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 查了一下自己之前的问题,好像有些还不是很确定,
> > 藉此提出来,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教。
> > 1. 五蕴的观察(在此卷)依序是:色--> 受 --> 想 --> 行 --> 识,
> 看到四一经,把五蕴给表格,来比较之间的差异,表格:
>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pTKcQlNOTZNKLBJPHOG8MUQ
> 其中色与识似乎原本已存在,受想行 则是由触才会生起
看到这里, 心中先不同意的意见.
因为我觉得 "识" 怎麽会是原本已存在? 识在每一个心识刹那就生灭了.
後来一想, 根据阿□达摩教导, "色聚" 也是顶多生存 17 个心识刹那,
也谈不上原本存在, 我却隐约同意色原本存在, 原来我对色的无常观不够. :Q
根据阿□达摩, 每一个心识都包含受想行, 它们被分类在 "心所".
虽然说它们是因触生起, 但也等於是与每一个识共生共灭.
heaven
> 色与识的集也与 受想行 的集 方式不同
> 会想这样比较,是因为好奇:
> 没有触,只是坐著,为什麽我能对身体各地方有感受与知觉?
> (好像很理所当然的问题 ^^")
> 看到四二经,表格化比较後,推测应该是『意根之行』的触所产生的…
> 答案是什麽,还得用四念处好好去实验观察…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