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问题]杂阿含卷一
#1
乌龟慢走
查了一下自己之前的问题,好像有些还不是很确定,
藉此提出来,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教。

1. 五蕴的观察(在此卷)依序是:色--> 受 --> 想 --> 行 --> 识,
   观色的部份(色分内、外色),是要从内色(自身)观起?还是,其实
   内、外色(他人)可同时观? 外色,是否可以从他人引伸到外在世界
   有形体、无形体(事件)?

2. 於五蕴,「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这之间的差异为何?
   尤其是「明」,是指如实知(既知且证)?
   另外,针对此句,也有不解之处,「若断」後为何还会有「若离欲」?
   也就是说,如果已经断,应该就没有贪欲的问题,还需再离欲?
   还是说,这「断」指的是断身见、戒禁取、与疑(进入初果),而
   真正离[贪]欲,要到三果?

3. 14经末尾的总结,「味亦复二种」,虽然melon注明是13与14经,不过,
   我还是不懂..味到底有哪两种?

4. 15经:「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
   是不是可以说,五蕴的遮蔽与集聚,来自於「取」?於取解脱,就等於心解脱?

谢谢。
2008年11月 5日 22:21:29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杂阿含卷一
#2
落叶烤地瓜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3. 14经末尾的总结,「味亦复二种」,虽然melon注明是13与14经,不过,
>    我还是不懂..味到底有哪两种?


Hi belle,以下也只是小的猜想的--------

因为这些偈应该只是後人为了方便记忆而存在的,因此不像《卷22》
或《卷36》天子和世尊的问答偈,或其他人、天所说的偈那样涵意深
深。

所以这里的「味」,小的初步猜想应该只是 <13经>、<14经> 所讲的
「味、患、离」的略称而已吧。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08年11月 6日 10:44:06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杂阿含卷一
#3
落叶烤地瓜
※ 引述《Melon888 (落叶烤地瓜)》之铭言:
> > 3. 14经末尾的总结,「味亦复二种」,虽然melon注明是13与14经,不过,
> >    我还是不懂..味到底有哪两种?
> Hi belle,以下也只是小的猜想的--------
> 因为这些偈应该只是後人为了方便记忆而存在的,因此不像《卷22》
> 或《卷36》天子和世尊的问答偈,或其他人、天所说的偈那样涵意深
> 深。
> 所以这里的「味」,小的初步猜想应该只是 <13经>、<14经> 所讲的
> 「味、患、离」的略称而已吧。
> melon


也就是说,「味亦复两种」的意思,大约接近於--------
「上面这几经中,在讲味、患、离的,有<13>、<14>两经。」这样吧。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08年11月 6日 10:49:39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杂阿含卷一
#4
乌龟慢走
※ 引述《Melon888 (落叶烤地瓜)》之铭言:
> > Hi belle,以下也只是小的猜想的--------
> > 因为这些偈应该只是後人为了方便记忆而存在的,因此不像《卷22》
> > 或《卷36》天子和世尊的问答偈,或其他人、天所说的偈那样涵意深
> > 深。
> > 所以这里的「味」,小的初步猜想应该只是 <13经>、<14经> 所讲的
> > 「味、患、离」的略称而已吧。
> > melon
> 也就是说,「味亦复两种」的意思,大约接近於--------
> 「上面这几经中,在讲味、患、离的,有<13>、<14>两经。」这样吧。
> melon

  喔~~所以,不是味也有两种(字面读法),而是说谈味的有这两经,是吧?!
  了解了,谢谢解说:)
2008年11月 7日 18:26:22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杂阿含卷一
#5
hank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查了一下自己之前的问题,好像有些还不是很确定,
> 藉此提出来,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教。
> 1. 五蕴的观察(在此卷)依序是:色--> 受 --> 想 --> 行 --> 识,

  看到四一经,把五蕴给表格,来比较之间的差异,表格: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pTKcQlNOTZNKLBJPHOG8MUQ

  其中色与识似乎原本已存在,受想行 则是由触才会生起
  色与识的集也与 受想行 的集 方式不同

  会想这样比较,是因为好奇:
  没有触,只是坐著,为什麽我能对身体各地方有感受与知觉?
  (好像很理所当然的问题 ^^")

  看到四二经,表格化比较後,推测应该是『意根之行』的触所产生的…

  答案是什麽,还得用四念处好好去实验观察…
Fri Nov 14 00:31:27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杂阿含卷一
#6
Heaven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 查了一下自己之前的问题,好像有些还不是很确定,
> > 藉此提出来,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教。
> > 1. 五蕴的观察(在此卷)依序是:色--> 受 --> 想 --> 行 --> 识,
>   看到四一经,把五蕴给表格,来比较之间的差异,表格:
>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pTKcQlNOTZNKLBJPHOG8MUQ
>   其中色与识似乎原本已存在,受想行 则是由触才会生起

看到这里, 心中先不同意的意见.
因为我觉得 "识" 怎麽会是原本已存在? 识在每一个心识刹那就生灭了.

後来一想, 根据阿□达摩教导, "色聚" 也是顶多生存 17 个心识刹那,
也谈不上原本存在, 我却隐约同意色原本存在, 原来我对色的无常观不够. :Q

根据阿□达摩, 每一个心识都包含受想行, 它们被分类在 "心所".
虽然说它们是因触生起, 但也等於是与每一个识共生共灭.

   heaven

>   色与识的集也与 受想行 的集 方式不同
>   会想这样比较,是因为好奇:
>   没有触,只是坐著,为什麽我能对身体各地方有感受与知觉?
>   (好像很理所当然的问题 ^^")
>   看到四二经,表格化比较後,推测应该是『意根之行』的触所产生的…
>   答案是什麽,还得用四念处好好去实验观察…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Fri Nov 14 01:37:08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杂阿含卷一
#7
hank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pTKcQlNOTZNKLBJPHOG8MUQ
> >   其中色与识似乎原本已存在,受想行 则是由触才会生起
> 看到这里, 心中先不同意的意见.
> 因为我觉得 "识" 怎麽会是原本已存在? 识在每一个心识刹那就生灭了.
> 後来一想, 根据阿□达摩教导, "色聚" 也是顶多生存 17 个心识刹那,
> 也谈不上原本存在, 我却隐约同意色原本存在, 原来我对色的无常观不够. :Q
> 根据阿□达摩, 每一个心识都包含受想行, 它们被分类在 "心所".
> 虽然说它们是因触生起, 但也等於是与每一个识共生共灭.
  没错。会写"原本存在"只是由该经文中的写法,加上自己辞义不达的表示方式 ^^"

  把该经中对五蕴的五个讲法比对一下,发现色与识并非由xxx而生。
  难怪有另一种说法,把空识也与四大摆在一起讲 地水火风空识

  不过这应该是观察点何时切入的问题,若是以现在切入,身是已存在的,
  身识也存在。再往前或往後推,则会散去,所以世尊在教如何观时,都会说
 「当观... 若过去、现在、未来...」

  再比对其他经,世尊也说得很清楚,识是因缘生的。

  (二八二)
  T02n0099_p0078b09(00)□佛告阿难。谛听。善思。当为汝说。缘眼.色。
  T02n0099_p0078b10(00)□生眼识。见可意色。
Fri Nov 14 10:42:01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杂阿含卷一
#8
白非白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难怪有另一种说法,把空识也与四大摆在一起讲 地水火风空识
>   不过这应该是观察点何时切入的问题,若是以现在切入,身是已存在的,
>   身识也存在。再往前或往後推,则会散去,所以世尊在教如何观时,都会说
>  「当观... 若过去、现在、未来...」
>   再比对其他经,世尊也说得很清楚,识是因缘生的。

    是的,所以前一句是错的,没有〔地水火风空识〕并论这种说法,
何以证明?看看四周到处都是例子。

>   (二八二)
>   T02n0099_p0078b09(00)□佛告阿难。谛听。善思。当为汝说。缘眼.色。
>   T02n0099_p0078b10(00)□生眼识。见可意色。

   这里还有一个重点:见可意色。所以有逐臭之夫。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2008年11月14日 13:57:13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问题]杂阿含卷一
#9
邱大刚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查了一下自己之前的问题,好像有些还不是很确定,
> 藉此提出来,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教。
> 1. 五蕴的观察(在此卷)依序是:色--> 受 --> 想 --> 行 --> 识,
>    观色的部份(色分内、外色),是要从内色(自身)观起?还是,其实
>    内、外色(他人)可同时观? 外色,是否可以从他人引伸到外在世界
>    有形体、无形体(事件)?

    通常是先观内,功力深後再观外。因为内观就很不容易了,外观容易贪爱 XD
实务上,所谓的观外色,也如内观是在定中般,是在定境中往外观,观到整个
世界的本质。

    不过当然这不是铁则,例如若受外境染著时,还是可试著把外境观掉。

> 2. 於五蕴,「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这之间的差异为何?
>    尤其是「明」,是指如实知(既知且证)?

    我是觉得这边不必太讲究,反正都是类似的意思 XD

    若要深究,可区分为
知: 知道
明: 明了 (「无明」的对称,因此是彻底的知道)
断: 卡擦掉
离欲: 不只卡擦了,还跑离开了

    所以可以说是越来越彻底。

>    另外,针对此句,也有不解之处,「若断」後为何还会有「若离欲」?
>    也就是说,如果已经断,应该就没有贪欲的问题,还需再离欲?

    这见仁见智。举例来说,若是清净比丘,别人贿赂他一箱的钱,他不只
是「断」了不去拿,还会跑掉。但是如果不跑掉,哪天肚子太饿,钱箱还是
在旁边,就比较容易受诱惑去拿钱。

    不过当然,如果是到菩萨等级的,视钱财如粪土,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    还是说,这「断」指的是断身见、戒禁取、与疑(进入初果),而
>    真正离[贪]欲,要到三果?

    这边是念念之间的「断」、「离欲」罗,才断一个念头,不见得就
立刻证果了 XD

> 3. 14经末尾的总结,「味亦复二种」,虽然melon注明是13与14经,不过,
>    我还是不懂..味到底有哪两种?

    也可以解为味有二种:「不如实知」与「如实知」。

    这边也不必太计较,这种偈子是为了帮助记忆用的,所以不会有多出来
的意义。

> 4. 15经:「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
>    是不是可以说,五蕴的遮蔽与集聚,来自於「取」?於取解脱,就等於心解脱?

    你的结论「於取解脱,就等於心解脱」是对的,不过这个结论不是这经
本身在讲的 :P

    这经是在讲不受结使(烦恼、贪嗔痴等)的役使,不随结使的役使的话,
才能断掉十二因缘的「取」那个锁□。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Sun Nov 16 22:42:36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