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来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
阅读文章: 第 10136/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罗云 标题: 以戒降心 时间: Thu Dec 14 04:39:34 2017 「以戒降心」,用戒律来降伏自己的内心,所以心念不会飘逸到莫名其妙的地方,随 著贪□痴而去造恶。 另外就是要「端正定」,一般人对於「不善法」倒是非常有定力,坚持在贪□痴当中 ,不肯出离,这称为不善定。 或是所作所为,不涉及善或不善,大多是习气所及而作,称为「无记定」。 学佛最重的的是「善法定」,这个需要开发智慧去抉择。 在无量义经当中也说:「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 ,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 住异灭者亦复如是。」就是要修行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保持清明的觉悟,对於所 作的一切事情都要观照清楚,首先要思考如果这样做会不会产生恶习?而不是「自以 为善就冲撞的去状」,要先思维「恶之所在」才能够「行清净善行」;否则就可能会 落入「我做的是好事」但其实只是「以好事为名在为恶」,那就「失之毫□,差之千 里」。 所以,「守意正定」强调世间有三品定,分为「善法定」、「不善法定」、「无记定 」;本偈就是要大家在做事情之前,要先思考「问题所在的本源是什麽?」之後才可 以「按部就班」的「依循善法」来调整;才不会「善恶杂揉」。 要广结善缘,但切忌结党营私。「付出,必须出於单纯的爱心、回馈当地的善意,丝 毫不能有图己私欲之念;如此才能真正受人敬重,进而影响、带动更多人付出。」 要明白菩萨道是在人我群体当中才能实践,所以要慎思「群体」的重要,大家要互为 彼此助缘。「一粒种子要有阳光、土壤、水分的助缘,才能茁壮成长。一个人的慧命 要持续增长,在爱的大环境中接受善的薰陶,就是最好的助缘。」 人人本具清净无染的佛性,只因习性薰染而善恶杂揉;又将善恶业的种子带到来生, 因此不断在六道中轮回。「如何超越凡夫的境界?需要善的大环境引导;若有良好环 境引导人往善的方向走,年久日深,就能渐渐回归纯善本性。」 能够这样才算是「正定」。 所以,学佛者要学习「安般守意」,锻□内心的觉察观照的能力,时时看好自己的一 念心,要每一念都清清楚楚。 把心理照顾好,身体才不会走偏;平常身行也要时时自我约束,才不会污染心理,造 成不好的习气囤积在内心。「身和心,如同两只牛共同用一个牛轭系缚」,身行的偏 向和心念的习气都是交互影响的。平时要在人我当中,多多观照起心动念、举手投足 ;从人事当中培养智慧。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0/p180x540/24899850_1946796798974495_1118151043634163650_n.png?oh=652bf81beaf34a10425356a5ef9171e5&oe=5AB9EDB6 LinkDescription: 以戒降心者,常系心不失,亦不游荡纵逸,是故说曰,以戒降心也。 守意正定者,定有三品,或善不善无记,护善定者,不使不善定得伺其便,恒念思惟:「吾今已获正定,要究竟原本,何缘使不善定错乱其间?」是故说曰,守护正定也。 内学止观者,常念系心念明,除去□冥为示炬锭,观察爱根推寻痴本,止而不生,是故说曰,内学止观。 无忘正智者,智之所照无往不在,心念智随,如两牛共一轭,犹如漏尽通役形轻重,以身持心以心持身,身心已应所适无碍石壁皆过,斯为□心入微□微入身,心念形随无所触碍。是故说曰,无忘正智也。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SunRiseSutra/photos/a.1931944297126412.1073741828.1931937510460424/1946796798974495/?type=3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0136/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