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阅读文章: 第 5643/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chanz.bbs@bbs.cs.nthu.edu.tw (晨星)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讨论] 由《成唯识论》统观佛教
发信站: 枫桥驿站 (2013/08/16 Fri 06:16:39)

    佛教,由佛祖释迦牟尼创立。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寂寞」。佛的意思,是觉者。所以佛教特重觉悟。觉悟就能成佛,不觉悟就是迷、就是众生。

    在释迦牟尼,印度有轮回的观念。这是因为印度处於热带,贫穷困苦。人的寿命较短,生死变化剧烈,因而有这样的想法。

    轮回共有六道,称为六道轮回。上三道是天、人、阿修罗;下三道是地狱、恶鬼、畜生。不休止的生死轮回,是痛苦的。

    佛祖体认到,人生生老病死之苦,因此大发慈悲(慈就是爱,佛家不喜用爱字,因为它含有牵扯的意味;而悲字就是怜悯的意思),悟出脱离痛苦、轮回的方法,来引导世人,这就是智慧,佛家特重智慧。

    佛家有三法印,这是佛家的特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灭。归结就是一切宇宙人生的现象,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佛法教我们要忘记自我,看破这变幻,那就没有烦恼痛苦。忘记自我到极点,就是一切杂念归於彻底的消灭。这样,就能让佛心出现,脱离烦恼、轮回,成佛、进入极乐。

    烦恼妄想,都是不必要的。因为一切皆空,都是幻影。世俗人都是自寻烦恼。

    另外,还有业力的问题。业,就是你所做的一切,包括好坏。这业,有一种力量,能推动你的走向。善业,走向美好;恶业,走向悲哀。人作了什麽,就一定会收什麽。这就叫作「因果报应」。但是我认为,这「因果报应」的定律,必有制定者、执行者,那就是上帝,绝不是自然而然的。

    因为以上的体认,所以有云:「诸恶勿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分顿、渐两大派。顿是顿悟、一下子就大大觉悟;渐是渐悟,慢慢地一步步增加智慧,功夫到了,最後也能大彻大悟。

    在《成唯识论》中,有一个图表,见於本师张起钧、吴怡的《中国哲学史话》259页。现在根据这张图表解说佛教教义:

    佛教分析人的认知能力,谓之「识」,又叫「根」。所谓「六根清净」,就是从此引起。

    第一识  眼  对应 色
    第二识  耳  对应 声
    第三识  鼻  对应 香
    第四识  舌  对应 味
    第五识  身  对应 触
    第六识  意  对应 法
      意识就是心,包括脑神经、及宇宙的心,有它,前五识才能发挥作用。

      往下,还有更深入的,即
    第七识  末那识(自我的精神意识、自我的人格、又叫我识)
       他所感受的山河大地,就是他所自创的。
    第八识  阿赖耶识,又叫藏识、真如、如来藏、佛性……这是物我的根源、宗教的境界。它是种子,与宇宙的主宰、根源相通。
      宇宙的主宰、根源,佛家称为真如。那是智慧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根源。但是既有莫大的智慧,怎麽会没有思想、意志呢?佛讲慈悲,怎麽会没有情感呢?有了思想、意志和情感,就是人格神,佛家又怎麽会说自己是无神论呢?

    图的右下角,是人的结构。藏识是在第七识里面,为了清楚,所以拉出在左上角。其中有物、有心,其性质与右上角的真如、佛,是二而一的。

    左下角,是山河大地、物质的世界。可以让个体感觉,也是由藏识所发出的客体。

    右中,人格的表现,有善、恶、无记(混、难分)。学佛者以此为基础,行善去恶,增进知识智慧,逐渐长进,使其本心,能与真如相合,则可以得成佛之结果。此之谓渐修。

    再由左上之藏识,藉著切断思想意识之流,进行顿悟。则杂念妄想瞬间消灭,而真心佛心立即呈现,而与佛、真如相通。此即禅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之业也。

    所谓切断思想意识之流,是说人在有意识的状态之下,脑筋里面的思想、杂念、妄想、烦恼,就像是河流一样,汹涌不断。这些都是妨碍本心与真如沟通的。而禅修的功夫,就是把这些杂念,藉著思维静虑,加以打消。杂念打消,则一切阻隔也不存在,人就可以直接与真如沟通,这就叫作顿悟、见性成佛。

    於此,我要指出,许多哲学家、道德家,都认为我们内在,有一个宝贵的东西,如佛之佛性。凭这个东西,就可以超升,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根据《圣经》,人内在的宝贝,终究不是至高、荣耀的上帝。人必须藉著耶稣基督的救赎,才能得到至高、荣耀上帝的生命,才有永生,才能超越,此外没有别的道路。

--
※ Origin: 枫桥驿站<bbs.cs.nthu.edu.tw>
◆ From: chanz @ 106.1.89.126                                  
阅读文章: 第 5643/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