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 修行的地图
#1
melon
( 若小的我不小心又贴错版,还请版主大人随意搬移嘿 >"< )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 修行的地图

世尊非常善说譬喻,世尊常说「智者因譬得解」。有许多譬喻真的是
太生动贴切,原本自己只是ㄍㄧㄥ著不懂装懂的 ,一听就真的比较
懂了,然後就觉得自己好像也变「智者」了这样 XD

世尊有画给我们几张「修行的地图」(我只知道这几张啦 ^///^),大
自现在起到涅盘的修行大方向,小至我们每个念头的转弯处,都必须
避开这些路上的坑坑洞洞、诱惑丛林。每个念头、每个转角,都清清
楚楚我们所应该要前进的方向。

当然,小的一定会有说错或乱解的地方,还请大家不吝多多指教了,
谢谢!



=== 修行地图 1 之 <向左走向右走篇> ===

[本经摘要]

在修行的路上,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叉路、坑洞水洼、令人迷惑的丛
林,但若选对叉路(三善觉、八正道)来走,则终究能走到涅盘之城。


● 《杂阿含经》卷 10 第 271 经
[0071b20] 佛告低舍:「善哉,善哉,低舍,今当说譬,夫智慧者,
以譬得解。如二士夫共伴行一路,一善知路,一不知路,其不知者语
知路者,作如是言:『我欲诣某城、某村、某聚落,当示我路。』时,
知路者即示彼路,语言:『士夫,从此道去,前见二道,舍左从右前
行,复有坑涧渠流,复当舍左从右,复有丛林,复当舍左从右。汝当
如是渐渐前行,得至某城。』」

[0071b28] 佛告低舍:「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譬如来、应、等正觉。

【前二路】者,谓众生狐疑。

【左路】者,三不善法□□贪、恚、害觉。

其【右路】者,谓三善觉□□出要离欲觉、不□觉、不害觉。

【前行左路】者,谓邪见、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
邪定。

【前行右路】者,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
正定。

【坑涧渠流】者,谓□恚、覆障、忧、悲。

【丛林】者,谓五欲功德也。

【城】者,谓般涅盘。」






=== 修行地图 2 之 <照著地图就不会迷路篇> ===

[本经摘要]

世尊的教学是有次第、循序渐进的。这样的次序如同有一名善知路况
的报路者(世尊),把通往涅盘中途的路况向你报得一清二楚。然而若
你擅自在途中乱走叉路,就不会到目的地;若照著走,则一定会顺利
到达。


● 《中阿含经》、144、算数目□连经第三

    ◎ 擅自乱走,就会迷路

[0652c26] 世尊问曰。目□连。若有人来欲见彼王。至王舍城。其人
问汝。我欲见王。至王舍城。算数目□连知王舍城处。暗彼道径。可
示语我耶。汝告彼人曰。从此东行至彼某村。从某村去当至某邑。如
是展转至王舍城。若王舍城外有好园林。其地平正。楼观浴池。若干
华树。侠长流河。又有清泉尽见尽知。

彼人闻汝语。受汝教已。从此东行。【须臾不久。便舍正道。从恶道
还。若王舍城外有好园林。其地平正。楼观浴池。若干华树。侠长流
河。又有清泉。彼尽不见。亦不知也。】



    ◎ 按照正确的报路方向走,则会一一验证报路者所描述的路况

[0653a08] 复有人来欲见彼王。至王舍城。其人问汝。我欲见王。至
王舍城。算数目□连知王舍城处。谙彼道径。可示语我耶。汝告彼人
曰。从此东行至彼某村。从某村去当至某邑。如是展转至王舍城。若
王舍城外有好园林。其地平正。楼观浴池。若干华树。侠长流河。又
有清泉。尽见尽知。

彼人闻汝语。受汝教已。即从此东行至彼某村。从某村去得至某邑。
如是展转至王舍城。若王舍城外有好园林。其地平正。楼观浴池。若
干华树。侠长流河。又有清泉。尽见尽知。








=== 修行地图 3 之 <逃亡路线篇> ===

[本经摘要]

这一组地图,是从世间恐怖的事出发,直到涅盘安稳为止的...呃...
「逃亡路线」?! (逃离四大、五蕴、六贼等等的追杀)


● 《杂阿含经》卷 43 第 1172 经 (箧毒蛇譬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有四□蛇,凶恶毒虐,盛一箧中。时,
有士夫聪明不愚,有智慧,求乐厌苦,求生厌死。时,有一士夫语向
士夫言:『汝今取此箧盛毒蛇,摩拭洗浴,恩亲养食,出内以时。若
四毒蛇脱有恼者,或能杀汝,或令近死,汝当防护。』尔时,士夫恐
怖驰走。『忽有五怨,拔刀随逐,要求欲杀,汝当防护。』尔时,士
夫畏四毒蛇及五拔刀怨,驱驰而走。

「人复语言:『士夫,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
尔时,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怨及内六贼,恐怖驰走,还入空村,见
彼空舍,危朽腐毁,有诸恶物,捉皆危脆,无有坚固。

「人复语言:『士夫,是空聚落当有群贼,来必奄害汝。』尔时,士
夫畏四毒蛇、五拔刀贼、内六恶贼、空村群贼,而复驰走。忽尔道路
临一大河,其水浚急,但见此岸有诸怖畏,而见彼岸安隐快乐,清凉
无畏,无桥船可渡得至彼岸,作是思惟:『我取诸草木,缚束成?,
手足方便,*渡至彼岸。』作是念已,即拾草木,依於岸傍,缚束成
?,手足方便,截流横渡。

「如是士夫免四毒蛇、五拔刀怨、六内恶贼,复得脱於空村群贼,渡
於浚流,离於此岸种种怖畏,得至彼岸安隐快乐。我说此譬,当解其
义。

比丘,【箧】者,譬此身色□四大,四大所造精血之体,秽食长养,
沐浴衣服,无常变坏危脆之法。

【毒蛇】者,譬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地界若诤,能令
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风诤亦复如是。

【五拔刀怨】者,譬五受阴。

【六内贼】者,譬六爱喜。

【空村】者,譬六内入。善男子,观察眼入处,是无常变坏,执持眼
者,亦是无常虚伪之法;耳、鼻、舌、身、意入处亦复如是。

【空村群贼】者,譬外六入处。眼为可意、不可意色所害;耳声、鼻
香、舌味、身触、意,为可意、不可意法所害。

【浚流】者,譬四流□□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

【河】者,譬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此岸多恐怖】者,譬有身。

【彼岸清凉安乐】者,譬无馀涅盘。

【?】者,譬八正道。

【手足方便截流渡】者,譬精进勇猛到彼岸。

【婆罗门住处】者,譬如来、应、等正觉。



  * 注:空村 & 空村群贼,完全呼应《金光明经》 :D

   === 《金光明经》空品第五 ===
    是身虚伪    犹如【空聚】  【六入村落】
  结贼所止      一切自住       各不相知
    眼根受色    耳分别声       鼻嗅诸香
    舌嗜於味    所有身根       贪受诸触
    意根分别    一切诸法       六情诸根
    各各自缘    诸尘境界       不行他缘
    心如幻化    驰骋六情       而常妄想
    分别诸法    犹如世人       驰走空聚
  【六贼】所害  愚不知避       心常依止
    六根境界    各各自知       所伺之处
    随行色声    香味触法       心处六情
    如鸟投网    其心在在       常处诸根
    随逐诸尘    无有暂舍  






[同场加映]
五蕴假装成亲友来讨好你,其实根本是想谋杀你 (呼应 1172 经的
「五拔刀怨」)-----

● 《杂阿含经》卷 5 第 104 经
[0031b20] 尊者舍利弗语焰摩迦比丘:「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
解。如长者子,长者子大富多财,广求仆从,善守护财物。时,有
怨家恶人,诈来亲附,为作仆从,常伺其便,晚眠早起,侍息左右,
谨敬其事,逊其言辞,令主意悦,作亲友想、子想,极信不疑,不
自防护,然後手执利刀,以断其命。焰摩迦比丘,於意云何?彼恶
怨家,为长者亲友,非为初始方便,害心常伺其便,至其终耶?而
彼长者,不能觉知,至今受害。」

答言:「实尔,尊者。」

舍利弗语焰摩迦比丘:「於意云何?彼长者本知彼人诈亲欲害,善
自防护,不受害耶?」

答言:「如是,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於五受阴作常想、安隐想、
不病想、我想、我所想,於此五受阴保持护惜,终为此五受阴怨家
所害】。如彼长者,为诈亲怨家所害而不觉知。焰摩迦,多闻圣弟
子於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
我、非我所,於此五受阴不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觉涅
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注:不过通常我们对四大、五蕴、六贼的追杀,好像都傻傻的
        没什麽紧张感 :Q






=== 修行地图 4 之 <顺流而下的漂流木篇> ===

[本经摘要]

以漂流木譬喻修行的过程。

若漂流木不卡在岸边 (内、外六入)、不被人捡去(爱凑热闹)、不被
非人捡去(求生天上)、不被旋涡(?)卷进去(舍戒)、不腐败(犯戒)
的话,则一定会安全流到大海(涅盘)。



● 《杂阿含经》卷 43 第 1174 经
尔时,世尊观察水,见□水中有一大树,随流而下,语彼比丘:「汝
见此□水中大树流不?」

答言:「已见,世尊。」

佛告比丘:「此大树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阂洲渚,不
入洄□,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当随水流,顺趣、流注、
浚输大海不?」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言:「比丘亦复如是。亦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阂洲
渚,不入洄□,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临趣、流注、浚输
涅盘。」

比丘白佛:「云何此岸?云何彼岸?云何沈没?云何洲渚?云何洄□?
云何人取?云何非人取?云何腐败?善哉,世尊,为我广说,我闻法
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比丘:「【此岸】者,谓六入处。

【彼岸】者,谓六外入处。

【人取】者,犹如有一习近俗人及出家者,若喜、若忧、若苦、若乐,
彼彼所作,悉与共同,始终相随,是名人取。

【非人取】者,犹如有人愿修梵行,我今持戒、苦行、修诸梵行,当
生在处,在处天上,是非人取。

【洄□】者,犹如有一还戒退转。

【腐败】者,犯戒行恶不善法,腐败寡闻,犹莠稗、吹贝之声,非沙
门为沙门像,非梵行为梵行像。

如是,比丘,是名不著此彼岸,乃至浚输涅盘。」





=== 修行地图 5 之 <逆流而上的风光篇> ===

[本经摘要]

这个譬喻很全面。从热恼不安的暗河中,努力逆流而上,沿途就能经
历种种美好愉悦的风景,乃至成佛,乃至转法轮。



● 《杂阿含经》卷 43 第 1177 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灰河,南岸极热,多诸利刺,在於□处,
众多罪人在於河中随流漂没。中有一人,不愚不痴,聪明黠慧,乐乐
厌苦,乐生厌死,作如是念:『我今何缘在此灰河,南岸极热,又多
利刺,在□冥处随流漂没?我当以手足方便,逆流而上。』渐见小明。
其人默念:『今已疾强见此小明。』复运手足,勤加方便,遂见平地,
即住於彼,观察四方,见大石山,不断不坏,亦不穿穴,即登而上。
复见清凉八分之水,所谓冷、美、轻、软、香、净,饮时不噎,咽中
不阂。饮已安身,即入其中,若浴若饮,离诸恼热。

「然後复进大山上,见七种华,谓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
分陀利华、修□提华、弥离头□提花、阿提目多花。闻花香已,复上
石山,见四层阶堂,即坐其上;见五柱帐,即入其中,敛身正坐,种
种枕褥,散花遍布,庄严妙好;而於其中自恣坐卧,凉风四凑,令身
安隐,坐高林下,高声唱言:『灰河众生,诸贤正士,如彼灰河,南
岸极热,多诸利刺,其处□冥,求出於彼。』

「河中有闻声者,乘声问言:『何方得出?从何处出?』其中有言:
『汝何须问何处得出?彼唤声者亦自不知、不见从何而出,彼亦当复
在此灰河,南岸极热,多诸利刺,於□冥中随流来下,用问彼为?』

「如是,比丘,我说此譬,今当说义。

【灰】者,谓三恶不善觉。云何三?欲觉、恚觉、害觉。

【河】者,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南岸极热】者,谓内、外六入处。多诸利刺者,谓五欲功德。

【□冥处】者,谓无明障闭慧眼。

【众多人】者,谓愚痴凡夫。

【流】,谓生死河。

【中有一人不愚不痴】者,谓菩萨摩诃萨。

【手足方便,逆流上】者,谓精勤修学。

【微见小明】者,谓得法忍。

【得平地】者,谓持戒。

【观四方】者,谓见四真谛。

【大石山】者,谓正见。

【八分水】者,谓八圣道。

【七种花】者,谓七觉分。

【四层堂】者,谓四如意足。

【五柱怅】者,谓信等五根。

【正身坐】者,谓无馀涅盘。

【散花遍布】者,谓诸禅、解脱、三昧、正受。

【自恣坐卧】者,谓如来、应、等正觉。

【四方风吹】者,谓四增心见法安乐住。

【举声唱唤】者,谓转法轮。

【彼有人问『诸贤正士何处去?何处出』】者,谓舍利弗、目□
连等诸贤坐比丘。

【於中有言『汝何所问?彼亦不知不见有所出处,彼亦当复於此
灰河,南岸极热,多诸利刺,於□冥处随流来下』】者,外道六
师谓六师等诸邪见辈,所谓富兰那迦叶、末伽梨瞿舍梨子、散□
耶□罗胝子、阿耆多枳舍钦婆罗、伽拘罗迦毡延、尼□连陀□提
弗多罗,及馀邪见辈。

如是,比丘,大师为诸声闻所作,我今已作,汝今当作所作,如
前箧毒蛇说。」


  * 注1:观四方
        本经中,初果圣者为在岸上「观四方者」。而《大般涅
        盘经》卷36中,则是把初果圣者喻为在河中「观四方者」。

   === 《大般涅盘经》卷36 ===
        如□河中有七众生。
        一者常没。
        二者暂出还没。
        三者出已则住。
        四者出已遍观四方。 -----> 初果须陀洹。
        五者遍观已行。
        六者行已复住。
        七者水陆俱行。


  * 注2:逆流
         本经讲逆流,然後渐见小明,乃至登彼岸。「须陀洹」
         其中一义就是「逆流」:)

         (小的常觉得,狮吼的师长同学们,大家都在努力逆流啊!)


  * 注3:小明
         《杂阿含经》卷28,748经说,八圣道的「正见」是破晓的
         明相,太阳随後升起。正是「小明」。

         四预流支,通向涅盘之流。「入流」即是成就初果,「流」,
         即是八圣道;而八圣道以「正见」为首。



=================================================================

[melon 不负责小结论]

生活就是修行。在不断的「选择」中,我们过著每一天。

午餐吃什麽?公车司机乱开车,要不要对他破口大骂?救护车经过,要
不要在心中帮忙默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小的个人认为,这也许就是世尊为什麽劝我们「当善界学」的原因吧?
 (《杂阿含经》卷16-17) 路上这麽多的坑坑洞洞、诱惑丛林,至少
要先清楚什麽是毒蛇?什麽是荆棘?什麽是贼?什麽是安全的路等等,
才知道什麽是值得我们择善固执的。

这似乎也有点呼应七觉支的「择法觉支」(《杂阿含经》卷27)?

七觉支有次第,先住於「念觉支」,系念於四念处,然後持续精进(精进),
接著生欢喜(喜)...等等,一路依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

说到底,天堂没上锁,火坑也没加盖,解脱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要造
怎样的身、口、意业,要走向哪里,永远都只是我们的选择吧。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09年 4月 9日 12:11:48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