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1 |
落叶烤地瓜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根据阿□达摩, 每一个心识都包含受想行, 它们被分类在 "心所".
> 虽然说它们是因触生起, 但也等於是与每一个识共生共灭.
哇,这个有趣!太好了,刚好顺便问《卷二、39-40经》XD
● 请问这是否也就是《杂阿含、卷2、39经》中提到的「取阴俱识」
或「四识住」?
根据小的这两周对《卷二》魔障覆心受挫很深的理解 :Q ,世尊在
《杂阿含、卷2、39经》似乎是说---------
五种子 = 取阴俱识 ( ← 这是哪位啊?)
地界(土壤) = 四识住 (「识」,各自住在色、受、想、行中)
水界(水分) = 贪喜
也就是说,色、受、想、行好像土壤,识会各自住在中间,浇点
水(欲贪)就能长大了。这样?
=============================================================
● 那麽「五种子」指的又是什麽呢?若对照到《40经》不是只有
「四取阴」吗?为何又变成「五种子」?@_@
====《杂阿含、卷2、39经》====
[0009a05]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
识住。水界者。譬贪喜。
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於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
生长增广。於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
。生长增广。
比丘。识於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
● 又,经文中的「於色、受、想、行封滞意生缚\触断」又是
什麽意思啊 \>o</
====《杂阿含、卷2、39经》====
(以下这段似乎在讲由五蕴断贪~涅盘中间的 10 个分解动作。
1-10 的号码是我擅自加的)
[0009a11] 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
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1. 色界离贪。
2. 离贪已。【於色封滞意生缚断】。
3. 於色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
4. 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
1. 受.想.行界离贪。
2. 离贪已。【於行封滞意生触断】。
3. 於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
4. 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
5. 不生长故。不作行。
6. 不作行已住。
7. 住已知足。
8. 知足已解脱。
9. 解脱已。於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著。
10. 无所取.无所著已。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
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我说彼识不至东.西.南.北.
四维.上.下。无所至趣。唯见法。欲入涅盘.寂灭.清
凉.清净.真实。
=============================================================
● 对照到《40经》中,提到「攀缘四取阴识住」。
请问这个四「取阴」,是否就是被识所取的「色、受、想、行」
四阴呢?
=============================================================
● 又,四「取阴」和五「受阴」有什麽关系吗?
和十二因缘有关?
=============================================================
● 又,《40经》中的「封滞」是否就等於《39经》讲的「攀缘」?
====《杂阿含、卷2、40经》====
[0009a27] 如是我闻。
[0009a27]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0009a28]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封滞者不解脱。不封滞则解脱。
云何封滞不解脱。比丘。【攀缘四取阴识住】。云何为四。色【封滞】
识住。受.想.行【封滞】识住。乃至非境界故。是名封滞。故不解脱
。云何不封滞则解脱。於色界离贪。受.想.行.识离贪。乃至清净真
实。是则不封滞则解脱。
[0009b05]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以上,谢...谢谢大家~
@_@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08年11月14日 11:35:18 星期五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2 |
hank
|
※ 引述《Melon888 (落叶烤地瓜)》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根据阿□达摩, 每一个心识都包含受想行, 它们被分类在 "心所".
> > 虽然说它们是因触生起, 但也等於是与每一个识共生共灭.
> 哇,这个有趣!太好了,刚好顺便问《卷二、39-40经》XD
这年头对五蕴有兴趣的不多了 (⊙o⊙)
最近也看到这,提出自己的见解。
> ● 请问这是否也就是《杂阿含、卷2、39经》中提到的「取阴俱识」
> 或「四识住」?
> 根据小的这两周对《卷二》魔障覆心受挫很深的理解 :Q ,世尊在
> 《杂阿含、卷2、39经》似乎是说---------
> 五种子 = 取阴俱识 ( ← 这是哪位啊?)
> 地界(土壤) = 四识住 (「识」,各自住在色、受、想、行中)
> 水界(水分) = 贪喜
> 也就是说,色、受、想、行好像土壤,识会各自住在中间,浇点
> 水(欲贪)就能长大了。这样?
这个问题与下面的,较大部份问题是什麽是四,什麽又是五,把这解决,
就能清楚多了。
前文(四一)经中,【识】之集是【名色】集
又在(五八)经中,也说明【名色】因缘而为【识】
因此,若能证明,【名色】是指「受、想、行」及「色」,不包含识
那麽,四是指【受、想、行,色】,五则加上【识】。
证明(一):
(五八)经
=============================================================
佛告比丘。
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
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
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所以者何。
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触缘故。
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所以者何。
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
==============================================================
证明(二):
查了「汉译阿含经辞典 庄春江编」
很高兴与整理四一经表格後的猜想相同 :)
引用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
五蕴中「受、想、行(思)」的合称,南传《相应部一二相应二经》
另加「触、作意」。
名色:
五蕴中的「色」加上「受、想、行(思)」,按《杂阿含二九八经》
将「名」解说为「受、想、行、识」等「四无色阴」,
但《杂阿含二八八经》将五蕴以「三芦鼎立」为譬喻,分为「识」、
「名」、「色」,将「识」独立於「名」之外,而说「识缘名色」,
「名色缘识」。此外,经文对「缘起支」的内容,通例亦为「识缘名色」,
故「识」应不包含在「名」中比较合理。
另,《相应部十二相应二经》则解说「名」为「受、想、思、触、作意」,
也不包含「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那麽「五种子」指的又是什麽呢?若对照到《40经》不是只有
> 「四取阴」吗?为何又变成「五种子」?@_@
> ====《杂阿含、卷2、39经》====
> [0009a05]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
> 识住。水界者。譬贪喜。
> 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於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
> 生长增广。於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
> 。生长增广。
> 比丘。识於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名色集」造成「识集」,套上上面说的就是「受想行色集」造成「识集」
所以四取攀缘识住,加上喜贪润泽,就生长增广了。
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
→「俱」识,我解成「加上」识,故为五种子。
> =============================================================
> ● 对照到《40经》中,提到「攀缘四取阴识住」。
> 请问这个四「取阴」,是否就是被识所取的「色、受、想、行」
> 四阴呢?
(四三)经
T02n0099_p0010c23(02)□愚痴无闻凡夫於色见是我.异我.相在。
T02n0099_p0010c24(03)□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亦随转。
T02n0099_p0010c25(00)□心随转已。亦生取著。
『见色是我.我所而取。』 因此,应该不是「色、受、想、行」被识所取。
「攀缘四取阴识住」 在 (四三)经这段解释得很详细 (自己觉得啦 ^^)
T02n0099_p0010c25(00)□心随转已。亦生取著。摄受心住。
T02n0099_p0010c26(04)□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著故。
T02n0099_p0010c27(03)□愚痴无闻凡夫於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
T02n0099_p0010c28(02)□见识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识若变.若异。
T02n0099_p0010c29(03)□彼心随转。心随转故。则生取著。摄受心住。住已。
T02n0099_p0011a01(01)□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著故。是名取著。
> ● 又,经文中的「於色、受、想、行封滞意生缚\触断」又是
> 什麽意思啊 \>o</
> ● 又,《40经》中的「封滞」是否就等於《39经》讲的「攀缘」?
个人的解读是:
「攀缘」是「味」阶段
「封滞」是「患」阶段
『 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
类似 味: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
『攀缘四取阴识住。云何为四。色封滞识住。受.
想.行封滞识住。乃至非境界故。是名封滞。 』
类似 患:无常.苦.变易法
【离】
『於色界离贪。受.想.行.识离贪。乃至清净真实。是则不封滞则解脱。』
类似 离:若於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
又『封滞意生缚』可举例:对人事物很强的『思念』,日思夜念…
因为景物依旧,人事却已非,无常变异,把自己的心【封】住,
意【滞】留在思念,很痛苦,不自在,被绑住束【缚】了。
因此若能【离】的话,不去想、思(行),触过去的人事物,
「离贪。离贪已。於色、受、想、行封滞意生缚\触 断」
> =============================================================
> ● 又,四「取阴」和五「受阴」有什麽关系吗?
> 和十二因缘有关?
> =============================================================
和十二因缘的关系,读至此我也很好奇。
Q1:【触】能生「受想行」,又根尘识也是因触而合生,但触是怎麽生起的??
Q2:十二因缘中:无明缘行 行缘识。 无明如何缘行?行如何缘识?
之後的 识缘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自己的想法是:
身口意之行,身口行能造成触非常容易理解,比如现在手之行在打字,就会有触。
意之行,脑中想、思到的任何画面,都是大脑【触】到了什麽,才会产生的。
所以,人静静的坐著,动都不动,但心中五味杂陈,想到什麽就产生什麽感受。
身心都定下来,不触抓,受想行识应该就静下来;不过出定後,就又停不下来,
因此世尊所说的【离】都是讲断欲贪,而不是断受想行识(入定),断欲贪才能
在日常生活中,不入定也能究竟解脱自在。
由(五七)经: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
『无明缘行』的中间还有『触生爱』这个过程,所以十二因缘应该非只是
单向、单纯的十二个,可能是矩阵式的相互关系。
Sat Nov 15 00:56:26 2008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3 |
真
|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 引述《Melon888 (落叶烤地瓜)》之铭言:
> > =============================================================
> > ● 又,四「取阴」和五「受阴」有什麽关系吗?
> > 和十二因缘有关?
> > =============================================================
> 和十二因缘的关系,读至此我也很好奇。
> Q1:【触】能生「受想行」,又根尘识也是因触而合生,但触是怎麽生起的??
^^^^^^^^^^^^^^^^^^^^^^^^^^^^^^^^^^^^^^^^^
对不起,这边我有一个问题。
按照hank大字面上的说法是先有「触」而後生「根境识」吗?
但是我觉得是「根境识」生起「触」的说…
<杂阿含、十一、二七三>
T02n0099_p0072c09(09)□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
。
T02n0099_p0072c10(01)□触俱生受.想.思。此等诸法非我.非常。
T02n0099_p0072c11(04)□是无常之我。
另外节录庄春江居士在「学佛的基本认识」中的一段:
怎麽会有感受的生成?是因为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触对色、声、香、味、
触、法等六境的身心反应。
六根的前五根,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看、听、闻、□、触觉的功能,
意根除了统摄这些功能外,还负责统摄心中内在的感受、思考、意向功能。
所以当我们的六根触对六境,当然不只是接触而已,我们会从这些接触中,依著过去累积
的经验与记忆,了解、认识这些境界,然後这个新完成的认知,即刻又转入累积的经验记
忆之中,成为下一次认识境界的比对参考。
从接触境界,到认知境界,合称为「触」。
我们认知了境界,是指这个境界对自己有了一定的意义,就会接续到合不合我意的评量,
苦、乐、不苦不乐的感受就依此而升起。
所以,爱的形成是因为有感受,感受的升起是因为有「触」,
触的生成,是因为有六根的触对六境。
从认识境界来说,六根为六个身、心交感活动发生的处所,
所以,佛典中也称之为「六处」。
又因为是长在身上的,是内在的,所以也有称为「六内入处」的。
以人类的常态来看,是六根具足的,而其它的有情,就不一定了,
所以,有时也只泛称为「处」。这就是:「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 Q2:十二因缘中:无明缘行 行缘识。 无明如何缘行?行如何缘识?
> 之後的 识缘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 自己的想法是:
> 身口意之行,身口行能造成触非常容易理解,比如现在手之行在打字,就会有触。
> 意之行,脑中想、思到的任何画面,都是大脑【触】到了什麽,才会产生的。
> 所以,人静静的坐著,动都不动,但心中五味杂陈,想到什麽就产生什麽感受。
> 身心都定下来,不触抓,受想行识应该就静下来;不过出定後,就又停不下来,
> 因此世尊所说的【离】都是讲断欲贪,而不是断受想行识(入定),断欲贪才能
> 在日常生活中,不入定也能究竟解脱自在。
> 由(五七)经: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
> 『无明缘行』的中间还有『触生爱』这个过程,所以十二因缘应该非只是
> 单向、单纯的十二个,可能是矩阵式的相互关系。
另外,非常感谢hank大的解说,让我对五蕴的观察多了不少认识。
杂阿含前二、三卷好像都是在探讨五蕴身心及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和应对,
我一直觉得这是非常重要却也蛮难解的部分。
幸赖有版上各位前辈的讨论,常为新学的我解惑不少,这里真是一个好园地。
Sun Nov 16 10:43:13 2008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4 |
落叶烤地瓜
|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 哇,这个有趣!太好了,刚好顺便问《卷二、39-40经》XD
> 这年头对五蕴有兴趣的不多了 (⊙o⊙)
哦,原来我是怪咖吗 XD
太感谢 hank 了!参照 hank 提供的看法,容小的整理一下,请各位学
长过目一下我这样的理解对不对。我们首先可能要先把名词定义一下,
方便大家进一步讨论----------
【何谓识】
● 五蕴的「识」:六识身。眼、耳、鼻、舌、身、意识身。<杂2、41-42>
● 十二因缘的「识」:六识身。眼、耳、鼻、舌、身、意识身。<杂12、298>
→ 五蕴的「识」 = 十二因缘的「识」
【何谓名色】<杂12、298>
● 名:受、想、行、识 <杂12、298>
● 色:色 (四大)
→ 名色 = 五蕴 ?!
【何谓四取阴】
● 四取阴 = 色、受、想、行。<杂2、39>
→ melon乱译:「四」种能被识「取」来当作攀缘寄生用的土壤的「阴」。
这四阴,能被识取来做为攀缘寄生的土壤,然後各自把识
「封滞」在这四种土壤中,缚得牢牢的不得解脱 (近似植
物在密封的生态瓶里生长?!)。这样?
【识与名色的关系】
● 名色集,是名识集。<杂2、41>
● 名色集,则心集。<杂24、609> (插朵小花啦 XD)
● 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杂2、58>
● 识缘名色。<杂12、298>
【识与四取阴的关系】
● 四取攀缘识住 <杂2、39>
● 攀缘四取阴识住 <杂2、40>
【何谓五种子】
● 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 <杂2、39>
→ hank :四取阴(色受想行) + 识 ( = 五蕴?!)
→ melon:俱了识的五取阴 (五是我说的)。
就好像受了精的卵,「识」是精子,「取阴」是卵子。以种子
为譬喻的话,卵也等同於「地界」,能让识攀附生长,并把识
封滞其中,若遇到适当环境(以种子为譬喻的话,就是遇到水)
就能生长增广。
也就是说:
种子1:有识在其中的「色」取阴
种子2:有识在其中的「受」取阴
种子3:有识在其中的「想」取阴
种子4:有识在其中的「行」取阴
种子5:有识在其中的「识」取阴 → 但为何「识」不名为「取阴」?
先这样,欢迎大家补充指教!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08年11月16日 14:33:27 星期日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5 |
邱大刚
|
这一经其实很简单,只是数数数得太复杂,加上大正藏的
断句有错,就容易吓到人。
正确断句如下:
<<<<<<<<<<<<<<<<<<<<<<<<<<<<<<<<<<<<<<<<<<<<<<<<<<<<<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
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何等为四?於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
於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
长增广。
比丘!识於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
这经讲的是,种子只要有土、有水,就能发芽甚至生长。
而譬喻「土」相当於「四识住」,譬喻「水」相当於
「贪喜四取攀缘识住」,只要有水又有土,种子就会发芽
生长了。
什麽是四识住? 就是「於色中识住」、「於受中识住」、
「於想中识住」、「於行中识住」。也就是用来长养识的
色、受、想、行四蕴。(顺带一提,「识」的定义之一,
就是「了别色、受、想、行的心」。)
什麽是「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其中的「四取攀缘识住」
就是「四识住」。因此「贪喜四取攀缘识住」就是指:「
贪著四识住」。
说穿了,有色受想行(土)、有贪喜(水),识(种子)
就会长大啦!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Sun Nov 16 23:07:58 2008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6 |
邱大刚
|
※ 引述《Melon888 (落叶烤地瓜)》之铭言:
> 也就是说,色、受、想、行好像土壤,识会各自住在中间,浇点
> 水(欲贪)就能长大了。这样?
对。
> ● 那麽「五种子」指的又是什麽呢?若对照到《40经》不是只有
> 「四取阴」吗?为何又变成「五种子」?@_@
「五种子」只是取他的「种子」的譬喻,这「五」是没有特殊
意义的,只是说植物的繁殖方法有五种。
> ● 又,经文中的「於色、受、想、行封滞意生缚\触断」又是
> 什麽意思啊 \>o</
我是把「封滞」当作「执著」看,意思应该差不多。
「於色受想行封滞意生缚断」就是「对於色受想行执著、
由意识而生的锁□断掉了」。
> ● 对照到《40经》中,提到「攀缘四取阴识住」。
> 请问这个四「取阴」,是否就是被识所取的「色、受、想、行」
> 四阴呢?
「取阴识」就是说:「执著蕴的识」。
「四取阴识住」分别就是:
识执著色而住
识执著受而住
识执著想而住
识执著行而住
> ● 又,四「取阴」和五「受阴」有什麽关系吗?
如上述,其实没有「取阴」这个名词,而是「取阴识」,
其实就是「识」。
不过 melon 有慧根,其实你提到一个重点,「五受阴」
或「五取蕴」(在其馀经典中的翻译)就是指「有染著」的
「五阴」。参见《杂阿含经》55, 58 经。
例如说阿罗汉的「五阴」就不是「五受阴」、「五取蕴」。
> 和十二因缘有关?
有关。十二因缘细分可以分十二因缘,粗分可以分惑业苦,
也可以挑其中几个出来作代表。「十二」只是最常用的细分法,
其实要说三、五、八都可能,所以不必太在意名相。
其实只是分类得粗或细的差别而已。
> 以上,谢...谢谢大家~
> @_@elon
容易吧! 恭喜你搞懂了,可以往下一经迈进啦! ^^Y
集印的《杂阿含经》,这经的注解要特别注意一下 :)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Sun Nov 16 23:23:57 2008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7 |
邱大刚
|
※ 引述《Melon888 (落叶烤地瓜)》之铭言:
> ● 名:受、想、行、识 <杂12、298>
> ● 色:色 (四大)
> → 名色 = 五蕴 ?!
对。
在佛经的用语中,人的「心」与「身」分别叫做「名」与「色」,
而「名」又分为「受、想、行、识」四个方面:
色 :物质(包括身体)及物理世界的现象
名 -受:感受
|想:浮现心中的相
|行:意志力
\识:辨识等精神作用的主体
以上色、受、想、行、识五项,合称「五蕴」(蕴:积聚),
又译为「五阴」。有贪著的五阴,则称为「五受阴」。
> 【何谓四取阴】
> ● 四取阴 = 色、受、想、行。<杂2、39>
错。没有四取阴这个词,这是断句错误,见上封。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Sun Nov 16 23:29:23 2008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8 |
落叶烤地瓜
|
※ 引述《ape21 (真)》之铭言:
> 另外,非常感谢hank大的解说,让我对五蕴的观察多了不少认识。
> 杂阿含前二、三卷好像都是在探讨五蕴身心及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和应对,
> 我一直觉得这是非常重要却也蛮难解的部分。
> 幸赖有版上各位前辈的讨论,常为新学的我解惑不少,这里真是一个好园地。
ape21您好,很欢迎你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哦 ^_^/
站上很多师兄都很厉害,我们一起努力来把他们问倒吧 XD
(我已经试一年多了都还没成功耶 XD)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08年11月17日 19:39:34 星期一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9 |
落叶烤地瓜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这一经其实很简单,只是数数数得太复杂,加上大正藏的
> 断句有错,就容易吓到人。
> 正确断句如下:
> <<<<<<<<<<<<<<<<<<<<<<<<<<<<<<<<<<<<<<<<<<<<<<<<<<<<<
>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
> 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 何等为四?於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
> 於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
> 长增广。
> 比丘!识於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 这经讲的是,种子只要有土、有水,就能发芽甚至生长。
> 而譬喻「土」相当於「四识住」,譬喻「水」相当於
> 「贪喜四取攀缘识住」,只要有水又有土,种子就会发芽
> 生长了。
> 什麽是四识住? 就是「於色中识住」、「於受中识住」、
> 「於想中识住」、「於行中识住」。也就是用来长养识的
> 色、受、想、行四蕴。(顺带一提,「识」的定义之一,
> 就是「了别色、受、想、行的心」。)
> 什麽是「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其中的「四取攀缘识住」
> 就是「四识住」。因此「贪喜四取攀缘识住」就是指:「
> 贪著四识住」。
> 说穿了,有色受想行(土)、有贪喜(水),识(种子)
> 就会长大啦!
> Have a nice day!
哇!真是清楚明白!David 大人十四年的功力果然非同小可啊!<(_ _)>
小的还在陆续消化中。且容小的暂时先整理一下我目前所理解的,请师兄
帮我过目看看对不对 ------
[整理一]
种子 = 取阴俱识 = 有识在其中的四蕴 = 识+色、识+受、识+想、识+行。
地界 = 四识住 = 能让识住在其中的四蕴 = 色、受、想、行。
水 = 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贪喜「四识住」 = 贪喜地界 (对四蕴的贪喜)。
也就是说,种子、地界,是从凡夫到阿罗汉都有的,差别只在有没有欲贪 (水)
夹缠在种子和地界中间,让它们得以攀缘生长而已。这样?
[整理二]
有贪染的「五阴」,叫「五受阴」或「五取蕴」。
(若无贪染,就只是「五阴」)
有贪染的「色生香味触」,叫「五欲」。
(若无贪染,就只是六根、六尘)
对自己的身、命有贪染,就会觉得此身此命「是我、非我、相在」。
(若无贪染,就只是假名为我而已,若欲自证即能自证)
这样?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08年11月17日 19:42:17 星期一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10 |
落叶烤地瓜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 那麽「五种子」指的又是什麽呢?若对照到《40经》不是只有
> > 「四取阴」吗?为何又变成「五种子」?@_@
> 「五种子」只是取他的「种子」的譬喻,这「五」是没有特殊
> 意义的,只是说植物的繁殖方法有五种。
啊 !!! 就是这个 !!! David 大感谢 <(_ _)>
> > ● 又,经文中的「於色、受、想、行封滞意生缚\触断」又是
> > 什麽意思啊 \>o</
> 我是把「封滞」当作「执著」看,意思应该差不多。
> 这句话个人认为大正藏有错字,正确应该是「於色受想行
> 封滞意生缚断」(也就是经文前段是对的,後段的「触」是错
> 字)。
> 「於色受想行封滞意生缚断」就是「对於色受想行执著、
> 由意识而生的锁□断掉了」。
太棒了!非常有道理!这句实在应该背下来!
> > ● 对照到《40经》中,提到「攀缘四取阴识住」。
> > 请问这个四「取阴」,是否就是被识所取的「色、受、想、行」
> > 四阴呢?
> 「取阴识」就是说:「执著蕴的识」。
> 「四取阴识住」分别就是:
> 识执著色而住
> 识执著受而住
> 识执著想而住
> 识执著行而住
> > ● 又,四「取阴」和五「受阴」有什麽关系吗?
> 如上述,其实没有「取阴」这个名词,而是「取阴识」,
> 其实就是「识」。
> 不过 melon 有慧根,其实你提到一个重点,「五受阴」
> 或「五取蕴」(在其馀经典中的翻译)就是指「有染著」的
> 「五阴」。参见《杂阿含经》55, 58 经。
> 例如说阿罗汉的「五阴」就不是「五受阴」、「五取蕴」。
举手发问:五取蕴,不也就是五种「取蕴」,或说「取阴」了吗?:p
> > 和十二因缘有关?
> 有关。十二因缘细分可以分十二因缘,粗分可以分惑业苦,
> 也可以挑其中几个出来作代表。「十二」只是最常用的细分法,
> 其实要说三、五、八都可能,所以不必太在意名相。
> 其实只是分类得粗或细的差别而已。
哇,听起来非常有趣!请问若用三、五、八个要怎麽分呢?
> > 以上,谢...谢谢大家~
> > @_@elon
> 容易吧! 恭喜你搞懂了,可以往下一经迈进啦! ^^Y
这...这...小的怎可能在一夕之间弄懂啊,只怕还得消化上好一阵子呢 ^_^"
> 集印的《杂阿含经》,这经的注解要特别注意一下 :)
> Have a nice day!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08年11月17日 19:45:42 星期一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11 |
邱大刚
|
※ 引述《Melon888 (落叶烤地瓜)》之铭言:
> [整理一]
> 种子 = 取阴俱识 = 有识在其中的四蕴 = 识+色、识+受、识+想、识+行。
就文字上来看,个人认为种子就是「识」啦,而不是蕴。
不过只要能抓住重点即可,反正这只是个比喻。
> 地界 = 四识住 = 能让识住在其中的四蕴 = 色、受、想、行。
对。
> 水 = 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贪喜「四识住」 = 贪喜地界 (对四蕴的贪喜)。
对。
> 也就是说,种子、地界,是从凡夫到阿罗汉都有的,差别只在有没有欲贪 (水)
> 夹缠在种子和地界中间,让它们得以攀缘生长而已。这样?
原则上对。阿罗汉入灭後有没有「识」这是无记,不过那等
证道时就知道了 XD
> [整理二]
> 有贪染的「五阴」,叫「五受阴」或「五取蕴」。
> (若无贪染,就只是「五阴」)
对。
> 有贪染的「色生香味触」,叫「五欲」。
> (若无贪染,就只是六根、六尘)
嗯,有道理。不过文字上「欲」和「根」、「尘」还是
有点不一样:
「根」贪「尘」而起「欲」。
> 对自己的身、命有贪染,就会觉得此身此命「是我、非我、相在」。
> (若无贪染,就只是假名为我而已,若欲自证即能自证)
> 这样?
对。贪染 vs. 我见 是互相的。也就是说,有我见才会有贪染;
有贪染则更加重我见。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Fri Nov 21 00:17:35 2008
|
|
|
Re: [问题]读经班复习进度《卷二、39-40经》
|
#12 |
邱大刚
|
※ 引述《Melon888 (落叶烤地瓜)》之铭言:
> > 不过 melon 有慧根,其实你提到一个重点,「五受阴」
> > 或「五取蕴」(在其馀经典中的翻译)就是指「有染著」的
> > 「五阴」。参见《杂阿含经》55, 58 经。
> > 例如说阿罗汉的「五阴」就不是「五受阴」、「五取蕴」。
> 举手发问:五取蕴,不也就是五种「取蕴」,或说「取阴」了吗?:p
听不懂问题耶 :P
> > > 和十二因缘有关?
> > 有关。十二因缘细分可以分十二因缘,粗分可以分惑业苦,
> > 也可以挑其中几个出来作代表。「十二」只是最常用的细分法,
> > 其实要说三、五、八都可能,所以不必太在意名相。
> > 其实只是分类得粗或细的差别而已。
> 哇,听起来非常有趣!请问若用三、五、八个要怎麽分呢?
三只手指头、五只手指头、八只手指头的差别呀 XD 实际上不见得
是这三个数字,只是不同的简化啦。
举例而言,《杂阿含经》卷二第 57 经就只讲:
五官及意识(六入处)->
感官接收到外界的讯息(触) ->
感受(受) ->
贪著(爱) ->
身口意的造作
之前的无明、行、识、名色,都略过。之後的爱、取、有、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也一语蔽之。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Fri Nov 21 00:21:42 2008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