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来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
阅读文章: 第 10298/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施湘雯 标题: 如实知五蕴色受想行识 体方法师开示 时间: Sat Feb 10 13:39:57 2018 如实知五蕴色受想行识 体方法师开示 杂阿含经第50经,上册第70页。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於无始生死 ,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生死,不知苦际,诸比丘,譬如狗,绳系著柱,结 系不断,故顺柱而转,若住,若卧,不离於柱,如是凡愚众生,於色不离贪欲,不离 爱,不离念,不离渴,轮回於色,随色转,若住、若卧、不离於色,如是受想行识, 随受想行识转,若住、若卧、不离於受想行识。 佛陀的开示很简单的,就比喻了,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的无明所盖,爱结所系,已经 是非常非常的久远了,所以长夜轮回生死,不知苦际,这个受苦没有边际,我们无始 以来,就一直在轮回中,很苦很苦找不到边际。 就以一个比喻来讲,像一只狗,用绳子绑在一个木柱的上面,被那个绳子绑在木头上 面,因为这个结系的这个绳子不断,那麽它只能在柱子的四周,转来转去,不管是住 或者是卧,都没有离开这木头的柱子,那这个木头柱子是什麽? 这是比喻凡愚众生於色,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於这个五蕴,我们这个五蕴,就是 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就好像那个木头的栓子一样,我们就被这个五蕴绑著啦,所以 不离贪欲,不离爱染,不离念念思惟,不离渴望,所以在这个色受想行识上轮回不已 。 不管你怎麽转,行住坐卧都不离开这个五蕴,所以下面佛陀就讲: 诸比丘,当善思惟,观察於心,所以者何?长夜心为贪欲所染、□恚、愚痴所染,故 比丘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 我们被这个五蕴束□,好像绑在一个绳子上,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去观察,要去思惟 ,注意於我们的心,因为我们的心,被贪欲、被□恚、被愚痴所染,所以我们的心起 了苦恼,众生就在苦迫了,心如果清净了,众生也就清净了。 比丘,我不见一色,种种如斑色鸟,心复过是,所以者何?彼畜生心种种,故色种种 ,是故比丘,当善思惟,观察於心。 心种种的念,就会产生种种的作用,用这只鸟来比喻,心有种种,色有种种,那个鸟 身上有很多的颜色,每一种都不同,为什麽?因为心种种,所以色种种,心就是这样 子。 诸比丘,长夜心贪欲所染、□恚愚痴所染、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比丘当知 ,汝见嗟兰那鸟种种杂色不?答言:曾见,世尊佛告比丘,如嗟兰那鸟种种杂色,我 说彼心种种杂,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嗟兰那鸟心种种,故其色种种,是故当善观 察思惟,於心长夜种种贪欲、□恚、愚痴所染,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譬如 画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如是比丘,凡愚众生不 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於色不如实知,故乐著於色,乐著色故 ,复生未来诸色。 这里的重点是比喻我们的心像鸟那样,身心的颜色那麽的多,我们心种种,所以色种 种,那麽我们的贪□痴烦恼,其实都是由於心灵的执著而引起的,最主要的是什麽? 不如实知。不了解我们的心灵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苦集灭道味患离 七个重点。 比如说,我们身体物质色身来讲,受想行识的心灵来讲,这个五蕴色心二法,这怎麽 样集起的呢?怎麽样消灭的呢?执著它有什麽滋味?有什麽过患?怎麽样才能远离? 不了解这个而已。 我们用白话来讲,大家会比较明白,我们这个身心五蕴,他是怎麽集起的?他有什麽 功能?我们怎麽会产生对一切色受想行识的执著呢? 我们根尘触的时候,会产生什麽样的滋味呢?苦受或者是乐受?那个滋味是什麽?这 个五蕴产生这样的执著,有什麽过患呢?它有什麽不好?怎麽样才能远离这个痛苦烦 恼的执著呢? 因为我们不了解,也就是说,我们怎麽造作起了贪□痴烦恼,不知道怎麽样的情况之 下,贪□痴烦恼会远离不会来,我们也不知道,简单的讲,就是要把握这个根本重点 啊!我们不知道执著的过患在那里?所以我们会执著,我们会贪□痴的过患在那里? 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我们还一直在贪□痴。 如果你知道它的过患,你还要吗?因为我们执著在它的种种滋味中,以为是实在的, 所以味跟患我们不知道,所以不能离。 我们今天如果知道五蕴身心的功能,怎麽样产生了贪□痴,烦恼知道了,它的过患在 那里也知道了,我们也知道如实知以後,什麽样才能远离它,只是不了解这个内容, 所以我们继续在贪□痴烦恼。 我常常比喻,我们的手,包括小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做父母的常常说,你不要靠近那 个火,那个火会烫哦!小孩子知不知道什麽叫烫?他不知道,你越叫他不要靠近,他 是不是越要去摸摸看,我们是不是教小孩子那个是火哦!危险!那个是烫很热,不要 去摸哦!结果你一不小心,他看你不小心,他就摸摸看,为什麽叫我不要摸,是不是 这样子? 好,只要你的手去摸,唉!烫到了,这个烫到以後,他知不知道他的作用?知道了, 他以後还会不会去碰?不会了,有没有人被火烫到的人,看到火很快乐,再把手伸进 去的,有没有这种人? 这个道理很简单对不对?我告诉你不简单,为什麽不简单,我们都很痛苦吧!我们都 很烦恼吧!你们为什麽每天还要跳进去,照理讲,我们喜欢快乐幸福的,愉悦的,是 不是这样子?烦恼的、痛苦的、生气的,我们是不喜欢的。 既然痛苦烦恼是我们不喜欢的,为什麽我们偏偏每天要钻进痛苦烦恼里面,比小孩还 不如 对不对?那我们是大人,还是小孩,在法上来讲,我们比小孩还小孩,我们不 知道味患离,不了解真相。 我常常讲哦!一个人真的要解脱痛苦,他一定能解脱的,有时候想一想,我们真的要 解脱吗?各位真的冷静想一想,我们到底要解脱?还是要痛苦?因为我们如果说,一 个人如果真的见法了,贪□痴烦恼不起来了,一切万法都不执著了,很清净了,有人 说,那这样生命有什麽意义? 那这一句话的义意是什麽?都清净了,都不染著了,对人间万法都不执著了,都不贪 爱了,那这样生命有什麽意义?那表示生命的意义是什麽?要痛苦烦恼嘛!是不是那 才多采多滋?是不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要明白哦!要解脱的人一定解脱,问题是从来众生不是真的想解脱,所以我 常常比喻嘛!人家说犹来好梦不易醒,我说不是,是不愿醒,不是不易醒,今天要解 脱的人,一定解脱,因为佛陀告诉我们的太简单了,知道吗? 生命的每个当下都能解脱,我们不要啊!我们要在那里?水里来火里去,精采刺激, 火是不是这样子?在那边没事要干什麽?那生命有什麽意义?所以要知道喔!不是不 能解脱,是不愿醒,不是不易醒,这里要注意哦! 不如实知,就是不了解这种内在的条件,没有发觉生命真正的作用,生命的作用,生 命的功能,怎麽样会起贪□痴,怎麽样不起贪□痴,这个都要如实知的时候,知道它 的过患,你就会离开,你不会在那边执著。 於色不如实知,乐著於色,乐著色故,复生未来色, 所以如果今天我们贪□烦恼不止息,贪爱不止息,这个色坏了,还会执著未来的 色,这个才是轮回生死的因啊!後面是一样的。 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故,乐著於识,乐 著识故,复生未来诸识。 色一样,受想行识也一样,所以 当生未来色受想行识故,於色不解脱,受想行识不解脱,我说彼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 恼苦。 如果对我们的五蕴都不能解脱,还要执著,那麽包括未来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都不能解脱,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我刚刚讲,当下不能解脱,下一秒钟还有问题, 未来有问题,死後有问题,所以当下一定要把五蕴功能作用贪染执著,都要看清楚, 要如实知,如实知才能解决。 有多闻圣弟子如实知 过去是凡夫,现在是圣弟子,因为圣弟子是如实知 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乐著於色 所以这个如实知跟不如实知,是不是关键点,所以是在我们对法的真相不明白产生的 疑惑哦!如果对真相明白了,你就没有疑惑哦! 所以这个如实知是多麽重要!如实知有两个层次:第一个观念上理论上要先明白,今 天闻思修的闻,闻法先建立正见观念,是不是? 第二个如实知是用生命去体证,一个是观念先建立,第二个用生命去体证,才能达到 如实知。 以不乐著故,不生未来色,如实知受想行识,如实知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 识离,如实知故,不乐著於识,不乐著故不生未来诸识,不乐著於色受想行识,故於 色得解脱,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等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佛说此经已,时诸比 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一经的重点啊!还是没有离开我们五蕴,去了解色受想行识,如实的去知道它内在 的功能作用,执著了有什麽过患?如何才能离开这个执著过患,才能解脱?这个都要 如实的在生命中去体会,没有离开五蕴哦! 色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身心,要在这身心去如实的了解它,怎麽样起执著?有什麽过 患?怎麽样才能消灭远离?都在这里下功夫哦!那麽这个五蕴能解决,未来的色受想 行识就能解决,如果这里不能解决,你未来还是有问题,你真的要解决,一定要在这 一生当下要解决,不要等未来喔!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0298/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