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来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阅读文章: 第 10274/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Snoopy DC
标题: 於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
时间: Thu Feb 01 18:43:42 2018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31.0-8/q90/s720x720/27624927_1505026969804260_9048353343669050088_o.jpg?oh=86d4417e6759b11105cfa6d9c0b80584&oe=5B1AE1D8
LinkDescription: ??完读杂阿含4经~知明断离越生死怖(2之1)  佛光4;大正4;相应SN22.24   ??经文语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我这麽听闻: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注1&2】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对於色蕴的生命经验不能证知、不能遍知彻明、不能断除现行烦恼、不能舍离欲贪习气,而於色蕴的生命经验心不解脱的人,就不能超越对於生、老、病、死的恐怖畏惧。   ??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同样地,对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不能证知、不能遍知彻明、不能断除现行烦恼、不能舍离欲贪习气,而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心不解脱的人,就不能超越对於生、老、病、死的恐怖畏惧。   ??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注3】 ??诸比丘!对於色蕴的生命经验能够证知、能够遍知彻明、能够断除现行烦恼、能够舍离欲贪习气,而於色蕴的生命经验心得解脱的人,就能超越对於生、老、病、死的恐怖畏惧。   ??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同样地,对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能够证知、能够遍知彻明、能够断除现行烦恼、能够舍离欲贪习气,而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心得解脱的人,就能超越对於生、老、病、死的恐怖畏惧。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当时,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的法,都感到欢喜悦意,依教奉行!   ??注释: ?? 1. 本经与前一经大致相同;本经说『能越生、老、病、死怖』,而前一经同一处说『能断苦』,这是两经不同之处。   ?? 2.生、老、病、死怖:在相对应於本经的『六入处诵第191经』翻译为『生、老、病、死苦』,也就是说,对於生老病死的怖畏其实就是苦。所以,生老病死一定苦吗?不一定!其实,你怕生怕老怕病怕死,当下就是苦了!(说明请见读经分享)。   ?? 3.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这几句经文好像是重复了,所以印顺导师《杂阿含经论会编》把它删除了。杂阿含『五阴诵第1-7经』的7篇经文和『六入诵第188-194经』的7篇经文,整个经文的结构与内容几乎都相同,只是一个是谈五阴,一个是谈六入,所以是可以对照然後校正经文的。印顺导师应该是参照比对相应部经文和相对应於本经的六入处诵第191经而予以删除。   ??延伸阅读~~ ??完读杂阿含1经~正观正见解脱行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7576417215982 ??完读杂阿含2经~正思惟五蕴真相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7300233910267 ??完读杂阿含3经~知明断离忧苦灭尽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501854633454827 ??完读杂阿含4经~知明断离越生死怖(2之1)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505026969804260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a.1414388765534748.1073741828.1414363502203941/1505026969804260/?type=3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Fri Feb 02 23:57:43 2018

这篇提到【生老病死一定苦吗?不一定!】我觉得解读可能有一点问题。

首先,四圣谛的苦谛已经明确指出生老病死是苦的。这是圣谛,这几乎是等於佛法中
的真理了。

其次,经文中指出於五蕴如实知、明.....则能「越生老病死怖」或「断生老病死苦
」,这是指出你可以不害怕生老病死,也有断苦的方法,但不能等於生老病死不苦。

因为在四圣谛,的确有方法断苦,而灭谛就是苦的止息。但苦的止息是涅盘,已经没
有生老病死,所以断苦。并不是依然有生老病死,然後说这些不苦。说生老病死不一
定苦,就有违背四圣谛之疑虑了。

我举个例:

大家都知道吸毒有害。後来有人举出一个方法,可以避免吸毒之害。什麽方法呢?就
是戒毒。

结果有人就说,既然有方法可以避免吸毒之害,所以吸毒就不一定有害了?当然不可
以这样解读。

希望这个例子可以让大家更清楚。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阅读文章: 第 10274/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