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626/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Jack0.bbs@bbs.wretch.cc (知母、念恩、报恩),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佛教]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所讲之法 发信站: 无名小站 (Mon Nov 13 16:09:01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Spring!ctu-peer!news.nctu!netnews.csie.nctu!wretch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所讲之法 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二、寿命无常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 寿命无常之引导分七: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思维高僧大 德而修无常,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由众生共同的福德所形成的外器世界,四大洲、须弥山、天界以及坚固的铁围山等, 虽然可存数劫,但它们也是无常的,最终必定将因七火一水而毁灭。即此大劫毁灭之时, 从内情众生逐渐灭尽,到第一禅天以下将无有一个众生存在。之後将依次在天空中出现七 个太阳,第一个太阳烧尽一切树木园林;第二个太阳出现时,一切溪流池沼无馀乾涸;第 三个太阳出现时,一切大江河水全部乾涸;第四个太阳出现时,无热恼大海也乾涸;第五 个太阳出现时,外界深达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全部乾涸,随後逐渐乾涸两百由旬深、七百 由旬、一千、一万一直到八万由旬深的海水。剩下的从由旬及闻距开始最後连蹄印许水也 无馀乾涸;第六个太阳出现时,大地雪山焚毁;第七个太阳出现时,须弥山、四大洲、八 小洲、七金山19及铁围山全部燃烧成一团火焰。火焰向下旋绕,燃尽一切地狱之处,火焰 冲向上方烧燃梵天所有的空无量宫殿。此时光明天的小天子们惊恐地喊著:"如此大火燃 烧起来了!"老天子们安慰他们:"这大火以前也是烧到梵天后就退去了,不要害怕。"如 是七次火过後,二禅天便形成水云,大如轭木、箭矢般的暴雨从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犹如 盐溶入水中般地毁灭。如是七次毁灭过後,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冲起,三禅天以下犹 如风吹灰尘般地毁灭。这样,一百俱祗的四大洲、须弥山、天界容纳在一个三千界中,全 部同时毁灭,最後一切都变成一虚空。既然大千世界也有成为那样空劫的时候,那麽我们 这样的人身,犹如秋蝇,有什麽□常稳固的呢?故应诚心修持。 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从有顶以下,到地狱底层以上,所有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的。如《解忧书》云: "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如此有生则必然有死,从善趣天 界以下,从未听说或见到过某某众生有生而不死之事,即使是对死或不死产生怀疑也必定 无有。尤其在劫末时,我们生在寿命无常的南赡部洲之处,很快会死亡,因为从出生时起 便越来越接近死亡。寿命无有增加只有减少,而且死魔主一刹那也不停息犹如落日下的影 子越来越逼近,所以在何时何地死亡无法确定。也无法确定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 间不死。如《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如怙 主龙树说:"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人 们于安然的沉睡中,平缓地向内吸气向外呼气之间,也无法确定不死亡,所以睡眠时没有 死去安然醒来也应当感到希奇。因此现在我们这些人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要死亡,但因相续 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意念,所以执著常有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正在贪执寻求 今生的安乐、幸福、名誉之时,死主阎魔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突然来到,纵有 英勇的军队、强大的势力、丰富的财产、智者的辩才、美女的身色、宾士的良驹也都无济 於事。即便钻进一个无有缝隙的铁箱中,有数十万勇士手持锋利的兵刃,箭矛的尖端指向 外面围绕保护著,也丝毫守护不了遮挡不住。死主阎魔将黑索套在他的颈上,这时他只能 面色铁青、泪水莹莹、五体僵硬地被带到後世的道路中,勇士无法救护,大德不能吩咐, 饮食无法引诱,无有逃脱处、躲避处,也无有任何依靠者、救护者、亲友、方便和大悲, 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因此我们不应被懈怠、懒惰所控制, 而应诚心修持对临终决定有益的殊胜正法。 思维高僧大德而修无常 在此贤劫中,过去出世的胜观佛(毗婆□佛)、宝髻佛(□弃佛)等七佛20及其不可 思议之声闻、缘觉、阿罗汉众眷属,以三乘佛法利益无量的所化众生,然而现在只有释迦 牟尼佛的教法存在,除此以外诸佛都已趋入涅盘,教法也逐渐隐没。现在此教法中,各大 声闻、缘觉及其五百阿罗汉眷属众,虽然有许多已出世,但他们也次第於法界中趋入无馀 涅盘。此外,在印度圣地虽然曾出世具足地道功德、众多神通、无碍神变的结集经教之五 百阿罗汉及二胜六庄严21、八十大成就者等,然而如今已无一人在世,仅有记载他们出世 情况的传记尚留存於世。在藏地雪域,邬金第二佛广转成熟解脱法轮时,出世了君臣二十 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之後又涌现了旧派(甯玛巴)的索宿努三师22、新派 的玛尔米塔三师23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他们大多已获得了成就的果位,四大自在 ,示现有实变为无实、无实变为有实等离奇之神变,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土不能压、不 堕险地,远离了一切四大的损害。 例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尼泊尔的尼祥嘎达雅山洞中禁语而住时,来了许多猎人问道: "你是人还是鬼?"尊者没有回答,只是直视虚空而安坐。他们首先向尊者射了许多毒箭但 没能射中,又把尊者拖到水中、丢下深渊。然而尊者依旧返回到原地安坐。他们在尊者的 身上堆积木柴点火,火却不能燃烧。虽然曾出世了许多象这样的大成就者,但最终一切都 显示无常的本性,现在仅有传记留存而已。我们这些人以往昔恶业为因,为恶缘之风所吹 动,由恶劣习气相联结,心的相续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净肉身,无法确定此虚假的身相于何 时何地毁灭,因此从现在起三门应当精进修善。 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寿命长达数劫、具足威光的诸天人和仙人也不能摆脱死亡。如世间的尊主梵天、帝释 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寿命可住多劫,身高可达一由旬24及闻距25,并且具有胜过日月 之威光,但他们也无法摆脱死亡。《功德藏》云:"梵帝自在转轮王,无法摆脱死魔主。" 此外,具有五种神通的天人及仙人,虽然以神变力可以行走於虚空中,但最终他们也无法 摆脱死亡。《解忧书》云:"大仙具五通26,能行於虚空,然而却不能,诣於无死处"。人 间也是同样,财势极高的诸转轮王、印度圣地的众敬王延袭下来的统治南瞻部洲的不可思 议的国王、还有三巴拉王和三十七赞扎王等印度东西方地位显赫、财富兴盛的许多国王虽 已出世(,而今却无一人在世)。 在西藏雪域,自从除盖障菩萨的化身国王涅赤赞普27以来,已出世了天座七王、地贤 六王、中德八王、初赞五王、幸福期十三代、极乐五代等(现在都已逝去)。法王松赞干 布(观音菩萨的化身)时期,上至尼泊尔下至中国境地以上国王皆以幻化的军队征服;天 子赤松德赞(文殊菩萨的化身)在位期间,统辖了南瞻部洲的三分之二;法王热巴坚时, 在印度□河边竖立一铁碑,作为印度与西藏的界限,并且征服了印度、中国、格萨、达苏 等许多国家作为附属国,之後每逢新年宴会,各国使臣需在同一天内聚会拉萨城、进贡等 等。虽具如此之威力,然而现在这些也都成了历史记载,除此之外无有任何留存下来。若 思维上述道理,那麽我们现在的住房、受用、眷属、权势等虽然自以为比较善妙,但与前 人相比,则如同蜂巢一样。所以应当观修:这些无有任何□常稳固的。 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总的思维劫之增减也是无常。在往昔最初劫时,天空无有日月,所有的人全部是自身 发光,他们以神变在空中行走,身高可达数由旬,以甘露为食,幸福美满可与天人相媲美 。然而由於众生的烦恼和不善业的缘故,人们的各种福报逐渐衰败,变成了如今这种状况 。现今人们的烦恼也是越来越粗重,所以福德越来越减弱,寿命越来越短,最後至人寿十 岁时,各种疾病、战争、□馑等灾荒恶劫盛行,南瞻部洲的大多数众生也将濒临灭绝。仅 剩下少数众生,弥勒菩萨所示现的化身为他们弘扬断除杀生的妙法,此时人们的身高为一 肘左右,人寿增为二十岁,尔後逐渐增至人寿八万岁时,怙主弥勒菩萨出世,示现成佛转 大法轮。这样反复增减满十八次以後,一切众生的寿命达到无量岁时,有胜解佛28出世, 其住世寿量是前面贤劫千佛寿量的总和,饶益众生的事业也等同於千佛事业的总和,最终 此劫也会灭尽。所以观察劫之增减也不离无常之本性。 分别观察四季之转变也是无常的:夏季时,所有的草地一片青翠,雨水犹如甘露般普 降,一切众生也享受著幸福安乐的生活,百种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绚丽多彩犹如天 境;秋季时,瑟瑟的冷风将绿野变成黄色,所有的花草也渐渐枯萎;冬季时,地冻如石, 结水成冰,寒风凛冽,虽然于许多马路29寻找也得不到象夏季时生长的一朵鲜花。如此夏 季、秋季、冬季、春季的变异等次第出现,前前的一切显现,将变成另外的情形,这些都 是无常。并且对於昨天和今天,今天早晨和今天晚上,今年和明年等若善加观察,这一切 也是无常。所以说无论何事何物都没有恒常、可信、稳固的。尤其我们曾住过的城市、村 落、寺庙等皆旧貌换新颜;从前财富圆满兴旺发达之人,现在沦落衰败甚至家破人亡;昔 日贫穷羸弱之人,如今成为财力具足的人,这些都不离无常的本性。我们生活在一个家庭 中的人也是如此,历代宗亲都逐渐死去,现在只剩下他们的名字而已,同代兄弟姊妹等也 有许多已故去,时过境迁,此时我们丝毫不知他们转生在何处。许多人昔日虽财势圆满犹 如人间之庄严30,而今只有名字留存。现在具足财富权势、为众人所□慕之人,明年的此 时或下个月还在不在世谁也不知道,甚至自家牲畜圈□的牛羊狗等,以前已死去多少,现 在又剩下多少,若观察,诸如此类的一切法最终都不离无常之本性。百年以前在世的人们 现在均已死亡,现在南赡部洲所有的人百年之後也将无馀死亡。所以内外器情所摄的诸法 都无有恒常坚固的,即是所谓的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 生际必死:凡是亲怨、苦乐、贤劣及一切分别念也都是无常的,无论何人,即便是高 如天空、厉如霹雳、富如龙王、美如天仙、□如彩虹,死亡突然到来之时,也无有刹那的 自在,只能裸体空手离开人间。虽对财产、亲友、眷属、部属、弟子、仆从、饮食等一切 受用依依不舍,此时也只能舍弃,犹如从酥油中抽出毛发一般独自而去。纵然是数千僧人 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个弟子,即便是数万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个仆人,哪怕是执有南 瞻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也无法带走一针一线,甚至自己所珍爱保护的身体也要舍弃。有些 人虽然活著的时候身著绸缎、口饮茶酒、身居高位、美如天人,但他们的身体死後也只是 一具□体,东倒西歪地放在那□,令人见而生畏。如米拉日巴尊者言:"见而生畏之□体 ,本为现在之身体。"死後,用绳子捆绑,用布幔遮盖,以土石垫靠,将其碗扣于枕边( 藏族民俗,即将死者生前使用之碗扣於其□体枕边),无论活著时如何可爱端严的人,此 时都将成为悲惨至极、令人发呕之处。以前在世时在层叠舒适的床上身穿温暖羔皮,头枕 柔软皮毛,甚至睡觉醒後稍有不适,就要左右翻转。但死後,只是在身下垫上一块石头或 者草坯,头上布满灰尘。现在有些一家之主认为:如果我不在了,我的家人将挨饿受冻而 死,或者被怨敌所毁,或为大水溺死,因现在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财富和幸福都是唯有依靠 我才得到的,所以他们不能没有我。但这些人死後,他们的□体仅是被亲友火化或投到水 中,或者丢到□陀林,尔後他的亲人便心安理得了。死亡时无有任何伴侣,只有自己一人 独自漂泊于中阴界,所能依靠的只有正法。所以从现在起应当再三思维尽力精进修持正法 。 积际必尽:同样一切积聚终将散尽,即使统治南赡部洲的国王也有沦落为乞丐的时候 。许多人上半生受用圆满,下半生一切财产受用耗尽□饿而死;虽然有的去年拥有数百头 □牛,但遭到大雪或其他灾难,今年沦为乞丐;昨日地位显赫、财富圆满的富豪,被仇敌 摧毁,今天成为乞丐等等有许多我们亲眼目睹的实例。受用财物不可能常有,所以应当反 复观想思维而广施财物。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终将分离,某地的大市场或大法会虽然集聚了来自四面八方、成 千上万的人,最终他们也将各奔东西。虽然现在师徒、主仆、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 妻等和睦相处,但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分离。若突然出现死亡或暂时的恶缘,则立即会 分离。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现在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这些人不久必将分离,所以互 相不应嗔怒、争吵、斗争、发生矛盾等,应当思维不一定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 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应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如帕单巴尊者言:"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 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31。" 堆际必倒:一切修砌成的建□都将倒塌,昔日,兴旺发达的城市和寺庙都有贤德之士 管理和主持,但如今仅留存下遗址,并已成为鸟窝雀巢。如天子赤松德赞时期,由幻化工 人32修建、邬金第二佛(莲华生大士)开光的桑耶33三层宝顶宫殿也遭受火灾,毁於一旦 。法王松赞干布时,如尊胜宫34般的红山35宫殿,如今连基石也不存在了。我们对现在如 同□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庙等如何珍爱耽著又有何用呢?所以应象噶举派诸前辈高僧的 传记中所说的那样:"背井离乡,奔赴异地,居住岩洞,与野兽为友,完全舍弃衣食名誉 。"尔後彻底依止噶当四依处,即:心依於法,法依於贫,贫依於死,死依於乾涸之壑。 我们应诚心观修此圆满四法。 高际必堕:英勇无比、极具权威,如我乳轮王是统治四洲的金轮王,并主宰三十三天 ,与帝释天王同坐一座(处於同等地位),能战胜阿修罗,但最终也堕落于地上,於一切 欲望未满足中死去。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国王、教主、尊者身边的眷属、地方的官员等,所 有具有权势、地位的人也无一是□常不变的。可以见到去年给他人判刑的官员今年却成了 阶下囚的现象,因此,无有恒常地位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应当诚心修持能获得无有衰败、 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果位之正法。 同样亲怨也是无常的。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去化缘,看到一施主怀抱著儿子,津津有 味地吃著鱼肉,并且用石头打了正在啃食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那条鱼是施 主父亲的转世,那条母狗是他母亲的转世,前世杀害自己的仇人转生为他的儿子来偿还宿 债。观察後尊者说了这样的偈颂:"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 ,轮回之法诚稀有。"可见此生许多人虽然成了自己的主要仇人,後来也会变成朋友,互 相交亲,关系异常亲密。虽然是父母兄弟,有些却为了微薄的财产受用而心生嗔恨以致互 相残害。虽然是家人或亲戚,但也有因暂时的琐事之故而成为仇敌甚至互相残杀。所以一 切亲怨都是无常的,应当反复思维以大慈大悲心爱护所有的人。 苦乐也是无常的。许多人上半生富裕快乐下半生穷苦潦倒;也有上半生痛苦下半生幸 福;又有许多上半生为乞丐而下半生变成国王等。譬如:米拉日巴尊者的伯父,上午(为 儿子)迎娶新娘大摆喜宴,下午房屋倒塌而痛苦哀嚎的悲惨情形也是无法想像的。然而为 求正法所作的苦行,虽然暂时感受了许多痛苦,最终将获得无上的安乐,就象往昔出世的 诸佛以及米拉日巴尊者等前辈们那样。有些虽然以造恶业而积累受用、获得了暂时的快乐 ,最终也将会感受无边的痛苦。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降了七天的粮食雨,接著降了 七天的衣服雨,之後又降了七天的珍宝雨,最後降下了土雨,所有的人被埋於土下,死後 转生到恶趣。因此说苦乐是无常的,不要患得患失,对於此生世间的一切幸福受用应如丢 唾液般的舍弃,应当至诚观修,追循诸佛前辈们求法苦行、策励精进、备受痛苦的足迹。 贤劣也是无常的。虽然许多人从世间方面而言能言善辩、知识渊博、机智勇敢,但也 有衰败之时。此时往昔积累的福德已经耗尽,思维颠倒,做事不顺,常受他人挖苦,自己 遭受痛苦、备受众人欺侮,以前仅有的少分功德耗尽後,已是一无所有。许多人以前无有 智慧,见识浅薄,又被他人称为狡猾、虚诳者,後来获得财富,受用圆满,别人也很信任 ,将他看成是贤善和见多识广之人。正如有谓:"狡者年老成主人。"从出世间法方面而言 ,有这样的俗话:"具证年老求学问,舍士年老积财物,法师年老成家长。"许多人虽然上 半生是抛弃一切世间琐事的舍事者,下半生却努力积聚财物;也有上半生是为人传法的阿 □梨,下半生却成了猎人、窃贼或强盗;还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净的戒师,下半生却子嗣 成群。反之,也有些上半生唯造恶业,下半生唯一修持正法而获得成就,或者虽未获成就 但已入佛门,死後往生清净刹土。所以现在的贤劣只是刹那的显现,无有任何是□常、稳 固的。有些人自己偶尔生起一点点出离心和厌世心,只是表面上修行相似之法,世间人也 因此认为他是贤善的,後来又有了施主和弟子在足下恭敬顶礼,这时他们自己没有详细观 察自相续,反而真的认为"我已如何如何了……"生起傲慢心,一切行为一反常态,认为" 我什麽事都可以做了",这真正是著魔了。 在未断除我执、未生起无我之智慧、未得到圣者果位之前,贤劣的显现都是无常的。 所以我们应当□时修习死亡无常,观察自之过失,□常处於低劣位,生起出离厌世心,三 门调柔不放逸,一切有为观无常,思维轮回之痛苦,□时处於强烈的信心和深深的厌离心 之中。如米拉日巴尊者言:"无人山谷岩洞中,□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 坚信永不离。"应当如此修行。否则,这些暂时的分别念是无常的,无法确定将来变成怎 样。从前有一人,亲友都变成了仇敌,後来他入了佛门并修行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唐巴比丘 ,风心获得自在,可以在虚空中飞行。一天,他供施食子时集来了许多鸽子,他想:如果 我有这样庞大的军队,就能够消灭那些敌人。因当时的恶念没有转为道用,後来他还俗成 了军队首领。 同样,暂时以上师和善友之助缘,虽获得修法的良机,但凡夫的想法是无有恒常可信 的,所以应当日日不断专注修法,活到老,修到老。如是思维各种喻义,应深信上至三有 之顶下至无间地狱之间,无有丝毫□常稳固的,都是迁变增减的本性。 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有出生就必定会有死亡,但死的方式、死缘和死的时间是不定的。 即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以何因缘死亡谁也不能确定。於此世间,生缘很少,而死缘 众多,如阿□黎圣天(圣提婆)说:"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如火、水 、毒、险地、野人、猛兽等等死缘很多,生缘却微乎其微,而且生缘中自足所需的衣食等 也都将成为死缘,食用有毒的食物或者虽然无毒暂时为有利於身体而食用却变成毒物,或 者不适应中毒36而成为死缘的也有许多。尤其当今时代,有许多人过分喜爱肉食,肆意食 用血肉,因此似乎没有不染上"玛敦"病或"夏珍"病的37。此外由於饮食不当,患肿瘤、涎 分、水肿病而成为死缘的也不计其数。为追求财富和名誉等而奔赴杀场,或遭遇凶猛野兽 而被吞食、随意渡水而被溺死等成为死缘的不可胜数。 此外,因死缘多种多样所以死期不定。有些在母胎中便已死亡,也有些刚刚出生就死 了,还有些刚刚学会爬行就夭折,也有些在壮年时死亡的,有些是衰老而死的,有些是因 未及时治疗而死的;有些因长期患病卧床不起於瘦骨嶙峋中死去并且死不瞑目,也有很多 患了"洞特"病38的人在食物还未吃完、话还未说完、事情还未做完中死去,还有些自杀而 死。在以上无数死缘之中,生缘却如风中残烛,极其稀少。也许现在死亡就会突然降临, 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傍生(有些湿生、化生的有情死後立即投生) ,所以应当诚信死期无定、生处无定的道理。 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于时时刻刻唯一观修死亡,并且观想行、坐、卧等一切行为都是此世最後的行为,口 中所言、心中所想也是如此。如果去其他地方也观想将客死他乡而没有重返故土的机会。 走路或者在台阶上休息时也想可能死於此处。无论坐在何处也都应观想可能死在这□。晚 上睡觉时也要想今晚会死在睡觉的地方,无法确定明天是否还活著。早晨起床时也要想: 在今天当中也许会死,无法确定今晚还有睡觉的机会。当诚心殷切地观修死亡。从前,噶 当派的格西们在晚上睡觉之前常思维:不知道明天早晨还用不用生火。因此他们常不盖火 39并且碗也是扣放的,一切时分中唯一对死亡生起信解。我们也应象他们那样修行。 但仅仅修习死亡不定还不够,因为临终时只有正法有益,所以应当□时不离正知正念 ,并了知轮回一切事物皆是无常、无有实义而应策励修持正法。本来身心的暂时组合就是 无常的,所以不应该把假合的身体执著为我。路上行走为无常,故当如理如法行(《汇集 经》云:唯看一木轭,行走心不乱);所住之处为无常,故当意念为净土;饮食受用无常 故,当以禅定为食物;床上睡眠无常故,迷乱修为光明梦;财物珍宝无常故,应依圣者之 七财;亲友近邻无常故,当于静处修出离;名誉地位无常故,应□处於低劣位;言谈话语 无常故,当勤念咒与诵经;信心出离心无常,故应坚定立誓言;思维分别念无常,应具贤 善之人格;验相证悟无常故,当至法界之尽地。此时了脱生死已,获得欲死之把握,已获 无死之坚地,如鹰翱翔於虚空,死亡到来无所惧,自彼时起无需修。如米拉日巴尊者说: "吾初畏死赴山中,数数修行死无定,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无等塔波仁波 切说:"初时害怕生与死,需如鹿子逃出笼,中期死亦无遗憾,当如农夫勤耕田,最後内 心得安乐,应如伟人成大事。最初无暇思余事,应如箭中人要害,中期无散中修行,当似 死独子之母,最终了知无所为,如敌赶走牧童牛40。"在未生起如是定解之前应唯一观修 死亡无常,世尊也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 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犹如众迹中,大象迹最胜,如是佛教内,所 有修行中,唯一修无常,此乃最殊胜。"又如《毗奈耶经》云:"我之眷属中,犹如妙瓶者 ,比丘舍利子,及目犍连等,於如是百人,供斋与供物,不如一?那,忆念有为法,为无 常殊胜。" 有一居士问博朵瓦格西:"若专修一法,修何法最为重要?"格西说:"若唯修一法, 无常最为要。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为勤修善法之缘,最 後也有助於证悟诸法等性。又倘若修行无常,最初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作为舍弃贪诸 轮回之缘,最後也有助於趣入涅?之道。又最初生起信心因,中间精进作为缘,最後生慧 为助伴。又若修此无常,且于相续中能生起者,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修法之缘, 最後有助於证悟法性。又倘若修行此无常,并于相续中能生起无常之念,则初为盔甲精进 之因,中为加行精进之缘,後可成为无退精进之助伴。"帕单巴41格西也说:"若于相续中 ,生起此无常,初为入法因,中为精进鞭,最终能获得,光明法身也。所以,相续中若未 生起真实无常之念,仅仅在表面上求法、修法,最终将成为佛教油子42之因。"单巴仁波 切又说:"西藏修法者之中,无有一人修死亡,亦未曾见谁留世。身著僧衣喜积财,岂是 供养於阎王?收藏一切妙财宝,岂非企图暗地中,贿赂供养地狱卒?若见西藏修法者,不 觉仰天哈哈笑!谁具广闻我慢高,修行好者积财宝,谁依静处多散乱,谁离故乡无羞愧, 彼为形象修法者。彼等喜爱造恶业,虽已见到他人死,然却不知自将亡,如是此等修行人 ,首先应当呵责之。"所以,观修无常是开启一切修行之门的前行。 一居士问博朵瓦格西消除恶缘的窍诀。博朵瓦格西回答说:"汝当多思死无常,若心 生起定死亡,净除罪业无困难,修持善行无困难。倘若在此基础上,汝多修持慈悲心,于 自相续能生起,利益有情无困难。倘若在此基础上,多修诸法实相空,于自相续能生起, 清净迷乱无困难。"如果于自相续中能对无常生起定解,则能够彻底舍弃对今生世间一切 事物的贪执,犹如呕吐症患者不愿取油食一样。我的至尊上师(如来芽尊者)也再三说: "我虽看见世间上的那些最高贵、有权威、极富裕、具美貌的人,但对他们不起□慕之心 ,而注重前辈高僧大德的事迹,这是自己的相续中生起了少许无常定解的缘故。因此,我 除了无常以外没有其他更殊胜的教言传予别人。" 那麽在相续中对无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喀喇共穹格西那样。格西在後 藏的觉摩喀喇山修行时,岩洞口有一荆棘丛,常常刮到他的衣服。开始他想砍除,但转念 一想:唉,我也许会死在此岩洞中,不知能否再有出去的机会,唯有修持妙法为要。所以 一直没有砍除荆棘丛。再出洞时又想:不知道能否再返回此洞。这样在此洞修行了多年, 最後格西已经获得成就,仍然没有砍除荆棘丛。此外持明无畏洲有一秋季七月(藏历)沐 浴的水池没有阶梯,进入时很困难。弟子问他:"是否应在此修一阶梯?"他回答:"不知 明年有没有再於此沐浴的机会,那麽费事有什麽用呢?"他对弟子经常教诫无常之法。所 以,我们也应如此修持,相续中未生起定解之前,加行发心,正行以各种方便调正自心, 乃至在相续未生起真实无常之前反复修持,後行以回向印持。之後追循圣者前辈的足迹, 尽力精进修持。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 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 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 寿命无常之引导终 图:寂天菩萨 出处: http://www.zhihui.org/browse/mulu/mulu_dymqxydw.htm -- 怨敌对我们很有益处, 他们给我们机会学习容忍、宽恕与耐性。 -- 达赖喇嘛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8.202.59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218-168-202-59.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6/11/13 16:09:01 从 218.168.202.59 修改这篇文章 |
阅读文章: 第 626/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