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817/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Jack0.bbs@bbs.wretch.cc (知母念恩),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佛教] 科学时代中何以选择佛法 发信站: 无名小站 (Thu Dec 14 13:58:39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netnews.csie.nctu!wretch 科学时代中何以选择佛法 日常法师 讲述 弟子如俊 整理 真正的选择,必须经过理智去做严密地观察、对比、思惟、判断。任何一件事皆有其 长处与缺陷,於其间谨慎思辨、两害相权取其轻,方能产生真正的选择。 怎样去界定「选择」 生在今日的现代人,大概不会怀疑自己没有选择的能力与机会。小至买一件衣服,乃 至配偶、学校、职业等较大的人生决策,可以说,对大部分的人而言,都会觉得这些是自 己去选择的结果。然而,当我们愿意冷静下来,作深入的反省与检查时,可以发现:在许 多重要的问题上,我们很少让自己真的去作「选择」。 以我自己为例,四十多年前,考进大学,决定念土木工程,这个决定其实是因为父母 告诉我要这麽做。当时的社会潮流重视科学与科技人才,父母也随著潮流要求我,於是自 己就做了这个决定。如今的环境又和四十年前大不相同,商业极度发达的社会里,到处充 斥著增长「我」、膨胀「我」、放大欲望、刺激消费的资讯,人在其中,也不自觉地跟著 物欲盛行的潮流走,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能做的我也可以做,大家都追求的东西,自 然而然就成了我的目标。仔细思察,这些都不能被称为「选择」,而是根源於「情绪」。 真正的选择,必要经过理智去做严密地观察、对比、思惟、判断。任何一件事皆有其 长处与缺陷,於其间谨慎思辨、两害相权取其轻,方能产生真正的选择。而这样理性严整 的选择过程,并不只是用来做吃、穿、玩、乐这一类和生命本质无关的决定。近年来,愈 来愈多的证据显示,除了这一生的经历之外,人的潜意识中还储存了大量的前世的记忆; 同时,对濒死经验的研究也显示了,死後的生命,依然存在。这些发现,都印证了佛所宣 说的真理--生命是无限相续的。 无限的生命里,唯有透过学习,我们才能找到方法,逐步地改善自己,离苦得乐,也 藉此寻找我们生生世世生命延续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为自己相续不断的生命,安 立一个崇高的目标,而这崇高目标的安立,必须经过严密的学习,不断地选择,而後才能 安立。 现代科学与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科学方法的特色 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所涉及的领域也一直不断地在扩大,可说是已经全面地从各种 不同的角度影响著人类与整个世界。任何一种学问,之所以能被称之为科学,主要是在於 它采用了所谓的科学方法。通常科学家先就其对现象的认识,安立了一组假设的命题,由 此假设,依严谨的逻辑或数学推理,形成理论,而後进行实验与资料搜集,并将实验观察 所得的资料作系统化的分析,将资料上所呈现的结果与理论比对,若产生矛盾,则原先安 立之假设的命题,就无法成立,应予修正;若二者不相违,则代表原先安立之命题,在尚 未有与之抵触的新事实被发现之前,容许被保留。 这套方法显示了科学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不断修正、不断进步的特性。同时,以科 学方法得到的知识,以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无论是所研究的对象,或者是研究的结论 ,都可以藉助观测的工具,直接或间接地被人类观察到。第二,观察实验所得的结果,虽 然取自小□围的样本,却对同性质大□围的事物,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第三,依科学方法 所得到的知识,任何人皆可以透由相同的方法予以重覆实验验证,得到相同的结论。 在今天,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乃至文化、传播、娱乐都离不开现代科学与科技 的各种产物,其无远弗届之力量,远超过过去人类的想像,并且仍然继续不断地在增长。 如果我们将「教育」定义为「经验的传承」,那麽,这个时代人类社会的教育主流,可以 说完全由科学所主导。 现代科学与科技带给了我们什麽? 从最切身的经验出发,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现代科学与科技提供了人类物质受用的种 种便利。再更深入思惟,现代科学以其独特的观察求证方式,发展了种种精密细致的观测 方法与观察工具,大幅地拓展了人类有限的感觉与观察的经验。 然而,现代科学与科技所带给我们的,是颇为复杂的影响。随者科技的进步,人类在 农业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长,然而随者大量农药、化学肥料被使用的同时,土壤严重 地酸化、毒化,大地原有的生命力被扼杀,各种因为饮食而起的难治病症威胁著、折磨著 人类的身心。原本人与土地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变成了榨取与互相伤害。大量的工业废 弃物流入了河川、海洋,无法被地球吸收化解,又随著饮食、呼吸进入人体,继续毒化我 们乃至下一代。温室效应、臭氧层破洞、雨林的迅速流失、万年不坏的大量垃圾等种种严 重的环保问题,正是人类藉助现代科技文明的力量,为自己带来的严重的苦果之一。 现代科学挟其雷霆万钧之力,在物质文明的发展,取得了高速的成长,相形之下,人 类精神层面的提升,就显得落後太多。面对人生离苦得乐的问题,古人知道问题的核心在 内在心灵的开启,而我们精神生活的能力,要靠长年累月的体验、学习,逐渐累积出可以 受用的经验。今天我们的知见受到科学的深度影响,倚靠著科学在物质世界所展现的强大 力量,将苦乐问题的解决,错置於外在物质层面的努力,治丝益棼,衍生了更多无法解决 的难题。 约翰罗彬斯在其所著作的《新世纪饮食》一书中,曾经举过一个发人深省的公案。早 期的实验结果显示:摄食动物性蛋白质的老鼠,长得比较快。这使得大众愿意去接受动物 性蛋白质比较优异的假设。肉类与乳制品工业也以此结论,作为促销宣传的重点。然而後 来的发现,却显示:虽然肉食的老鼠成长得比较快,可是也死得比较早,并且身上还会出 现许多素食老鼠不会有的疾病。 无可否认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两种型态的成长,一种是内在精神生命的成长, 另一种是物质肉身的成长。精神的成长提升,相较於身体的成长,显得很缓慢。如同前面 提到的公案所启示的,我们应该选择让物质的进展加速发育,提早死亡?还是选择点滴累 积而能不断增长、始终不失的心灵成长? 无可讳言地,现代科学文明所衍生的种种问题,也可以透由科学方法去研究、观察。 然而,当我们抉择是否仍然要如同以往,倚靠现代科学与科技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时, 必须先仔细地检查:科学方法是否本身即有其局限性?而这些局限,能不能帮助我们突破 眼前人类和科学互动所产生的困局? 科学方法的局限性 对於现象所呈现之果与形成现象之因,科学自有分析其脉络关系的方式,一般而言, 「控制变因」是其特色。实验室中,在人为控制的独立环境里,其他的因素被限制在固定 的□围,而逐次地观察某一个单一因素变动对整体结果的影响。在这种分析方式下,所呈 现出的因果过程描述,有明确的数量关系,易於掌握、应用。而其缺失在於:这种将因素 彼此间的整体性割裂的分析方式,无法传达出整体因缘相互配合而逐步产生果相的实质过 程,只适用在简单的试验,人类中如经济学,无法试验,只能想像,一旦离开了实验室, 想要以科学方法去认识、分析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互动时所产生的种种现象时,往往谈 不上对真相的掌握。 依照佛法的观点,一切事物形成的背後,皆有极其微细深邃久远之缘起,而因缘相续 流转的过程,也是从无始的过去直到现在,而延伸到不可尽的未来。因此,观察认识的□ 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科学的分析方式,往往受限於人类有限的经验,只就可 观察、可掌握的,眼前有限的时空□围去找现象的形成原因。这样的认识与分析所得的结 论,实际去付诸应用时,便会产生许多科学本身无法预期,无从事先避免的副作用。 例:如同我们在前面提及的农药与化学肥料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原先为了对抗病□害 与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而发展出了种种化学药品,的确也达到了所预期的目标,然而由此而 产生的严重副作用,是经过了几十年的长期积累,才逐渐被察觉。 此外,科学昌明的今日,对如何去认识种种现象的问题,发展出各种不同的精密观测 技术与观测工具,人类也藉此大幅增长了对许多局部现象的深入了解,从而不自觉地以科 学的观测工具,作为衡量宇宙真相之绝对的衡准尺度。本世纪初物理学家海森堡所发现的 「测不准原理」,就明确地指出了科学的观测方法无可避免的局限性。 质量极小、速度极快的电子,欲对之观察,必须将光子撞击电子後的反射予以接收分 析。然而,电子在受到光子碰撞的当下,原有的运动状态,即已改变。测不准原理揭示了 一项事实:能观察的工具和所观察的现象,彼此间有著明显的相互作用。依之所得的观测 结果,并不能就此被认定为现象的真实描述,事实上,也永远达不到究竟真实的观察。 更深一层来看这个问题,尽管科学有许多精密的仪器,但是仍然要「人」去做观察, 而我们倚之作为衡量外境之尺度的,是我们的认识作用。就如同测量一个东西的长度,我 们会选择□钢尺而不是用橡皮筋做的尺,因为後者本身就有太大的变动,或长或短,如何 能作为衡量的标准?人的认识作用,本身就如同橡皮筋做的尺,随时会因为身心内外种种 不同缘起的变化,对同样的境,产生不同的认识。 那麽,我们是不是永远也不可能去了解宇宙万物以及自身生命的真相了呢?既然如 此,又遑论无限生命中如何改善自己,解决自身的苦乐问题?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科学的 局限,从这样的了解去看佛法,正可以显示出佛法不共的殊胜,以及佛法所能带给我们的 无穷希望。 佛法不共之殊胜 依智不依识 佛法中对宇宙人生真相的观察,并非藉助於精密的科学仪器。在观察的过程中,能观 者为我,所观者为对象,亦有其独特的观察方法。此中最根本的原则,即是「依智不依 识」。「识」就是我们的认识作用,始终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智」则并没有离开我 们的认识作用。佛法帮助我们藉由正确的方法,将认识作用逐步调整到不受外界客观环境 的影响,使此「认识」之功能,调整净化成直观的「无分别智」,一如明镜显现一切事物 的根本,诸法实相皆能如其本然显现,而没有之前凡夫认识作用的扭曲,亦称之为「根本 智」。这种心识的绝对平稳状态,只有遵循佛法,透过闻、思、修,按照戒、定、慧,依 一定的次第,渐进学习,步步提升,而後才能获得。相较於此,世间所有的学问,所无法 彻底改变的,是凡夫的认识作用--橡皮筋式的衡准尺度。 法本身有其质、量、次第,要想修学而上,必须要有有经验的过来人的引导,所以佛 法中强调好的老师绝端重要。 依循最圆满完整的经验--佛陀的体悟 关於前述凡夫的认识作用与真实智慧的明显差距,可以用一个真实的故事作喻说明。 奥根赫立格尔在其所著的《射艺中之禅》一书中,描述了自己从德国前往日本,学习射箭 六年的经历。最初,大师要求学生们用心灵拉弓,而非倚靠肌肉的力量,可以说,这种要 求完全超过了一般人深信不疑的认识:不用肩臂的肌肉,如何拉起强弓?作者练习了一年 ,逐渐克服了自己错误的执著,终於也能以松弛的肌肉,毫不费劲地拉开大师的强弓。接 下来学习的是更为困难的放箭与射靶,作者在其间经历了极其漫长而艰苦的磨□,因为作 者最初实在不能明白:放箭并非为了击中箭靶;而大师在搭箭换弓之际,对箭靶其实是视 而不见的。 这种彻底放掉自己而与无意识相结合的「无艺之艺」,完全超越了作者过去有限的经 验,也使作者在一再挫折失败之馀,生起了很明显的质疑:如果射者不用瞄准而能射中靶 子,那麽大师是不是蒙著眼也能中靶?大师的确也为他作了这样的示□。在一天夜里,大 师朝向漆黑无光的靶座射了两箭,结果,当作者打开灯火时,发现第一支箭正中靶心,第 二只箭射破第一支箭的箭尾,穿透了它的箭□,也插在第一支箭旁边,射进靶心。作者 说:「大师的箭,不仅射中了靶心,也显然射中了我。」一夕之间,他变得不再为自己的 箭发愁,死心蹋地地依照大师的引导,不断地练习,最後,经过了六年的学习,他终於到 达了当初以自己的经验所无法企及的射艺境界。 凡夫对世间的真相,无法正确地观察认识,称之为「无明」。经由正确的方法,使无 分别根本智现起,再依此无分别根本智,对宇宙万法与自身生命的真相得到正确的认识, 从产生有分别後得智的人,我们称之为觉者。佛陀正是这样一位拥有完整学习实践的经 验,体悟圆满的觉者。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判断出此中的胜劣差别,究竟该依靠自己有限的经验,在无穷尽的 宇宙中,独自摸索?还是听从有经验者的引导,依「因正」、「道正」、「果实」之佛 法,通达诸法实相,使生命趋於圆满?佛陀虽已示现涅盘,然而佛陀所赖以修证的法,仍 然留在世间。佛法的延续,靠的不仅是经典文字的记载,也要倚靠实际修证经验的传递, 尤其是自佛以来,师师相授,无间无断的传承。换言之,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修学佛法,必 要有真正的好老师指引;同时,也要死心蹋地的跟著师长,按照师长的教诲,改正自己以 往的错误。 安立崇高正确的人生宗旨 佛法的殊胜与圆满,并不仅止於上述和科学的局限性相对比时,所显现的不共特点。 佛陀明确地指出:一切法从缘起而有。我们眼前所感得的苦乐境界,无一不是源自於过去 所造的业,有其背後绵延无尽的缘起,而非天生自性如是。造业的主体是心,造业的过程 展现在心与境的互相作用、相互影响。所以,一切问题的根本解决,还在於对诸法缘起的 如实了解,而後透由理智,抉择自己所造的业。 一旦我们对於缘起有了较深刻的观察与认识,就会发现原来自身与万物之间,有著密 不可分的因缘联系,自身实在无法不依於环境及一切有情为因缘而独立存在。有情众生与 我皆有离苦得乐的本能需要,我追求认清宇宙人生真相之愿望,彼等亦有。当我们接受了 佛陀所宣示的,生命无限相续不绝的事实後,如果不想浪费自己的无限人生,如果不愿意 一再因为无明造业而对苦乐无法自主,就应该认真深入地学习佛陀所走的这条自觉觉人、 自利利他、觉行圆满的成佛之路。 已获得同意转载 http://bwmc.org.tw/Tvo/tvo_076/tvo_076_03.htm -- 如果我对这些让我受苦的人产生恶劣的感觉,只会摧毁自己内心的平静。 但是如果我能够宽恕,我的心就会平静安详。 想要获得内心的平静,就要从慈悲心开始做起。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 发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8.168.210.192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10-192.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6/12/14 13:58:39 从 218.168.210.192 修改这篇文章 |
阅读文章: 第 817/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