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4937/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chanz.bbs@bbs.cs.nthu.edu.tw (晨星)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讨论] 麦子与稗子 发信站: 枫桥驿站 (2012/09/14 Fri 04:32:24) 近日又诌了一篇读经心得,麦子与稗子,谨呈请核 阅教正。谢谢 王柱恩习作 ................................................ 今日先刊王长老大作,明日会刊回应,请读者注意阅读。 ................................................ 耶稣对众人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 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了长芽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了。(太 13 ;24-27) 田是甚麽? 比喻中所说的田就是人的心,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田」。田地里可以种麦子 、撒稗子,人的心里可以种善、种恶。人种的是甚麽,收的也是甚麽(加 6:7 )。我们教会主日所发的刊物叫《耕心》,正是此意。 麦子是甚麽? 当初上帝造人时,是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创:1:27)。上帝的形像 就是上帝的本性,就是慈爱、公义、信实、圣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理、良知 。比喻中所说的麦子,就是上帝把他的形像放在人心里的好种(太 13:24)。 上帝希望人能活出他的形像,使他得荣耀。 稗子是甚麽? 在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太 13:25)。仇敌就是 撒但,撒但是与上帝为敌的(雅 4:4)。撒但在人亳无惊觉的时候,潜入了伊 甸园,用花言巧语诱惑亚当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路 22:5)。违背上帝的旨意就 是罪(约一:3,4)。比喻中所说的稗子就是罪性。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是撒 但将罪性植入人的心里。有罪性必有罪行,不顺服上帝就是人类的第一和最基本 的罪行。罪成了人的基因,罪从一人入了世界,众人就都陷在罪里了(罗 5:13 )。 稗子和麦子一同成长,最初二者难以分辨,到了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就显 出来了(太 13:26)。这比喻就是说,人在孩童时期,都是天真无邪,都怀有 赤子之心,忠厚老诚,显不出罪来,但及至年龄渐长,开始接触社会,罪性渐渐 显露出来了。 罪是甚麽? 依圣经所定义的,违背律法就是罪(约一 3,4),凡不义的事都是罪(约 一 5:17),或说「射不中的」就是罪。但是不信的人听了之後,可能一头雾煞 煞,不知所云,也不会承认自己是罪人。如果换一种说法,人不能否认,人生来 都有私欲、私心,人一切的恶行都是被自己的私欲引诱的(雅 1:14)。人谁敢 说自己没有贪财之心、贪名之心、贪权之心、贪色之心,谁敢说自己没有骄傲之 心,谁敢说自己没有为利己而说谎骗人。贪心是万恶之根(彼前 6:10)。贪心 就是罪。贪心引出来的行为都是罪行。人岂能否认自己不是罪人呢? 罪在人的心中成长菲壮,终与上帝分庭抗理,教唆人不顺服上帝,使人沦为 它的奴仆。从此,人的心里就形成了善恶之争了。保罗说:「在我肉体之中没有 良善,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 ,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罗 7:18、19)。 如何脱离罪? 人的心受到罪的污染,良心不安,常图自力离罪向善。古圣先贤也倡导「明 明德」、「诚意正心」、「存天理、去人欲」之道。但都是徒劳而少功。我们常 说的「人心不古」,似不正确,古人有谁不是罪人呢。从麦子里挑出稗子来,容 或可能,从心中去除罪性则是难上加难。王阳明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 贼难」。保罗自己拒恶无能,行善乏力,身陷痛苦深渊,自叹曰:「我真是苦阿 ,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 7:24)。事情在人或有所不能,但在 神则凡事都能(可 14:36)。所幸,保罗终於悟得了离罪之道,他说:「靠著 我们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 7:25)。 -- ******************************** 基督教网路传道中心」欢迎参观: 用滑鼠左键点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进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 ※ Origin: 枫桥驿站<bbs.cs.nthu.edu.tw> ◆ From: chanz @ 123-195-17-54.dynamic.kbronet.com.tw |
阅读文章: 第 4937/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