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关於行阴的问题
#1
难得的长假
想请问各位师兄一个关於五阴的问题,

「心中生起一个想法」,例如说:我想要去吃东西。

这是属於想阴还是行阴的作用?

又,阿含经中关於行阴看到四个解释,不是很懂,
如果师兄宁有□暇可以为我会通一下,先在这儿拜下感谢\_/

一、行有身行,口行,意行
二、作诸福行善识生,作不福行不善行不善识生,作无所有行无所有识生(这里的无所有行
    是指禅定吗?btw)
三、眼……意触生思,是名为行。
四、想受阴:诸想;行受阴,为作相,於色…识为作。

另外,在五阴诵里有一偈: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这一段偈我觉得很有意思,世尊果然是一切智者,反覆咀嚼这段,
我都觉得真是没有再好的譬喻,但惟独用芭蕉来譬喻行,
我就没有其他四个:「啊!真的就像这样」较能体会的感觉
,这个譬喻也请师兄如愿意不吝分享一下,谢谢。
Sun Sep 20 20:26:46 2009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关於行阴的问题
#2
Heaven
※ 引述《sivathika (难得的长假)》之铭言:
> 想请问各位师兄一个关於五阴的问题,
> 「心中生起一个想法」,例如说:我想要去吃东西。
> 这是属於想阴还是行阴的作用?

我简单略说我的看法, 还请各位指教.

你的例子应该是 "行阴".

如果你看到电视有人在吃东西, 你脑海中出现你过去有吃过,
回想起它的味道, 并且知道这个叫做 "面".
这类和印象有关的, 是属於想阴.

但若想要去吃面, 这就是行阴了.

> 又,阿含经中关於行阴看到四个解释,不是很懂,
> 如果师兄宁有□暇可以为我会通一下,先在这儿拜下感谢\_/
> 一、行有身行,口行,意行

行就是可分成三个层面, 你想吃东西, 算是意行.
走路去吃, 就是身行. 吃完称赞老板煮的好, 算是口行.

> 二、作诸福行善识生,作不福行不善行不善识生,作无所有行无所有识生(这里的无所有行
>     是指禅定吗?btw)

这我不清楚, 我猜想 "无有所" 是指 "非福非不福" 的 "中性"行为 (无记行).

> 三、眼……意触生思,是名为行。

在 "行" 的诸 "心所" 当中,  "思心所" 是 "行" 的重要代表.
它和 "造业" 有关.

所以会以 "思" 来表示 "行".

> 四、想受阴:诸想;行受阴,为作相,於色…识为作。

想受阴, 不是想要如何如何的意思.
而是脑海中的影象, 想像....等.

"想要如何" 是行阴, 也就是 "为作相" , 欲有某种作为, 想要造作某种事,
这是行阴.

> 另外,在五阴诵里有一偈:
>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 这一段偈我觉得很有意思,世尊果然是一切智者,反覆咀嚼这段,
> 我都觉得真是没有再好的譬喻,但惟独用芭蕉来譬喻行,
> 我就没有其他四个:「啊!真的就像这样」较能体会的感觉
> ,这个譬喻也请师兄如愿意不吝分享一下,谢谢。

先引一段经文:

《杂阿含经》卷9:「譬如士夫持斧入山,见芭蕉树,谓堪材用,断根、截斫叶叶、
剥皮,求其坚实,剥至於尽,都无坚处。如是多闻圣弟子正观眼识。耳、鼻、舌、
身、意识,当正观时,都无可取,无可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盘: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CBETA, T02, no. 99, p. 59, c19-25)

所以那些比喻, 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都是在形容五阴虚幻, 不实, 易变...

芭蕉就是在形容看似实实在在的东西, 其实找不到一个坚实的中心.
我们的许多作为, 也是如此, 看似有个主角在动作, 其实仔细去分析时,
才知道一切都是无常, 苦, 空, 无我, 没有一个不变的主角在其中.
(不过造作善恶业, 依然会有善恶报, 只是依然没有受报的主角)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Sep 23 15:31:57 2009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关於行阴的问题
#3
难得的长假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sivathika (难得的长假)》之铭言:
> > 想请问各位师兄一个关於五阴的问题,
> > 「心中生起一个想法」,例如说:我想要去吃东西。
> > 这是属於想阴还是行阴的作用?
> 我简单略说我的看法, 还请各位指教.
> 你的例子应该是 "行阴".
> 如果你看到电视有人在吃东西, 你脑海中出现你过去有吃过,
> 回想起它的味道, 并且知道这个叫做 "面".
> 这类和印象有关的, 是属於想阴.
> 但若想要去吃面, 这就是行阴了.

  谢谢师兄分享!


想问一下: 行阴和十二因缘中的行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吗?


之前有位美籍菩提法师讲十二因缘的行,
他认为可白话解释为: 意志行,
我的理解是:思想的行为、意志的行动。
这样对吗?

那麽又该如何理解缘行而有识呢?
因为身口意的行为,让我们能够识别六境吗?
那当我们遇到原本不知道的事物呢?
我想举个例子,说明我的问题,
这边应该没有人喜欢吃蜗牛的吧!?
假设今天我和一位法国老饕共桌,
上了一盘绿绿黏黏的肉块,
他看了很高兴,说人间美味终於来了!
但我问清楚是蜗牛後,
却马上会恶心涌上,想要吐出刚才吃下的饭菜,
因为虽然没吃过,我却「认为」这个东西很恶心。

假设我尝试之後,发觉它的肉质真是滑嫩,果然是好!
那我下次看到这道菜时(眼识色),
就会知道这是一项好吃的食物。

请问识阴有让我们辨别好坏差异的功用吗?
还是这时候已经是到受阴的作用了。
Sun Sep 27 15:26:23 2009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关於行阴的问题
#4
Heaven
※ 引述《sivathika (难得的长假)》之铭言:
> 想问一下: 行阴和十二因缘中的行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吗?

十二因缘的行应该是属於「行阴」, 但我想不能说完全一样.
在十二因缘中, 名色, 六入, 爱, 取, 等等, 也都是有行阴,
只是讨论的方式不同.

> 之前有位美籍菩提法师讲十二因缘的行,
> 他认为可白话解释为: 意志行,
> 我的理解是:思想的行为、意志的行动。
> 这样对吗?

行阴本身就是意志.

不过十二因缘的行, 我的理解倾向佛陀在解释结生时的现象,
比较不同於一般六根六尘作用时的行阴.

> 那麽又该如何理解缘行而有识呢?
> 因为身口意的行为,让我们能够识别六境吗?

如前所言, 因为尚有渴爱业习等作用力--行,
所以当生命结束时, 该力量产生新的识(结生识),
而有了新的生命.

> 那当我们遇到原本不知道的事物呢?
> 我想举个例子,说明我的问题,
> 这边应该没有人喜欢吃蜗牛的吧!?
> 假设今天我和一位法国老饕共桌,
> 上了一盘绿绿黏黏的肉块,
> 他看了很高兴,说人间美味终於来了!
> 但我问清楚是蜗牛後,
> 却马上会恶心涌上,想要吐出刚才吃下的饭菜,
> 因为虽然没吃过,我却「认为」这个东西很恶心。

我们试著分析看看.

你知道这是蜗牛, 这算是想阴, 那是来自你过去已经有了对蜗牛的印象.
觉得恶心, 应该是你把活蜗牛的印象, 想像吃入口中, 所造成的联想,
而这联想应该是源自其他类似黏黏东西的想像.

> 假设我尝试之後,发觉它的肉质真是滑嫩,果然是好!
> 那我下次看到这道菜时(眼识色),
> 就会知道这是一项好吃的食物。

在眼识色时, 产生眼识, 眼识只是让你知道 "看到" 了东西.
当你知道这是蜗牛, 这是想阴, 是来自过去对蜗牛的印象.
而你知道这是好吃的食物, 那也是想阴, 也是过去尝到此美食的印象.

> 请问识阴有让我们辨别好坏差异的功用吗?
> 还是这时候已经是到受阴的作用了。

识阴并没有办别好坏差异的功能, 识阴就是最基本的 "认识",
也就是看到东西或听到声音的刹那作用.

而识阴的当下, 同时也伴著受阴, 不外乎苦受, 乐受, 不苦不乐受这三种.
所谓好、坏等差异,应该是想阴後续生起的分别作用。

供参考.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ue Sep 29 22:53:54 2009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