分
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十字架
第十二站-耶稣死在十字架
第十三站-耶稣的□首卸下来的地方
第十四站-耶稣被安葬的地方

  当初耶稣由彼拉多的衙门被判死刑,背上十字架开始走的一条路称为“苦伤
道”,这条路共有十四站,是耶稣稍作停留,或跌倒的地方,十四个站当中,九
个与福音记载有关,其馀五站是根据传统而设。头两站在安东尼城堡□,在巷道
上有七站,在圣墓堂内有五站。头两站的地点,如今盖了一座阿拉伯人的小学校,
旁边有一所教堂,□面有一个地下洞,据说是彼拉多衙门所在地。苦伤道中最著
名的就是第三站,也是耶稣第一次背著十字架仆倒的地方。那□有一处天主教的
受苦堂,也有一座纪念耶稣受苦的小型博物院,据说教宗保禄六世访耶路撒冷
时,特别在这□停留膜拜。我由博物馆中买了一个荆棘冠冕作为纪念。圣地的荆
棘有很长的刺,耶稣就是戴著这种冠冕而走上十字架道路的。每星期五下午三
点,方济会士们便引导信徒行过苦伤道,以缅怀耶稣的受难。

  我们的领像闪博士对传统的苦伤道也有异议,认为不可能是这条小路,原因
是他对耶路撒冷的城墙与主耶稣时代的位置图有不同的看法。虽然考古学家的看
法各异,但主为我们背负十字架走上各各他却是事实,当我沿著这条石头小路前
进,踏著纷□的阿拉伯人的足迹,走上这条上坡路,想到耶稣当日背负著沉重的
十字架,颠沛蹒跚在这条小路上,汗兴血滴流下来,滴湿了这条苦伤道,心情不
禁十分沉重。我实在不敢想像,我现在站立的地方,竟印著主背著十字架跨过的
足迹,而这些古老的石路上,曾沾著耶稣的血迹与汗滴。两千年来被多少朝圣者
踏过,而今天当夕阳抹在这褐色的石阶上,仍然鲜红如血。而我彷佛再听到了主
的哀号,喘息,以及群众的哗笑,皮鞭的脆响,与妇女们的啜泣…。

各各他山

   “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耶稣背看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
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约一九:17)

  圣墓教堂应该是朝圣者的第一个目标,是基督教最神圣的地力,因为在那□
主耶稣为人类钉十字架并且安葬。主被钉的地方原本在耶路撒冷城以外,“因为
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约一九:20)但在主被钉後十一年,希律
亚基帕一世在耶路撒冷建了一道新城墙,将各各他圈在城内(主後44年)。十九
世纪中叶,在邻近俄国招待所,圣墓教堂的东北处,发现了古代城墙的遗迹,在
圣墓教堂内也发现了犹太人的坟墓,更证明该教堂原在城外,因根据犹太律法,
没有人能葬在圣城以内。

  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一定曾为早期信徒尊为圣地,因主後135年,罗马皇
帝哈德良想消灭所有犹太教及基督教的纪念物,而在加略山及耶稣的圣墓上建了
一座献给邱比特的罗马庙宇,并且在伯利恒耶稣的降生地上也建了一座庙宇,想
藉此毁掉一切圣迹。但结果却适得其反,非但没有亵渎到圣地,反而留下了标志,
保守了圣地。二百年後,君士坦丁很成功地挖掘出基督教圣地。主後326年,哈
德良所建的庙宇,被君士坦丁大帝的母后海丽娜拆除,根据四福音的记载,她发
现加略山及耶稣的坟墓尚完整无损。君士坦丁大帝乃下令建造一座庄严华丽的教
堂於加略山及圣墓上,而由海丽娜督工建造。

  主後614年,这座宏伟的教堂毁於波斯人之手,摩狄斯托修道院长又重建小
型教堂,再於1009年被回教国王哈□发拆除。这次教堂的被毁,是导致十字军东
征的主要原因。1048年,康士坦丁.摩挪摩克斯又重新修复该教堂。十字军於1149
年征服耶路撒冷後,所建的教堂一直保存至今。圣墓堂虽历尽沧桑,但今天留存
的教堂,仍保持原教堂的主要轮廓。1825年,土耳其统治者下令将教堂分与六个
教会治理。

  由於分治的几个教会对整修圣堂的意见不能一致,故几个世纪以来,圣墓堂
一直沦於颓圮的状态中,自1936年到1944年,英国教会被迫用钢架支撑圣堂,以
防其倾倒,幸而1958年分治教会协调同意整修之方案。但到今天为止,教堂内外
仍然树著鹰架,似乎修建永无休止之时。

  圣墓堂内由於数个不同的教派分治,所以情形相当复杂,计有罗马天主教,
希腊东正教,阿美尼亚教会,科普替教会及叙利亚教会等,故崇拜的时间,语言,
仪式互有不同,使朝圣者颇感困惑,圣堂内部柱石纵横,吊灯处处,坛龛错杂,
很不容易理出头绪。加略山是一块突出地面约四十五□的巨石,亦名髑髅地,因
外观像触髅而得名。循一道石梯爬到上面去,山上有两间教堂,属於希腊正教者,
建於树立十字架的地方,属於罗马天主教者,建於耶稣被剥去衣裳及用铁钉钉十
字架的地方。但这两间教堂都在圣墓堂之内。巨石可由献给忧伤圣母马利亚的圣
坛及献与亚当的圣坛下面窥见。

   “在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
葬过人的。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
(约一九:41-42)

  耶稣的坟墓在加略山脚下,是由亚利马太的约瑟用石头凿成的,约瑟是犹太
公会的议士,也是主的门徒,但因惧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约一九:38),
约瑟所做的坟墓,是犹太富人所用的样式,由两间小室构成,前面是哀悼者的聚
会场所,第二间有一个用白石凿成的台子,用作安放□体。

  海丽娜皇后将耶稣的坟墓与其馀的山隔开,以免遭受破坏,但在1009年,终
於被回教国王哈□发哈根彻底破坏。目前在耶稣圣墓的遗址上,所看到的莫斯科
或圆顶纪念堂,是1815年由希腊正教及俄国教会建造的。□面有一个大理石台
子,为昔日安放耶稣身体的石台作标志,人们相信原来的石台就在目前的大理石
台下面。

   “受难节”的□晨,我们先到圣墓堂,再一次登临各各他,在主被钉的十
架下默祷,然後我们一行七人出发到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去沉思,这一天虽是假
定的受难日,但我们仍然禁食,只带了一壶水便踏上征途。这座山是联合国设办
事处的地方,当地人称它为The Mount of Evil Council——山上有一片松林,可以
俯瞰整个耶路撒冷,我们在这□静坐竟日,怀想耶稣的受苦。闪博上带来了一个
木刻的耶稣钉十架的苦像插在地上,据闪博士考证,主耶稣时代的十字架是T字
型的,人被钉的不是手掌而是手掌上面的臂部,因为手掌脆弱无法承担身体的重
量,而被钉的人,要在十架上挣扎几天才死去,今天挖掘出来的骸骨中,被钉死
者臂骨上有显著的铁钉锉出的痕迹,因为被钉者每次要呼吸时,身子都要提起,
而每提一次,臂骨便要被铁钉锯一条痕迹,所以十字架实在是一种酷刑。

   在山上的半日,我们除了读经,唱诗,祈祷外,只有默想。眼前的耶路撒
冷全景,正是两千年前主受难的地方。而松林间风声飒飒,针叶不时落在衣襟上,
间或有牧童赶著羊由林间经过,偶而也有一两声鸟啼,伴著我们几颗被痛苦啃蚀
的心灵。

(“耶稣的脚印”系列连载完毕)

翼报 eBaoMonthly.com - 第 22 期 ( 2006年 5月)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eID=e02214


--
好站推荐:jlovem的福音分享室~~^_^~~ http://groups.msn.com/jlovem/page.msnw
圣经预言、天堂阴间异象、个人见证、圣经科学见证、考古论证,基督信仰疑惑
解答、神创论VS.演化论,资料丰富、文章多多,快来看唷!^_^
好站推荐:圣经与世界了望台   http://bibletimes.netfirms.com/
http://noah.ccim.org/archive.nsf   左侧栏目有极多护教文章,包括驳方舟子集
--
┌—————KKCITY—————┐   □□  只要你通过身份认证 ~    □□
         bbs.kkcity.com.tw           免经验、五人连署即开班系板 
└——From:220.143.161.142    ——┘   □□  赶快为班上设个秘密基地吧! 
--
阅读文章: 第 438/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