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1
乌龟慢走
因为是回应melon之前放的仙女棒,如有不当,还请代为转版。

昨天回应melon的文章提到:「正思惟」与「内正思惟」不同,这个回应基础在於
八正道中的正思惟一词,应该是如melon所整理的「正志」。

今天再回去review28卷发现:在许多经中出现的「正思惟」(非「正志」之意)
似乎与四预流支的「内正思惟」有重叠的地方(但应该是不完全等於)。

例如:在775-777,781经中,

================================================
不正思惟者。未生正见令不生。已生正见令退。
如是未生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不生。
已生者令退。

正思惟者。未生正见令生。已生正见重生令增广。
如是未生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生.
已生者重生令增广。
===============================================

如果不正思惟,会令已生的正见退失;如果正思惟,则能令正见生。
换句话说,这正思惟牵涉的「思辨」,也是在建立「正见」的过程中所需的
审辨能力。这点,应该是与四预流支的内正思惟(闻法後的「思」)相似。

至於个人认为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在於:在这卷谈的正思惟是建立正见的
过程中所必须的思辨能力;在建立正见之後,就会接著有正志、正语、正业
等实践的方法。但是在四预流支中的「内正思惟」,不只包括「思」,还有
八正道中的「正念」(念随顺、重念、忆念;借助melon的整理)。

以上是个人认为的细微差异,有误之处还请师兄、同学们务必不吝指正。
感谢。
Sun Aug 17 09:58:39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2
Heaven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至於个人认为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在於:在这卷谈的正思惟是建立正见的
> 过程中所必须的思辨能力;在建立正见之後,就会接著有正志、正语、正业
> 等实践的方法。但是在四预流支中的「内正思惟」,不只包括「思」,还有
> 八正道中的「正念」(念随顺、重念、忆念;借助melon的整理)。

看到这里我不是很了解.

为什麽 "内正思惟" 还包含 "八正道" 的 "正念"?
是由哪一段经文看出来的吗?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ue Aug 19 11:50:04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3
乌龟慢走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 至於个人认为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在於:在这卷谈的正思惟是建立正见的
> > 过程中所必须的思辨能力;在建立正见之後,就会接著有正志、正语、正业
> > 等实践的方法。但是在四预流支中的「内正思惟」,不只包括「思」,还有
> > 八正道中的「正念」(念随顺、重念、忆念;借助melon的整理)。
> 看到这里我不是很了解.
> 为什麽 "内正思惟" 还包含 "八正道" 的 "正念"?
> 是由哪一段经文看出来的吗?
>    heaven

 谢谢师兄指教。
 就我目前读到的部份,并未有经典直接提到两者之间的关联,这是推论出来的。

 首先(借用melon的整理),

【四预流支】《杂30、843》谓亲近善男子、听闻正法、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再辅以诸经(例:杂17、18经)都是请法者向世尊请法,并告诉世尊,世尊开示後,
会「独一静处,专精思惟」,成就罗汉果。换句话说,如果将这个转换成四预流支
的说法,则会是:

「亲近善男子」(世尊),
「听闻正法」(世尊所开示的法),
「内正思惟」(独一静处,专精思惟),
「法次法向」(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或心得解脱。成阿罗汉等)。

这里的专精思惟,应该就有包括「正念」的定义了(重念、忆念世尊的说法)。

如有误之处,还请师兄们不吝指教。
感谢。
Thu Aug 21 01:11:50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4
Heaven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四预流支】《杂30、843》谓亲近善男子、听闻正法、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再辅以诸经(例:杂17、18经)都是请法者向世尊请法,并告诉世尊,世尊开示後,
> 会「独一静处,专精思惟」,成就罗汉果。换句话说,如果将这个转换成四预流支
> 的说法,则会是:
> 「亲近善男子」(世尊),
> 「听闻正法」(世尊所开示的法),
> 「内正思惟」(独一静处,专精思惟),
> 「法次法向」(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或心得解脱。成阿罗汉等)。
> 这里的专精思惟,应该就有包括「正念」的定义了(重念、忆念世尊的说法)。

我大概了解这部份,不过反过来我会想再问,为什麽杂阿含卷二十八谈到的正思惟
没有包含八正道的正念呢?

原来的讨论如下:

>>>>>>>>>>>>>>>>>>>>>>>>>>>>>>>>>>>>>>>>>>>>>>>>>>>>>>>>>>>
至於个人认为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在於:在这卷谈的正思惟是建立正见的
过程中所必须的思辨能力;在建立正见之後,就会接著有正志、正语、正业
等实践的方法。
>>>>>>>>>>>>>>>>>>>>>>>>>>>>>>>>>>>>>>>>>>>>>>>>>>>>>>>>>>>

我先猜想为什麽这里的正思惟不包含正念,是不是因为正念还在正见之後?

如果是这个原因,我是觉得有点勉强,因为四预流支的内正思惟是「预流」,
尚未入流,也就是同样的不包含八正道的正念才对。但若不是我猜想的方向,
那就要请问为什麽杂阿含卷二十八的正思惟不包含正念?

事实上,在该卷中,可看到这些句子:

於外法中。我不见一法能令未生善法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说善知识.
善伴党.善随从。

於内法中。我不见一法令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说正思惟者。

我反而认为,这里的正思惟与善知识,正是指四预流支的亲近善士与内正思惟。
因为这些正是预流的方法,藉由这些才能入流--证四果、实践八正道。

以上供参考!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hu Aug 21 10:18:03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5
乌龟慢走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大概了解这部份,不过反过来我会想再问,为什麽杂阿含卷二十八谈到的正思惟
> 没有包含八正道的正念呢?
> 原来的讨论如下:
> 至於个人认为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在於:在这卷谈的正思惟是建立正见的
> 过程中所必须的思辨能力;在建立正见之後,就会接著有正志、正语、正业
> 等实践的方法。
> 我先猜想为什麽这里的正思惟不包含正念,是不是因为正念还在正见之後?
> 如果是这个原因,我是觉得有点勉强,因为四预流支的内正思惟是「预流」,
> 尚未入流,也就是同样的不包含八正道的正念才对。但若不是我猜想的方向,
> 那就要请问为什麽杂阿含卷二十八的正思惟不包含正念?
> 事实上,在该卷中,可看到这些句子:
> 於外法中。我不见一法能令未生善法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说善知识.
> 善伴党.善随从。
> 於内法中。我不见一法令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说正思惟者。
> 我反而认为,这里的正思惟与善知识,正是指四预流支的亲近善士与内正思惟。
> 因为这些正是预流的方法,藉由这些才能入流--证四果、实践八正道。
> 以上供参考!
>   heaven

  heaven师兄,

  非常感谢你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所提供的看法。
  本来今天有些心得要回覆的,不过,目前头脑都乱哄哄的。
  加上,我最近可能要先帮忙我姊处理事情,等我思路更清楚些,再与师兄讨论。
  再次感谢。
  祝福师兄。
  也祝福站上诸位师兄。
2008年 8月22日 12:21:07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6
adelailly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以上供参考!
> >   heaven
>   heaven师兄,
>   非常感谢你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所提供的看法。
>   本来今天有些心得要回覆的,不过,目前头脑都乱哄哄的。
>   加上,我最近可能要先帮忙我姊处理事情,等我思路更清楚些,再与师兄讨论。
>   再次感谢。
>   祝福师兄。
>   也祝福站上诸位师兄。

    加油内 belleyyc, 好好加油, 别辜负了世尊所教,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

 福慧双修

--
                                                                    
             The way I choose, the way release from Ch'an.          □□
                                                 □  .     。          
                                   汲汲退退萦萦      扬风      .  ☆   
      ^^                         □  .     。    .    .   □   □—□ 
       □□□□□□□□□□□□                 苦 集 灭 道       □□
Sat Aug 23 09:25:07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7
乌龟慢走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加油内 belleyyc, 好好加油, 别辜负了世尊所教,
>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
>  福慧双修

   恩,Chosen。彼此加油~
   祝福□!
Sat Aug 23 09:59:04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8
adelailly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     加油内 belleyyc, 好好加油, 别辜负了世尊所教,
> >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
> >  福慧双修
>    恩,Chosen。彼此加油~
>    祝福□!

     谢谢, 原来 belleyyc 这麽可爱阿, 我也祝福你,
   您对於正见、正志、正语、正业, 这十善似乎有您先
   後次序的看法, 在这点能不能於您有所讨教讨教呢 :)

   福慧双修

--
                                                                    
             The way I choose, the way release from Ch'an.          □□
                                                 □  .     。          
                                   汲汲退退萦萦      扬风      .  ☆   
      ^^                         □  .     。    .    .   □   □—□ 
       □□□□□□□□□□□□                 苦 集 灭 道       □□
Sat Aug 23 10:30:28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9
乌龟慢走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大概了解这部份,不过反过来我会想再问,为□□□t卷二十八谈到的正思惟
> 没有包含八正道的正念呢?
> 原来的讨论如下:
> 至於个人认为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在於:在这卷谈的正思惟是建立正见的
> 过程中所必须的思辨能力;在建立正见之後,就会接著有正志、正语、正业
> 等实践的方法。
> 我先猜想为什麽这里的正思惟不包含正念,是不是因为正念还在正见之後?

  师兄的臆测无误,的确是因为正念在正思惟之後,所以,我认为在卷28提到
  正思惟不包括正念。

> 如果是这个原因,我是觉得有点勉强,因为四预流支的内正思惟是「预流」,
> 尚未入流,也就是同样的不包含八正道的正念才对。但若不是我猜想的方向,
> 那就要请问为什麽杂阿含卷二十八的正思惟不包含正念?

  这点也是我正想与师兄讨论的地方,如果我有理解错误还请师兄不吝指正。
  我想提出师兄与我思考上的差异。

  若将八正道对比预流支,

  师兄提出的是: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八正道:  -------------------     正思惟      实践正确的八正道

  我当时所想的: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八正道: [ 正 思 惟--> 正见  ]    [正志、正语、正业、正念....]

  也就是师兄似乎将八正道的实践放在法次法向的部份(如果理解有误,还请
  指正);我则将亲近善男子与听闻正法对比 [正思惟 -->建立正见];其馀的
  则是实践的方法,放在法次法向。

  为什麽会这麽想?因为这些请法的比丘们从一开始就相信佛陀是善知识,
  认定他说的法是正法,因此听闻後就会付诸实践,而非处在不确定世尊是否
  为善知识。(这里,我也想到贴近我们的例子,譬如,有的人一开始就相信
  某套真理,问他为什麽信,他其实是提不出个所以然,就是相信,然後就依
  循教法实践;这也可以说明我个人认为佛法不只是宗教,也包括其它许多宗
  教的教法。)

> 事实上,在该卷中,可看到这些句子:
> 於外法中。我不见一法能令未生善法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说善知识.
> 善伴党.善随从。

  至於这边的解读,我认为世尊是强调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要知道何为善知识,
  何为恶知识,则需要经过「思辨」(甚至比较)。换句话说,我的解读是
  从善知识这个层次都还在分辨的过程,正见还在建立中。


> 於内法中。我不见一法令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说正思惟者。
> 我反而认为,这里的正思惟与善知识,正是指四预流支的亲近善士与内正思惟。
> 因为这些正是预流的方法,藉由这些才能入流--证四果、实践八正道。
> 以上供参考!
>   heaven

  虽然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过,还是觉得师兄说的也有道理。 谢谢分享:)
Sat Aug 23 11:15:11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10
乌龟慢走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    恩,Chosen。彼此加油~
> >    祝福□!
>      谢谢, 原来 belleyyc 这麽可爱阿, 我也祝福你,
>    您对於正见、正志、正语、正业, 这十善似乎有您先
>    後次序的看法, 在这点能不能於您有所讨教讨教呢 :)
>    福慧双修

    谢谢Chosen的赞美~(我会不好意思...)
    至於我对四预流支与八正道的理解,只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已分享。
    有误之处,也请不吝指正(後来再想想,我应该要再说清楚些,有些地方
    可能略的太快...)。也欢迎提出不同的看法~ 感谢。

    祝 悲智双运。
2008年 8月24日 3:23:43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11
Heaven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这点也是我正想与师兄讨论的地方,如果我有理解错误还请师兄不吝指正。
>   我想提出师兄与我思考上的差异。
>   若将八正道对比预流支,
>   师兄提出的是:
>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八正道:  -------------------     正思惟      实践正确的八正道
>   我当时所想的:
>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八正道: [ 正 思 惟--> 正见  ]    [正志、正语、正业、正念....]
>   也就是师兄似乎将八正道的实践放在法次法向的部份(如果理解有误,还请
>   指正);我则将亲近善男子与听闻正法对比 [正思惟 -->建立正见];其馀的
>   则是实践的方法,放在法次法向。
>   为什麽会这麽想?因为这些请法的比丘们从一开始就相信佛陀是善知识,
>   认定他说的法是正法,因此听闻後就会付诸实践,而非处在不确定世尊是否
>   为善知识。(这里,我也想到贴近我们的例子,譬如,有的人一开始就相信
>   某套真理,问他为什麽信,他其实是提不出个所以然,就是相信,然後就依
>   循教法实践;这也可以说明我个人认为佛法不只是宗教,也包括其它许多宗
>   教的教法。)

我觉得把内正思惟认为包含「正念」会有点太快了。

「正念」几乎可算是在三十七助道品中倒数第二个,是非常後面的阶段。
若内正思惟是佛弟子听法之後,独自在静处专精思惟,怎麽会包含正念?

先来看正念,参考经中的说法:

「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是名正念」

我觉得重点在「不妄、不虚」。「念」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世尊举例有
「念、随念、重念、忆念」,这些大家都有经历过,但要做到这些念念都能
「不妄、不虚」,那才符合「正念」的标准。

我简单说一下我理解的次第:

过去佛弟子亲近佛陀,听闻佛陀开示正法。这其实和我们现在有缘阅读藏经,
听闻佛陀正法是差不多的。我们甚至比过去无暇亲近佛陀的居士还知道更多。
若说这样就算正见,似乎还有点距离,这样大概算是知道正见有哪些而已。
若没有思惟、消化、吸收,若没有让正见取代邪见,
我们只能算是知道正见,不算具足正见。
甚至大部份的时间,我们都是依「邪见」或「我见」在过日子。

所以内正思惟或是卷二十八的正思惟,就是在了解佛法的法义、修行的原理及次第,
知道了这些,才能如法修行,也就是进入「法次法向」的阶段。

这阶段则是四正勤、四念处、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
-- 有人说这些算是修道位(预流)。
直到「正见」出现,才像是见到了日出,才有後面的八正道
-- 有人说这是见道位(入流)。

若要谈正念具足,那是很难。但若要说练习正念,又是随时都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觉得卷二八的正思惟与内正思惟,应该不是可以很容易用有没有「正念」
来区分的。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un Aug 24 03:35:00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12
落叶烤地瓜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大概了解这部份,不过反过来我会想再问,为什麽杂阿含卷二十八谈到的正思惟
> 没有包含八正道的正念呢?
> 原来的讨论如下:
> 至於个人认为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在於:在这卷谈的正思惟是建立正见的
> 过程中所必须的思辨能力;在建立正见之後,就会接著有正志、正语、正业
> 等实践的方法。
> 我先猜想为什麽这里的正思惟不包含正念,是不是因为正念还在正见之後?
> 如果是这个原因,我是觉得有点勉强,因为四预流支的内正思惟是「预流」,
> 尚未入流,也就是同样的不包含八正道的正念才对。但若不是我猜想的方向,
> 那就要请问为什麽杂阿含卷二十八的正思惟不包含正念?
> 事实上,在该卷中,可看到这些句子:
> 於外法中。我不见一法能令未生善法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说善知识.
> 善伴党.善随从。
> 於内法中。我不见一法令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说正思惟者。
> 我反而认为,这里的正思惟与善知识,正是指四预流支的亲近善士与内正思惟。
> 因为这些正是预流的方法,藉由这些才能入流--证四果、实践八正道。
> 以上供参考!
>   heaven


小的和 Heaven 师兄所见略同哦~ ^_^

且容小的将我之前的小笔记转贴如下------------

=================== 【《杂阿含卷 28》之不负责小复习】===================
【四预流支】《杂30、843》

谓亲近善男子 <778-780>、听闻正法、内正思惟 <775-777> <781> 、法次法向,然後入流。

流,即是八圣道。
============================================================================

<775-777> <781> 这几经,讲的就是有点绕口的---------

>>>>>>>>>>>>>>>>>>>>>>>>>>>>>>>>>>>>>>>>>>>>>>>>>>>>>>>>>>>>>>>>>>>>>>>>>>>

0201c02] 诸比丘。於内法中。我不见一法令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
说正思惟者。

诸比丘。正思惟者。未生正见令生。已生正见重生令增广。

如是未生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

<<<<<<<<<<<<<<<<<<<<<<<<<<<<<<<<<<<<<<<<<<<<<<<<<<<<<<<<<<<<<<<<<<<<<<<<<<<<

小的也认为,这里的「正思惟」,的确比较有可能是四预流支的「内正思惟」,而非八
圣道里面的「正志 (又名正思维,出要志、无恚志、不害志)」,所以我才把这几经抽
出来归在「四预流支」里。

我当时读到四预流支时,也完全搞不清楚,我们怎能在走向八圣道的途中,还一边行著八
圣道呢?(所以我到现在也还在内正思惟当中XD)

可是我後来想想,既然这里的「内正思惟」可以令未生八圣道生,已生八圣道重增广,
那应该不只是一个孤立的次第,而是一种重覆不断的修习方法吧 ?! 毕竟我们都在学
地,都在四预流支上,无法真正「正受」八圣道 (正受在这里只是我假借的用法,不
是三昧正受那个正受,请大家明察嘿~),所以必须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

好吧,既然来了,不妨再顺便插朵小花----------------

八正道中的「正志」,又名「正思维」,似乎在长阿含里又名「正分别」(我是从上下文
来推论的)--------

T03n0190_p0681c18□正见。是法明门。得漏尽圣道故。
T03n0190_p0681c19□正分别。是法明门。断一切分别无分别故。
T03n0190_p0681c20□正语。是法明门。一切名字音声语言。知如响
T03n0190_p0681c21□故。

以上,谢谢大家!(↑我其实只是喜欢和大家凑热闹而已啦XD)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08年 8月24日 20:10:30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13
落叶烤地瓜
啊,忽然想到,也许四预流支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直线,而是一座螺旋型上升的阶梯,
一圈、一圈慢慢地上升到八圣道(另一座阶梯)?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08年 8月24日 20:25:22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14
乌龟慢走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这点也是我正想与师兄讨论的地方,如果我有理解错误还请师兄不吝指正。
> >   我想提出师兄与我思考上的差异。
> >   若将八正道对比预流支,
> >   师兄提出的是:
> >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    八正道:  -------------------     正思惟      实践正确的八正道
> >   我当时所想的:
> >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   八正道: [ 正 思 惟--> 正见  ]    [正志、正语、正业、正念....]
> >   也就是师兄似乎将八正道的实践放在法次法向的部份(如果理解有误,还请
> >   指正);我则将亲近善男子与听闻正法对比 [正思惟 -->建立正见];其馀的
> >   则是实践的方法,放在法次法向。
> >   为什麽会这麽想?因为这些请法的比丘们从一开始就相信佛陀是善知识,
> >   认定他说的法是正法,因此听闻後就会付诸实践,而非处在不确定世尊是否
> >   为善知识。(这里,我也想到贴近我们的例子,譬如,有的人一开始就相信
> >   某套真理,问他为什麽信,他其实是提不出个所以然,就是相信,然後就依
> >   循教法实践;这也可以说明我个人认为佛法不只是宗教,也包括其它许多宗
> >   教的教法。)
> 我觉得把内正思惟认为包含「正念」会有点太快了。

  先说一下,师兄说得很有道理,只不过,我还是想把我当时的想法说清楚。
  当时在想这个时,因为想到这些来向世尊请法的比丘、尊者们,才会认提出
  卷28提的正四惟与四预流支的内正思惟,有交叠,但不完全相等的说法。

  若根据上面我画的那个图,个人认为:那些来请法的比丘、尊者们,既然来向
  世尊请法(认定世尊是善知识),事实上,他们应该是在正思惟的阶段了吧?!

  接下来,既然是请法并事先告知世尊,在世尊的教导後,会独一静处、专精思惟...,
  那麽,这意味著他们是信受奉行,因此,也是心意柔软地「听闻正法」,既是心意
  柔软、信受奉行,应该就是对世尊的教法没有一丝怀疑,而能全盘接受。

  加上,听闻正法,从根、境、识的角度,听闻的行为本身就已牵涉「思辨」
 (耳根+法+耳识--> 受想思),因此,他们在此阶段应该是就已在吸收、消化正法。
  记住之後,「内正思惟」阶段,应该是更全面的且更巩固地强化所听闻的正法,
  然後朝法次法向行进。


> 「正念」几乎可算是在三十七助道品中倒数第二个,是非常後面的阶段。

   至於这点,个人觉得:在学地,似乎每一个法都可切入;切入後,有可能只修
   一法即可有成就,但也有次第修法,另外还有菩萨行者,广修一切法,因此,
   方法很多,甚至有的法之间是相辅相成。这也是为什麽想要标出他们之间的连结。


> 若内正思惟是佛弟子听法之後,独自在静处专精思惟,怎麽会包含正念?
  ^^^^^^^^^^^^^^^^^^^^^^^^^^^^^^^^^^^^^^^^^^^^^^^^^^^^^^^^^^^^^^^
> 先来看正念,参考经中的说法:
> 「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是名正念」
> 我觉得重点在「不妄、不虚」。「念」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世尊举例有
> 「念、随念、重念、忆念」,这些大家都有经历过,但要做到这些念念都能
> 「不妄、不虚」,那才符合「正念」的标准。

   想请问师兄,为什麽不会?专精思惟就是在念、随念、重念、忆念世尊适才的
   教法(如果能念、随念、重念、忆念,不是已念念相续了吗?),如此,为何
   不会达到不妄、不虚? 不懂耶。还请师兄不吝指教。

> 我简单说一下我理解的次第:
> 过去佛弟子亲近佛陀,听闻佛陀开示正法。这其实和我们现在有缘阅读藏经,
> 听闻佛陀正法是差不多的。我们甚至比过去无暇亲近佛陀的居士还知道更多。
> 若说这样就算正见,似乎还有点距离,这样大概算是知道正见有哪些而已。
> 若没有思惟、消化、吸收,若没有让正见取代邪见,
> 我们只能算是知道正见,不算具足正见。
> 甚至大部份的时间,我们都是依「邪见」或「我见」在过日子。

  师兄提到的也是。我想,这应该牵涉到根器的问题。
  还有,虽然我们在努力读经,可是我觉得我们目前应该只能算在努力正思惟
  的阶段耶..还称不上正见(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啦,真正的正见,应该是真的
  如melon之前所提的,cbeta全套的经文在我们的脑海里清晰不忘,还可随时
  交相索引才算吧?!:P)。

> 所以内正思惟或是卷二十八的正思惟,就是在了解佛法的法义、修行的原理及次第,
> 知道了这些,才能如法修行,也就是进入「法次法向」的阶段。
> 这阶段则是四正勤、四念处、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
> -- 有人说这些算是修道位(预流)。
> 直到「正见」出现,才像是见到了日出,才有後面的八正道
> -- 有人说这是见道位(入流)。
> 若要谈正念具足,那是很难。但若要说练习正念,又是随时都可以做到的,
> 所以我觉得卷二八的正思惟与内正思惟,应该不是可以很容易用有没有「正念」
> 来区分的。
>    heaven

  之前只提正念是顺著之前melon提起在脑中建立cbeta的话下来的...
  事实上,在正见建立後,接著会有正志、正语,正业等(对比我上面画的图表),
  内正思惟应该还包括正见之後的七道。换句话说,有了正见为指南,正见会带
  出接下来的七道。而朝法次法向迈进。

    这大致是当时的想法(在画图时,本来应该还要把正见延伸到内正思惟的,
  因为要能内正思惟,需要有正见为导,那天没划清楚,真是抱歉~~)。

  Anyway, 我试著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是谢谢师兄~~
2008年 8月26日 7:36:56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15
乌龟慢走
※ 引述《Melon888 (落叶烤地瓜)》之铭言:
> 啊,忽然想到,也许四预流支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直线,而是一座螺旋型上升的阶梯,
> 一圈、一圈慢慢地上升到八圣道(另一座阶梯)?
> melon

 我也认为有此可能耶 :) 甚至可能不只是接到八正道,中间可能还能转到其它法的样子..

 如果就八正道来说,正见确立後的身语意行应该会一并调整,因此剩下的七道应该不太
 可能是次第关系...

 另外也想到,若就我们目前的情况(未建立正见前),应该还是可能从其馀的七道中的
 任一开始修起(也就是入门),配合正思惟的修习,也可能逐步调整而慢慢趋入正知正见。

 这个想法好像也可以回到五根的脉络...如果是一开始就接触经典,透过经典逐步建立
 正知正见,这似乎可以对比五根中从慧根修起;若是从其馀七道入门,可类比於信根、
 定根、念根?

 以上,只是个人的读经心得,仅供参考。
 有误之处,也请不吝指正。谢谢。
2008年 8月27日 6:11:16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16
Heaven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 >   师兄提出的是:
> > >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 >    八正道:  -------------------     正思惟      实践正确的八正道
> > >   我当时所想的:
> > >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 >   八正道: [ 正 思 惟--> 正见  ]    [正志、正语、正业、正念....]
>   若根据上面我画的那个图,个人认为:那些来请法的比丘、尊者们,既然来向
>   世尊请法(认定世尊是善知识),事实上,他们应该是在正思惟的阶段了吧?!

以舍利弗为例,他在第一次见佛时,虽然已经知道佛陀是善知识,
但他也是因为事先见过了马胜比丘,听闻了佛陀的偈诵,并经过舍利弗的思惟,
才会知道佛陀是善知识,才会愿意来向佛陀请法。

所以除了刚好第一次路过僧团,误打误撞进来听闻佛陀说法的人,
大概其他会认为佛陀是善知识者,也都是因为曾见过某些善知识,辗转听闻些许正法,
并经过思惟,才知道佛陀很可能是善知识,才会想进一步亲近学习。
这些都已经是四预流支的过程了。

> > 「正念」几乎可算是在三十七助道品中倒数第二个,是非常後面的阶段。
>    至於这点,个人觉得:在学地,似乎每一个法都可切入;切入後,有可能只修
>    一法即可有成就,但也有次第修法,另外还有菩萨行者,广修一切法,因此,
>    方法很多,甚至有的法之间是相辅相成。这也是为什麽想要标出他们之间的连结。

一切法可入是指修行的方法,例如有人修安般念,有人修四界分别观,
有人则专攻不净观。或是有人修六念,甚至独修念佛一门。
甚至有介绍不同的个性(贪或□或痴)就有不同适合入门的方法。

但在这些方法中,某些方向又是固定的。例如培养四念处,四正勤...
也就是培养五根,长养五力,进而七觉支、八正道。
这里面有些有次第,有些会因不同情况而调整,并不是一成不变,却又不是没有方向。

正如国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二者是很有关系,但若国中有些没学好,高中一样可以学。
但若高中遇到瓶颈,有时往往又是国中某些地方还没弄通。

所以佛陀的智慧,提出这些次第是很有道理的,不过也因为根器不同,
入手或方向会有差别,但到了某个程度,就会知道要回头把基础打的更好,
才能进一步前进。

我想佛陀时代的弟子也是如此,可能每天下午都可以听闻佛陀说法,再次正思惟,
调整修行方向,重覆的过程就这样不断进前、深化、进步,直到证入解脱吧。

> > 若内正思惟是佛弟子听法之後,独自在静处专精思惟,怎麽会包含正念?
>   ^^^^^^^^^^^^^^^^^^^^^^^^^^^^^^^^^^^^^^^^^^^^^^^^^^^^^^^^^^^^^^^
> > 先来看正念,参考经中的说法:
> > 「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是名正念」
> > 我觉得重点在「不妄、不虚」。「念」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世尊举例有
> > 「念、随念、重念、忆念」,这些大家都有经历过,但要做到这些念念都能
> > 「不妄、不虚」,那才符合「正念」的标准。
>    想请问师兄,为什麽不会?专精思惟就是在念、随念、重念、忆念世尊适才的
>    教法(如果能念、随念、重念、忆念,不是已念念相续了吗?),如此,为何
>    不会达到不妄、不虚? 不懂耶。还请师兄不吝指教。

若用严格的标准来谈,八正道的正念若是 90 分。
则内正思惟可能在 10 分的阶段,而你说的二十八卷正思惟或许是在 5 分的阶段。
二者都离正念太远。

正如我们读经文,也是在念、随念、重念、忆念佛陀的教导,但往往不用几秒钟,
贪□痴的念头随时就出现在心识中,用严格的标准来说,这都不算正念。

若要放宽标准,则那些思惟也不可能完全都在妄念或三毒中,
正如一个贪财者,第一眼看到地上的钱,那也只是眼识,其次察觉自己看到钱,
(身念处),觉得很高兴(受、心念处),接著一连串的贪□痴妄相续不断.....
正念与妄念就是如此不断交杂,只是修行愈好的人,正念的比例愈高,
而真正入流的阿罗汉,则只有正念相续。


>   还有,虽然我们在努力读经,可是我觉得我们目前应该只能算在努力正思惟
>   的阶段耶..还称不上正见(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啦,真正的正见,应该是真的
>   如melon之前所提的,cbeta全套的经文在我们的脑海里清晰不忘,还可随时
>   交相索引才算吧?!:P)。

倒也不用如此啦,世间有谁可以如此,这至少要有 1G 的脑容量与运作空间才够吧。

我想努力朝断身见(我见)的方向,并了解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运作关系,
这比较容易一点。 :)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hu Aug 28 21:20:19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17
乌龟慢走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略)

> >   还有,虽然我们在努力读经,可是我觉得我们目前应该只能算在努力正思惟
> >   的阶段耶..还称不上正见(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啦,真正的正见,应该是真的
> >   如melon之前所提的,cbeta全套的经文在我们的脑海里清晰不忘,还可随时
> >   交相索引才算吧?!:P)。
> 倒也不用如此啦,世间有谁可以如此,这至少要有 1G 的脑容量与运作空间才够吧。

  谢谢师兄解说! 1G啊,爱因斯坦不是只用了十分之一的大脑? :Q
  人脑应该有无线可能吧?!

> 我想努力朝断身见(我见)的方向,并了解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运作关系,
> 这比较容易一点。 :)

  这倒也是。

>    heaven

  再次谢谢!
  祝福诸位师兄!
2008年 8月29日 5:36:11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