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eroci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之铭言:
> 杂阿含卷十四(三四三)
> T02n0099_p0093c27(07)□婆罗门所问苦乐自作者。彼亦从因起生。言不从缘起生者。
> T02n0099_p0093c28(00)□无有是处。苦乐他作.自他作.
> T02n0099_p0093c29(05)□非自非他无缘作说者。彼亦从缘起生。
> T02n0099_p0094a01(06)□若言不从缘生者。无有是处。尊者浮弥。彼沙门.
> T02n0099_p0094a02(04)□婆罗门所说苦乐自作者。亦缘触生。
> T02n0099_p0094a03(06)□若言不从触生者。无有是处。苦乐他作.自他作.
> T02n0099_p0094a04(04)□非自非他无因作者。彼亦缘触生。
> T02n0099_p0094a05(06)□若言不缘触生者。无有是处。
> 婆罗门问苦乐是自作?他作?非自非他作?
> 是以"有个因"的想法去看这个问题, 也就是"始作俑者"的角度
> 在问这个问题.
我以前倒是没用过『始作俑者』在思考,不过这麽想好像也可以通的柳...
苦乐自作的话,始作俑者是自己。苦乐他作的话,始作俑者是他人。
而世尊说苦乐是因缘生,所以也是因缘灭,不纯粹决定於『自己』或『外在』。
而因缘灭的道迹就是实行八正道吧。
> 但是佛陀是以"因缘, 触觉 两者相遇"这个角度在看这个问题.
> 触 + 缘 --> 生苦乐, 见杂阿含(三四二)
> 当我们在看苦乐生起这问题时, 去询问始作俑者是错的问法与错的角度.
> (这是我看这篇的时後的想法, 也不知道对不对...)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