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来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阅读文章: 第 9120/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yfan (忏悔己身多业障) 站内: talk
标题: Re: [转录]大脑如何了解别人?
时间: Fri Jun 24 02:40:02 2011

※ 引述《yfan (忏悔己身多业障)》之铭言:
> 异,强迫别人跟自己的想法一样,不但很难,且也没有意义。在此情况下
> ,该如何安处?该关心的是什麽?值得令人深思。

我对大脑也很好奇,最近看了一本书,蛮有趣的,跟这个相关
或许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来看看,写书的是一位华裔、一位美藉的脑神经博士
书名叫「大脑开窍手册」

书很厚,而且可能不是每个道理都是对的,这里只提我有兴趣的地方
我会读是因为想看怎麽让孩子开窍,书上说了几个大众广泛认知却错误的观点
1、怀孕时听音乐并不会让孩子聪明,可是因为"商业"利益,已被推广到全世界
   美国某州甚至通过预算,只要是怀孕的妇女提供一笔经费买CD
   而且预算买的是贝多芬,最初的研究是莫札特
   最初的研究是针对一群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听完莫札特的音乐後15分钟
   其逻辑推理能力变高一点,15分钟後就变回原来了!
   不知为何,这个研究被扩大解释为,能影响怀孕时,胎儿的智能、情绪发展
2、现在许多书都说小孩从小要多多「刺激」才能聪明
   事实显示,只要不是孤儿,从被人丢著不管,从婴儿时期□奶、洗澡、拥抱
   刺激就够多了。看到这里,家里的育儿书(什麽婴儿按摩、卡尔威特教育法)都可以丢了....
3、别冲动,先捡回来。
   研究也显示,智商像身高一样,通常是遗传与後天都重要
   而现在并不知道人类的能力形成是如何运作的,有人天生就数理能力比较好
   有些人却是文字驾驭能力比较好,现在还不知道是如何形成的
   所以育儿理论多少还是做一下(这句是我说的)

最後最後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
每个人的脑细胞是差不多多的,影响智商的是突触,突触越多的人越聪明
突触就是连结脑细胞之间的神经,突触越多,表示大脑皮质越厚
虽然人终其一生突触不断修修剪剪,但突触的形成有一个高峰期
我忘记起点,只记得约在9~11岁时结束。研究也发现,越聪明的人,突触形成高峰期
越往後延。也就是说,大家差不多时间增加突触,但聪明的人一直加到11岁
一般人约在9岁就开始减少了。

所以代表什麽?在9~11岁的时候,若给予适当的刺激或许不错
这段时间学新东西、换环境、甚至移民,强迫孩子再次学习,大脑成长别停

研究也发现,若在精华期没训练,长大再怎麽努力都有限
书上举例一个从小眼盲的人,长大接受手术恢复视力,但他仍无法像一般人一样用眼睛
原因不在於「眼睛」,而在於他的大脑,他的大脑里无法判断接受的讯息
所以他看到的世界与我们不同,他常被自己的影子困扰,搞不清那是道墙还是什麽

相同的道理也在我儿子身上
昨天我儿子念一篇英文,他要表演用的。有单字我不会,请他教我
教到我们两个都在发脾气
他说我的蝴蝶音、倒3音、e 这几个音单独念时、念单字时是对的,但念在文章里就错了
他教了我10几分钟,他气到跑到房间躲起来...说我都教不会
妈呀~~我一直觉得我念得跟他差不多呀!
大概就是我错过黄金学习期了,真的听不出来一连串单字里细微的差别
所以...让孩子学英文,不要超过9岁,超过9岁就太晚了...

不过,人终其一生突触还是会增加或减少
不断的学习可以保持大脑的灵敏,不要过了11岁就放牛吃草嘿....
就像上篇文章中的连结,人要一直过了青春期,大脑才完全长好
如何让突触更灵敏,也是要再教育、再学习的。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典电子化讨论板 - 三藏十二部经, 部部电子见真迹                  BudaTech
阅读文章: 第 9120/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