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以五欲功德修习] <杂阿含、一、一四>
#1
邱大刚
> > 世尊告诸比丘。我昔於色味有求有行。若於色味随顺觉
> > 。则於色味以智慧如实见。如是於受.想.行.识味有
> > 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识味随顺觉。则於识味以智
> > 慧如实见
> 完整的来说,再加上於「色患」、「色离」随顺觉。

这边的「随顺觉」很有趣,我看所有近代的阿含经注解及译本,
都语焉不详,甚至把「随顺」直接略掉,仔细查原因,是因为
这些人过度相信南传的翻译,不确定经文意义的,就拿南传版
的翻译填入。可是南传巴利文翻译成英文或日文後,再翻成中
文,经了好几手,所以细部的意义可能已遗失了,只剩下主要
的动词「觉」还留著。

实际上汉译的直解似乎还是较合理:「於色味随顺觉」就是:
对於色味,能「随」缘「顺」著正观而「觉」悟。

其实若直接用 CBETA 查「随顺觉」,就会发现汉文佛典有许多
更深入的解释,甚至是大乘经典中更多。

例如《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33〈10 禅定波罗蜜多品〉:
「云何说此『随顺觉悟』及『所觉悟』?谓若了知彼极微法
皆不可得,说此是为『随顺觉悟』及『所觉悟』,应当於此平等
入解,即能成就菩萨摩诃萨希有之法。」(CBETA, T11, no. 316,
p. 867, b8-12)

「有求有行」的相反就是了知「皆不可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卷1:「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
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
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
觉随顺。」(CBETA, T17, no. 842, p. 913, c3-7)

其实证知後都是「无我」、「无我所」,不误以为有恒常不变的自我(
常见),也不误以为没有因缘果报(断见)。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Wed Nov 19 10:15:11 2008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