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读经小注记]-六六法
#1
巫师
    (1)六六法:

        何等为六六法。谓六内入处.六外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爱身。

---------------------------------------------------------------------------

    (2)意义可能是...

        a-  六内入处。谓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

            也就是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

        b-  六外入处。色入处.声入处.香入处.味入处.触入处.法入处。

            也就是相对感官的各种刺激来源。如对眼睛而言就是影像,对耳朵而言
            就是声音...

        c-  六识身。谓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能对於刺激来源产生感知的机能,如视神经系统。例如视神经可形成
            影像(美女迎面走来,我有正常的眼睛可以看到)。

        d-  六触身。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对於刺激来源产生感觉的机制,例如(视神经感知外界物体而产生影像)的
            这个机制(我的眼睛看到了美女,并经由视神经传达影像给大脑)。

        d-  六受身。谓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
                    意触生受(大脑判断,那... 那不就是林志玲吗?)。

            感觉产生後,大脑对感觉的种类下判断。

        e-  六爱身。谓眼触生爱.耳触生爱.鼻触生爱.舌触生爱.身触生爱.
                    意触生爱。( 林志玲身材怎麽这麽美阿,当我... 隔壁同事的
                                水某他一定爽死了)

            判断出感觉的种类或是型态後,大脑很自然的因生物本能产生好恶。而
            产生追求或是厌恶之类的情绪。比较极端的例如不正常的追求官能享受,
            而无法自制,求不得就苦了。

---------------------------------------------------------------------------

            这看来和十二因缘应该是可以一并思考的,从a 到e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以a-d 来说是一个正常活人一定会有个过程,要断也必须断的正确。而
            世尊要行者断的我认为是d-e 之间的那条锁链。

            也就是世尊常说得断欲贪(或是断淫,淫为贪义,各种贪都是淫)。

            而之所以世尊反覆的说要断欲贪(也就是d-e) 而没说:
            1.极端苦行(e 的强化)->这是追求所厌恶的东西,也是一种爱的情绪。
            2.伤害感官(让a 不见)->例如要断情欲的贪求自宫砍了LP是没用的,因
                                  为那颗心还在强强滚。

            如root网友所说,非想非非想天众生无有五官,但一样不是解脱。因为
            轮回的根本藏识还在,业风吹藏识巨海起六识浪。

            接著世尊说这六六法皆非我,如眼+色 才会生出眼识,三事和合生眼触。
            这些都是因缘生也是因缘灭。因此那些不是真我,那些都是生灭法。

---------------------------------------------------------------------------


            PS-A 1.既然是『[读经小注记]』,就说明这标题的文章不是『导读』。
                   我没那个本事嘿。
                 2.因为有一天突然想到,有些事情想到就要做。例如读经就是,每
                   天花少许时间来累积可能比较容易。然後读的过程就会想记下
                   一些脑力激□的东西。
                 3.承上,那些感想要写在哪里咧?当然可以存在我的硬碟里面,不
                   过比较起来存在狮吼站会比较安全(有系统人员嘛),所以我就乾
                   脆写在digest版当成post,其实那就是我的读经笔记阿。
                 4.有人看就有人会看出我的错误,所以可以互相学习。
                 5.有人看就会有互动,这样学习比较不无聊。
                 6.... 哈哈,就将子。



---------------------------------------------------------------------------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
                             
Wed Nov 1 00:57:44 200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读经小注记]-六六法
#2
dc0303
接著世尊说这六六法皆非我,如眼+色 才会生出眼识,三事和合生眼触。
这些都是因缘生也是因缘灭。因此那些不是真我,那些都是生灭法。
------

1、为有眼、有色、有眼识不?

2、为缘眼及色,生眼识不?

3、若眼及色生眼识;彼因、彼缘。为常?为无常?

4、彼因、彼缘生眼识;彼因、彼缘无常变易时,彼识住耶?

5、彼法若生,若灭可知。於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6、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识无常。

7、当正观六识时,都无可取,无可取故无所著。

a248
2006年11月 1日 13:26:01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读经小注记]-六六法
#3
巫师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接著世尊说这六六法皆非我,如眼+色 才会生出眼识,三事和合生眼触。
> 这些都是因缘生也是因缘灭。因此那些不是真我,那些都是生灭法。
> ------
> 1、为有眼、有色、有眼识不?
> 2、为缘眼及色,生眼识不?
> 3、若眼及色生眼识;彼因、彼缘。为常?为无常?
> 4、彼因、彼缘生眼识;彼因、彼缘无常变易时,彼识住耶?
> 5、彼法若生,若灭可知。於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 6、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识无常。
> 7、当正观六识时,都无可取,无可取故无所著。
> a248

-------------------------------------------------------------------
佛言□密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

何以故本性清净故。心不在内不在外。及两中间

心不可得。

□密主如来应正等觉。

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紫非水精色。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明非暗。
非男非女非不男女。□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无色界同性。
非天龙夜叉乾闼婆阿□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人非人趣同性。

□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非见非显现。

《大□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CBETA电子版 (T18, no. 848, p. 1, c7~16)

-------------------------------------------------------------------

    连密教部圣典大日经都是这样说的,心不住眼尔鼻舌意,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
    满有意思的...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
                             
Wed Nov 1 21:00:33 200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读经小注记]-六六法
#4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
※ 引述《magelinus (巫师)》之铭言:
>             PS-A 1.既然是『[读经小注记]』,就说明这标题的文章不是『导读』。
>                    我没那个本事嘿。
>                  2.因为有一天突然想到,有些事情想到就要做。例如读经就是,每
>                    天花少许时间来累积可能比较容易。然後读的过程就会想记下
>                    一些脑力激□的东西。
>                  3.承上,那些感想要写在哪里咧?当然可以存在我的硬碟里面,不
>                    过比较起来存在狮吼站会比较安全(有系统人员嘛),所以我就乾
>                    脆写在digest版当成post,其实那就是我的读经笔记阿。
>                  4.有人看就有人会看出我的错误,所以可以互相学习。
>                  5.有人看就会有互动,这样学习比较不无聊。
>                  6.... 哈哈,就将子。
> ---------------------------------------------------------------------------
感谢台北巫先生抠印分享读经笔记,
其它观众朋友也很热情参与讨论, 感觉读经版又重线生机 ^o^

读经版精华区的 读经班共笔 > 休息心得 (啊不, 修习心得) 收录
大家读经笔记与心得, 并有专人确保资料安全不遗失.
请大家多多利用.
2006年11月 2日 12:08:40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读经小注记]-六六法
#5
belle
不好意思,我的进度较慢,也谢谢整理。非常清楚。不过,有几个问题请问m大德与大家:

 1. 这条□有两个d, 是打错,还是强调其不可分?
 2. 与第一个问题相关。我个人觉得,「识」与「受」这两个环节关系非常,颇值得深
    思与讨论。个人认为:「识」应该不只一个意涵:一是如m大德所诠释,是客观地辨
    识各种影像(啊...眼前这个影像,是个女的,看看那是林志玲耶);但是客观辨识
    确认是林志玲後,为什麽林志玲立刻连结到美女,接著产生喜爱或讨厌等受?为什
    麽辨识後的各种影像或声音等传达到大脑後,会连结到特定的感受?还有,为何林
    志玲的影像在你或我的「受」上可能造成不同的受?总觉得这个「识」还牵涉到
    业力这个黑盒......不知道有没有把问题表达清楚?因为我在这篇post停留很久,
    一直都卡在这个以及下个问题上......希望能有人提供一些看法,或者哪里可以读
    到相关的经文。
 3. 当无外境时,怎样用这六六法来思维观察身心的变化?例如:在读书或工作时,
    万一专注力不够,脑中的思绪会不断地连结各式各样的想法......如何以这六六法
    来观察并了解其变化?我想如能以这种方式长久观察思维心的变化,应该就很容易
    如实知其生与灭。

谢谢大家。

※ 引述《magelinus (巫师)》之铭言:
>     (1)六六法:
>         何等为六六法。谓六内入处.六外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爱身。
> ---------------------------------------------------------------------------
>     (2)意义可能是...
>         a-  六内入处。谓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
>             也就是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
>         b-  六外入处。色入处.声入处.香入处.味入处.触入处.法入处。
>             也就是相对感官的各种刺激来源。如对眼睛而言就是影像,对耳朵而言
>             就是声音...
>         c-  六识身。谓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             能对於刺激来源产生感知的机能,如视神经系统。例如视神经可形成
>             影像(美女迎面走来,我有正常的眼睛可以看到)。
>         d-  六触身。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             对於刺激来源产生感觉的机制,例如(视神经感知外界物体而产生影像)的
>             这个机制(我的眼睛看到了美女,并经由视神经传达影像给大脑)。
>         d-  六受身。谓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
>                     意触生受(大脑判断,那... 那不就是林志玲吗?)。
>             感觉产生後,大脑对感觉的种类下判断。
>         e-  六爱身。谓眼触生爱.耳触生爱.鼻触生爱.舌触生爱.身触生爱.
>                     意触生爱。( 林志玲身材怎麽这麽美阿,当我... 隔壁同事的
>                                 水某他一定爽死了)
>             判断出感觉的种类或是型态後,大脑很自然的因生物本能产生好恶。而
>             产生追求或是厌恶之类的情绪。比较极端的例如不正常的追求官能享受,
>             而无法自制,求不得就苦了。
> ---------------------------------------------------------------------------
>             这看来和十二因缘应该是可以一并思考的,从a 到e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             以a-d 来说是一个正常活人一定会有个过程,要断也必须断的正确。而
>             世尊要行者断的我认为是d-e 之间的那条锁链。
>             也就是世尊常说得断欲贪(或是断淫,淫为贪义,各种贪都是淫)。
>             而之所以世尊反覆的说要断欲贪(也就是d-e) 而没说:
>             1.极端苦行(e 的强化)->这是追求所厌恶的东西,也是一种爱的情绪。
>             2.伤害感官(让a 不见)->例如要断情欲的贪求自宫砍了LP是没用的,因
>                                   为那颗心还在强强滚。
>             如root网友所说,非想非非想天众生无有五官,但一样不是解脱。因为
>             轮回的根本藏识还在,业风吹藏识巨海起六识浪。
>             接著世尊说这六六法皆非我,如眼+色 才会生出眼识,三事和合生眼触。
>             这些都是因缘生也是因缘灭。因此那些不是真我,那些都是生灭法。
> ---------------------------------------------------------------------------
>             PS-A 1.既然是『[读经小注记]』,就说明这标题的文章不是『导读』。
>                    我没那个本事嘿。
>                  2.因为有一天突然想到,有些事情想到就要做。例如读经就是,每
>                    天花少许时间来累积可能比较容易。然後读的过程就会想记下
>                    一些脑力激□的东西。
>                  3.承上,那些感想要写在哪里咧?当然可以存在我的硬碟里面,不
>                    过比较起来存在狮吼站会比较安全(有系统人员嘛),所以我就乾
>                    脆写在digest版当成post,其实那就是我的读经笔记阿。
>                  4.有人看就有人会看出我的错误,所以可以互相学习。
>                  5.有人看就会有互动,这样学习比较不无聊。
>                  6.... 哈哈,就将子。
> ---------------------------------------------------------------------------
Fri Jan 12 20:50:18 200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读经小注记]-六六法
#6
巫师
※ 引述《belleyyc (belle)》之铭言:
> 不好意思,我的进度较慢,也谢谢整理。非常清楚。不过,有几个问题请问m大德与大家:

    欢迎您的加入喔,不过我只是写写自己的豆得,不是帮忙整理啦(没这本事)。

>  1. 这条□有两个d, 是打错,还是强调其不可分?

    打错...@=_=@,感谢指正...

>  2. 与第一个问题相关。我个人觉得,「识」与「受」这两个环节关系非常,颇值得深
>     思与讨论。个人认为:「识」应该不只一个意涵:一是如m大德所诠释,是客观地辨
>     识各种影像(啊...眼前这个影像,是个女的,看看那是林志玲耶);但是客观辨识
>     确认是林志玲後,为什麽林志玲立刻连结到美女,接著产生喜爱或讨厌等受?为什
>     麽辨识後的各种影像或声音等传达到大脑後,会连结到特定的感受?还有,为何林
>     志玲的影像在你或我的「受」上可能造成不同的受?总觉得这个「识」还牵涉到
>     业力这个黑盒......不知道有没有把问题表达清楚?因为我在这篇post停留很久,
>     一直都卡在这个以及下个问题上......希望能有人提供一些看法,或者哪里可以读
>     到相关的经文。

    有缘互相来讨论喔。

    刚好在版主所post的进度後面一点点的地方有提到,世尊在最近的进度好像在反覆
    说明十二因缘,後面一点的地方就会提到世尊是这样说得:
----------------------------------------------------------
T02n0099_p0100b12(08)□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思量
.
T02n0099_p0100b13(01)□有妄想。则有使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
T02n0099_p0100b14(00)□入於名色。入名色故。则有往来。
T02n0099_p0100b15(03)□有往来故。则有生死。有生死故。则有未来世生.
T02n0099_p0100b16(00)□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
T02n0099_p0100b17(03)□若不思量.无妄想。无使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
T02n0099_p0100b18(00)□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则无往来。
T02n0099_p0100b19(02)□无往来故。则无生死。无生死故。於未来世生.
T02n0099_p0100b20(00)□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
T02n0099_p0100b21(02)□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之前在思考十二因缘的意义时,我也常卡住,为何"行"缘"识"?结果原来世尊
    就说过了,因为(无明导致的)妄想让我们的"身口意行"会产生"攀缘识(跟六识
    身有关)",有不正当的贪求也难怪接著就是纯大苦聚(最基本就是求不得苦),
    也因此我们反覆在六道噜。

    但您所提到的『业力的黑盒子』,我觉得这就像为何黑猩猩不会喜欢人类,小海
    龟会自动再岸上孵化後就游回大海一样,大概就是您所提到的业力吧。业力让
    我们而为人或是动物来回六道,以大乘经典更精确的解释其源头就是藏识。也因
    此解脱就得灭掉藏识,因为那是六道轮回的最根本。

>  3. 当无外境时,怎样用这六六法来思维观察身心的变化?例如:在读书或工作时,
>     万一专注力不够,脑中的思绪会不断地连结各式各样的想法......如何以这六六法
>     来观察并了解其变化?我想如能以这种方式长久观察思维心的变化,应该就很容易
>     如实知其生与灭。

    以世尊的说法就是多修习多修习,让自己的意识活化而不一定随著六识的惯性而转。
    所以世尊曾对一位新来比丘说过,他要做的只有一项就是『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身语
    意』,结果这位本来无法融入僧团生活的菜鸟反而成了阿罗汉(有点像是周利盘陀伽的
    扫地神功)。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
                             
Fri Jan 12 23:37:06 200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读经小注记]-六六法
#7
belle
谢谢回答。
我需要些时间再整理思绪.....
但有些问题...

1. 请问关於攀缘识这段引文是回应我所提的「识」与「受」的问题吗?

2. 思量--> 妄想;攀缘识(这样画应该没问题吧?)。请问「思」、「想」、「意(识)」
   (「意」与「识」在经文中似乎不同),有何差别?

3. 佛陀虽然说「灭」,但反覆读都觉得这个「灭」其实只是「如实知见」,如实知其
   「集」、「灭」、「患」、「离」,或者更直接说,我们还是会感受到「苦」、
  「乐」、「不苦不乐」,只是对於这三者不执著(另一个分枝出来的问题:
   执著=染著吗?):

------------------------------------------------------------------------
T02n0099_p0087b15(00)□                       若色.眼识.眼触.
T02n0099_p0087b16(04)□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实知见。
T02n0099_p0087b17(01)□见已於眼不染著。若色.眼识.眼触.
T02n0099_p0087b18(05)□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染著。如是耳.
T02n0099_p0087b19(00)□鼻.舌.身.意法如实知见。若法.意识.意触.
T02n0099_p0087b20(02)□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T02n0099_p0087b21(03)□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於意不染著。若法.意识.
T02n0099_p0087b22(01)□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T02n0099_p0087b23(00)□不染。不染著故。不相杂.不愚□.
T02n0099_p0087b24(02)□不顾念.不系缚。
------------------------------------------------------------------------

   如果这样的读法没问题,那麽重点就在如何「如实知见」,而「如实知见」会牵涉
   到是「思」、「想」、「意识」哪个?

   如有误读,还请大家指正。谢谢。
Mon Jan 15 23:42:13 200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读经小注记]-六六法
#8
巫师
    最近工作忙昏头...@_@

※ 引述《belleyyc (belle)》之铭言:
> 谢谢回答。
> 我需要些时间再整理思绪.....
> 但有些问题...
> 1. 请问关於攀缘识这段引文是回应我所提的「识」与「受」的问题吗?

    不是,我之前的想法是不同的众生对於外境的感受天生不同,例如蛆就是喜欢在
    腐败物中打滚或是小海龟在岸上一经孵化就自动会由回大海,或是我们这些臭男
    人就是喜欢盯著林志玲的大腿看... 等等这些天生就会的东西,就是藏识这类最
    原始的东西在左右著。不过阿含经里面是以意根来包括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看到
    的第七和第八识。

> 2. 思量--> 妄想;攀缘识(这样画应该没问题吧?)。请问「思」、「想」、「意(识)」
>    (「意」与「识」在经文中似乎不同),有何差别?

    我认为是『思量,妄想』->攀缘识(住)。经文的意思似乎没有思量导致妄想
    的意思?

    『思』和『想』在最近的经文里面有提到,『想』也就是『行』的别名。思是
    判断,『想(也就是行)』是接下来的造业,所以阿含经里面讲十二因缘时会提
    到『行』分成『身口意行』。


>    如果这样的读法没问题,那麽重点就在如何「如实知见」,而「如实知见」会牵涉
>    到是「思」、「想」、「意识」哪个?
>    如有误读,还请大家指正。谢谢。

    最近的经文也有,世尊说如何如实的观察这些?修诸三昧。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
                             
Mon Jan 22 22:03:48 200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读经小注记]-六六法
#9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
来整理一下, 看我有没有理解对....

※ 引述《magelinus (巫师)》之铭言:
> > 1. 请问关於攀缘识这段引文是回应我所提的「识」与「受」的问题吗?
>     不是,我之前的想法是不同的众生对於外境的感受天生不同,例如蛆就是喜欢在
>     腐败物中打滚或是小海龟在岸上一经孵化就自动会由回大海,或是我们这些臭男
>     人就是喜欢盯著林志玲的大腿看... 等等这些天生就会的东西,就是藏识这类最
>     原始的东西在左右著。不过阿含经里面是以意根来包括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看到
>     的第七和第八识。
---> belleyyc 前文所说的 "黑盒子", 是巫师这一段所说的"藏识.
------------------------------------------------------------------------------
belleyyc 前文所问的问题:
>与第一个问题相关。我个人觉得,「识」与「受」这两个环节关系非常,颇值得深
>思与讨论。
(中略)
>;但是客观辨识
>确认是林志玲後,为什麽林志玲立刻连结到美女,接著产生喜爱或讨厌等受?
---> 这里 belleyyc 所问的应该是「识」与 「爱」(not「识」与「受」) 两者间是怎麽连结
起来的, 为什麽不同人会对「识」产生不同的「爱」(感受)
(我没理解错吧 =.=a)
巫师认为两者之间是 行(『思』和『想』, 『思量,妄想』) --> 攀缘识
串起来的.
(这里我有问题, 正确的 mapping 是
行-->缘-->识 = 行 -->攀缘 --> 识
还是
行-->缘 = 行 -->攀缘识)
--------------------------------
最後, 怎麽在生活中应用:
--->多修习多修习,让自己的意识活化而不一定随著六识的惯性而转。 / 修诸三昧
2007年 1月24日 11:00:32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