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四受
#1
乌龟慢走
在 <佛说长阿含第二分[6]众集经第五> 看到:

>>>>>>>>>>>>>>>>>>>>>>>>>>>>>>>>>>>>>>>>>>>>>>>>>>>>>>>>>
复有四法。谓四受。有现作苦行後受苦报。有现作苦行後受乐报。
有现作乐行後受苦报。有现作乐行後受乐报。
<<<<<<<<<<<<<<<<<<<<<<<<<<<<<<<<<<<<<<<<<<<<<<<<<<<<<<<<

因为读经班这周休息,不好意思在读经版问,所以就改在这儿问。
如有不当,就请版主代移,感谢。

请问诸位师兄,这边的「苦行」与「乐行」该如何解?
应该不是世尊早期修的苦行吧?如果是,就觉得怪怪的(与受有何关系?)。
如果是「苦业」,那麽似乎是说的通,不过,这样为什麽说是「受」?
是是从「受」的角度来解说果报吗?

谢谢。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四受
#2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在 <佛说长阿含第二分[6]众集经第五> 看到:
> 复有四法。谓四受。有现作苦行後受苦报。有现作苦行後受乐报。
> 有现作乐行後受苦报。有现作乐行後受乐报。
> <<<<<<<<<<<<<<<<<<<<<<<<<<<<<<<<<<<<<<<<<<<<<<<<<<<<<<<<
> 因为读经班这周休息,不好意思在读经版问,所以就改在这儿问。
> 如有不当,就请版主代移,感谢。
> 请问诸位师兄,这边的「苦行」与「乐行」该如何解?
> 应该不是世尊早期修的苦行吧?如果是,就觉得怪怪的(与受有何关系?)。
> 如果是「苦业」,那麽似乎是说的通,不过,这样为什麽说是「受」?
> 是是从「受」的角度来解说果报吗?
> 谢谢。

读经版全年无休啦~ 随时要去 po 都可以. 我回家後再把这两篇移到 budaDigest 版.

话说我好像应该举办之前答应 mage 的 2000 人次达成的送礼物活动(啊不过 2000 篇在挂站
前就已经达成了耶 XD )
2008年 9月 9日 7:53:26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四受
#3
霍夫曼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请问诸位师兄,这边的「苦行」与「乐行」该如何解?

我的解读就是比较简单一点:造成痛苦的行为,以及带来快乐的行为。
和修行那种苦行,折磨自己的那种行为,意义层次上应该是不太一样的。

> 应该不是世尊早期修的苦行吧?如果是,就觉得怪怪的(与受有何关系?)。
> 如果是「苦业」,那麽似乎是说的通,不过,这样为什麽说是「受」?
> 是是从「受」的角度来解说果报吗?

我想很单纯的,只要是业报不论善恶,都是”受”;受本身是个中性的动词,
受到得到这样子的业报。不是说苦业恶业才是受,乐业善业就是享了...

这篇我看了後,想到的是另一篇讲断见和定见的,好像就是类似意思。

不知我的想法对你有没有帮助?

:P

ywliu
Tue Sep 9 21:16:28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四受
#4
Heaven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在 <佛说长阿含第二分[6]众集经第五> 看到:
> 复有四法。谓四受。有现作苦行後受苦报。有现作苦行後受乐报。
> 有现作乐行後受苦报。有现作乐行後受乐报。
> <<<<<<<<<<<<<<<<<<<<<<<<<<<<<<<<<<<<<<<<<<<<<<<<<<<<<<<<
> 因为读经班这周休息,不好意思在读经版问,所以就改在这儿问。
> 如有不当,就请版主代移,感谢。
> 请问诸位师兄,这边的「苦行」与「乐行」该如何解?
> 应该不是世尊早期修的苦行吧?如果是,就觉得怪怪的(与受有何关系?)。
> 如果是「苦业」,那麽似乎是说的通,不过,这样为什麽说是「受」?
> 是是从「受」的角度来解说果报吗?
> 谢谢。

中阿含经卷45有较详细的解释

(一七四)中阿含心品受法经第三(第四分别诵)
(一七五)中阿含心品受法经第四(第四分别诵)

这应该只是单纯的说「行为」有苦的行为与乐的行为。

而不论苦行乐行,也都有善恶之分。属善的,自然受乐报。属恶的,自有苦报。

我直接引用经文:

乐行苦报:

或有沙门.梵志。快庄严女共相娱乐。作如是说。此沙门.梵志於欲见当来有何恐怖。
有何灾患。而断於欲。施设断欲。此快庄严於女身体乐更乐触。彼与此女共相娱乐。
於中游戏。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

苦行苦报:(此为节录)

或有沙门.梵志裸形无衣。或以手为衣。或以叶为衣。....一月一食。以一食为足。
.....或有拔发。或有拔须。或拔须发。....或有卧刺。以刺为床。....
受无量苦。学烦热行。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

苦行乐报:

有一自然重浊欲.重浊恚.重浊痴。彼数随欲心。受苦忧戚。数随恚心.痴心。
受苦忧戚。彼以苦以忧。尽其形寿。修行梵行。乃至啼泣堕泪。彼受此法。
成具足已。身坏命终。必升善处。生於天中。是谓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

乐行乐报:

有一自然不重浊欲.不重浊恚.不重浊痴。彼不数随欲心。受苦忧戚。
不数随恚心.痴心。受苦忧戚。彼以乐以喜。尽其形寿。修行梵行。乃至欢悦心。
彼受此法。成具足已。五下分结尽。化生於彼而般涅盘。得不退法。不还此世。
是谓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ue Sep 9 22:07:36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四受
#5
乌龟慢走
※ 引述《ywliu (霍夫曼)》之铭言:
> > 请问诸位师兄,这边的「苦行」与「乐行」该如何解?
> 我的解读就是比较简单一点:造成痛苦的行为,以及带来快乐的行为。
> 和修行那种苦行,折磨自己的那种行为,意义层次上应该是不太一样的。
> > 应该不是世尊早期修的苦行吧?如果是,就觉得怪怪的(与受有何关系?)。
> > 如果是「苦业」,那麽似乎是说的通,不过,这样为什麽说是「受」?
> > 是是从「受」的角度来解说果报吗?
> 我想很单纯的,只要是业报不论善恶,都是”受”;受本身是个中性的动词,
> 受到得到这样子的业报。不是说苦业恶业才是受,乐业善业就是享了...
> 这篇我看了後,想到的是另一篇讲断见和定见的,好像就是类似意思。
> 不知我的想法对你有没有帮助?
> :P
> ywliu

  恩,有帮助:)

  当时提问的原因是因为『受』若就杂阿含的解法,应该是三种:苦、乐、不苦不乐。
  但是在这里说四受,会觉得有点奇怪..因为这四种(苦--苦--> 苦;苦--> 乐;
  乐---> 乐;乐--> 苦)还是只有苦、乐两种受的变化而已。感觉起来比较像是谈业果
  的异熟变化形式,而非受(如果就「受」的角度来看业果,应该还是只有三受:苦、乐、
  不苦不乐吧?!)。

  谢谢提供~~
2008年 9月10日 5:30:57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四受
#6
乌龟慢走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谢谢师兄提供~~
   请问是不是长阿含中简单带过的 X 法,在中阿含都有提供详解?

> 中阿含经卷45有较详细的解释
> (一七四)中阿含心品受法经第三(第四分别诵)

   刚刚看了一下,这经的解释,有些例子,不是很懂..>_<
   我再努力想想好了...

> (一七五)中阿含心品受法经第四(第四分别诵)

    这个解释比较容易懂...不过,也还是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
    恩,需要再看看。

(下略)
>    heaven

    再次谢谢!
    祝福师兄~
2008年 9月10日 5:36:21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四受
#7
Heaven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谢谢师兄提供~~
>    请问是不是长阿含中简单带过的 X 法,在中阿含都有提供详解?

倒也不是, 只是刚好有印象, 然後就去找出来了.
因为你提到长阿含的那几段, 是依数字在整理世尊谈过的法,
所以多少在其他地方应该都可以找到较详细的相关经文吧.

> > 中阿含经卷45有较详细的解释
> > (一七四)中阿含心品受法经第三(第四分别诵)
>    刚刚看了一下,这经的解释,有些例子,不是很懂..>_<
>    我再努力想想好了...

我自己是粗略看过, 也不敢说都懂,
反正提出来大家都可以讨论. :)

   heaven

> > (一七五)中阿含心品受法经第四(第四分别诵)
>     这个解释比较容易懂...不过,也还是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
>     恩,需要再看看。
> (下略)
> >    heaven
>     再次谢谢!
>     祝福师兄~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Sep 10 11:33:01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四受
#8
乌龟慢走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略)
> >    刚刚看了一下,这经的解释,有些例子,不是很懂..>_<
> >    我再努力想想好了...
> 我自己是粗略看过, 也不敢说都懂,
> 反正提出来大家都可以讨论. :)
>    heaven

 谢谢师兄!
 那我就将自己的疑问提出,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教~

 举例来说(中阿含卷45,175经):
 1. 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
    [定义]
    或有一自乐自喜杀生。因杀生。生乐生喜。彼自乐自喜不与取.邪□.妄言。
    乃至邪见。因邪见。生乐生喜。如是身乐.心乐。不善从.不善生。不趣智.
    不趣觉.不趣涅盘。

  定义的部份很清楚,但是後面的经文提到「痴法」与「慧法」该如何与定义连结?
  (其馀三种受,也都是类似的语意结构)

    [0713a08] 若有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彼痴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
    不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
    彼痴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不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
    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是谓痴法。

    [0713b11] 若有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
    知如真已。便不习行而断之。不习行断已。便喜.爱.可法生。不喜.不爱.不可法灭。
    是谓慧法。

   不管是「痴法」或「慧法」,现法乐行,当来受苦报。「痴法」与「慧法」的差异
   是否在於:

       「知」如真       //    「不知」如真

           ↓                        ↓

          断习行                 习行不断


   不懂的地方就是,既然造作现法乐受,当来受苦报;那麽提出这痴法与慧法的意义何在?
   是用来解说三世因果的吗?例如,让对方知道目前的苦受[报],可能过去世造作乐受
   业所致;如果听得懂的人,就会断习行,这造作的业以及承受的果报,就是慧法的意思
   吗?相反地,如果听不懂的人,那麽这业、果就是痴法?

   谢谢。
2008年 9月13日 4:00:26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四受
#9
Heaven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举例来说(中阿含卷45,175经):
>     [0713a08] 若有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彼痴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
>     不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
>     彼痴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不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
>     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是谓痴法。
>     [0713b11] 若有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
>     知如真已。便不习行而断之。不习行断已。便喜.爱.可法生。不喜.不爱.不可法灭。
>     是谓慧法。
>    不管是「痴法」或「慧法」,现法乐行,当来受苦报。「痴法」与「慧法」的差异
>    是否在於:
>        「知」如真       //    「不知」如真
>            ↓                        ↓
>           断习行                 习行不断
>    不懂的地方就是,既然造作现法乐受,当来受苦报;那麽提出这痴法与慧法的意义何在?
>    是用来解说三世因果的吗?例如,让对方知道目前的苦受[报],可能过去世造作乐受
>    业所致;如果听得懂的人,就会断习行,这造作的业以及承受的果报,就是慧法的意思
>    吗?相反地,如果听不懂的人,那麽这业、果就是痴法?
>    谢谢。

可能是你想的太复杂,或是我还无法掌握你的问题。

世尊的教法就是未来的苦乐不一定和现在的苦乐相同。

所以「痴法」就是让不喜、不爱、不可(意)法生,喜、爱、可(意)法灭。
《中阿含经》卷45〈3 心品〉:
「然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此是痴法。」
(CBETA, T01, no. 26, p. 712, c9-10)

反之,「慧法」就是让不喜、不爱、不可(意)法灭,喜、爱、可(意)法生。
《中阿含经》卷45〈3 心品〉:
「不喜.不爱.不可法灭。喜.爱.可法生。是不痴法。」
(CBETA, T01, no. 26, p. 712, c12-13)

以「吸毒」为例,这就是现法受乐,当来受苦。
而愚痴者无法真正了解这其中的关系(乐->苦),就放任自己吸毒。
世尊就会说这样实在不是聪明的行为(痴法)。
而智者知道吸毒终究导至苦,所以不会做这种事,
会选择不让自己当来受苦,这是有智慧的方法(慧法)。

反之,对有毒瘾者,戒毒是现法受苦,当来受乐。
而不智者不愿意戒,选择继续吸毒,这就是痴法。
而智者知道要戒毒,未来才不会继续吃苦,这就是慧法。

所以提出痴法与慧法倒不一定和一定有关三世因果,
这只是在告诉我们,有些是苦法导至乐果,有些是乐法导至乐果。
因此要有智慧了解之间的关系,选择导至乐果的方法,这才是慧法。

至於选择导至苦果的方法,那就是痴法了。

不知这样解释有没有让你对问题□清一些?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at Sep 13 05:59:44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四受
#10
乌龟慢走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可能是你想的太复杂,或是我还无法掌握你的问题。

  可能是我想的太复杂...

(中略)
> 以「吸毒」为例,这就是现法受乐,当来受苦。
> 而愚痴者无法真正了解这其中的关系(乐->苦),就放任自己吸毒。
> 世尊就会说这样实在不是聪明的行为(痴法)。
> 而智者知道吸毒终究导至苦,所以不会做这种事,
> 会选择不让自己当来受苦,这是有智慧的方法(慧法)。
> 反之,对有毒瘾者,戒毒是现法受苦,当来受乐。
> 而不智者不愿意戒,选择继续吸毒,这就是痴法。
> 而智者知道要戒毒,未来才不会继续吃苦,这就是慧法。
> 所以提出痴法与慧法倒不一定和一定有关三世因果,
> 这只是在告诉我们,有些是苦法导至乐果,有些是乐法导至乐果。
> 因此要有智慧了解之间的关系,选择导至乐果的方法,这才是慧法。
> 至於选择导至苦果的方法,那就是痴法了。
> 不知这样解释有没有让你对问题□清一些?
>    heaven

  有!这样的例子就很清楚了。
  了解:)

  谢谢!
2008年 9月13日 11:54:27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