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四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常行。云何为六。
若比丘眼见色。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
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
若比丘成就此六常行者。当知是舍利弗等。
舍利弗比丘眼 见色已。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耳声.鼻香.舌味.身触.
意识法。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
舍利弗比丘成就此六常行故。世间难得。所应承事.恭敬.供养。则为世间无上福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这儿世尊举例能达到本期上期进度中有六舍行和六常行的人,舍利弗就是一例。
这其中讲到他对於六根所对六尘,不起苦受,不起乐受。
我想到经文中所说的应该是较简约的说法,因为在其他说明的比较详细的经文还
说道更精密的觉受分类,也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换句话说
这三种分类包含了所有的觉受□围。
-------------------------------------------------------------------------
「
阿难。彼见我者。言受是我。当语彼言。如来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中略]
阿难。
苦触缘生苦受。若苦触灭受亦灭。
不苦不乐触缘生不苦不乐受。若不苦不乐触灭受亦灭。
阿难。如两木相攒则有火生。各置异处则无有火。此亦如是。因乐触缘故生乐受
。若乐触灭受亦俱灭。因苦触缘故生苦受。若苦触灭受亦俱灭。因不苦不乐触缘
生不苦不乐受。若不苦不乐触灭受亦俱灭。
阿难。此三受有为无常。从因缘生。尽法.灭法。为朽坏法。彼非我有。我非彼有
。当以正智如实观之。」 《长阿含经》CBETA电子版 (T01, no. 1, p. 61, c11~21)
--------------------------------------------------
换句话说,连『不苦不乐受』也要观之为『无常法』。这真是... @_@||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