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杂阿含经题解(卷二六)
#1
火之舞
现存杂阿含经卷次参差杂乱,又原卷二十五佚失『念处』下、『正勤』、
『如意足』、『根』上等经文,为保存杂阿含经原有之五十卷数,故今从缺
。印顺长老著『杂阿含经论会编』又丽本卷二十三及卷二十五有关阿育王及
佛预言正法衰亡的三经,已经过国内外阿含学者之考订,确定不属於杂阿含
经,故特将此两卷移作附录卷第一、第二。

(六四二)本经说明三无漏根。相应部S.48.23.Naya 知、增支部A.3.84.
Sekha◎有学。

(六四三)本经说明五根。相应部S.48.1.Suddhika 清净

(六四四)本经说明若比丘於五根如实善观察,则於三结断知,是名须陀洹。
相应部S.48.2-3.Sotapanna 预流

(六四五)本经说明如实观察五根者,得证阿罗汉。相应部S.48.4-5.Araham
阿罗汉

(六四六)本经说明五根。相应部S.48.8.Datthabbam 应观

(六四七)本经详细说明五根内容。相应部S.48.9-10.Vibhanga 分别

(六四八)本经说明如实观察五根者得须陀洹果。相应部S.48.12.Sankhitta
略说

(六四九)本经说明如实观察五根者得尽诸漏,证阿罗汉果。相应部S.48.20.
Asavanamkhayo 漏尽

(六五0)本经说明若如实知五根及其集、灭、灭道迹者得出离,得成正觉。
相应部S.48.6-7. Samana-brahmana沙门、婆罗门

(六五一)本经说明若如实知五本之集、没、味、患、离者得出离,得成正觉
。相应部S.48.6-7. Samana-brahmana 沙门、婆罗门

(六五二)本经说明比丘依其对五根若利、若满足之程度而得阿罗汉、阿那含、
斯陀含或须陀洹果,五根一切无者为凡夫。相应部S.48.14.Sankhitta 略说

(六五三)本经为第六六四经之广说。相应部S.48.15-16.Vitthara 广说

(六五四)本经说明五根以慧根为首以摄持其馀四根。相应部S.48.52.Mallika
 末罗

(六五五)本经大意同第六六六经。参阅相应部S.48.10.Vibhanga分别,48.52.
Mallika 末罗

(六五六)本经说明成就慧根者能成就其他四根。参阅第六六六经。

(六五七)本经说明五根之中,慧根为首。参阅第六六六经。

(六五八)本经说明五根功德,以慧根为首。参阅相应部S.48.10.Vibhanga
分别,48.52.Malika 末罗

(六五九)本经说明五根,可与第六五九经相比较。相应部S.48.50. Saddha 信

(六六0)本经说明修习五根可断三世一切苦。

(六六一)本经说明数力及修力等二力。增支部A. 2. 2. 1. Balani ◎诸力、
失译杂阿含第十六经□大正〈No.10116〉。

(六六二)本经说明若数力成就,则三毒尽,修力满足。

(六六三)本经说明修力即修四念处。

(六六四)本经说明三种三力。参阅杂阿含本卷六八七经

(六六五)本经说明当学信、精进、慧三力。

(六六六)本经详细说明信、念、慧三力。失译杂阿含第十七经□大正〈No.10117〉

(六六七)本经说明三种『四力』,分述如下:1.信力、精进力、念力、慧力。
2.信力、念力、定力、慧力。3.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并就第3.项
详细说明。失译杂阿含第十八经□大正〈No.10118〉,参阅增支部A.4.152.
Balani ◎诸力。

(六六八)本经详细说明四摄事之最胜行法。

(六六九)本经说明三世众生有所取者,均为四摄事。增支部A.4.32.Sangaha ◎摄

(六七0)本经说明成就四力者得离五恐怖。参阅增支部A.4.153.Panna ◎般若

(六七一)本经参阅第六八二经。

(六七二)本经广说四力。参阅第六八二经。

(六七三)本经说明五力。相应部S.50.1. Gangapeyyala Viveka-nissita恒河
广说远离依止、增支部A. 5. 13. Sankhitta ◎略说。

(六七四)本经说明比丘当成就五力。

(六七五)本经详细说明五力。相应部S.48.8.Datthabbam 应观、增支部A.5.14.
Vitthata ◎广说,5.15.Datthabba ◎当见。

(六七六)本经说明比丘当学五力。

(六七七)本经说明五学力。增支部A.5.1.Sankhitta ◎简略

(六七八)本经说明比丘当成就学力。增支部A.5.1.Sankhitta ◎简略

(六七九)本经广说五学力。参阅增支部A.5.2.Vitthata ◎广演

(六八0)参阅本卷第六九○经。

(六八一)本经说明若比丘於善法变、退、不久住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呵责之,
反之则以五种白法庆慰之。增支部A.5.5.Sikkha ◎学习

(六八二)本经说明若比丘还戒、退戒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呵责之,反之则以
五种白法庆慰之。增支部A.5.5.Sikkha ◎学习

(六八三)本经说明若信、精进、惭、愧、慧力退减,则不善法生。增支部A.5.5.
Sikkha ◎学习

(六八四)本经叙说世尊先告诉诸比丘,如来与阿罗汉之不同,再详述十力。中部
M.12.Mahasihanada-sutta师子吼大经、增支部A.10.21.Siha 师子、增一阿含
四十六品第四经□大正〈No.12546.4〉、勿提提犀鱼译佛说十力经、施护等译
佛说佛十力经、法贤译佛说信解智力经。

(六八五)本经说明婴儿小时,乳母堕时照料,及其长大,乳母放舍。诸声闻始学
时,智慧不足,如来以法随时教授之,至其智慧深固则放舍。

(六八六)本经说明如来六力。增支部A.6.64.Sihanada ◎狮子吼

(六八七)本经说明若有问如来六力者,如来将为彼记说。增支部A.6. 64.Sihanada
 ◎狮子吼

(六八八)本经说明七力。增支部A. 7. 3-4. Bala ◎力,5. Dhana ◎〈七〉财

(六八九)本经说明比丘当成就七力。增支部A. 7. 3 Bala ◎力,5. Dhana
◎〈七〉财

(六九0)本经说明七力。增支部A. 7. 3 Bala ◎力,5. Dhana ◎〈七〉财

(六九一)本经广说七力。

(六九二)本经说明八力。增一阿含三十八品第一经□大正〈No.12538.11〉,
参阅增支部A. 8. 27. Bala 力。

(六九三)本经广说八力。增一阿含三十八品第一经□大正〈No.12538.1〉,
参阅增支部A. 8. 27. Bala 力。

(六九四)本经说明漏尽比丘之八力。参阅增支部A. 8. 28. Bala力

(六九五)本经参阅第七○六经。

(六九六)本经参阅第七○六经。

(六九七)本经说明九力。参阅增支部A.8.28.Bala 力

(六九八)本经广说九力。参阅增支部A.8.28.Bala 力

(六九九)本经说明十力。

(七00)本经广说十力。

(七0一)本经说明有十种如来力。参阅第六九六经。增支部A.10.21.Siha 师子
、增一阿含结禁品第四经大正〈No.12546.4〉。

(七0二)本经说明如来力。

(七0三)本经说明所有法门皆如来无畏智所生,若比丘质直心生,如来则
为其说五学力及如来十力。

(七0四)本经说明若不正思惟,则起五盖,退七觉支;若正思惟,则不起
五盖,起七觉支。相应部S.46.24.Ayonisa 非如理

(七0五)本经说明五退法及七不退法。相应部S.46.34.Kilesa 烦恼,46.37.
Vuddhi 增长

(七0六)本经说明五盖不转趣涅盘,七觉支转趣涅盘。相应部S.46.40.
Nivarana 盖

(七0七)本经说明五盖之害及七觉支之利。相应部S.46.38.Avarana-nivarana
 障盖

(七0八)本经说明五盖如五树,能令善心荫覆堕卧。=若修习七觉支,则转成
不退。相应部S.46.39.Rukkha 树

(七0九)本经说明修习七觉支能转进满足。参阅相应部S.46.23.Thana 处

(七一0)本经说明专心听法者,能断五盖,修习七觉支,令得满足。

(七一一)本经叙明无畏王子请佛评断无因论,佛告以五盖为烦恼之因缘,
七觉支为清净之因缘,纠正无因论之谬误。相应部S.46.56.Abhaya 无畏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Mon Apr 12 03:20:22 200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