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
adelailly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
> 世尊告罗陀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
> 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
> .若近。彼一切当观皆是魔所作。诸所有受.想.
> 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
> 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当
> 观皆是魔所作
> ............(略)

      有人觉得如果照经文这样说, 在日常生活中
    来讲太严重了吗 ?

      虽然末学觉得在禅修时是很好用的, 但是日
    常生活如果这样想, 好像有点太严重了 ?  请
    教大家想法, 谢谢ㄛ.

    福慧双修


> 佛告罗陀。若多闻圣弟子於此五受阴不见是我.是
> 我所故。於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
> 所著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 。自知不受後有
> 注: 节录这两段, 是觉得一起看对打坐时很有帮助
>     , 以後复习时可提醒自己.

--
                                                                    
             The way I choose, the way release from .....           □□
                                                 □  .     。          
                                   汲汲退退萦萦      扬风      .  ☆   
      ^^                         □  .     。    .    .   □   □—□ 
       □□□□□□□□□□□□                 苦 集 灭 道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别害羞, 尽管问喔!                               BudaHelp
◆ 修改: 05/07/31 15:41:34 <61.67.128.249> 
Sun Jul 31 15:41:08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2
清明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 <<<<<<<<<<<<<<<<<<<<<<<<<<<<<<<<<<<<<<<<<<<<
> > 世尊告罗陀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
> > 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
> > .若近。彼一切当观皆是魔所作。诸所有受.想.
> > 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
> > 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当
> > 观皆是魔所作
> > ............(略)

套在一般生活上的确是蛮严格的
好像跟「观空」的法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不会打坐^^
不过我将会把这段经文用在受烦恼困扰的时候...
2005年 8月 1日 14:15:26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3
caren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 <<<<<<<<<<<<<<<<<<<<<<<<<<<<<<<<<<<<<<<<<<<<
> > 世尊告罗陀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
> > 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
> > .若近。彼一切当观皆是魔所作。诸所有受.想.
> > 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
> > 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当
> > 观皆是魔所作
> > ............(略)
>       有人觉得如果照经文这样说, 在日常生活中
>     来讲太严重了吗 ?
>       虽然末学觉得在禅修时是很好用的, 但是日
>     常生活如果这样想, 好像有点太严重了 ?  请
>     教大家想法, 谢谢ㄛ.
>     福慧双修

佛经中所说的魔,不一定只有我们认定中的"外魔"。

「魔」--佛光佛学辞典
======================================================================
…
又由内观而言,烦恼、疑惑、迷恋等一切能扰乱众生者,均称为魔;
由自己身心所生之障碍称为内魔,来自外界之障碍称为外魔,二者合
称为二魔。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列举四魔之说,即:
(一)五蕴能生起种种苦恼,为夺命之因缘,称为五蕴魔,又作阴魔、
    蕴魔、五众    魔、阴界入魔。
(二)能招感从生至死之烦恼,称为烦恼魔。
(三)「死」本身称为死魔。
(四)障碍解脱生死者,称为天子魔,又作天魔。

又四魔加上「罪魔」,则为五魔;或四魔加上无常、无我等四颠倒心,
则为八魔。
=====================================================================

五阴魔相关经文请参阅<杂阿含、三、七四>
2005年 8月 1日 18:27:11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4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有人觉得如果照经文这样说, 在日常生活中
>     来讲太严重了吗 ?
>       虽然末学觉得在禅修时是很好用的, 但是日
>     常生活如果这样想, 好像有点太严重了 ?  请
>     教大家想法, 谢谢ㄛ.
>     福慧双修


我的想法是不妨先系一念,以一念代万念,若机缘成熟,再舍。

也就是说,以念佛来代替种种诸念,当我们心中有杂念升起,
或不如意时,可以称佛菩萨圣名,使之心念集中,我想这样会比
较好。

这个也让我想到不净观,但不净观对我太猛,我都以想月亮(满月)
来代替,或者观想大吉祥天女菩萨手中的如意珠放月光摄受自己,
我觉得还不错。

当然,这样经文没有错,它让人更敏锐地察觉各种感官的运作:升起
作用、消失,此经文说的,是让你如实观察整个过程,让您更明白缘
起缘灭或者苦、苦集、苦灭的过程。

您可以试著交叉运用。

嗯,就这样。

--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人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Mon Aug 1 19:16:28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5
caren
※ 引述《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       有人觉得如果照经文这样说, 在日常生活中
> >     来讲太严重了吗 ?
> >       虽然末学觉得在禅修时是很好用的, 但是日
> >     常生活如果这样想, 好像有点太严重了 ?  请

请问如果了解了经文中"魔"的意思後,还会这样觉得吗?

> >     教大家想法, 谢谢ㄛ.
> >     福慧双修

> 我的想法是不妨先系一念,以一念代万念,若机缘成熟,再舍。
^^^^^^^^^^^^^^^^^^^^^^^^^^^^^^^^^^^^^^^^^^^^^^^^^^^^^^^^^
> 也就是说,以念佛来代替种种诸念,当我们心中有杂念升起,
> 或不如意时,可以称佛菩萨圣名,使之心念集中,我想这样会比
> 较好。
> 这个也让我想到不净观,但不净观对我太猛,我都以想月亮(满月)
> 来代替,或者观想大吉祥天女菩萨手中的如意珠放月光摄受自己,
> 我觉得还不错。

ㄝ~”念佛”…同学们自己有其他的修习法门是很好,但我们在讨论
世尊某种教法时,不宜在没有了解与体验之前,就天外飞来一笔喔~
如果影响其他同学的修习那就… 

<<杂阿含>>中世尊的教授是有次第的,我们读经时要先思维有没有
真的了解经文的意思、世尊为何如此教授? 如此譬喻的用意? 同学
不晓得是否真有依世尊教授的修习?

> 当然,这样经文没有错,它让人更敏锐地察觉各种感官的运作:升起
  ^^^^^^^^^^^^^^^^^^^^^ @@a
> 作用、消失,此经文说的,是让你如实观察整个过程,让您更明白缘
> 起缘灭或者苦、苦集、苦灭的过程。
> 您可以试著交叉运用。
> 嗯,就这样。

你要不要也先试著运用一下呀 ^___^
2005年 8月 2日 8:19:26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6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 引述《caren (caren)》之铭言:
> 请问如果了解了经文中"魔"的意思後,还会这样觉得吗?

在问Chosen,还是在问我呢?

如果是问我我还是觉得并不妨碍修习,还是念佛。毕竟十念
也应该是生活中常念,这用以摄心摄念。

修习,仍然是修习,并不妨碍,就像我们有工作,但仍然一边
可以修习经典一般。若真要完全浸入,那麽就以出家为宜。

相同的,法门有很多种,但彼此并不互斥,若是互斥,那麽大
小乘之诤就有道理。

蔡老师曾用两个轮子的比喻来形容佛门的教法。

因此,个人以为,日常生活中可以拜忏、念佛、诵真言,使之
心念摄於一,最後,若有所证,必然「法应尚舍,何况非法」。

这也为什麽我说,彼此交叉运用的缘故。

我并没有想到次第的问题,我想的是,如何尽可能给与这位同学
有满意的答覆并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个人提供看法供这位同
学参考。而提问的同学我们都认识,我们也有一定的了解,个人
以为,这样的提供意见并不为过。

> <<杂阿含>>中世尊的教授是有次第的,我们读经时要先思维有没有
> 真的了解经文的意思、世尊为何如此教授? 如此譬喻的用意? 同学
> 不晓得是否真有依世尊教授的修习?
> 你要不要也先试著运用一下呀 ^___^

我不认为这是次第问题,而是一个人有困扰时,我们怎麽帮忙解决
问题,如果同学不能入定、不能习诵,那麽,我们一定先建议拜忏,
而非一开始就教同学们开始习诵,因此,我觉得并不相违背,而杂阿
含一开始并没有教人先拜忏,但我们知道拜忏却有助於入定和专注於
经典修习,如此一来,我们是要提供或不提供拜忏的方法给大家知道
呢?

相同的,观想或念佛,是清楚易行之道,也有助於摄心和摄念,何况
我们都知道提问同学的背景,我并不认为这位同学修习程度比我们都
差且他又对板上的同学进行发问和徵求意见,想必然这位同学会自行
过滤意见,而择取对自己有用的意见和法门,因此,若说影响同学,
那并不尽然。

而次第的看法,我是这样看的,次第像我们小年、中学、大学一年级
二年级三年级……这样一直下去,但有些同学连一年级都进入不了时
那麽,我们怎麽谈次第修习?

必然是先解决无法依次第修习的问题後,才能谈次第问题;或者,在
进入次第修习时遇到困难时,我们怎麽解决问题,再进入次第学习,
我觉得念佛和观想都是不错的方法,因此提供之,因此,我们应该将
别种法门视为一种辅助或者是自行车的另一轮子一样,帮助我们在修
行的康庄大道上走得更稳。

因此,交叉运用是我的想法,自然会用,所以我也会运用一下。

至於为何世尊如此教授、譬喻为何,这个大家都有慢慢摸索学习,只是
卡住了,一直解决不了,你是要先暂时离开一下整顿自己再开始?还是
一直让次第一直困扰著你,一直以混乱的心依次第修习下去?

对我而言,必然是先解决当前困扰自己的问题後,再来谈次第修习,真
言门是一法,念佛也是一法,哪一个能解决我问题的且是佛门正法的我
都不排斥。

至於是否乱套,我个人以为是不会。

以上是我的想法。
--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人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教育板, 关怀教人成人的百年志业 (本站精华区完备欢迎参阅)         Education
◆ 修改: 05/08/03  1:05:44 <222.250.168.40> 
Wed Aug 3 01:01:03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7
caren
※ 引述《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 请问如果了解了经文中"魔"的意思後,还会这样觉得吗?
> 在问Chosen,还是在问我呢?

当然是 Chosen同学 ^^

重点当然不是次第与法门的问题噜,而是如果今天世尊就在你面前教授
大家如何观五受阴、为何重要、并以何为喻…的时候,有同学举手说不
太了世尊的引喻,请问这时你会站出来说:" 卡、卡… 我觉得念佛,观
时加上念佛、交互使用…" 吗? 请问你会这样说吗? ^^a

佛法的法门无量以应众生诸根性,只是世尊在讲 A 法时,我们就针对 A
法讨论,尤其对 A 法如果没有亲自思维与修习,就引导他人到 B 法,
这不仅导致讨论失焦,也会造成自己失去学习的机会。

这样不知您是否了解我之前的表达了呀? 是否真了解我觉得这种讲法有
可能影响别的同学对经文的认识与修习呢? ^_^

当然我们都了解能热诚地提供看法给大家参与是很热心又关心别人的学
习,这很好呀 :) 讨论是为增上学习之用,如果沦为意气之争,不但没有
必要,更与修习反向了,您说是吧? ^_^

我们在未解脱前见解都不一定100% 正确,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罗~ 加油!
2005年 8月 3日 5:46:08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8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 引述《caren (caren)》之铭言:
> ※ 引述《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 > 请问如果了解了经文中"魔"的意思後,还会这样觉得吗?
> > 在问Chosen,还是在问我呢?
> 当然是 Chosen同学 ^^
> 重点当然不是次第与法门的问题噜,而是如果今天世尊就在你面前教授
> 大家如何观五受阴、为何重要、并以何为喻…的时候,有同学举手说不
> 太了世尊的引喻,请问这时你会站出来说:" 卡、卡… 我觉得念佛,观
> 时加上念佛、交互使用…" 吗? 请问你会这样说吗? ^^a

不会。

但是Chosen同学问的是:「这样会不会太严重?」,因此,问题并不在於
理不理解,而在於承受与接受的问题。

世尊在的时候,如果有人反应:「世尊,这个教法对我太猛了,怎麽办?」
您觉得世尊会怎麽回答?

> 当然我们都了解能热诚地提供看法给大家参与是很热心又关心别人的学
> 习,这很好呀 :) 讨论是为增上学习之用,如果沦为意气之争,不但没有
> 必要,更与修习反向了,您说是吧? ^_^       ^^^^^^^^^^^^

讨论最害怕是被人扣帽子,然後必须不断的澄清和解释。现在我就有这种有
感觉…@@。

> 我们在未解脱前见解都不一定100% 正确,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罗~ 加油!

确实如此。

但已经各自表述完毕,那麽,就让同学自行选择吧。
--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人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健康饮食 - 养生要诀, 素餐好康倒相报.                             BudaFood
◆ 修改: 05/08/03  5:56:07 <222.250.168.40> 
◆ 修改: 05/08/03  5:56:36 <222.250.168.40> 
Wed Aug 3 05:55:28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9
caren
※ 引述《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 当然是 Chosen同学 ^^
> > 重点当然不是次第与法门的问题噜,而是如果今天世尊就在你面前教授
> > 大家如何观五受阴、为何重要、并以何为喻…的时候,有同学举手说不
> > 太了世尊的引喻,请问这时你会站出来说:" 卡、卡… 我觉得念佛,观
> > 时加上念佛、交互使用…" 吗? 请问你会这样说吗? ^^a
> 不会。
> 但是Chosen同学问的是:「这样会不会太严重?」,因此,问题并不在於
> 理不理解,而在於承受与接受的问题。

这也应是发问同学才清楚的吧?

> 世尊在的时候,如果有人反应:「世尊,这个教法对我太猛了,怎麽办?」
> 您觉得世尊会怎麽回答?

建议你最好再了解一下经文的意思喔~ ^_^
世尊所说的是事实,太猛? ^^a

同学,对於万物运作如实观察是基本,不因行门而异喔。

> > 当然我们都了解能热诚地提供看法给大家参与是很热心又关心别人的学
> > 习,这很好呀 :) 讨论是为增上学习之用,如果沦为意气之争,不但没有
> > 必要,更与修习反向了,您说是吧? ^_^       ^^^^^^^^^^^^
> 讨论最害怕是被人扣帽子,然後必须不断的澄清和解释。现在我就有这种有
> 感觉…@@。

呵呵,所以我在沦为意气之争前特有"如果"两字,指有可能性,未必已发生。
所以可别自己先把帽子载上喔 ^+++^

不过话说回来,对於法的学习才是重点,这种澄清和解释个人觉得倒是其次噜 :)
2005年 8月 3日 6:22:53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0
caren
※ 引述《caren (caren)》之铭言:
> 佛法的法门无量以应众生诸根性,只是世尊在讲 A 法时,我们就针对 A 
> 法讨论,尤其对 A 法如果没有亲自思维与修习,就引导他人到 B 法,
> 这不仅导致讨论失焦,也会造成自己失去学习的机会。

我想读经版虽是自由开放的讨论园地,请大家给予他人建议时仍以经文为主啦~

世尊说法无量以应众生,本就无派系宗所之分罗~ 大家加油 ^^
2005年 8月 3日 8:12:11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1
adelailly
※ 引述《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 引述《caren (caren)》之铭言:
> > ※ 引述《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 > > 请问如果了解了经文中"魔"的意思後,还会这样觉得吗?
> > > 在问Chosen,还是在问我呢?
> > 当然是 Chosen同学 ^^
> > 重点当然不是次第与法门的问题噜,而是如果今天世尊就在你面前教授
> > 大家如何观五受阴、为何重要、并以何为喻…的时候,有同学举手说不
> > 太了世尊的引喻,请问这时你会站出来说:" 卡、卡… 我觉得念佛,观
> > 时加上念佛、交互使用…" 吗? 请问你会这样说吗? ^^a
> 不会。
> 但是Chosen同学问的是:「这样会不会太严重?」,因此,问题并不在於
> 理不理解,而在於承受与接受的问题。
> 世尊在的时候,如果有人反应:「世尊,这个教法对我太猛了,怎麽办?」
> 您觉得世尊会怎麽回答?


      我的意思大概是 images 讲的,日常生活也这样
    想会不会太猛?这段经文对於佛法教导远离贪□痴
    来说,是非常好的经文。

      我了解世尊这段的引喻啦, 可能是 caren 误解了
    ,这没什麽,我没参与讨论是因为我也看不太了解
    caren 说的啦,可能因为我们所学不同,所以对於
    经文的运用不一样,想法因此有差别.

      因为我习惯以念身与打坐来研习佛法,所以看到
    经文里对禅修很有帮助的段落会特别有兴趣,我提
    这问题只是很简单的问大家想法。这段经文除了禅
    修时很好用外:

      *有没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这样想?("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这想法)
      *日常生活也这样想会不会太严重?(说太猛就很清楚了)

      我是比较倾向於不会这样想,除非发现染著太深
  有必要时,但是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会不会这样想?
  所以没什麽事吧 ? 这只是个问题。问题在问人:

      *有没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这样想?("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这想法)
      *日常生活也这样想会不会太严重?(说太猛就很清楚了)


> > 当然我们都了解能热诚地提供看法给大家参与是很热心又关心别人的学
> > 习,这很好呀 :) 讨论是为增上学习之用,如果沦为意气之争,不但没有
> > 必要,更与修习反向了,您说是吧? ^_^       ^^^^^^^^^^^^
> 讨论最害怕是被人扣帽子,然後必须不断的澄清和解释。现在我就有这种有
> 感觉…@@。
> > 我们在未解脱前见解都不一定100% 正确,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罗~ 加油!
> 确实如此。
> 但已经各自表述完毕,那麽,就让同学自行选择吧。

--
                                                                    
             The way I choose, the way release from .....           □□
                                                 □  .     。          
                                   汲汲退退萦萦      扬风      .  ☆   
      ^^                         □  .     。    .    .   □   □—□ 
       □□□□□□□□□□□□                 苦 集 灭 道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决您学佛的疑惑                                BudaHelp
◆ 修改: 05/08/03 10:53:01 <61.67.128.249> 
Wed Aug 3 09:26:10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2
邱大刚
    大家讨论很热烈很好,在此随喜赞叹。

    这边也提醒一下,如果不是直接与该段经文文义辩析的讨论,
可以到 BudaHelp 继续,一方面集思广义,一方面也较适合各人
的想法的交流(当然得依经律为准则)。至於 BudaDigest 上的
讨论以针对该经文的文义为主,这样各版的界定能比较明确。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Wed Aug 3 10:21:55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3
adelailly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大家讨论很热烈很好,在此随喜赞叹。
>     这边也提醒一下,如果不是直接与该段经文文义辩析的讨论,
> 可以到 BudaHelp 继续,一方面集思广义,一方面也较适合各人
> 的想法的交流(当然得依经律为准则)。至於 BudaDigest 上的
> 讨论以针对该经文的文义为主,这样各版的界定能比较明确。
> Have a nice day!

      Oh my god....谢谢这位大德ㄛ, 虽然我跟你不熟
  , 还是给你随喜赞叹, 赞 !

      真巧, 我刚刚就在想这个, 那请问版主我那篇问题
  可以转吗 ? 有没有须要转 ? 谢谢ㄛ, 拜拜......

    福慧修双

--
                                                                    
             The way I choose, the way release from .....           □□
                                                 □  .     。          
                                   汲汲退退萦萦      扬风      .  ☆   
      ^^                         □  .     。    .    .   □   □—□ 
       □□□□□□□□□□□□                 苦 集 灭 道       □□
--
狮子吼站 相关资源: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电子三藏结集中            http://www.cbeta.org
◆ 修改: 05/08/03 11:54:30 <61.67.128.249> 
Wed Aug 3 10:30:25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4
白非白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因为我习惯以念身与打坐来研习佛法,所以看到
>     经文里对禅修很有帮助的段落会特别有兴趣,我提
>     这问题只是很简单的问大家想法。这段经文除了禅
>     修时很好用外:
>       *有没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这样想?("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这想法)
>       *日常生活也这样想会不会太严重?(说太猛就很清楚了)

    这句可说是针对想要解脱的学者而说的,因为“当观”意思
即是“应该如此而观”的意思,而“魔”有数种意思,一是魔天
之魔,另外常指的就是“欲魔、阴魔”等类魔,学者日常生活若
能时时这样观,那麽大概就能自“欲苦”中解脱出来了,所以说
学者於色受想行识皆“当如此观”,这话并不会太猛,而是“淡
然处之”的类义。
Wed Aug 3 20:20:27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5
adelailly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铭言:
>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       因为我习惯以念身与打坐来研习佛法,所以看到
> >     经文里对禅修很有帮助的段落会特别有兴趣,我提
> >     这问题只是很简单的问大家想法。这段经文除了禅
> >     修时很好用外:
> >       *有没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这样想?("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这想法)
> >       *日常生活也这样想会不会太严重?(说太猛就很清楚了)
>     这句可说是针对想要解脱的学者而说的,因为“当观”意思
> 即是“应该如此而观”的意思,而“魔”有数种意思,一是魔天
> 之魔,另外常指的就是“欲魔、阴魔”等类魔,学者日常生活若
> 能时时这样观,那麽大概就能自“欲苦”中解脱出来了,所以说
> 学者於色受想行识皆“当如此观”,这话并不会太猛,而是“淡
> 然处之”的类义。

        谢谢蔡老师, 我刚想了一下, 是这样没错,
      虽然日常生活我没有把色受想行识观为魔,
      但有时认真作事时是会观无谓的"色受想行识"
      为"非我所", 所以应该是类似的想法, 也是世
   尊在经中常教导的, 远离贪□痴.


--
                                                                    
             The way I choose, the way release from .....           □□
                                                 □  .     。          
                                   汲汲退退萦萦      扬风      .  ☆   
      ^^                         □  .     。    .    .   □   □—□ 
       □□□□□□□□□□□□                 苦 集 灭 道       □□
Wed Aug 3 21:28:48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6
caren
>       真巧, 我刚刚就在想这个, 那请问版主我那篇问题
>   可以转吗 ? 有没有须要转 ? 谢谢ㄛ, 拜拜......
>     福慧修双

同学的问题是读经的问题呀,当然不用转版噜 ^^ 而且已此讨论来说,
先前同学仍是没有回答到问题本身,转版问题仍在吧 ^^a

我之前讨论的重点在於问与答的同学都觉得太猛,应是对於世尊所说的
魔喻可再进一步了解。因此同学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适切的回答,也不
宜转谈其他法(如同学说的念佛)。

尤其是此种比喻,在诸多经典都有喔~ 如果这是众生所无法承受的,则
在诸佛经中,世尊就不会常以魔喻一切障慧命、令众生流转生死的诸障
碍了。这边读是会有疑问,则在研读其他佛经是也可能会有同样的问题
喔?

谢谢前面几篇已解释得很清楚了。

除此,加上大家已读或将读到的杂阿含数篇之外,这边举些较有印象的
经文比喻,供养各位同学: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T09n0278_p0661a22(00)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

所谓五阴魔。贪著五阴故。烦恼魔烦恼染故。业魔。能障碍故。心魔。自□慢故
。死魔。离受生故。天魔。起□慢放逸故。失善根魔。心不悔故。三昧魔。味著
故。善知识魔。於彼生著心故。不知菩提正法魔。不能出生诸大愿故。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魔。应作方便速远离之。
=======================================================================
同卷经文亦有有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等介绍。

<< 佛说八大人觉经 >> T17n0779_p0715b02(00) 
======================================================================
为佛弟子常於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
...
======================================================================

<< 大般涅盘经 >> T12n0374_p0497a08(02)
======================================================================
八魔者。所谓四魔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


--


                       ~ 但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2005年 8月 4日 18:52:16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7
善护念
>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 <<<<<<<<<<<<<<<<<<<<<<<<<<<<<<<<<<<<<<<<<<<<
> > 世尊告罗陀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
> > 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
> > .若近。彼一切当观皆是魔所作。诸所有受.想.
> > 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
> > 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当
> > 观皆是魔所作
> > ............(略)
>       有人觉得如果照经文这样说, 在日常生活中
>     来讲太严重了吗 ?
    插个花!
    本来前面已经有很详尽的讨论,不必再多作解释,
    不过,野人献曝,提供大家另一个思考方向。

    在佛光大辞典、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等,都有提到:
    「魔」这个字在古时候写作「磨」,
    是笃信佛教的梁武帝将之改为从鬼的「魔」。
    因此更早的古书上并没有「魔」这个字,
    可以说,「魔」字的来源是从佛教产生的。
    (中国字为了译经而造的字很多,不作赘述。)

    而「磨」字的意思,有摩擦、纠缠不休、艰难、阻碍等意。
    不管是魔天的魔、阴魔、欲魔,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照上,何尝不是一种磨练、砥砺。

    仅供参考!



--
            在生命的每一天中认识问题的根源,
                  是最有智慧、也是最有功德的。------佛使比丘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大家来读经板 - 共同深入经藏, 以期智慧如海                      BudaDigest
◆ 修改: 05/08/11 19:29:06 <202.135.234.210> 
Fri Aug 5 20:33:42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8
adelailly
※ 引述《grace (善护念)》之铭言:
> >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 > <<<<<<<<<<<<<<<<<<<<<<<<<<<<<<<<<<<<<<<<<<<<
> > > 世尊告罗陀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
> > > 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
> > > .若近。彼一切当观皆是魔所作。诸所有受.想.
> > > 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
> > > 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当
> > > 观皆是魔所作
> > > ............(略)
> >       有人觉得如果照经文这样说, 在日常生活中
> >     来讲太严重了吗 ?
>     插个花!
>     本来前面已经有很详尽的讨论,不必再多作解释,
>     不过,野人献曝,提供大家另一个思考方向。
>     「魔」这个字在古时候写作「磨」或「石+靡」,
>     是笃信佛教的梁武帝将之改为从鬼的「魔」。
>     因此更早的古书上并没有「魔」这个字,
>     可以说,「魔」字的来源是从佛教产生的。
>     (中国字为了译经而造的字很多,不作赘述。)
>     而「磨」字的意思,有摩擦、纠缠不休、艰难、阻碍等意。
>     不管是魔天的魔、阴魔、欲魔,
>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照上,何尝不是一种磨练、砥砺。
>     仅供参考!

        嗯....末学没有删文, 可能还可看经文来思考,
      谢谢 grace, 但是我想这段经的"观为魔所作"并
      不是用来抵励、磨练的意思, 但也许确实有阻碍
      的意思.

        我是这样想, 是欲望的意思(讲得不好请勿介意)
      , 如果这样观一切色, 那麽很容易将欲望舍去.
      也许世尊指的就单纯是指"魔"? 一切色一切欲望就
      如同魔所作来引诱我们的, 容易让我们分心.

        当我在认真从事一件事, 类似这种思考的确能让
      我更专心, 不容易分心在在别的思维中, 或受到周
      遭吸引我注意的事情所引诱.

        就像观"非我所"也能帮助去除贪□痴一样.

        所以觉得这里指的好像不只是磨的意思而已....
      ... 如果详细探讨的话, 因为世间法不都是磨灭法
      吗 ?不好意思, 我很难讲得清楚, 希望你能看得懂.



--
                                                                    
             The way I choose, the way release from .....           □□
                                                 □  .     。          
                                   汲汲退退萦萦      扬风      .  ☆   
      ^^                         □  .     。    .    .   □   □—□ 
       □□□□□□□□□□□□                 苦 集 灭 道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决您学佛的疑惑                                BudaHelp
◆ 修改: 05/08/05 21:03:23 <61.67.128.249> 
◆ 修改: 05/08/06  0:25:22 <61.67.128.249> 
Fri Aug 5 20:58:08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19
caren
>         我是这样想, 是欲望的意思(讲得不好请勿介意)
>       , 如果这样观一切色, 那麽很容易将欲望舍去.
>       也许世尊指的就单纯是指"魔"? 一切色一切欲望就
>       如同魔所作来引诱我们的, 容易让我们分心.

咦~好像越讨论越让你迷糊了? 本来的问题不是日常生活这样观会不会太猛? 
真是抱歉了,那我们再一步一步地重看喔 ^^

【讨论原句】
「彼一切当观皆是魔所作」这句话中,「作」为动词,是故有主词,主词是
谁?本句中的「魔」。想成任何魔皆是,当然包括外魔。(也因此我之前的解
释是说不只是外魔),但重点是 "当观”——"应当想成这样"。

【问题】
同学的问题是:日常生活要这样想(观)很难、太猛、没办法接受。也就是
同学们虽然知道要这麽做,可是要实际做起来太难。

【回答】
因此我之前回答的重点是:

无论问或答的同学们会觉得太猛、没有办法接受,是因为不了解世尊常说的
"魔喻的原由”。如果真能了解世尊说所的种种魔,就会了解这只是事实罢了
(不只是比喻),也就不会有难以修习的问题了。这也是为何我之前一直post
出种种魔的解释。

好,所以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这个”魔喻的原由”

(1)「什麽都想成魔作,有这麽严重吗?」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会这麽觉得,如果我没读过其他佛经亦或没有好好地将杂阿
含经从头思维过,乍看之下,我也一定会这麽想: 啥都想成是魔作,oh~ come
on ~ 世尊大大,这…也…未免太夸张了吧?!"

但是同学,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刚入门没有多久、没有读过很多经典的,起码我
们现在在读杂阿含经,手上还有佛学辞典,这样要了解这句经文和世尊的魔喻
就很足够了。

(2)生死大事
首先我们先了解,这段经文并没有单独存在,而是杂阿含经第五卷(一二○)经
,因此世尊不是一开始就叫我们要把这一切都当作魔作来想喔,我们回想一下
前面的(一)到(一一九)经文在说什麽(为了同学方便回想起见,我下文会list
前一期读经班前一二○经的摘文标题)。

从卷一世尊就教大家为何要正观五受阴,因为於五受阴不知不明则无法解脱众
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以是之後世尊教我们如何正观,如实正观
中会了解诸法无常、苦、空、无我、看到因缘生灭,了解四圣谛,而能出离,
解脱众苦。

众生因无明以至流转生死、暂无休息,也因此对於众生最究竟的帮助不是使之
健康、使之富裕、…使之所愿皆成,而是令之出离,解脱轮回。

(3)世尊的魔喻
我们了解了这是解脱轮回的生死大事之後,就可以更加了解到在佛学辞典所解
释的「魔」(旧译「磨」)是指所有障慧命、感招生命的种种障碍或因素了。且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种魔喻在佛陀说法
中时而可见。如果在杂阿含中无法了解世尊说的魔障确是与众生的生死大事相
关,那麽在许多佛经中,则仍以为这是世尊的夸饰而已。

之前讨论中所举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即是成就菩萨的魔障:
 T09n0278_p0661a22(00)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1) 五阴魔。贪著五阴故。
(2) 烦恼魔烦恼染故。
(3) 业魔。能障碍故。
(4) 心魔。自□慢故
(5) 死魔。离受生故。
(6) 天魔。起□慢放逸故。
(7) 失善根魔。心不悔故。
(8) 三昧魔。味著故。
(9) 善知识魔。於彼生著心故。
(10)不知菩提正法魔。不能出生诸大愿故。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魔。应作方便速远离之。
==================================================

(4)对实相的观照不分四众或日常生活
了解了众生轮转生死的大事之後,那麽再想想世尊说当观一切如魔所作,是
不是也有同感了呢?

我们读杂阿含时,如果有依世尊所说的如实观照,就可以深刻地了解诸法无
常、苦、空、无我特性,才能不随使使,心生解脱,生出离心、并依法行解
脱之道(或也帮助众生行解脱之道); 而也因这种了解,才能理解世尊苦口婆
心地一直劝说修习再修习。这种对实相的观察与了知,不因出家或在家而异
、也不分打坐或日常生活。

即使没有如实观照,大家都仍有概念性的无常,因此,打个大家都能了解的
比方,我们看报纸时一定能了解所有的天灾人祸往生者一定没有料想怎今日
刹地间就天人永隔了。同学们怎麽能有把握能安然地渡过每一天呢? 所以是
不是一切的贪著苦恼都不值得系著了呢? 是不是得知善法之後,即该修习再
修习,此等自然法则不因身份或时间而异,同样地佛陀与弟子对佛子的教授
也不因对象而异,最後以<<杂阿经>>中的一段相关经文供养读经班诸同学,
祝福大家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五受阴如真观照为四众说,非馀出家者说]<杂阿含、十七、四六一>
=================================================================
如是我闻:一时,尊者阿难住拘□弥国瞿师罗园。时尊者阿难告诸比丘:
「尊者富留那弥多罗尼子,年少初出家时,常说深法,作如是言:
阿难!生法计是我,非不生。阿难!云何於生法计是我,非不生?
色生,生是我,非不生。受、想、行、识生,生是我,非不生。

譬如士夫手执明镜及净水镜,自见面生,生故见,非不生。是故阿难!
色生,生故计是我,非不生。如是受、想、行、识生,生故计是我,非不生。

云何阿难!色是常耶?为无常耶?答曰:无常。
又问:无常者是苦耶?答曰:是苦。
又问: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圣弟子於中复计我,异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

如是受、想、行、识,为是常耶?为无常耶?答曰: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答曰:是苦。
又问: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於中宁复计我,异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

阿难!是故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
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
,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如实知,如实观察,如是观者,圣弟子於色生厌,离欲,解脱: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是受、想、行、识,生厌,离欲,
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诸比丘!当知彼尊者於我有大饶益,我从彼尊者所闻法已,远尘、离垢,得
法眼净。我从是来,常以此法为四众说,非馀外道、沙门、婆罗门出家者说」
                          ^^^^^^^^
====================================================================
阿难尊者因尊者富留那弥多罗尼子的比喻与此等解说因而得法眼净。
2005年 8月 6日 17:55:41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20
adelailly
※ 引述《caren (caren)》之铭言:
> > 咦~好像越讨论越让你迷糊了? 本来的问题不是日常生活这样观会不会太猛? 
> 真是抱歉了,那我们再一步一步地重看喔 ^^
> 【讨论原句】
> 「彼一切当观皆是魔所作」这句话中,「作」为动词,是故有主词,主词是
> 谁?本句中的「魔」。想成任何魔皆是,当然包括外魔。(也因此我之前的解
> 释是说不只是外魔),但重点是 "当观”——"应当想成这样"。
> 【问题】
> 同学的问题是:日常生活要这样想(观)很难、太猛、没办法接受。也就是
> 同学们虽然知道要这麽做,可是要实际做起来太难。

        对於初学者的方法而言不会太难啦, 版主误
      会了, 末学问的意思是"会不会太严重(太猛?) ?"
      是有没有须要这麽作的意思啦, 没讲清楚.......

        sorry 版主, 认识未深, 怕言语多有误会, so
      再说一下, 我平常都作"非我所"观, 作这个观真
      的不会太难....& 我是初学者........

      福慧双修


> 【回答】
> 因此我之前回答的重点是:
> 无论问或答的同学们会觉得太猛、没有办法接受,是因为不了解世尊常说的
> "魔喻的原由”。如果真能了解世尊说所的种种魔,就会了解这只是事实罢了
> (不只是比喻),也就不会有难以修习的问题了。这也是为何我之前一直post
> 出种种魔的解释。
> 好,所以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这个”魔喻的原由”
> (1)「什麽都想成魔作,有这麽严重吗?」
>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会这麽觉得,如果我没读过其他佛经亦或没有好好地将杂阿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禅与静坐板 - 禅修的心态与调适讨论                             BudaSitting
◆ 修改: 05/08/06 21:29:12 <61.67.128.250> 
Sat Aug 6 20:46:02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 诸所有色当观皆是魔所作
#21
caren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 【问题】
> > 同学的问题是:日常生活要这样想(观)很难、太猛、没办法接受。也就是
> > 同学们虽然知道要这麽做,可是要实际做起来太难。
>         对於初学者的方法而言不会太难啦, 版主误
>       会了, 末学问的意思是"会不会太严重(太猛?) ?"
>       是有没有须要这麽作的意思啦, 没讲清楚.......
>         sorry 版主, 认识未深, 怕言语多有误会, so
>       再说一下, 我平常都在观"非我所"了, 观这个真
>       的不会太难....& 我是初学者........
>       福慧双修
> > 【回答】
> > 因此我之前回答的重点是:
> > 无论问或答的同学们会觉得太猛、没有办法接受,是因为不了解世尊常说的
    ^^^^^^^^^^^^^^^^^^^^^^^^^^^^^^^^^^^^^^^^^^^
对呀,我的回答就是针对太猛来说呀  ^^a

> > "魔喻的原由”。如果真能了解世尊说所的种种魔,就会了解这只是事实罢了
Sat Aug 6 21:06:06 200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